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军事理论论文结尾 文学理论论文 理论月刊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2000 战略理论文献综述 戏剧理论参考文献 军事理论国防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和实践投稿须知5 理论和我的中国梦2000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论文题目

理论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列宁灌输理论与其现实意义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理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7

列宁灌输理论与其现实意义,该文是关于理论专升本论文范文跟列宁灌输理论和现实启迪意义和列宁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徐永兰 宁德业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 列宁于1902年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灌输理论.列宁灌输理论主要包括“为什么要灌输”(灌输的必要性)、“灌输什么”(灌输的内容)、“谁来灌输”(灌输的主体)、“向谁灌输”(灌输的客体)和“怎样灌输”(灌输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之际,重温列宁灌输理论,有助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引领作用,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列宁;灌输理论;启迪意义

[中图分类号】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 - 6120(2017)11- 0022 - 06

列宁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俄国早期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列宁灌输理论对于增强和巩固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当前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条件下,重温列宁的灌输理论,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无疑具有极为亘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列宁灌输理论的思想渊源

对于灌输理论思想源头的问题,学术界颇有争议.以金重、孙来斌等人为代表的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灌输思想的论述是其思想源头.金重早在1986年第6期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灌输论”的首创者不是考茨基而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明确解答了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才是灌输理论的首创人的问题.口1孙来斌曾在《“灌输论”首倡者问题再探》一文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教育,他们虽未系统阐发‘灌输论’,但是为之做了重要的奠基性、前创性的贡献.可以说,‘灌输论’的每一个观点都可以在他们那里找到思想起源.”‘21

回归经典著作,重新梳理“灌输论”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有据可证的,因此也认同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灌输思想是列宁灌输理论的思想源头这一观点.

1844年1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 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11这段文字中虽然没有出现“灌输”字眼,但就理论如何由人民群众掌握进而变成武器的问题,马克思无疑认为这个过程需要灌输.

马克思还从哲学角度论述了先进思想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强调无产阶级要想获得彻底的解放,首先要获得清醒的思想认识,而思想如何才能“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使人“解放成为人”,这个过程同样也需要灌输.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阐明了人在理论与实践上所具备的优越性,对灌输思想做了进一步阐释,强调“人一分钟也不能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4]66,也就是要求人通过灌输不断地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教育,不断地促进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了灌输思想,并且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不过,这些见解大多散落在他们的著作与书信中,并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但也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灌输思想的基础上,列宁于1902年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灌输理论,明确了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灌输的必要性,指出了灌输的主客体及灌输的方法.列宁提倡的灌输原则“是指文化意识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只能借助外力由外而内地对教育对象进行宣传和教育,以期达到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的最终目的和耍求”[5]245.在列宁看来,坚持使用灌输方法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列宁灌输理论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看,列宁明确提出的灌输理论,主要包括“为什么要灌输”(灌输的必要性)、“灌输什么”(灌输的内容)、“谁来灌输”(灌输的主体)、“向谁灌输”(灌输的客体)和“怎样灌输”(灌输的方法)等方面.

(一)灌输的必要性

首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各种思想流派蓬勃发展,思想理论界鱼龙混杂.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刚刚获得精神和身体上的自由,思想极度活跃,甄别能力不强,如果不加以规范引导,那么极易在破坏分子的诱导下,走向落后腐朽的资本主义深渊,成为他们反社会主义的傀儡.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灌输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列宁尤其重视运用灌输这一方法来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意识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工作.

其次,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决定了他们无法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在列宁看来,工人阶级作为由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阶级,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曾经长期受到资产阶级的压迫,他们的社会地位、受压迫的经厉以及较低的文化水平,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觉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6]76因此,新政权必须通过思想灌输,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远离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逐步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最后,文化的阶级性也决定了必须坚持灌输的原则.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国,资本主义文化一家独大.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虽然无产阶级文化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想让长期受到资本主义文化影响的俄国民众快速接纳社会主义文化,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阶级根本对立,他们各自倡导自己阶级的文化.站在不同阶级的立场上,获取的思想体系是不同的,这也就决定了长期受资本主义文化影响的俄国民众,其思想体系也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到俄国人民群众的意识中去,把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体系的种子种植在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之上,才有可能绽放出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花朵.

(二)灌输的主体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意识的传播者,是革命理论的创造者,是社会思潮的引导者.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知识分子,连自身的基本生活都无法满足,当然也就没办法接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知识分子也不例外.因此,要在知识分子能够自觉产生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意识之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保证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

列宁认为,只有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知识分子才能担负起灌输的重任,向工人阶级进行思想理论灌输.为了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既应具备“理论家的身份”,又应具备“宣传员的身份”,还应具备“鼓动员的身份”和“组织者的身份”,自觉地深入“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7]79.正因为如此,列宁特别强调要使灌输主体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与知识涵养,并于1911年创办了俄国第一个以工人为培养对象的党的干部学校,旨在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

(三)灌输的客体

“向谁灌输”,即灌输的客体.强调的是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先进意识教育的主要对象,即广大人民群众.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先进意识灌输到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去,就要使灌输主体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充分运用各种灌输工具向灌输客体加强宣传、发动和教育工作,增强灌输客体对这种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认同度.

列宁明确地把无产阶级定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先进意识的灌输客体,高度重视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的重要指导作用,强调要用“革命的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并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6]70 - 71.也就是说,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要取得彻底的胜利,就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就必须使无产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意识的灌输.同时,在列宁看来,要使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通过灌输主体对灌输客体进行有效灌输,客体自身的内化是必要条件,灌输主体的知识涵养是重要保证;只有灌输主客体相互融合,才能保障理论灌输的有效实施.

(四)灌输的方法

列宁所讲的灌输,是从外面灌输,强调的是一种原则,是一种根本指导方法.在他看来,历史时期不同、教育对象木同时,灌输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灌输不要生“灌”硬“输”,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如何向工人阶级灌输政治意识的问题上,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给工人”,他特别强调:“为了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社会党人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派出自己的队伍分赴各个方面.”[7]76之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处于“沉睡”状态的工人阶级是无法自觉参与到彻底改造社会的活动当中去的,其阶级属性和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无法自我觉醒.这就要求俄国社会党人必须能够深入到工人阶级队伍当中去,用先进理论将他们从“沉睡”中唤醒,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从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彻底改造社会的伟大革命实践.

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列宁强调“培养共产主义青年,决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6]288,因为青年一代正处在学习知识、拓宽眼界的重要时期,过多、过早地接触政治智慧,会让他们变得复杂且圆滑世故.要做的就是给年轻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慢慢接触政治生活.

在对农民的灌输问题上,由于列宁认识到农民具有私有小生产者的特点,因而坚持认为改造农民绝不能采取暴力手段.“不能强迫农民接受社会主义,而只能靠榜样的力量,靠农民群众对日常实际生活的认识.”[8]265

因此,列宁倡导的灌输方法,意指“从外向内灌输”,一方面旨在使无产阶级树立正确的阶级意识,另一方面旨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从而有效唤醒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之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和阶级使命,更有力地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三、列宁灌输理论的现实启迪意义

人们之所以会去研究经典作家的理论,是因为经典理论对当今仍有重要启示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列宁的灌输理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列宁灌输理论有助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

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过程中,中国依据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政策.要想让广大党员干部对这些重大决策有正确的理解,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圭义的伟大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重大决策,就必须坚持以列宁的灌输理论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

科学借鉴列宁的灌输理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党的大政方针、重大决策的灌输式宣传和介绍,有助于使他们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也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利益,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坚定信念,永远认党、信党,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走.只有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达到统一,才能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党内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不良意识抬头、无视党纪、不顾大局、滥用职权的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的破坏力远比想象中的更严重,直接影响了党和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因此,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就要求坚持运用列宁提出的灌输方法来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恕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廉政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排头兵作用.

(二)列宁灌输理论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638,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概括.毫无疑问,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大众文化成为集体娱乐、商业盈利、意识渗透的载体.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一些人沉浸于对物质财富的膜拜和追求,忽视精神层面的丰富与提高.这对于个人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造成了强烈冲击.我国文化市场正在遭遇“去深度化”“低俗化”等日益严重的“西化”危机,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通过种种途径对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进行渗透,致使我国部分民众在多元文化信息的选择过程中丧失了辨别能力,对西方文化开始盲目崇拜,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社会所弘扬的核心价值观遭到了忽视与冷落.

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务必巩固思想阵地,坚持运用列宁提出的灌输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因此,在第十八届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同志特别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不断地“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101163.同志的这番讲话,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夯实中圉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作用.为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必须结合本国国情,自觉坚持运用列宁灌输理论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探索具有民族特色、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能够为广大人民乐于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从而努力消除人民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同于“对人民群众进行洗脑活动”的误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筑牢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思想道德防线.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引领作用,不仅要运用列宁的灌输理论来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保持灌输主体的清醒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灌输.除此之外,还要意识到因灌输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而导致灌输客体的政治素质整体下滑的情况.只要坚持列宁灌输理论,积极创新灌输方法,努力拓展灌输途径,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灌输客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充分调动起全体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自觉引领社会思潮的正确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三)列宁灌输理论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肓模式

2016年12月7-8日,同志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1].因此,他要求全国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11.这必将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迎来新的春天.而正确认识列宁灌输理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它是有效推进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前提和强大思想保证.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使其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全国各高校要通过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来“使学生无论是接受理论教育还是参加实践活动都得到明显而现实的收获”[12].这是针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言的.

而就如何创新的问题来看,必须坚持以列宁灌输理论为指导,注重灌输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必须明确,相比于列宁生活的时代,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理论灌输的方法和手段也要应时而变.这就要求通过变革灌输的方法来大力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正如同志所强调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由此可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准则.要正确把握列宁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坚决摒除将列宁提出的灌输方法等同于照本宣科、“填鸭式”满堂灌的错误观念,在此基础上,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与人文性特征,创新使用教学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与时尚度.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束语:此文是大学硕士与理论本科理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列宁灌输理论和现实启迪意义和列宁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灌输理论和护理专业实习女生人身安全教育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万英冉丽【摘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分析,得出“灌输理论”依然是护理专业实习女生人身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并指出&ldqu.

2、 大学教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都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学教学改革方面也是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世界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

3、 实证视角下理论灌输法的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为例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将理论灌输法的实效性操作化为行为意向、行为理论知识、行为表现三个主要维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判断理论灌输法的实效性,最终得出理论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

4、 基于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 【摘 要】在平面的二维系中加入一个方向向量就构成了三维,三维即可确定一个空间位置,基于此的三维技术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根据无数点的空间位置在电脑软件中集合构成一个立体的存在,将三维技术运用到动漫发展中.

5、 地方政府治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地方政府治理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梁春光(龙江省直属机关党校,哈尔滨 150001)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

6、 批判和确立中:列宁国家理论形成的内在逻辑一以《国家和革命》文本为中心 〔作者简介〕栗智宽(1995),男,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国际共运史研究;俞敏(1982),女,湖北武汉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