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研究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3

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本文是研究有关论文例文和全日制和协同和学位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以职业应用能力为导向,在培养过程中以双导师培养机制为依托,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为手段,以实习实践平台为抓手,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创新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遴选及管理方式,明确校内外导师职责的,强化分工与合作,协同培养出具有实践应用创新能力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专业学位;双导师;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1.011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1—0038—04

2013 年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要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要以培养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建议各培养单位对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要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评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实行双导师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要求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导师团队,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国外专业学位培养现状及双导师制

导师制度起源于英国[1],最早应用于本科生培养,英国的硕士分为哲学硕士和课程硕士两种,专业硕士主要在课程硕士中,但英国的专业博士教育体系较为健全,在双导师制度建设中,英国的一些大学,在申请正式担任校内导师之前,有三到五年的临时导师实习期,期满后经过考核通过方可成为正式导师,校外导师的选聘大多从联合培养单位中选取,针对性较强,协同培养度高.

美国[1]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构成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在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校内导师通常选聘理论基础扎实、学术功底深厚的教授,传授理论知识;校外导师则是从企业、政府等选聘一批既拥有实践方面丰富经验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企业家或技术专家,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及相关实践经验.美国在导师指导方式上也逐渐采用了讲座法、习明纳以及实验法.

法国的硕士分为专业硕士和研究硕士,前者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而后者为博士研究生做准备.专业硕士学制两年,在硕士生人数中占比较大,培养中侧重考核实习报告的质量,硕士生在毕业前半年需进入企业实习,主要是通过实习提升专业硕士的工作能力.实习期间的直接领导类似于专业实践导师,会全程指导实习生的实习.

德国[2]高校中,以公立院校为主,侧重英语教学,教授通常是终身职位,因此教授选聘审核程序十分严格,德国的导师遴选非常严格,高校负责推荐,最终由州政府确定.高校研究生院或研究所会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有高深学术水平的企业界人士会获得招聘优先资格.之后再由教授资格审核委员会从个人道德品质、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最后,在候选人通过考察后,由高校申报到当地州政府,政府确定最终人选后批准任命.

纵观,美、英、法、德四国,教育层次多样,紧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双导师制度的建设中有很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注重导师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求有一定科研能力,大学作为办学主体确保校内校外导师的沟通和交流.对导师的遴选和考核较严格,打破导师终身制.尤其日本对研究生导师的学历并没有过多限制,更为注重导师实践能力,值得借鉴学习.

二、我国实施专业学位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自2009 年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在导师队伍的建设上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施亚玲[3]等(2011)认为各专业学位点需要设立明确的校外导师评聘条件,应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和学历等.张斌梅[4]等(2013)认为目前导师队伍中存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滞后、准入制度僵化、培训培养缺位、考评标准不合理以及“双导师制”的管理失效等问题;陈怡琴[5](2014)认为存在的如校内导师指导方式和内容亟待改变、校内外导师间缺乏沟通交流机制、对校外导师培训不够、校外导师的责权不清晰等问题;王焱[6]等(2015)认为存在校内外导师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校内导师的观念亟待更新、基地导师的指导空间有限、缺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同等问题;蒋盛楠[7](2016)认为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学校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校内导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专硕的需求、校外导师缺乏教学经验、校内外导师缺乏交流和沟通、双导师的选聘不够严格等问题;王新淼[8](2017)通过对山西省高校全日制专业硕士导师队伍调查分析,发现存在导师制度落实程度不高、宣传效果不好、师生沟通不佳、校内导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校外导师挂名、导师管理规范度不高等问题.

结合相关院校的调查和文献分析,本文认为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一)专业学位培养定位不明确,研究生专业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顺应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但很多高校的专业学位培养生师比过高,一方面由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增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但是硕士学位点不多,不得不招收大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上是高收费,对于办学经费不充裕的高校,可通过大规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大规模的扩招,造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得不到保障,各高校已做不到按自身实际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实践型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工作经验不严格,各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时并未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特点,忽略了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差异化培养.

(二)双导师的选聘制度不科学,双导师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高校在专业学位导师队伍的选聘及校内导师的选聘时对行业实践(实习)经历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校外导师的选聘上,各高校基本流于形式,知名企业或行业专家集中在知名高校担任校外实践导师,地方院校在校外实践导师的选聘上没有太多主动权,一般选择企事业单位的高管人员,对于高管人员的学术背景等要求较薄弱,且校外导师系统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各高校双导师的管理制度中,对校内外导师的考核不严,缺乏激励及动态调整机制.校内导师由于科研任务的需要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投入不多,且容易造成专业学位学术化培养.校外导师的人事关系不在高校,学位点很难对校外导师的培养任务进行具体细化,对校外导师的工作完成情况也难以进行约束.校内外导师的投入程度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校内校外导师协同度不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培养不足

各高校的双导师制度中,发挥作用的仍然是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一方面将培养研究生视作一种荣誉,另一方面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积极性又不高,基本上只负责给所指导的研究生寻找一个实习岗位,在实习结束后出具一份实习鉴定.在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中要加专题课以及实践课开设不足,校外导师参与到专业硕士的课程教学中有效性不足.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专业实践流于形式,对实践单位和工作岗位要求不高,实践过程中指导不足.在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上,很多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价值不高,研究不充分,在选题及论文设计中校外导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协同保障机制不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不充分

协同保障机制的不健全,造成校内、校外导师的交流和合作研究流于形式,受制于机制和体制问题,校内校外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导师缺乏有效的互动平台,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及培养质量提升.

校内、校外导师的交流和合作研究建立平台建设不足,无法系统跟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校内外导师,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各高校对联合培养、产学研转化认识不足,无法将实践应用培养落到实处.

三、构建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的几点建议

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做好引导和规范,相关高校要发挥利用自身特色,对于部属高校,要利用校内学术名师的名气和资源,吸引企事业单位知名行业专家充实到校外实践导师队伍,而对于地方院校,在校外导师的选择上,要探索差异化的导师队伍建设模式,要在自身专业学位办学中打造特色,依托好各类平台和基地.各高校在校外导师的选择上,要侧重导师实践能力方面的考察,要形成双导师的考核激励机制,切忌挂导师之名,行非导师之事.在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的建设中可在以下方面加以重视:

(一)科学确定招生规模、立足行业制定高要求的培养方案

各专业学位点在确定招生规模时,要进行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查,每位硕士生导师的在学研究生数不能超过一定规模,例如12 名.要控制好不同职称及不同学术背景的导师招生资格数,对指导效果不好的导师进行限招,甚至是停招;对校外导师的招生人数可适当放宽限制,但要确保双导师制度的实施.要结合现有的师资队伍力量,科学控制招生规模,并注重导师后备师资的培养和储备.

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将进入行业实际部门,作为行业的高端复合应用型人才.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立足行业实践,对课程设置及培养体系要立足实际,在课程培养中,不能因人设课,可根据培养的实际需要增开实践性课程,例如《企业调研》《行业案例分析》《个人职业规划》等相关课程,要求校外导师组承担相关课程的部分讲授,同时采用专题讲座形式灵活教学,精心组织确保成效.每学期定期要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为专业硕士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等相关专题报告.在学位论文的管理上,严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质量,为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制定严格的预答辩、外审、答辩和复审制度.

(二)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强化双导师管理制度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大的特点,为完善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管理,由学位点成立专业硕士教育中心,具体负责专业硕士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心需制定专业硕士指导教师系列管理办法:如校内、校外导师遴选办法,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办法,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学位论文管理办法,研究生实习实践管理办法等,强化对校内、校外导师的管理,以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为确保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交流和合作研究,可采用校内专家学者推荐制度,由校内导师推荐的校外导师,采用一对一的负责制,谁推荐谁负责谁合作指导的原则,确保校外导师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培养的环节中.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激励措施,激励企业(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强化高校对校外实践导师的管理和监督的主动权.例如探索建立校外实践导师管理平台,由符合条件的企业(行业)专家自行申报,高校和企业(行业)专家自行双向选择后,校外导师按规定对相应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指导,高校及时将指导效果反馈到管理平台上.

(三)加强双导师的协作,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双导师的协同培养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培养上,明确校内校外导师的工作职责,由校内校外导师协商具体分工,为避免与学术型研究生的趋同性,对于每位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多样化,可采用调研报告、产品设计、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在日常教学中,设置校外导师的专题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实践中以校外导师的指导为主,校内导师辅助完成,对未有工作经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行业一线岗位实习3 ~ 6 个月,各高校要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贡献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为强化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培养过程可采用学分互换的形式激励研究生对实践应用的重视,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相关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可抵扣相应选修课的学分,以缩短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行业岗位的熟悉期.参加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省一级专业学会举办的实践技能比赛获得三等奖以上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优的评选指标体系.各学位点要充分调动导师对专业硕士培养的积极性,参加学术实践技能比赛,要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合作指导.

(四)引入行业协会,加强校企协同创新

行业协会参与到研究生的培养中,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投入,可以解决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问题.在双导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保障校内、校外导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投入积极性,通过行业协会的宣传示范作用,能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品牌.校外实践导师的选聘应广开门路,可以采用高校向社会公开遴选的形式,把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学术背景、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家、专家聘用为校外导师.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将合作单位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纳为校外实践导师队伍.

为保障产学研的合理转化,专业学位点必须组建涵盖相关行业的多类型实践基地平台,要和相关优质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具有条件的高校要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各类平台的建立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及校内导师合作成果的产学研转化提供途径,同时可以为专业硕士校内校外导师的沟通提供平台,校内导师可进入相应平台进行实践锻炼和开展调研,校外导师可通过平台与所指导的专业硕士和校内导师进行交流合作.

四、结语

在专业学位培养中开展“双导师”制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切合专业学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有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保障.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构建要从合理的招生规模、科学的培养方案,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政策,校内校外导师的合作培养及相关行业部门的协同等方面进行建设.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中,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也将逐步转变,各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要从粗犷式培养转向专门型,要真正能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各高校要贯彻落实好“双导师”制.

此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全日制和协同和学位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的现状和探析 王大海,陈亚男,杨红(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819)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09年招生至今,规模已接近当初设定的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额50的目标,但总观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还存在着与学术型研究生.

2、 新时期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方案优化改革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摘 要该研究阐述了新时期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改革的必要性,介绍并分析了南京艺术学院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和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

3、 土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 摘要针对以“基本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再加之土木工程领域对工程实践经验又非常强调,为提高土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

4、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和实践以吉林大学为例 梁德东,于爱国,雷连成,李棕松(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根据兽医硕士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全日制兽医硕士培养实践,探索具有特色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5、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以广州大学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为例 摘要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9 年开始招生 为了更好地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各高校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探.

6、 新形势下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8 024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快速发展及企业转型升级,工程类高层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