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河洛文化论文 关于河洛文化的论文 堂吉诃德论文 希腊悲歌之特洛伊之战参考文献 结合弗洛伊德自我写论文 纳兰性德文献综述 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主义参考文献 立德参考文献 德国史论文题目

弗洛伊德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从弗洛伊德的《释梦》解读《穆赫兰道》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弗洛伊德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0

从弗洛伊德的《释梦》解读《穆赫兰道》,本文是弗洛伊德有关本科论文范文跟《穆赫兰道》和《释梦》和弗洛伊德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许吉洁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电影《穆赫兰道》堪称梦境电影的经典文本.梦是带着伪装的.这部电影关于噩梦,也关于鲜亮美丽的好莱坞.导演林奇在影片中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以好莱坞女演员戴安娜的梦为开端,讲述了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噩梦,阐释了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正是造成命运悲剧的来源.

【关键词】弗洛伊德;《释梦》《 穆赫兰道》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087-02

《穆赫兰道》是导演大卫·林奇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在悬疑片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穆赫兰道》讲述了一个梦境与现实杂糅的故事,与一般作品现实嵌套梦境的表达方式不同,导演林奇把梦境作为主体拍摄.梦具有荒谬性,但那只是梦的表面现象,“梦所显示的往往是不加掩饰的满足”[1](120),通过分析梦,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穆赫兰道》所表现的梦境同样如此,看似荒谬,实则理智,在扑朔迷离的故事的背后,藏着人性深处幽微的潜意识.自2001年上映伊始,《穆赫兰道》便掀起评论界与观众的解读风潮,但人们对影片内容的探讨多停留在对梦境的分析上.因此本文在运用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对故事进行解析的同时,试图揭开影片所隐含的深刻意蕴.

一、梦是梦想的现实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释梦》中对“梦”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解说,分析了梦的来源、运作等,旨在说明“梦是一个(受压制或被压抑的)的(伪装的)满足.”[1](156)

《穆赫兰道》以梦境为开头,以现实生活为结束.在梦的世界里,充斥着杂乱无章的各种片段;而梦醒时分,梦境、回忆、幻觉交织出一张大网,那些简单的动作、看似无意的眼神和话语,都与现实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不得不称赞,这部影片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诠释得恰到好处.

“不论梦的结果如何变幻莫测,实际上,总离不开现实世界;梦中的无上庄严与滑稽结构,其基本材料不是来源于我们亲眼目睹的感性世界就是在我们醒时思想中已占有一席之地.”[1](9)弗洛伊德在《释梦》一书中指出:“梦总是取材于现实,来源于我们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的经验;梦中的各种元素的起源,在梦者的现实生活中一定能找到接触点.”

影片《穆赫兰道》中,梦境里的两大主人公贝蒂和丽塔在现实中分别对应戴安妮和卡米拉,梦境里的房东太太、导演、杀手等在现实中也是真实存在的.最典型的就是梦境中的神秘“牛仔”,实际只与现实中的戴安妮在宴会上有一面之缘.除了人物,梦中出现的物品、情节也多与现实吻合.如现实里具有重要意义的蓝钥匙,在梦境中是探索真相的关键线索;女主角贝蒂参加导演鲍勃的电影面试,这个梦境中的情节在现实里也是真实存在的.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作为我们清醒生活的继续,实为我们之所见、所说、所欲与所为.弗洛伊德在《释梦》中多次提出“梦是的满足”,即人类潜意识中的愿望,通常是梦最主要的激发因素,而这些愿望通常来源于梦者幼儿时期或因道德等因素被压制的.

影片《穆赫兰道》中,戴安妮有两大心愿:一是在演艺事业上大获成功;二是与恋人卡米拉永远在一起.现实中,戴安妮怀着“明星梦”来到好莱坞却不断遭遇挫折.事业上的不顺,让她在感情上非常依赖恋人卡米拉.然而一炮而红的卡米拉和她渐行渐远.卡米拉不仅在其面前与导演亚当暧昧,而且决定和她分手与导演亚当结婚.梦想的破碎以及恋人背叛的事实,让本就深感卑微的戴安妮精神彻底崩溃.因爱生恨的戴安妮最终雇凶杀死了卡米拉,却因无法接受恋人已死的事实蜷缩在床上哭泣.伤心欲绝的戴安妮啜泣着陷入梦境,影片也由此开始.

在梦中,做梦者意识的主体并不是做梦者本身,而是潜意识里对多种意向整合的结果.梦中之自我并非真的自我,而是潜意识里为了满足而虚构的虚拟人格.在梦境中,戴安妮化身自信、阳光的贝蒂.贝蒂有演戏的天赋,还有一个在好莱坞颇有名望的姨妈为其演艺生涯铺平道路.贝蒂在好莱坞的第一次试镜便大获成功,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人,甚至被一位影坛泰斗看中,想要提携她.这一切,都是现实中的戴安妮所没有的.现实中的戴安妮,只是一个颓废潦倒、没有名气的小演员,靠着女友卡米拉的帮助偶尔在电影里出演一些小角色.

总的来说,《穆赫兰道》讲述的是一个现实被压抑的只能在梦里求得满足的故事.因为梦是具有补偿性质的,“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一个.”[1](121)梦境中的贝蒂是戴安妮臆造的理想状态.贝蒂不仅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在爱情的道路上也畅通无阻.她的恋人卡米拉在梦境中化身为因一场车祸失去记忆的女子丽塔.丽塔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无处可去,只能依赖于收留她的贝蒂.如果从正常思维分析,丽塔和贝蒂的遇见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贝蒂在姨妈家发现了陌生的丽塔不仅不害怕,还默许了丽塔的存在,并帮助失忆的丽塔寻找记忆.梦的不合理处,恰恰显示了戴安妮的梦是对自我的渴望与成全,一是戴安妮对雇凶杀死卡米拉感到懊悔,所以她希望卡米拉能死里逃生;二是现实中卡米拉比戴安妮强,所以在潜意识中,戴安妮希望卡米拉比自己弱,甚至弱到只能依靠自己存活.在梦境中,丽塔始终被贝蒂照顾着,这是戴安妮渴望情人依赖自己的一种映射.表面上看起来是“利他”的梦境,其实“完全是利己主义的”.[1](121)梦,不过是梦者梦想的现实.

二、现实是残酷的梦

《穆赫兰道》扑朔迷离的故事,其实只是一个女孩自杀前的梦.现实里,她已经精疲力竭;在梦里,她希望能得偿所愿.林奇将一个心怀梦想却一事无成的弱女子的心路历程刻画得很残忍,也很现实.影片开头的剪影舞蹈是戴安妮曾脱颖而出的表演,这样的成就使戴安妮对自己的演艺生涯满怀希冀.当年的她就像贝蒂一样热情单纯,为寻梦满心欢喜来到好莱坞,但残酷的挑选和一系列的暗箱操作令她永无出头之日,一次次的落选与失败让她濒临崩溃,最终连她的恋人卡米拉也要弃她而去.好莱坞,这个本该是她梦开始的地方,却击碎了她所有的期盼和梦想,成为她的葬身之所.

“每一个梦的刺激动因,都可以在他尚未‘睡着’以前的体验中发现.”现实被压抑的会产生梦,相反,梦也能折射现实.在梦里,戴安妮现实的情敌导演亚当,不再是风度翩翩的成功男士,而是一个没有实权、郁郁不得志的导演.梦里的亚当曾想反抗出资方强迫他接受的新片女主角的安排,结果媳妇出轨和他被强制破产的事实,让他不得不妥协.这个梦境,一方面满足了戴安妮因亚当抢走自己恋人而产生的报复;另一方面,梦里的亚当正是现实中潦倒的戴安妮的真实写照.贝蒂(戴安妮理想的自己)表示:“我希望可以成为实力派演员,不要用脸蛋吃饭.”恰恰折射了光鲜外表下的好莱坞是黑暗、混乱与残酷的,没有背景、不接受潜规则的人,往往寸步难行.除了钱权、权色等肮脏交易外,好莱坞美丽的月色下,还隐藏着谋杀与背叛.

戴安妮的梦中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蹩脚杀手.这个杀手在执行一项杀人任务时,屡屡节外生枝,最后惹得整栋楼警铃响起,不得不慌忙逃走.这一幕,也是戴安妮的所为.戴安妮对雇凶杀死卡米拉这件事,是心怀恐惧和内疚的.所以在梦中,她希望杀手是笨拙的,这样丽塔能逃过一劫,回到贝蒂的身边.但令人同样难忘的是,现实中戴安妮曾咬牙切齿地对杀手表示,她“做梦都想”杀死卡米拉.曾是朝夕相处、互相扶持的一对恋人,一个辉煌腾达后抛弃故人,一个因爱生恨而决意报复.这段感情里,两个人都只考虑了自己,而给对方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梦中的杀手也是如此,看他和长发男对话时熟稔的语气,不难猜测两人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但杀手为了自己的任务丝毫不念旧情,将朋友残忍杀害.

《穆赫兰道》里,现实中的卡米拉是悲哀的,她死于戴安妮的嫉妒与独占欲.而戴安妮,也无法逃避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最终的她选择和梦中一样死在床上:打碎了面容,任由尸体腐烂.好莱坞,作为全球的梦之都,不知有多少少男少女为了梦想追寻到这里.他们带着满心欢喜前来,只注意到宅邸的豪华整洁,却忘了石板路上那坨肮脏的狗屎.

林奇的《穆赫兰道》,在蓝发女子的一声“寂静”中结束了.我们在感慨林奇将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展现得惟妙惟肖的同时,不要忘记,黄粱美梦醒来,残酷现实依旧.影片的后半部分,是真实与虚幻融合,正暗喻了梦境与现实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引用电影《罗生门》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我甚至听说过住在罗生门这儿的鬼,因为害怕人类的凶残而逃走.”银幕上创造了一个个奇妙的美梦、银幕下却多以噩梦收场的好莱坞,不是特例.资方的恶意操控,霸道的钱权、权色交易,以及不公平的甄选机制等,是林奇对于电影圈“造梦”的讽刺.

林奇所刻画的戴安妮这个被生活所吞噬的悲剧角色,亦不是特例.作为现实的代表,戴安妮的遭遇揭露了现实的黑暗、混乱和残酷;作为生活的典范,她的事例告诫我们,无论是谁,在现实生活中若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最终的结局都将不会好过.

《穆赫兰道》扑朔迷离的故事以及对人性的幽微洞察,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大卫·林奇的奇思妙想.或许现实太残酷,所以戴安妮在梦里把自己幻想成完美的贝蒂.在那里,她有身世、有美貌、有演技,不仅征服了别人,更征服了她的恋人丽塔.可梦终究是梦,当梦醒来,等待她的是死亡.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在追名逐利、放纵,我们不得而知.只是,人贪得无厌的必将引人灭亡.“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关于爱情、秘密和好莱坞之梦的故事,林奇并没有对其进行解释,而是让该片成为任人解读的多面体.

所以以上的阐释只是笔者个人见解,希望能为大家解析这部影片提供一个借鉴思路.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释梦[M].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书馆,2011.

[3]张传开,章忠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本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穆赫兰道》和《释梦》和弗洛伊德方面的弗洛伊德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弗洛伊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生态探析 1 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早期,弗洛伊德研究的是以无意识、意识为基本内容的二部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分意识层和无意识层 他指出“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

2、 天才和完美评弗洛伊德的《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文 丁大同毫无疑问,达· 芬奇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的天才 当人们评论达· 芬奇的天才时,一位学者说“达· 芬奇像一个在黑夜中醒得太早的人,这时其他人都.

3、 弗洛伊德原理下动画的异质空间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由心理而社会,由心理而艺术的人本擘析,其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更有着强烈的对于影视艺术作品的规训价值 即便是作为一位朴素的心理字家,亦会在其精神分析领域为包括文艺在内的整个.

4、 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托尔斯泰小说《复活》 摘 要本文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说为理论基础,旨在分析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主人公内心情感的阶段性变化,从最初的堕落到最后的升华,人格在本我与超我中数次转换,人性游走于二者之间,历经数次挣扎,最终皈依道德.

5、 自我的救赎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时间悄悄的嘴脸》中的艾莎麻利 摘要时间悄悄的嘴脸以艾莎麻利和哈里的矛盾冲突及其最后的和好为主线,讲述了玉王人格转变过程中的撕裂与挣扎,本文笔者试图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主人翁艾莎麻利坎坷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艾莎麻利;本我;超.

6、 解读弗洛伊德、梦和意识 摘 要弗洛伊德被称为20世纪影响巨大的著名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哲学、美学、艺术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众多研究领域开启了新的大门 在对于梦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发现了梦和意识之间微妙的联系,并建立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