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动物奇迹杂志 动物医学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水生动物论文 猫行为与动物文化论文 动物保护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论文 保护动物海报毕业设计论文 动物庄园论文

水生动物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疫苗与其在水生动物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二)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水生动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5

疫苗与其在水生动物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二),本文是关于水生动物毕业论文怎么写与水生动物和疾病预防和疫苗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上接2018年7期

(三)国内外水产疫苗的研究热点

1.分子技术在水产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在水产疫苗工业中最为常用的形式是灭活疫苗,到目前国内外获准上市的疫苗仍以此类为主.近二十年来应用分子技术研究水产疫苗成为热点,这是由于分子疫苗有诸多优点:化学性质更为确定,免疫特性更为稳定;化学结构可知,可以进行工程设计和改造以激发特定的免疫反应;感染成分被除去,有关残余毒性或毒性回复的隐患不再存在,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功能成分;疫苗可以直接被合成或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尤其是基因工程疫苗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基因通过原核或真核细胞在体外表达生产疫苗,具有安全、高效、价廉、便于工厂化生产,且可向多价疫苗研制发展.

国外在抗原分子结构、抗原基因定位、基因分离、载体构建、基因表达、产物分离、免疫应答机理、细胞免疫活性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小瓜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IHNV和VHSV等的核酸疫苗研究,杀鲑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的重组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活载体疫苗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近年对海水鱼弧菌、鱼类嗜水气单胞菌、鳜鱼病毒、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等在病原苗、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等不同层次类型疫苗的基础研究方面逐步积累,在鱼类单殖吸虫等抗原及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向深入发展,确定了抗原蛋白及其定位,构建了部分基因文库.这些工作推进了我国疫苗实用化技术的进程,部分疫苗进入了田间实验阶段.

2.水产疫苗接种施予技术强调实用化

限制水产疫苗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给苗不便,多以注射为主.注射法是将疫苗直接注入肌肉或腹腔,该方法具有用量少和免疫效果好的优点,但不足之处是既耗时又费力.近年挪威成功地研究出鱼群疫苗自动注射机,1台自动注射机每小时可注射数千尾鱼,一人可同时操作数台注射机.疫苗注射自动化作业,首先是从饲养池通过管道或用吸鱼泵将鱼输送到作业场所,将鱼麻醉,送入输送带;人工调整鱼头的方向,在注射机上固定好鱼,注射器自动地将疫苗注入鱼的腹腔,鱼再由吸鱼泵或管道送回原水池.手动注射则采用各种连续注射器(如式注射器),近年以高压气体作为辅助动力,操作人员不必花太大的力气就可注射较多的鱼,现接种疫苗已成为一些国家专业化的作业.

水产疫苗的给苗途径除了注射法,还包括浸泡、喷洒、淋浴和经口(含肛门)等方法.浸泡法是将需要免疫接种的鱼类直接放入或经高渗溶液或增加表皮通透性处理后在疫苗中浸泡,鱼类通过体表、鳃摄取抗原.喷雾法与浸泡法一样均作用于鱼体表,是将疫苗以一定的压力直接喷射到鱼体上进行免疫,需要如疫苗喷射器、传送带等设备配置.口服法是将疫苗直接或拌饵或添加辅助剂投喂.水产疫苗免疫接种途径各有利弊(见表4),如何合理利用一直是疫苗研究的重要内容.浸泡法可对大批量鱼苗进行处理,实用性强,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国外已有弧菌、杀鲑弧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等浸泡型商品化菌苗.口服法免疫是最方便的一种途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和鱼的大小限制,并对鱼无损伤,但由于口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理想,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并开展了纳米材料、生物胶囊等包被技术研究.

(四)商业水产用病毒疫苗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可引起鱼类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已有上百种,常见的有虹彩病毒属(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淋巴囊肿病毒)、疱疹病毒科(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鱼回病毒、鲤鱼痘疮病毒、鲑鱼疱疹病毒、马苏哈鱼病毒)、弹状病毒科(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行动性出血败血病毒、鳜弹状病毒)、呼肠弧病毒(草鱼呼肠弧病毒)、双节段RNA病毒(传染性胰腺坏死症病毒)、野田病毒科(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和正黏病毒科(传染性鲑鱼贫血症病毒).

鱼类病毒疫苗按照其制备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1.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一类用经特殊的培养方法获得毒力减弱或无致病性但具有免疫原性的毒株制备的疫苗.减毒活疫苗可以在宿主体内繁殖、经体液免疫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同时,通过细胞免疫抵抗病毒的入侵,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一直都有免疫刺激作用.

Fryer等从虹鳟鱼分离出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株接种STE-137细胞,传代41代后减毒100倍而成为弱毒株,可以作为减毒疫苗候选毒株.但是,后续试验表明,该减毒疫苗对虹鳟鱼依然有毒性.EéoutJF等也证实,用经细胞驯化后形成的无致病性的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分离毒株对鲑鱼没有免疫效果.吴淑勤等研发的草鱼出血热弱毒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新兽药证书的鱼用弱毒疫苗.

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好, 免疫剂量小,且不需要添加佐剂.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可能会出现毒株返强现象,安全性差,并且由此导致在环境中失去控制,这限制了活疫苗的应用于推广.

2.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指将病原体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放大培养后,利用化学方法将病原体灭活而制备成的疫苗.该疫苗依然保留着免疫原性,安全性评价较好,制备技术较为成熟,但免疫持续期较短,需要重复接种,并且需要添加一定的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

研究表明,用0.2%的,在4℃条件下灭活72小时后制备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灭活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而且免疫效果从免疫后7天持续至70天.Nakajima等用灭活的真鲷虹彩病毒(RSIV)疫苗能有效控制虹彩病毒病.RSIV灭活疫苗现已在日本投放市场,成为首个预防海水鱼的病毒疫苗,主要宿主为真鲷、鰤属鱼类等.

台湾针对台湾石斑鱼虹彩病毒病研制了新的灭活疫苗,内陆也针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RSIV、研制的灭活疫苗进入临床阶段.菲律宾的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灭活疫苗用于免疫褐点石斑鱼,同时对其它海水鱼类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也有很好的交叉免疫效果.

总体而言,通过一定剂量及反复的免疫,灭活疫苗对宿主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智利、加拿大、美国及欧洲一些饲养高经济价值鱼类的国家已经把接种灭活疫苗作为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同时要求制药企业获得疫苗生产许可后才能生产鱼类病毒灭活疫苗,只有这样,灭活疫苗的生产和使用都会更加规范.

3.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除去病原中与免疫反应无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而制成的疫苗.亚单位疫苗要求对病毒免疫保护基因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并找到编码特定抗原的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及表达.亚单位疫苗具有无传染性、低成本、可大规模生产、生产技术相对单一的特点,能很好地提高体液免疫.

Gilmore等利用大肠杆菌首次表达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蛋白来增强虹鳟鱼免疫力.用不同剂量及注射频率注射大肠杆菌更稳定平日GNNV的病毒样颗粒可用于预防GNNV,免疫4周后,血清中抗体依然可以中和活病毒.用杆状病毒表达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病毒(VHSV)的G蛋白,能够刺激体液免疫,具有比原核表达更大的表达量,同时还解决了原核的G蛋白由于没有糖基化免疫效果不稳定问题,因此,可作为亚单位疫苗的候选.由IPNV的VP2和PV3组成的病毒样颗粒(VLPs)包含有病毒结构抗原表位、具淋巴细胞和分泌抗IPNV抗体的强大增殖能力,IPNV病毒样颗粒可以用于IPNV亚单位疫苗.用杆状病毒表达的NNV亚单位病毒颗粒,对欧洲鲈鱼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大肠杆菌表达诺达病毒主衣壳重组蛋白酶recCP,对大西洋鲑比对比目鱼的免疫保护更显著,可用作预防诺达病毒的亚单位疫苗.

采用微量免疫中和法证实,大肠杆菌表达草鱼呼肠弧病毒(GCRV,又称草鱼出血病毒,GCHV)的VP5亚单位疫苗免疫草鱼,可以预防GCRV;ELISA方法也证实,口服GCRV的PV5亚单位免疫的保护率高达90%以上.

4.合成肽疫苗:用单克隆抗体中和蛋白的抗原表位的结合,让合成肽作为疫苗成为可能.一旦鱼的T细胞和B细胞的抗原表位被识别,运用合成肽技术生产合成肽疫苗就变为现实,这种合成肽疫苗具有稳定性好、没有传染性和易于生产等优点.合成肽疫苗的使用,必须建立在鱼体对不同抗原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关键在于确定抗原决定簇中能促使产生免疫应答成分的氨基酸序列.

Fridholm等证明,原核表达的PV2蛋白与从病毒中分离纯化的PV2蛋白,利用兔子模型来在代本外进行中和病毒实验,两者引起相同的免疫反应.

5.DNA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又称基因工程疫苗或核酸疫苗,是将编码病原的抗原基因插入环状的真核表达DNA载体中,经接种被宿主细胞摄取,从而被转录表达病原的抗原蛋白,刺激机体产生应答反应.鱼类的DNA疫苗通过肌肉注射而进入鱼体骨,被鱼体的肌肉细胞和单核细胞摄取、表达、产生的抗原蛋白在肌肉细胞的MHCⅠ或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MHCⅠ和MHCⅡ的作用下,修饰成内生源的抗原.1990年,Wolff等首次提出后,DNA疫苗得到迅速发展,预计此项技术将引领未来疫苗产业化的革命性发展,因此,也被业界称为“第三代疫苗”.

由于缺乏有效的病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且目前无法制备病毒疫苗,DNA疫苗将是今后鱼类病毒疫苗的发展趋势.1996年,首次报道了IHNV的DNA疫苗的应用,通过使用含有IHNV的G蛋白基因的质粒免疫虹鳟,可以有效预防虹鳟JHNV.2005年,IHNVDNA疫苗在加拿大获得注册新兽药,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用VHSV病毒G蛋白构建的DNA疫苗,能够诱导70%的虹鳟产生较高水平的免疫保护率.目前,这两种DNA疫苗已广泛应用.De Las Heras Al等对IPNV的PV2基因进行藻酸盐微球包装成DNA疫苗,并首次应用于哈鱼,保护率达80%.Zhang等通过构建pCN86的DNA疫苗对大工菱鲆进行免疫,发现免疫后的大菱鲆对抵抗RBIC-C1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能够广泛地用于预防虹彩病毒性肿大细胞病毒病.

尽管DNA疫苗的科学性得到验证,但其发展过程仍面临着规范化等一系列问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欧洲药品监督局(EM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都陆续颁布了相关指导意见,主要强调染色体整合外源DNA、DNA耐受能力和DNA疫苗是否会诱导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国际上对是否认定免疫DNA疫苗的动物为转基因动物存在不同标准,因此有必要统一.若免疫DNA疫苗的鱼被认为是转基因生物,则必须对其产品销售加以标识,这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由于不确定DNA 疫苗在鱼体内以及环境中的影响,欧洲当局对于如何标识DNA疫苗免疫的动物仍存在争议.

二、我国水产疫苗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水产疫苗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处于零星、局部、小规模、不规范的状态,尚无一种疫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尽管如此,以草鱼疫苗为例,我们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尝试了孕育的艰辛与喜悦,也预示着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疫苗变革期的到来.

(一)草鱼土法免疫技术为我国水产疫苗的应用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草鱼易患烂鳃、赤皮、肠炎、出血等病,对草鱼养殖业危害性大,196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从兽医方面以病鸭制备灭活组织浆疫苗防治鸭瘟取得良好效果中得到启发,成功制成草鱼组织疫苗(亦称“草鱼土法疫苗”),在广东顺德试验取得了草鱼成活率80%以上的良好效果.由于土法疫苗制备技术简单,成本便宜,效果显著,深受群众欢迎,成为七十年代防治草鱼病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直至现在,该疫苗技术仍在广东、江西等塘鱼生产区广泛采用.草鱼土法免疫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仅是解决草鱼病的问题,而且还为广大水产养殖者认识水产疫苗上了第一课,为我国未来在水产养殖业大规模使用疫苗打下了良好的观念基础.

(二)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展示了人工疫苗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优越性

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是通过病毒在人工敏感细胞扩增的途径制备而成,它解决了土法疫苗依赖于病鱼材料,并且成分复杂、稳定性差、大面积应用受限制等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和草鱼出血病细胞弱毒疫苗已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省市进行应用或区域性试验,从体重12g左右的草鱼种到1000g以上的成鱼均可注射接种,其中草鱼出血病细胞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率高达90%以上.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技术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大宗养殖品种草鱼主要病患可获得人工免疫的预防,结合草鱼烂鳃、赤皮、肠炎“三病”细菌三联疫苗的使用,其保护范围得到扩展而更具应用价.同时该项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事实反映了我国具有自主研发的能力,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全面实施疫苗增强了信心.

(三)多样化疫苗在水产养殖生产病害防治中初显良好效果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多样化,随之疾病类型多样化、疫苗研究也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进入了田间试验阶段的疫苗初步显示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如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疫苗对鲫鱼注射的有效率达90%以上、甲鱼口服相对成活率约60%、鳗鲡佐剂苗口服相对成活率约80%;抗鳜鱼病毒疫苗粗制剂可分别提高苗种和亲鱼子代存活率5%~35%和5%~15%;海水鱼类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最小弧菌、鳗弧菌)双价苗、二联苗、三联苗、基因弱毒苗浸泡接种提高成活率约10%~40%,对对虾可产生免疫增强的功效,提高对虾养成率约10%~20%.在局部地区少部分疫苗已在潜移默化中替代部分高残留化药用于水产养殖生产病害的防治.

(四)新添国产疫苗— —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

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于2012年的早些时候获得生产批文,这是国内第一个水产细菌性疫苗的生产批文,也是继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获得批文后的第二个水产疫苗生产批文.该疫苗有两个优点:一是免疫接种保护率高.嗜水气单胞菌来源活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又称暴发性流行性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等.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大多数水产养殖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发生此病,并大规模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鱼的发病率高达100%,重症病鱼死亡率可高达95%以上;患此病症的鱼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仅3天~5天时间.目前多为使用各类抗菌药物防治,但因细菌耐药性的问题,药物防治效果呈逐年下降趋势,急需采取新的防治措施.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在2001年研发了鱼嗜水气单败血病灭活疫苗,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投入生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自2007年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始该疫苗的实验室研究和推广应用示范.试验室的注射接种试验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75%~85%,浸泡接种免疫保护率为62%~66%;目前已在广东等10个省区示范应用.二是浸泡接种操作方便.浸泡免疫简便,能大批量接种免疫,劳动强度较低,尤其适用于鱼苗接种免疫.

(未完待续)

简而言之:此文是大学硕士与水生动物本科水生动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水生动物和疾病预防和疫苗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动物故事的悲情倾诉(评论)评红岸的中篇小说《三花》 汪树东地球是人的家园,也是其他千千万万自然生灵的家园 那振翅于虚空的飞鸟、奔跑于原野的走兽、活跃于土壤的爬虫、潜行于江海的游鱼都分享着生命的喜悦和悲痛,都是地球母亲慈怀里的好儿女,它们的生命故事也不会.

2、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措施 在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各项事业已经全面实现产业化地经营管理,其中畜牧养殖产业在近些年来备受公众关注 一般来说,只要采取科学的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就可以保障畜牧产品的品质 本文.

3、 动物疾病防控宣传讲习 1 昆寨乡“动物安全度夏”宣传讲习活动 一年一度的夏季已来临,天气炎热,环境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正好是病毒和细菌繁殖的高峰期,给养殖户动物带来不良的安全隐患 我乡畜牧业产业大力.

4、 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 通过分析和调查2018年9月动物疫情来看,想要提升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管理,就必须要深入到动物养殖动物,动物疾病控制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们的使用安全 本文以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动物疾病.

5、 2019年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一、监测任务2018年计划对鲤春病毒血症(鲤科鱼类)、白斑综合征(对虾和克氏原螯虾)、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海水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鲑鳟鱼)、锦鲤疱疹病毒病(鲤鱼和锦鲤)、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鲫鱼).

6、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 【摘要】信息技术不仅服务于人们平时的生活当中,也服务在人们的工作当中,将信息化的管理运用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在工作中人为因素的错误,并且对文档的分类以及处理、管理、储存和调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