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文学港杂志社 文献综述珠光体耐热钢焊接组织性能 珠心算教学论文 文学港投稿邮箱 散货港论文 北师珠论文格式

港珠澳大桥论文范文集 跟港珠澳大桥类论文范文集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港珠澳大桥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0

港珠澳大桥,该文是港珠澳大桥本科论文怎么写跟港珠澳大桥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兴建大桥决策历时25年终被敲定.荷兰开15亿天价,中国人决定自主攻关.成功了!荷兰顶级公司为中国工程师专门升起中国国旗.

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2017年12月31日18时38分,随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的宣布,建设者代表共同点亮了大桥的全线灯光.这一举动标志着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

港珠澳大桥,是一条东接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世纪工程,全长55公里,包括13.4公里的珠海连接线、29.6公里的桥岛隧主体工程、约12公里的香港连接线以及与之配套的粤港澳三地口岸.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在8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桥梁建设精英云集零丁洋,广大建设者披肝沥胆,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用智慧和汗水浇注了这一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建设者之歌.

作为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六个最”: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同时按照使用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级地震设计.

尤其是大桥的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面临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包括海中快速成岛、隧道基础处理与沉降控制、隧道管节沉放对接、大规模工厂化制造、海上埋置式承台施工、水下结构止水、超长钢桥面铺装、交通工程系统集成等.其中,大桥海底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堪称港珠澳大桥“最难啃的骨头”,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从700多年前南宋抗元将领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到500年前大航海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再到40年前改革开放的大潮,零丁洋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在这片海域横空出世的港珠澳大桥,形成了一条粤港澳三地人民期盼多年的珠江两岸交通要道,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改变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版图,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空间,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标准”带向世界.

大桥建成后,从珠海、澳门抵达香港的陆路交通时间将由4小时缩短到30分钟,珠港澳将实现30分钟经济圈.对于珠海来说,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它快速地纳入世界贸易经济圈,成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

历时25年,兴建港珠澳大桥决策最终被敲定

1983年,时任合和实业主席、人称“桥王”的香港富商胡应湘,率先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零丁洋大桥(港珠澳大桥前身)的大胆方案.正值内地百废待兴,大桥可以带来庞大的发展机遇.但当时中英双方正就解决香港主权问题在谈判,提出后未有反应.后来,珠海方面重提修桥一事,希望以此改变珠江西岸与香港交通联系薄弱的现状,带动珠海经济发展,造桥热情逐渐升温.1989年,珠海市第一次公布拟建零丁洋大桥的计划.1993年,时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梁广大提出具体方案.为了平衡澳门的利益,期间胡应湘与中山大学教授郑天祥都提出了建设“一桥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方案.

到1997年,零丁洋大桥项目获国务院批准立项.根据后来编制完成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动态总投资估算为160.37亿元人民币.据称,珠海市还设立了建桥指挥部,并且动工修了一小段.然而,当时的港英政府引用英美顾问公司的报告,表示要到2020年才有这个需求,香港商界亦有以李嘉诚、霍英东为代表的航运派明确表示反对;澳门则担心桥位离其太远,有使其“边缘化”之虞,于是方案最终被搁置.

可是,香港的想法很快被内地飞速发展的事实否定.随着广州、深圳、珠海为龙头的城市群的形成和珠江东岸的崛起,香港的领先优势逐年缩小.而2001年4月,时任广东省副省长欧广源在香港某高层会议上,提出的广东要建深圳到珠海的“隧道计划”,让香港顿悟:广东可以借此撇开香港.香港各界开始对建桥重新升温.到2002年,胡应湘再次提出兴建港珠澳大桥的计划,立刻得到了香港特区前特首董建华的明确支持.年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也代表首次明确表示支持.2003年8月,粤港澳三地政府成立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正式展开工程等筹划.

不过,香港很快发现,广东方面的态度不是很积极,造桥再次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只是这次利害双方颠倒了过来.一个激烈的争论便可见彼此地位的微妙变化:桥的名字是叫“港珠澳大桥”,还是“粤港澳大桥”?另外,著名的争论还有“双Y”(即一桥连接港深珠澳四地)、“单Y”(即一桥连接港珠澳三地)之争,深中大桥(连接深圳和中山以抗衡港珠澳大桥)是否该建等.

2006年底,进入协调,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港澳办、交通部牵头成立了大桥专责小组,还披露了大桥为三地带来经济效益的比例,以此参照三地政府对大桥主体融资承担的分摊比例.直到2008年2月28日,三方才敲定融资比例,这场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博弈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利益平衡点.

中国工程师们不断挑战着工程极限:建海底隧道,造人工岛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

设计初期,首先要解决的是轮船与飞机的通航问题.要满足零丁洋航道远期30万吨的邮轮通行,就必须修建一座桥面高度超过80米,桥塔高度达到200米的超级大桥.然而,周围的香港机场并不允许有超过88米的建筑物矗立在它的飞行航线上.

如果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有选择停工.在即将陷入僵局时,一个疯狂的想法被提了出来,就是放弃在海面以上修建桥梁,而是在海面以下修建一座超长的海底隧道.

“一条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一条2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2009年,这一在中国跨海大桥历史上最具想象力的方案被批准实施.

大桥建设进入施工设计阶段,第一道难题摆在了工程师的面前.桥梁和海底隧道的贯通,首先需要找到一座岛屿,能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然而没有任何岛屿可供使用,唯一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密集的海床勘探工作迅速展开,随后,一个大胆的设计方案被提出来:圆钢筒围岛计划,即用一组巨型圆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按照设计,围岛总共需要120个超级大的圆钢筒,每个圆钢筒的直径达到22.5米,相当于篮球场那样大,高度45米,相当于16层楼,而重量将达到550吨,相当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

制造这些圆钢筒,对中国的工程师来说,还是第一次.

在上海的长兴岛上,留给上海振华工程师周立伟和他的团队的时间只有8个月.圆钢筒的制作,要求误差不能超过3厘米.

工程师们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内胆,一个能够控制圆钢筒外型的钢结构支架,在内胆的定型下进行拼接,误差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做好的圆钢筒,被运送到远在1600公里之外的人工岛施工现场.

仅仅是将8根圆钢筒吊装到运输船上,5名工人需在高空中连续工作10个小时.有着20年航海经验的船长,也受到了挑战,因为巨型圆钢筒几乎挡住了他的全部视线.

抵达人工岛后,巨型圆钢筒要被放置在规定坐标内的海床上,它允许的误差只有2厘米.

2万公里的高空,GPS卫星不断将数据传递到大桥GNSS数据处理中心,工程现场,吊装工人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八向震锤,不断调整震锤的输出功率,稍有不慎,震锤将会因过载而报废.

荷兰人是这么说的,3个亿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由中国交建承建的岛隧工程被称为“珠穆朗玛峰”,因为它是港珠澳大桥的“核心控制性工程”.这项工程的综合技术难度在世界首屈一指,用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党群部部长陈向阳的话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你用一根线吊着镜头,能准确把它安装到相机机身里吗?”陈向阳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紧接着说:“如果是将33根180米长、37.95米宽、11.4米高、近8万吨重的沉管横着安放到40多米深的海底,并要求与前一个沉管的对接误差控制在厘米级呢?而且还要考虑风流洋流、地质工况、天气状况等众多因素.”陈向阳的意思很明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难度难以想象.

2005年起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参与港珠澳大桥前期筹备工作,2012年12月,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他介绍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2007年,工程师们为了准备这个工程在全球考察,当时世界上有2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另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这个项目时,安装的部分全是欧洲人提供支持,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

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去附近看一看他们的装备,被他们拒绝了.于是考察团在大概300米远的海面上,开船过了一下,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从釜山回来后,林鸣更加坚定一个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于是,他们找了当时荷兰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人家开了个天价:1.5亿欧元!约合15亿人民币.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一次谈判时,林鸣跟谈判员说,你给他们说一个价,3亿人民币.3个亿,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的支持.但是,荷兰人是这么说的,3个亿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跟荷兰人谈崩了之后,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也无法在此照搬套用,林鸣不得不从零开始,自主攻关,带领团队开始挑战外海深埋沉管.

不被理解,没有经验,外国人都在看着,中国工程师到底行不行?当然行!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这是不平凡的96个小时,仿佛一个从来没有人教过,也从来没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要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的三环五环.然而,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林鸣每一次安装,离开房间的时候,都会回头看看,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发.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节都是第一节.

让林鸣最难忘的是第15节沉管的安装,两次回拖三次安装.第一次在2014年11月17号,那天他们碰到了最恶劣的海况,珠江口罕见的只有不到10摄氏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被海浪*在沉管顶上.尽管如此,工人还是护送沉管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坞内.第二次安装在2015年大年初六,为了准备这次安装,几百个人的团队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息,但是当大家再一次出发,现场出现回淤,船队只能再一次回撤.当时压力很大,只装了15节沉管,还有18节沉管要装,这样下去这个工程还能完工吗?拖回之后,许多人都哭了.第三次是在第二年的3月份,这次政府给了非常大的支持,“珠江口的采砂企业全部停工”.参与这项工程的外国专家感到非常震撼,他说,也就是在中国能做到!如果事情发生在国外,早就停下来归责了.只有中国会讨论,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让工程继续.

为了回馈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被各种原因影响了3个月的情况下,整个团队咬紧牙关,原计划一年安装9节,实际完成了10节沉管的安装.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100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2017年5月2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开始了,按照传统的方法,完成这项安装至少需要8到10个月,但在新方法的指导下,仅用了1天!这是7年建设中,最令林鸣感到高兴的事情.

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6.7公里,最深处位于48米深的海底.隧道由33节预制沉管以及一个长约12米重达6500吨的“最终接头”拼接而成,而33节沉管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最大排水量8万吨,仅仅单个标准管节的排水量比一艘巨型航母的还大.

从2013年5月2日首节E1沉管开始浮运安装到2017年5月2日最终接头安装,34次“深海之吻”,大桥建设者们整整花了四年;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等一项项震撼人心的世界纪录.

经过研发,工程人员第一次做到了海底隧道“滴水不漏”,在岛隧工程的设计建设中,形成的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达到400多项.

2015年12月,香港土木工程署前任署长刘正光前来参观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参观前一天,他给林鸣打电话,询问需不需要穿雨衣雨鞋,林鸣告诉他“并不需要”.当天刘正光没有穿雨衣,但还是穿了一双雨鞋.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当时24节沉管的192个接头没有一点点渗漏的痕迹.他对林鸣说:“沉管隧道没有不漏水的,没有想到你们的隧道能够滴水不漏!”

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大陆开始第一条沉管隧道的建设时,美国、荷兰、日本的海底沉管隧道已有近百条.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不到4公里,而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达到了6.7公里.

中国的自信靠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林鸣说.当第10个沉管安装出现偏差时,工程团队邀请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通过航天专业了解沉管是否发生运动,用海洋专业研究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创新提出“对接窗口”概念.“跨行业跨专业的集成创新更有爆发力!”林鸣坚定地说.

工程师通过自主创新让大桥抵受自然威胁

港珠澳大桥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使用钢材建造的桥梁,22公里的桥梁,使用50万吨钢材,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建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虽然全钢的桥梁比传统混凝土桥梁重量轻了很多,但它依然要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地震.

通过一系列实验,港珠澳大桥工程师谢红兵和他的团队最终把目光集中到了一个最新的科技材料——高阻尼橡胶.这种材料制造而成的支座,可以将地震能量通过分子之间的力来进行消弭.

除了地震,大桥还不得不面对一位“常客”——台风.零丁洋海域是台风多发地,每年超过6级以上风速的时间接近200天,韧性强的钢梁会在风力的作用下自然摆动,一旦造成频率相同,就会产生共振,后果不堪设想.同济大学葛教授带领学生着手实验,他们研究出在大桥上加上溢流板以后,可以使得原来在7级风作用之下的振幅一下子降低85%.

威胁不全是来自风浪,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做过一个测试,证明钢筋混凝土在氯盐的作用下会发生锈蚀,最后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甚至剥落.

如何来保证大桥长达120年的使用寿命?根据20年的测试数据,港珠澳大桥工程师柴瑞和他的团队最终找到一个抵抗氯盐的好办法,一种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由此诞生,它抵抗氯离子的能力比普通混凝土提高数倍以上.

港珠澳大桥的“超强大脑”

2018年1月4日,港珠澳大桥收费系统正式上线测试.在港珠澳大桥通行的车辆不仅有统一格式车牌的大陆车,还有车牌格式多样的香港和澳门地区车辆.大陆和香港实行不同的过路收费模式.项目部历时2年,于世界范围首创兼容不同制式的收费模式.识别车牌仅需0.3秒.当夜晚到来,港珠澳大桥亮起五颜六色的灯光,由弱至强、次第渐变,将江海岸映衬得如梦如幻.实现渐变亮灯的效果,依靠的是一个功能强大的BIM系统.项目副总工程师、系统集成部负责人张平介绍,“如果某个点发生火灾,视频监控将随时捕捉,信息传递到监控终端,警报在几秒钟内就会响起”.

港珠澳大桥上的青州航道桥,巨大的“中国结”造型附近桥面,有一片是用长约1.7米、与大桥等宽的折叠式材料铺设的.受大风、温度、车辆等多种负荷作用,大桥会发生一定位移,必须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电缆也可在伸缩缝内做到自由张弛.

港珠澳大桥按时速100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为保证隧道内行车安全,隧道分左右两个行车洞,中间有1个服务管廊,三者之间各自封密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港珠澳大桥隧道项目部副总工程师王强介绍,该隧道的最大功能就是控制风险,便于逃生救援.大桥建成后管理人员将在人工岛上设立海上救援平台,如果海底隧道内发生事故,救援力量在3分钟内就能到达;桥面上发生事故,5到7分钟内也能赶到.

那么在40多米深,全长6.7公里的海底隧道里行车,司机和乘客是否感到不适?遇到紧急情况是否能打通电话?这是建成通车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介绍,沉管隧道两个行车洞,空气流通方向按照车流方向由洞顶上的多组大型悬挂式射流风机呈送,风机既可以吸入洞外的空气,也可以排出洞内的汽车尾气.

至于网络通信信号的保障,目前已经在中间服务管廊的管线通道开始了通信管线的安装,因为管线安装尚未完成,现在进入隧道里仍无法接收手机信号.到通车前,通信运营商在服务管廊里安装好通信网线,这一问题就将迎刃而解.即使司机忘记携带手机,紧急遇险需要求助,随时可以下车使用隧道内壁设置的一键紧急求助设备.

一桥飞架三地,粤港澳大湾区迈入大桥时代.“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

自信来自哪里?“来源于我们脚下的这个巅峰!我们成功了”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管理团队中,80%以上是“80后”.“别小看中国的‘80后’,他们创造力十足!”林鸣评价说.

2000多个夜夜,荒岛上的挑灯夜战,台风里的顽强坚守,数以万计次的工程实验,失败后倔强地爬起,他们的付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张怡戈,来自云南大理,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一工区副经理.从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成岛至今,已经在岛上工作生活了6个年头,平时住在岛上的集装箱里.6年时间他只回过一次云南老家,皮肤黝黑的他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他说:“小孩今年上一年级了,我很想他,但在外面干工程就要放弃一些东西.”

刘经国,来自陕西省铜川,31岁的他是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三工区一分区副经理.在他看来,整个隧道工程可谓零瑕疵、零容忍、零遗憾,较真、执著,这是中国的工匠精神.

杨永宏,来自内蒙古包头,“80后”的他已是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副总工程师.他说:“记得来工地那天,是2010年的圣诞节,转眼大桥就要通车了,我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熟知它的每一个细节.”

当33节巨型沉管最后吊装完工,33面中国国旗插上工程平台的那一刻,杨永宏热泪盈眶,团队欢呼雀跃.

“你们的自信来自哪里?”“来源于我们脚下的这个巅峰!我们成功了!”面对提问,杨永宏指着身后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沉管隧道工程最终获得了500多项专利,创造了“最长、最大跨度、最大埋深、最大体量”4个世界纪录.直到今天,林鸣依然难忘那个场景:他和几位同事为了沉管最终接头设计到荷兰做试验,荷兰一家顶级的工程咨询公司邀请他们去交流.为了欢迎中国工程师,他们专门升起了中国国旗,这是自1881年公司成立以来第二次为来宾升起国旗.“看着眼前这面中国国旗,我们感慨万千!他们敬仰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实力与中国的超级工程,还包括中国工程师的不懈努力和在关键技术上的跨越,我们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尊重!”林鸣语气坚定地说.

中国桥梁,世界行注目礼

在建桥界流传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有资料显示,世界前十的斜拉桥中有五座在中国,悬索桥中有六座在中国.普通工人如何看这样的成绩?在施工现场,一名年轻工人的话非常朴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我们来说,爱国,就是建的桥要超过日本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桥”走向世界,中国已开启了超级桥梁建设的时代.

2007年6月18日,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连接苏州与南通的苏通大桥——全桥合龙.它长2088米,是世界上首座主跨超千米的斜拉桥,创造了群桩基础最大、主塔最高、斜拉索最长和主跨跨度最长的四个世界之最.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启用.该桥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曾保持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纪录.

2011年6月30日,全长41.58公里(已建成36.48公里)的胶州湾大桥正式通车,同时开通的还有国内最长海底隧道、全长9.47公里的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014年,横跨多瑙河的泽蒙——博尔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首个大桥工程,结束了近70年来贝尔格莱德市多瑙河上仅有一座大桥的历史.这座大桥被当地官员形容为“塞尔维亚近几十年来最好的基础设施项目”,更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作“中国桥”.

在重庆,我国建设的巫山长江大桥全长612.2米,不仅是长江上唯一的“彩虹桥”,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中承式钢管拱桥.

在南京,正在建设的大胜关长江大桥也在创造世界铁路桥的新纪录,火车通过长江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300公里,而且这座桥可以同时搭载六线轨道,是世界上载重最大的铁路桥梁.

作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着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也是展示各国创新能力的超级舞台,包括来自丹麦、美国、荷兰、英国、日本、德国、瑞士、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的桥梁专家纷纷参与其中.

日本土木工程咨询公司专家久保田真评价近年中国桥梁发展时说:“有这个过程之后,你就会了解中国人本身的这种朝阳气质,就是肯定要做好.”

荷兰隧道专家汉斯·德维特参与港珠澳大桥项目9年多,从来都吝啬于称赞承包人的他,在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成功时真诚地说:“我相信,我们可以说项目做得非常成功,能够达到最高国际质量标准.”

参与岛隧工程建设的外国专家还包括日本技术顾问花田幸生,他来中国已经6年.谈起岛隧工程,他坦言:“在日本还找不出类似项目,没有这么长的沉管隧道.”花田幸生感叹,日本企业做基建项目时,更多从赚钱角度考虑,而中国一些大国企在攻克技术难关时能投入很大成本,“这一点我一定会向日本同行介绍.技术进步需要投入,如果日本企业不投入,就不会进步”.

花田幸生表示,他曾参与建设世界最深的海底隧道博斯普鲁斯海峡隧道(深60米),现在又参与建设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收获非常大”.谈起中国同行,他称赞中国工程师非常勤劳,“我看到中方人员开创了很多新技术,让中国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我一定会告诉日本朋友,中国人现在很了不起,中国将来一定是个很了不起的国家”.

2016年9月25日,老桥梁专家谭国顺在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度过了64岁生日.来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前,他一直是中铁大桥局总经理,建设了一辈子桥梁,国内外众多著名桥梁上都流过他的汗水.他说,按政策规定,他是60岁就要退休的,如今因为港珠澳大桥建设,他在工地上又度过了4个生日.“中铁大桥局当年用的第一艘施工吊船是35吨级的,1925年美国制造.如今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原材料到施工现场多艘3000多吨级的吊船等众多大型装备,全部是国产的,能建成这样一座世界瞩目的桥梁,不仅仅代表中国桥梁的最先进水平,更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港珠澳大桥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又一张新名片.”

谭国顺用“集大成者”来形容港珠澳大桥:“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作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着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中国能做到,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参考资料:《港珠澳大桥:“中国制造”撑起超级工程“世界之最》新华社2017年6月11日、《港珠澳大桥历时8年跨越伶仃洋创多个世界之最》央视新闻2017年07月07日、《港珠澳大桥的幕后故事》《南方日报》2012年10月11日、《港珠澳大桥:桥梁奇迹,世界向中国行注目礼》《环球时报》2017年7月31日、《“厉害了,中国桥!”——中国开启超级桥梁建设时代》《光明日报》2017年6月5日等;作者:邓媛雯、、向松阳、范凌志、冯蕾、刘坤等)

概括总结:此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港珠澳大桥方面的港珠澳大桥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港珠澳大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天堑变通途,海测新篇章广州海事测绘中心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 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设计到建设历时14年,毕其功于一役 这座被英国卫报称之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凝结了来自各行业精英建设者的智慧结晶和.

2、 1200亿元!建港珠澳大桥的钱从何而来? 港珠澳大桥深调研秋天和煦的阳光铺撒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傲然屹立 前不久,这一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正式通车 作为“一国两制”制度下第一个涉及内地及港.

3、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科技智慧 港珠澳大桥拥有专利400项之多,涵盖了当今世界多项尖端科技,体现在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上,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技支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4、 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很多小事,比如大家每天都要重复的动作,戴安全帽、戴安全护具、不能够随手往大海里面扔东西,…………,都要打分,定岗定编地派人死盯,绝对不会对任何人哪怕是再大的领导网开一面 拍没拍过桌子火星撞地球啊!英雄.

5、 港珠澳大桥 2018 年投入使用所在地中国主要荣誉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世界最长沉管海底隧道总设计师孟凡超港珠澳大桥,这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大桥全长55 公里,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

6、 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通行开创湾区新局面 秋分寒露至,霜降紅葉染 送別金秋10 月,進入11 月,相續迎來萬聖節、追思節,及冬至日 踩著時令的節拍蹣跚而行,感受落葉翩躚飛舞,感受清風飄逸,感受生命鏡像中的時時刻刻 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藍天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