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文献综述>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综述性论文怎么写 考试和评价杂志 药物评价杂志 性论文范文 论文评价意见 对论文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论文 即时性评价开题报告 过程性评价论文 量性学术论文的评价方法不包括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 经济学各种期刊评价

有关形成性评价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文献综述 原创主题:形成性评价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7

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该文是有关形成性评价毕业论文怎么写跟形成性评价和考核和课程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摘 要]课程考核是评价课程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针对高校课程考核普遍存在的考核方式单一、过程评价缺少实效、缺乏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持续改进的有效支撑等问题,高校要明确形成性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与作用,从产出导向的评价形式、目标导向的评价内容、精准基线的评价标准、发展导向的包容性评价结果应用、系统化评价手段引入这几个方面入手,实现面向学生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关键词]学习评价;多元化考核;形成性评价;考核基线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亦是改进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课程考核内容、方式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的有效性,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的客观性.教育部提出的“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质量保证体系”理念,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强调的“以产出导向OBE”、“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的理念,内涵都体现出对教学过程、教育过程中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程考核是监控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无法体现OBE理念,不能支撑持续改进理念的有效落实.

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改革,把课程考核作为促进教学持续改进的有力手段,客观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推进课程教学即时性持续改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媒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高校教师抱怨学生学风下降、学习投入不足,其中不乏国内顶尖高校教师的抱怨.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课程结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率高,但又很难给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实际上,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优化能够有效评价、跟踪和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等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核方式单一

很多课程主要依据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效果,通过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课程目标达成度,验证教学效果.以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唯一依据,存在明显弊端.首先,“一卷定结果”会导致学生平时不努力、不学习、不练习,期末突击复习,有的学生甚至铤而走险在考试中“”,直接形成不良学风和考风.其次,这种期末单一的闭卷考试,从形式和内容上,会凸显“重知识和记忆、轻能力和实践”的考核目标,考试往往突出考核知识(知识点)的掌握,即使包含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但通常很难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行有效考查,如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很难契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考核.

(二)过程评价缺乏实效

其典型表现是平时成绩形同虚设,从学校对课程教学规范的要求上看,要求课程考核应该有平时成绩,强化过程考核和多维考核.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任课教师对平时成绩评定随意,缺乏依据、没有区分度等问题.一是平时成绩引用不合理,有的教师把出勤作为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这很显然是不合适的,学生手册通常会明确规定学生参加课程教学的义务,对无故旷课有基于次数的惩罚措施,因此出勤不宜再作为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二是平时成绩缺少依据,教师通常将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记入平时成绩,这一做法是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作业评价没有依据或依据不合理,如只将是否交作业作为给分依据,或没有评分标准给分随意.三是平时成绩涵盖教学环节不全面,例如课程包含课内实验,实验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是合理的,但有的教师基于实验报告进行评价,但实验报告没有批改,或只是以是否上交实验报告作为给分依据.上述这些问题典型表现为平时成绩没有区分度,例如,平时成绩占20分,几乎所有学生的得分都是19分或20分.这样的平时成绩评定也成为部分教师提高学生课程考核综合通过率的手段——对期末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可通过平时成绩拉升其综合评定成绩,最后确保课程考核通过率.疏于平时考核评价,使其流于形式,或平时考核内容简单,导致学生平时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造成学风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考核不能全面评价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

课程教学大纲完整定义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分解课程教学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求,课程考核必须实现对课程培养目标和分解要求的达成.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课程考核内容存在覆盖知识点不全面,或者教学重点与权重表达不配套等问题.例如,对课程教学环节和重点考查不到位,包含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没有将实验成绩纳入课程综合评价,重点教学内容在课程考核中没有重点考核等.此外,考核偏重知识记忆和知识运用,缺乏对课程教学目标中定义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考查,如沟通协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等能力的考查,这些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多形式、多环节考核进行综合评价.

(四)考核未发挥持续改进作用

课程考核结果能够反映出学生“学”的效果,同样也能反映出教师“教”的效果,学生考得不好,学得不好,教的环节一定存在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模式是否恰当、教学策略是否有效等.“产出导向”理念需要考核反作用于教学环节,促进教的环节改进,但实际工作中这种反馈没有形成闭环.

课程考核所暴露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教师没有按课程教学规范认真履行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职责,同时缺乏教学改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会助长学风下滑,由于学习过程压力不大,学生平时学习投入少,导致课程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与作用

形成性评价,有时也称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动态、多次评价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并及时反馈,以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将形成性评价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即通过多环节考核测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发挥评价的反馈和纠正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特征是反馈,通过评价作用于教学的辅助与支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学环节中的多次考核,但与传统意义上测试测验从目标和作用上有所不同.很多高校教师也引入了平时成绩,将作业、实验等纳入综合评定范围,尤其是引入阶段性测试、期中考试等环节,检验学生阶段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掌握程度,但这种作业、测验和考试仍然是终结性的.

通常意义上的课程考核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不仅仅是期末考试,也包括教师引入的过程评价,如随堂测试、阶段小组汇报、期中考试,这些考核评价环节只是对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分类和评级等,评定分数记录作为学生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这些过程考核仍然是终结性评价.只有将评价结果反作用到课程教学改进中,发挥评价对教师“教”的改进,促进学生“学”的改进,形成反馈,推进改进形成闭环,才是形成性评价.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没有阶段性测试,评价不能构成形成性评价;但只关注阶段性测试成绩用于分类评级,仍然不是形成性评价.关键是如何用好评价结果,通过评价发现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通过过程改进促成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程形成性评价发挥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课程持续改进路径,如图1所示.

引导:明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哪些是重点和关键点,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教师在课程开课初期应做好课程概述,并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应提示学生重点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习惯,使其善于主动思考和总结,善于把握课程内容逻辑与重点.

诊断: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进行检验,识别阶段或整体目标达成度,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借助恰当形式的考核方法识别学习效果与状态,诊断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设定多元化考核方式.

反馈:诊断结果,包括阶段性测试或整体性测试检验后,教师和学生要清晰地了解成就水平,为后续教学持续改进提供帮助.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特征与环节,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反馈内容,积极改掉缺点.强化:帮助学生重点强化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成果.激励:评价客观促成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努力展现自己的学业成就和水平,这一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改进:评价的结果用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策略,根据反馈得到的学情,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模式、方法,促进教学效果改善和提升.同时,评价结果促进学生改进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法,把握学习重点.

发展:持续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形成学生个人长远发展的预期和规划,影响后续课程学习,乃至其今后的职业规划.

三、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针对本文前面提到的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基于形成性评价评价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亦是支撑课程教学持续改进,促进课程教学效能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产出导向的评价形式

形成性评价特征是过程化、反馈性,但需要依托具体化的考核形式,传统的作业、测试是课程考核评价的实例化.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如作业、实验报告(或实验现场结果展示)、论文、小组成果展示汇报、随堂测试、期中考试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应结合其课程特点设计不同的考核评价形式.

小组汇报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考核形式,将阶段性学习任务部署为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依据一定规则指定任务团队(小组),学生团队自主推选团队组长,团队集体开展任务研究,进行方案设计、文献阅读、难点攻关、实验验证(或调查统计)、报告撰写、汇报准备、现场答辩.通过任务小组协同完成上述形式大作业,分工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能力;通过报告撰写,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通过汇报准备,现场答辩环节,锻炼学生展现与表达能力;通过完成团队项目,提升学生课程学习挑战性,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成就获得感,增强学生挑战学业的自信心.教师需要处理好团队与个体评价,为了客观评价团队每个成员的表现与成就,需要客观考查每个成员的成果.此外,可以引入团队成员互评机制,考查学生表现.

(二)目标导向的评价内容

无论是阶段性测试还是整体性测试,必须紧扣课程教学目标.考核内容要能够有效评价课程教学大纲中定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程教学目标支撑专业毕业要求,通常是对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支撑,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掌握目标,也包括能力培养目标,需要设计有效的考核评价内容.

1.对知识掌握的考查.首先覆盖要全,必须覆盖课程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考核内容分布必须符合大纲中定义的知识点分布及权重,避免考核内容的偏颇与缺失.其次,设计合理的考核内容难易程度,内容应该包括要求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的最低要求,作为课程考核的基线,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内容应该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高于基线的考核内容是为了拉开等级、发现优秀者设置的.

2.对能力的考查.同样,能力考查要紧扣课程教学目标,不同能力要求的考查需要借助合适的考核方法或形式.与专业相关度紧密的能力要求,有时可以借助对知识的运用进行检验,有时可以通过测试试卷完成;而通用能力往往需要借助更加开放和综合的考核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考核内容必须能够体现对能力的考量要求.能力考查也要定义基线,即基本要求,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才能表明学生学习成就达到基本目标.

(三)精准基线的评价标准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阶段性考核方式,必须明确定义评价标准,如作业、报告评判,需要像课程结业考试一样,对完成质量给出客观评价,且不可简单依据是否提交作业或成果给出评定.又如基于小组团队协作完成任务,也需要明确个体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等级(例如5级基本划分),对于定量评价可以采用分数记录评价结果,对于定性评价建议可以采用等级记录评价结果.从发挥形成性评价作用,以及有效融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角度看,等级评价形式应该更合适.

设定评价标准时,需要注意和处理好的一个难点,是考核评价基线.对于课程教学目标中定义的需要“掌握”的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具备“能够……”的能力要求,需要定义一个合格基线,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要求每个学生达到这个基线,这对课程考核内容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考核设计要有区分度,但同时必须设定达标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方法通常是对课程结业考核中,设定60分为及格线——约定俗成基线为60分.这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每位学生获得的60分得分点并不相同,其正好覆盖基本要求吗?即使学生达到60分,并不代表要求其掌握的重点内容就都掌握了,可能某个考核点掌握得好,而某个考核点没有掌握.课程结业考核中是否有考核内容是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内容是否要求所有学生得分?过程评价是否用于终结性评价,如果被引用,是否有基线?由此可见,考核评价过程中评价标准尤其是基线定义的模糊和粗放,会导致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考量的困难,同时不利于发挥考核对学生学习优势和不足的准确定位和客观评价,不利于教与学的改进和学生成就发展的支撑.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课程考核各个环节应该有明确标准,不仅要有评价标准,还要有基线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强调每个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专业定义的毕业要求——最低要求,是对毕业体达标的考量,其中课程作为支撑点毕业要求要素的基本教学单位,课程学习达标表示学生实现了课程培养目标.对于定性考核评价,基于程度给出评价结果,设置基线通常为“合格”等次.对于定量考核评价,不仅设置综合的合格基线,如60分,更应要求必须掌握内容的基本合格线,即必须掌握的内容相对应的题目才能获得满分.如果将阶段性评价纳入终结性评价中,那么阶段性评价也应该有基线.因此,课程考核方案设计中,只要纳入终结性评价中的考核评价环节都应该有基线,且学生必须达到基线,才表示学生达到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这应该是对课程结业达标的所有学生的要求.

基于基线的考核评价,无论在考核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需要教师的精细化、精准化设计与实施.

(四)发展导向的包容性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必须有反馈,无论是作业还是论文报告,无论是随堂测试还是期中考试.测试评判结果不仅仅用于成绩记录,结果还必须反馈给学生,学生通过评价结果分析自己学习的效果,获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即优势和不足.当然,为了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过程评价,需要将过程评价纳入综合评价——终结评价之中,形成外部驱动力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于考核基线和评价作用的考虑,对于相同知识点、能力点的评价,可以允许学生迭代获得评价等级提升.例如,平时过程考核评价,允许学生“刷分”,某次学生作业没有获得满意的评价结果,学生可以完善作业并再次提交.又如,阶段性测验获得的评价结果(成绩),若测试内容在课程结业考试中有相同的考核内容,对相应考核内容的终结评价可以引用较好的成绩.当然,评价结果选择性的前提是考核内容是等价的,而且学生达到相关知识点或能力点基线以上.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反馈和改进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投入更多精力追求更高的成功目标,促进学生改进学习策略,发挥学习优势,弥补学习不足.

(五)信息化评价手段引入

有效实施形成性评价,无论从评价内容、评价策略等设计与组织实施方面,教师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可引入信息化手段,如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课程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或专用测验考试平台等,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在线测试练习,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学生可以基于单元、章节进行自主测试,测试结果实时反馈,测试结果作为学习过程及效果评价的依据,这种即时性反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改进的依据.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客观题的即时评判,有的平台还能够提供一定智能化的主观题评判.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作业成果提交,还可以借助学生互评,提高评价效率,提高学生参与度,互评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学习体会和收获.面向学生发展提倡包容性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刷题、刷成绩,目的是通过反复练习、测试,验证并提升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这种包容性评价实现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理念.当然,将阶段测试作为平时成绩,必须解决“替做”、“”的问题,如教师在特定时间集中组织,避免的发生.允许学生多次参与测试——刷成绩,教师可以设置同一阶段测试允许参与的最大次数——门限,来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考核方式改革可以作为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改革点,促进学风建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运用形成性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课程考核目标和作用.当然,评价内容、方式应该明示给学生,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应明确定义课程考核方法、考核形式、考核重点、评价依据等,使得评价公平公正,形成良好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 参考文献]

[1] 赵德成. 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 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51.

[2] 王文礼. 技术增强版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原则和应用趋势[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5):104-112.

[3] 林静.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管理,2011(9):66-68.

[4] 操君.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17-121.

[5] 关于高校课程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思考——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J]. 大学教育,2017(9):192-195.

该文评论:本文是一篇关于形成性评价和考核和课程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形成性评价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形成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摘 要 高职院校在依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改革时,需搭建一套设计合理、多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2、 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欧阳辉(江门幼儿师范学校,广东江门 529080)摘要分析形成性评价的内涵,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以真正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关键 词中职;语文;形成性评价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3、 形成性评价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机能学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已不能达到公正有效的评价 因此,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

4、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英.

5、 形成性评价在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教学评价是现在各高校检测、总结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的一种手段 教学评估分为总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两种,但是由于前者的纰漏,总结性不全面,不能客观地评估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从.

6、 对深入细化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 摘要中药化学在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医药学院校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形成性能力评价体系,多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