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小学教育期刊 中小学教育杂志社 中小学教育杂志 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中小学教育论文投稿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投稿 中小学教育改革论文 中小学教育期刊有哪些 有关中小学教育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类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六种流行病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中小学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2

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六种流行病,本文是中小学教育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教育科研和流行病和中小学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一、校名病

有这样一所名叫xx(一个外国童话作家的名字)的新建学校,需要申报一个课题用以打造学校文化.一位教育科研专家灵机一动,不要从外面找了,你们学校的名字就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于是,xx 文化就在这所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现撷取一“叶”供我们“窥探”这种文化.在该校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七字歌中,有这样的词句,“傻瓜汉斯会赞扬,他人有难乐意帮……百灵鸟儿齐歌唱,多读好书有智慧”.笔者不禁疑惑,这所学校真的与这位童话作家有渊源吗?童话文化能够涵盖或者代替学校文化吗?所有年段的小学生都喜欢读童话吗?让儿童生活在童话中就是理想的教育状态吗?

笔者查阅了网站,原来这所xx 学校是房产开发商为了促销,而推出的配套设施,校名当然是房产地名的附属品了.这样的校名不一定具有教育意义,特别是某些名称和学校文化、传统、教育没有丝毫的关系,是一种属于外来的“文化”.学校教育课题需要对此反复甄别,进行合理运用.像上例中,学校和这位童话作家没有丝毫联系,而且不在这位童话作家所在地的文化影响范围内,因此和学校发展也没有必然关系.其次,将学生行为规范向童话中的人物看齐,用童话中的故事来规范办学行为,难免有削足适履的嫌疑.最后,将学校文化向房地产商的文化靠拢,进行生硬的阐释,这是学校教育文化的媚俗之举.

校名只不过是个名称罢了,以此作为学生发展的标杆,将教育科研拉到这面大旗之下,总感觉多了一份牵强,少了一份自如.

二、教育病

某学校提出了“发现教育”的课题,理由有两点:一是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殿外刻着的一句传世名言“认识你自己”.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笔者不禁疑惑,“认识你自己”,就可以转化为“发现你自己”吗?“发现学习”理论就能够转变成“发现教育”理论吗?如果我们不会细加甄别,就容易犯上“转移病”和“扩大病”,前者是进行近义词的转变,例如,从认识转变为发现.后者是将某个局部领域的教育转化为整个领域的教育,例如,从学习理论转变为教育理论.

在某些中小学课题中存在着“教育”满天飞的现象,昨天刚提出“智慧教育”理论,今天又转变为“自由教育”理论,看到其他学校提出“绿色教育”观点,马上又首创“悦性教育”名称……很多有思想的校长都希望用个性化的教育独树一帜,许多教育报刊都尝试用新颖的科研成果夺人眼球.教育需要有校本化研究,需要有个性化思想,但是,基础教育更需要我们做普适性的研究,将科研的重点放在学生基本素养和基础知识方面.否则,用语焉不详的名称给教育作科学化的定义,难免会招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诟病.用终极目标给科研扣上一顶大帽子,难免会导致华而不实的指责.试想,悦性教育,是指人性、物性还是理性?教育都能悦性吗?教育如何悦性?这样的教育口号只能让课题研究高高飘在天上,听听很好听,做做却寸步难行.

教育科研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中小学课题研究需要志存高远,但是更需要归回平实,两者的结合才能真正解决“教育病”.

三、文化病

一些学校集体课题往往喜欢用“文化”作为题目,例如“求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校长谈及课题设计的初衷时说,是为了方便管理,把学校所有工作都统一到课题中来,德育部门可以申报“求真”德育课题,教学部门可以研究“求真”课堂,科研部门可以开发“求真”课程,管理部门可以研究“求真”管理.但是当问及什么是求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显著特征时,该校长就显得有些无奈了.坦率地说,这只是一顶“帽子”,作为统领学校工作的一个抓手罢了,求真文化是博大精深,不需要也不可能弄清楚的.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 文化病”,什么太湖文化、丝绸文化、湿地文化、尚美文化、求智文化……甚至还有“黄酒文化”“蟋蟀盆文化”等,让中小学生研究黄酒、蟋蟀盆,以此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抓手,实在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当然,教育离不开文化,但是教育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否则就容易患上“偏差病”和“虚无病”.前者认为,所有地域文化都具有教育意义,没有进行选择和改进,而是一股脑儿推向学生,以至和教育方向产生了“偏差”.后者把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放在文化的框内,反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文化,说是进行文化研究总不会错,让人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虚无感.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之《原道》篇中写道,“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如果教育科研不观天,不察人,是难以治好文化病的.

四、理念病

在课题评审阶段,有很多学校申报的课题都是“基于xx理念”或者“在xx 理念下”,当然课题研究需要在理念的引领下,可是,笔者也听到有些专家这样指导学校做课题,“需要加上某个理念,让专家有点看不懂,这样才有可能申报成功”.于是,这样的理念就成为一种流行,甚至有走向新潮化、边缘化的趋向,多元智能理论已经不吃香了,生态教育概念也已经过时,什么xx 语用学、xx 经济学、xx 信息传播学、后xx 哲学等新概念往上套,一些不成熟的理论也纷纷上场.乃至有的研究教师发出感叹,原来很清楚的研究,一经理念化,就变得不清楚了.

当理念成为一种点缀的时候,我们容易患上“唬人病”和“崇洋病”,前者是硬要把实践往理念上靠,把理念作为一顶帽子压人,一件绣花袍子唬人,把一些无法或者难以实践的理论作为指南针,最终造成理念和实践两张皮,使课题研究复杂化,甚至带歪了研究的方向.后者是唯理念是用,而较多系统的理念出自国外的专家,于是,在课题撰写时形成了这样的价值取向:古代的比现代的有用,国外的比国内的权威.久而久之,难免会生成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崇洋”思想.

合适的理念能够指导实践,恰当的实践能够丰富理念,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告别理念病的妄自尊大.

五、课程病

不可否认,课程研究已经成为中小学课题研究的重点.看看一些课题,什么校本课程、生本课程、师本课程等纷纷跃入人们的眼帘.至于什么是师本课程,有人认为是教师开发的课程,有人认为是教师实施的课程,还有人认为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课程等,课程的概念在理解上出现了多义化现象.有的专家认为,课程包括师生的一切经验,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都可以课程化.有的专家提出为每位学生开发一门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夸大了课程的功能.

当课程成为教育的代名词时,我们容易患上“简单病”和“夸大病”.前者把教育简单化,认为课程就是教育的一切,课程越多学生发展方向就越多,课程越好学生发展就越好,把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法宝,而忽视了非课程形态的教育方式.后者把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夸大为课程,认为课程就是活动的最高形式,甚至把所有活动、经验都往课程上靠,把校本课程凌驾于国家课程之上,或者不顾学生实际开发课程.这种对课程的非系统化管理,容易造成混乱局面.

课程有所能,也有所不能,把握课程的边际才能做好相关的研究.

六、修炼病

某校在介绍教师的修炼文化课题时,出示了教师的二十项修炼内容,有“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也许,课题的灵感是来自《第五项修炼》这本著作,但是当我们打开网络,看到几百万个论文和课题的题目都用到了修炼,不仅生出感叹,我们的教育思想真的十分贫乏.

其实,不仅是修炼病,还有“多元病”“阳光病”“幸福病”等,以至于有些评审专家十分感冒,一看到这些字就起毛.这显露了我们有些学校的“跟风病”和“一知半解病”,前者盲目跟风某些流行思想、流行著作和著名课题,哪知道教育具有很强的情境性,任意搬来一种思想、一个名称,往往不能和学校的现实产生融合,进而使某些研究成果只能作为脱离师生实际的摆设,丧失了科研应该具有的“尊严感”.后者盲目套用一些教育概念,而无法理解这些理念之后的事实陈述,没有经历这些结果之前的研究过程,容易望文生义,盲目运用,产生没有根基的研究.

教育可以借用,但是更加需要生成,这样的研究才能接地气,承雨露,结出教育的丰硕成果.

教育科研可以流行,唯有流行才能形成思潮和热点.但是教育科研不能患上“流行病”,因为一有“流行病”就容易丧失独立和理性.■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此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中小学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教育科研和流行病和中小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南宁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与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斌勇【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科研 现状调查 对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000703南宁市自“八五&rdquo.

2、 老人过冬谨防五种病 寒冷的冬季,是气温骤降、病邪乘虚而入的时节,也是老年人最该注意保健的季节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身体抵御能力衰减,加之入冬后气温骤降,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困扰 因此,应特别注意气候环境变化,及早采取防范.

3、 接地气:地方师专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着力点 摘要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接地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成长进步和学校管理效能提高的现实需要 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某些地方师专教育科研工作出现了教师课题研究不接地气和科研功能导向不接地气两大偏差 教师教育科.

4、 教育有时是一种冒险 先请读者朋友看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在笔者15 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有一个故事一直藏在心底 那是2005 年,我在福州带第一届高三班,一开学,同学失口让我知道了班里有位叫翁海生的“老烟&rdqu.

5、 中小学教育评价三重三轻现象的再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浪潮的到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已成为当前高考改革的重要议题,“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力图改变“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标准,.

6、 教育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竞争意识? 在学校,教师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不愿意给别的同学讲题,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有的孩子竞选班干部,千方百计拉拢老师……竞争意识被移植教育行业,正在慢慢损害孩子们的一些宝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