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地质期刊 地质论文 地质类期刊 地质期刊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 有关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开题报告 地质灾害毕业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格式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

地质灾害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地质灾害科普宣传中和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地质灾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地质灾害科普宣传中和,本文是有关地质灾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地质灾害和科普宣传和新时代方面论文范文集.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绿色发展的论述,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持续性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及隐患,地质灾害主要以防范为主,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进行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科普宣传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绿色发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1.027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1—0093—03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党全国人民指出了未来一个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同时报告中指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重大成绩,但是多年的快速发展所积累的自然与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进入新千年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影响下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2008 年及2010 年舟曲泥石流发生后,对一些重大地质灾害的关注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2].中国西南山区是岩溶和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各类滑坡、崩塌、碎屑流灾害多发.暴雨天气增加了岩溶作用,加速了岩溶裂隙的发展速率,易导致斜坡失稳,例如: 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贵州关岭滑坡、三溪村滑坡等[3].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平均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 亿元人民币[4],所谓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质不断变化和作用,或人为因素所导致,使地质环境出现严重恶化,最终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地质灾害由自然因素导致,即属于不可抗灾害之一,对其进行预测和治理也会相对较难,一旦出现灾害,所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我国一直将其作为研究重点[5],但由于地质灾害的参与影响因素过多,理论研究不透彻,所以对灾害的准确预测属于世界性难题,防灾减灾的重点在于科学宣传普及,使人们在面对灾害时有更多更好的办法进行避灾自救.

总书记在2016 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6].地质灾害科普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方面,重庆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直辖市,也被称为“山城”,地形落差较大,总面积8.24 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 年常住人口3075.16 万[7],灾害隐患多、科普受众多、科普任务重.

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地质灾害知识科普宣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出对重庆地质灾害科普宣传的一些思考.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门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绿色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绿色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什么是绿色发展,如何实现绿色发展”[8].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一种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全新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未遵循绿色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只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实现绿色发展,首先必须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中,其次必须通过科学技术、产业协调等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实践,更需要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全方位推进绿色发展.地质现象在自然环境中无时无刻都在出现与发展,只有威胁到人类生命及财产的地质现象才能称其为地质灾害,通过人们的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地质生态环境,可抵御或降低极端气候及地质活动带来的灾害后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必由之路,特别是通过地质灾害科普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践行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及保护生态环境意识,防患于未然,有备于难中.

二、重庆地质灾害科普现状

截至2018 年,在社会企事业单位申请的基础上,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批准建成重庆市级科普基地149家[9-10],其中有关地质灾害科普基地一家,于2014 年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申请承担[11],现有地质、地灾陈列馆2 处,占地面积约300m2,拥有VR地质灾害应急预警演示系统3 套,自主研发滑坡动态模型1 套,地质类标本及各类地质灾害模型近1000 件,近4 年来每年接受到馆参观人数近5000人,参与重庆市科普联合会组织的科普活动10 余次,对外举办各类科普活动40 场,科普基地拥有高水平专职科普人员30 人,全部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注册科普志愿者200 余人,注册各类专利7项,公开发表地质灾害相关论文12 篇,运营微信公众号1个,2017年获重庆市科普工作考评二等奖[9].

三、几点思考

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近年来的地质灾害科普工作,融合当下的技术与传播理念,从三个方面对重庆地质灾害科普宣传进行思考.

(一)勇于创新科普展示技术,深入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地质灾害科普展示是一个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应急避险逃生过程的流程展示,即向广大群众普及地球科学、地质灾害、空间物理等领域的科学知识.但是地质灾害科普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过程,它包括地球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生产、熟化、传播、接受、消化、吸收等诸多环节和过程,并且是一个动态过程[12].

传统实体博物馆、陈列馆受场地限制,实体空间有限,受地点限制,大量受众必须到馆才能进行科普教育,展示模式单调,往往采用静态展示的形式,传播方式单一,缺少受众深度互动环节,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科普工作.而借助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及网络远程技术可以做到虚拟空间的无限性,组合形式可以多样化、趣味性丰富,受众可以在网上及移动客户端对科普资源进行访问.

地质灾害科普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对场馆进行改造,并开发新的虚拟现实展示系统,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受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及突发性,模拟地质灾害发生时的逃生环节,并将静态展示的标本及模型制作成数字陈列馆在互联网上展示,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地质灾害,并将青山绿水需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从自己做起的理念深入传递.

(二)勇于尝试新媒体手段,广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7.5%,人们的媒介消费与上网习惯基本完成PC端向移动终端的转移[13].微博、微信、直播、自媒体、小程序、移动APP、移动支付已全面进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地质灾害科普宣传中,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是成本更低、科普宣传效果更良好、受众面更宽广的途径.地质灾害科普可利用新媒体手段,结合地质灾害科普内容及知识着力对热点事件进行策划,用当下网络语言系统生动趣味地讲解地质灾害知识,鼓励关注、点赞、转发,实现“病毒式”传播,让更多的受众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得科学的地质灾害知识,达到科普的效果与目的;鼓励专业科普宣讲人员及志愿者在合适时机及地点开展地质灾害直播,在科普基地前期对内容审核条件下,随时随地利用自媒体开展科普宣传;以多样的新媒体手段更加广泛地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吸引受众的关注.

(三)深入研究科普群体类型,优先主次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重庆地质灾害科普工作在近4 年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受众群体为青少年及基层地质灾害威胁对象,每年都会走访重庆地质灾害多发山区,为当地群众做科普宣传,效果良好;但更应对宣传效果做出客观准确评价,并努力研究科普群体类型;从地质灾害威胁对象,逐步转移为易对地质环境产生破坏的工矿企业,提高企业及员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分层级、分重点地依次推进地质灾害科普工作,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四、结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形势和新环境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特别是其中关于绿色发展的论述,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西南地区,重庆作为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更应在地质灾害科普工作中走在前列,地质灾害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应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进行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转换科普思路,打开科普新局面是每一位科普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都应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归纳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地质灾害和科普宣传和新时代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地质灾害本科毕业论文地质灾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述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将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中的一个重大论断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结合的又一次完美碰撞 这种思.

2、 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会工作 ■张江亭/咸阳师范学院后勤集团摘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新时代治国理政各方面,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 关键词把握新时代中国特.

3、 万山磅礴看主峰如何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1月初,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隆重面世,面向全球发行,在国内掀起了持续阅读学习热潮,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热议和点赞 这是继谈治国理政之后,又一部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

4、 高校辅导员如何学习和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要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

5、 从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从理论创新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陈 勇(内江市委党校,四川 内江 641000)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一系列创新理论之上,包括新时代历史方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

6、 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 【摘要】坚持互联网思维,围绕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论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 主心骨是关键,同心圆是基础,向心力是条件 党的领导就是主心骨,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