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国外文献数据库 国外学术期刊网站 国外杂志订购 国外时尚杂志 国外文学期刊 期刊投稿经验 互联网车险国外经验文献综述 国外工程机械杂志 国外经济管理期刊 写毕业论文经验 国外机械类期刊 毕业论文直接翻译国外

国外经验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外经验和中国实践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国外经验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外经验和中国实践,该文是国外经验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农业和中国实践和供给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度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旋律.本文基于第七届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各论坛学术交流成果,系统梳理了农业供给侧整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得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的内涵、改革的难点和主要问题、国外农业发展经验、未来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与政策.相对一致性的观点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仅指农业结构调整,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和紧迫问题.借鉴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国的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困境的原因,以增加农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减少市场干预的农业支持政策可能是中国未来农业扶持政策的选择.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度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旋律.2016年8月17~19日,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由吉林农业大学承办的2016年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转型: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主题展开.会议由一场主题报告会、3场学术分会以及研究生论坛、期刊对话会和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组成.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才、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杜志雄、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张伯军以及全国各地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在高层论坛上,孙中华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主旨演讲,魏后凯、叶兴庆、郭庆海、周应恒分别做了“从全面小康视角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好农业转方式不等式”“玉米供给改革的难点及其政策选择”和“日本农业政策改革的最新动态及背景”的大会报告.在18日下午的3场分论坛和研究生论坛上,共有19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围绕“开放条件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政策的国别经验与启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举措”等专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1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环境、转变以往要素依赖性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农业的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看,专家一致认为不能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业结构调整划等号.从逻辑关系上看,供给侧是改革的逻辑起点,由此而形成的供求矛盾、产销矛盾和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矛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高强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解决农产品供给过剩问题,而是要在消化个别农产品库存的同时,仍需要继续提高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突出调整变革生产关系,不能简单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更需要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而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视角,魏后凯延伸了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内涵的理解,他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单纯是调整农业结构和提升农业竞争力,更紧密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从实质上看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侧人手,采用改革的办法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难点与主要问题

中国粮食的“十二连增”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农业供给结构问题的凸显制约着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首要问题还是结构调整问题.孙中才指出,农产品供求结构错位失衡,特别是玉米产品供给量、库存量压力过大而大豆产品自给严重不足等矛盾突出,优质、品牌农产品难以满足农产品市场需要是供给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从具体的品种上看,玉米则是首当其冲的重点品种,粮食生产过剩也主要表现为玉米的生产过剩和玉米库存压力过大.郭庆海认为玉米问题是政策刺激的结果.由于在宏观政策层面忽略了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关系以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3个关键问题,导致中国玉米一路走高,造成玉米成本上升、竞争力严重下降和玉米产业的滑坡.因此,他认为只有通过调整农业政策才能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但是根据比较效益理论,调减玉米种植规模关键在于玉米与其他互竞作物的比价关系.一方面需要将玉米降低到一定水平从而诱使农民减少甚至放弃玉米的种植;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其他作物的补贴支持.对于玉米主产区大幅度降低玉米将会明显减少农民收入.而玉米收入是主产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既是经济文章、更是政治文章,少量的补贴很难改变当前玉米与大豆等经济作物的比价关系诱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导致降低调减种植结构的难度大、问题多.而市场化收购将影响农户收益预期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在过度分散经营下,农民卖粮难、经营风险大等因素也影响着农业经营.

(2)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解决源于农产品竞争力下降以及由此形成的库存压力非常突出的问题,即如何降成本、去库存的问题.随着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和土地的大幅上涨和国家对农产品支持政策的推动,中国农产品持续上涨,而国际农产品受到国际市场和汇率等因素影响,不断下跌.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地板”上升与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天花板”下降,一涨一跌之间导致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下滑,出现了农产品市场产销倒挂,并造成粮食总产量、进口量与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象,导致农产品产销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库存压力日益加大.而进一步从中国粮食流通贸易情况看,张学军报告认为中国粮食流通过程中存在粮食交易环节多和层级多,便捷性程度不高,跨区运转成本高,粮食物流水平低也是导致供给侧产销矛盾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降成本、去库存”、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完善农产品流通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3)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解决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中国传统的、以要素依赖型的增长方式以及由此导向形成的过度追求产量,导致农业发展不可持续问题非常突出.与会专家列举了耕地重金属污染、水源污染、生态透支严重等突出问题,并认为这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短板,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予以解决.

由此可见,“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紧迫问题.此次农业结构调整又与以往明显有所不同.叶兴庆回顾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历程和特征,指出此次供给侧改革周期会更长幅度更大,结构调整的空间更小选项更少;结构调整的内涵更深要求更高,也导致此次农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难点更多.

3 国外经验与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国经验有利于中国决策者制定更有效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少走弯路.值此国外农经会,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其中,美国在农产品支持方面起步较早,对中国农业供给侧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齐浩天等指出,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农产品支持政策的国家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支持政策——无追索权贷款政策.报告认为这一政策在缩小农产品的季节性波动、稳定市场、改善农民流、促进经营规模的扩大作用显著,但是时导致了美国农产品高库存、出口竞争力不断弱化等外部性问题.而美国试图联手发达成员对发展中成员施压,在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削减上做出较大让步,但是却未能换得发展中成员市场准入的实质性改善,被迫实施市场化改革.朱满德等指出,美国农产品支持政策改革对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启示是:第一,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降低或者退出直接支持;第二,单一政策很难满足多元目标需求和多元条件约束,要制定众措并举的政策工具组合;第三,差额补贴是农产品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过渡方案.

于晓华博士详解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并认为中国正在重复欧盟农业政策的教训.他研究指出欧盟农业政策的改革是和国际粮食相挂钩的,其改革的动机就是要实现粮食安全、稳定粮价、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竞争力及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为了同时满足前3个目标的最优政策为支持.根据这样的逻辑在国际粮食维持高位情况下,补贴成本比较小,不会严重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但是在国际粮食持续低位下,国内粮食卖不出、国际进口大增,补贴政策将不可持续;中国的农业政策就是在重复欧洲的教训.于晓华指出,在2004年之后世界粮食持续上升,中国开始强化支持政策,这是很好的时机.但在2012年之后,世界粮食开始持续下降,中国农业政策遇到了危机,竞争力下降、财政负担严重、生产过剩、进口剧增等,以往的支持政策也就难以维系了.所以,他认为避免欧盟农业政策的老路,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刻不容缓.欧盟农业政策给予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启示是农业政策调整要以增加农业竞争力为核心,可以采取导入补偿、补贴等方式应对生产过剩、粮食储备增加、国际粮食持续低位以及财政补贴压力过大的问题.

从东亚各国资源禀赋和国情相似的情况出发,人多地少的东亚发达地区的经验可能更值得中国农业改革借鉴.周应恒教授指出,人地资源禀赋决定了东亚农业本身的劣势,需要农业的支持,而东亚相似的农业条件使得各国之间的支持政策可以相互借鉴.结合日本农业政策和农业经营体系的研究,周应恒教授认为人多地少不仅仅是日本农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东亚各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以小农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体系越来越受到市场开放的冲击,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他认为供给侧改革需要注重培育新生代农民,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这应是农业政策改革支持的主要着力点.同时,更需要探索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企业经营、合作经营共同发展模式,探索村落或社区经营的可行性.国家需要在一二三产业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和土地自愿流转条件下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进一步努力推动.

4 开放条件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政策调整

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基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在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下如何解决“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那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如何有效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政策调整.对此,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在发展战略上,刘合光认为,在应对供给侧改革和新常态的背景下,现阶段需要重新定位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战略目标,首先树立“和合发展”理念,以提升全球竞争力、资源配置力、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为目标,贯彻“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思路和“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大大型跨国农业企业的培育,深化和扩展农业国际合作,布局全球农业产业链才能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张学军则针对中国粮食贸易流通中存在问题,认为在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粮食流通和贸易安全,需要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升级,提高中国涉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指出国际市场口粮交易量小、国际稻米市场并不可靠,重点指出口粮安全要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从中国农业内涵发展方式上,很多专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摒弃简单理解和单向思维误区,按照“供给侧十结构性十改革”的思路,从生产端供需错配着眼,牢牢把握矫正农业要素配置扭曲这一主线.叶兴庆认为需要解好农业转方式的“不等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为农业政策调整应着眼于新方式做大效益、旧方式做小成本来实现农业供给侧从旧发展方式向新发展方式转变,要瞄准新方式、兼顾旧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对为数众多的小规模农户,要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他们提供生产经营便利,坚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政策目标,向保险和自然生态保护支持转变,实现绿色发展不是退回到传统农业,既要重视利益的诱导,又要重视法律的威慑,在充分运用各种财政补贴手段的同时注重长效机制的构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该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国外经验本科国外经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农业和中国实践和供给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谈新经济形势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杨 俊(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农业发展规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农业供给侧.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 摘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农业结构性矛盾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的大逻辑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入研判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认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路径和政策措施 摘要当前,以增产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方式与国内农产品需求严重脱节,使我国农业供给侧面临着供给相对过剩和国际竞争力不足两大突出问题 消费需求是农业供给侧系统结构的基础 促进农业供给侧的改善,关键是构建与消费.

4、 推进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新疆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大,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新疆农业发展仍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农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和质量安全水平不能主动适应.

5、 新常态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 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

6、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摘要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