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意义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陈进武:从饥饿书写到书写饥饿曹永《荒年纪事》的叙事意义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意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9

陈进武:从饥饿书写到书写饥饿曹永《荒年纪事》的叙事意义,该文是关于意义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陈进武和曹永和《荒年纪事》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陈进武

很难想象,作为80后的曹永对饥饿能有如此深度与力度的书写与诠释.他的《荒年纪事》给人最鲜明的震撼之处在于张催粮们对饥饿与吃的刻骨铭心.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张贤亮《绿化树》到杨显惠《夹边沟记事》,当代中国文学中的饥饿叙事呈现出了从政治到历史、从道德到身体的书写过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饥饿书写”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历史与社会症候,力图重返历史现场揭示底层生活图景与人的生存状态,也成为理解当代知识分子探索自我意识与传达历史文化的重要路径.若“饥饿书写”是从写作者的个体心灵与生活经验出发,以小说或纪实写作的方式描绘出往往为人所忽视或被遮蔽的饥饿图景,那么“书写饥饿”则是具备“书写”能力的写作者有意识选择介入历史与时代场域,自觉用“书写”来探寻苦难的历史和重思底层群体及其记忆的饥饿.从“饥饿书写”到“书写饥饿”,这一切变动不仅显示了写作者阅历与体验的转变,而且也表明了新世纪以来社会政治与文化语境的新变.从写作个体来说,这一转变正是80后作家曹永勇于直面苦难和有着责任担当的体现;从小说叙事来说,这种“书写饥饿”揭示了曹永在审美追求与价值指向等方面的探索.

谈到写作动机,曹永曾说:“我读到好的东西就会很激动,那么就想,与其读别人的东西不如自己写!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这样简单.而且我的记忆力很差,所以一般不会在写作之前构思,因为很多时候,构思完开始写的时候,写出来前面的部分,就忘了后面的构思.所以我就是凭感觉写小说,从来不想表达什么.”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一方面,曹永创作《荒年纪事》大抵也是出于“读不如自己写”的纯粹目的,而后“跟着感觉走”的结果;另一方面,曹永“从来不想表达什么”的写作,某种程度上弱化了“饥饿书写”的个体经验过度承载意义的状况.恰是如此,曹永循着风水先生张催粮的行程如实记录了他生命的最后旅程.在行走的路程中,张催粮先后遇到了磨刀匠、赶马车的王八五、放羊的老者、捡垃圾的老者、高个儿与矮个儿两个陌生人等各色人物.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行走者的共同目的是寻找食物,解决生理最低需求的“吃”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与生命价值的全部.曹永所展现的“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蕴含着特定审美内涵的“吃”文化,而是一种在食物匮乏与求生本能驱使下只为填饱肚皮的“充饥”.当然,尽管不能简单判定曹永的这种“饥饿”展示必定有着深意的主题探求,但他切实以贴近生存本相的笔触,还原了非常态时空的生存境遇与人遭遇饥饿的景象.

小说中最为深刻之处是描写张催粮等人的“吃”,把作为最低限度的精神活动方式的觅食行为写得惊心动魄、渗入骨髓.首先开篇是提着竹棍走在石板路上,饿得两眼发绿的张催粮早已不知米面是何滋味,只能凭借想象“吃过牛马驴羊、鸡鸭鹅鱼,甚至还吃过一些野味”等来填饱肚子.这无疑与阿Q的“老子曾经也富过”并无本质差异.既然曾经吃过的已成往事,现今他最渴望吃到的是那种观音土做的圆粑,“那种东西有弹性,简直像糯米做的,嚼起来很有劲道.只要想起那种圆粑,他总是满嘴冒清水.”即便是吃观音土做的粑粑,他们也要吃得有滋有味,磨刀匠为了吃起来更有味道,他仔细把观音土舂细,用纱布筛过,接着和水搅拌,还要往里面放葱姜蒜、花椒八角等佐料.趁热吃了圆粑后,张催粮感到这“肯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这里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描写张催粮的吃的感受,还用较多的文字细细讨论各种食材的做法.显然,张催粮在“吃”的方面并无多少表现,主要表现在磨刀匠、捡垃圾的老者在吃上有着充足经验.比如,磨刀匠向张催粮讲起蕨根粑的详细制作过程,“蕨草根冲洗得差不多后,用棒槌反复捶打,第一道满是泥沙,第二道是草皮之类的杂质,清洗几道后,放在缸里沉淀.”等将蕨草根中的淀粉“弄熟后像糯米,黏稠得很,还有弹性,一拉就是长长一条,好吃.”此外,还有吃杉树根做的粑粑、雁屎、死耗子、冻硬的大便等,让张催粮听得或羡慕至极或目瞪口呆或恶心呕吐.草根、树皮都已成为奢侈之物,这对于急切期盼填饱肚子的张催粮来说,无疑产生了巨大震动与严重冲击.

曹永在《荒年纪事》中关于吃的描写有着多角度多层面的呈现,既有张催粮关于吃的想象与体验,又有磨刀匠、捡垃圾的老者关于吃的细致讲述,还有一群饥民们争挖凤山上观音土的惨态.在这里,曹永不厌其烦地反复述说,明显是将“吃”这样的生物性看作是人存在的全部内容,张催粮们在饥饿中的挣扎与苟活揭示了特定时代的沉重肉身与生存方式.显然,“吃”与这“沉重的肉身”有着切实关联性.社会学家约翰·奥尼尔曾说:“我们的身体就是社会的肉身.”但哲学家梅洛·庞蒂则认为:“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批评家谢有顺针对“身体叙事”提出,文学的问题也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身体成了这个时代新的文学动力”.文学艺术中的身体常常与性、阶级、国族等存在指涉关系,多被视为物质性或隐喻性的存在.当然,我们并不深究《荒年纪事》中的身体“饥饿”所隐含的隐喻意义.更需要注意到的是,“饥饿”作为身体问题中最敏感与最直观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写作者们思考人与人性的重要途径.

不难发现,曹永通过身体“饥饿”洞察人与人性时自觉不自觉隐含着“非人化”叙事.所谓“非人化”指的是对于人的矮化与贱化,也正如大卫·史密斯提出的“Less than Human”,主要是指“非人”、低于“人”、次于“人”、不足为“人”等.其实,这样的“非人化”叙事在80年代以来的小说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书写.刘恒《狗日的粮食》中天宽的老婆瘿袋(曹杏花)从驮山炮的骡子屁股下接了一篮热粪淘洗出碎玉米粒,杨显惠《夹边沟记事》中工程师牛天德将高吉义的呕吐物与排泄物收集起来并从中细细挑拣洋芋疙瘩吃,《丰乳肥臀》(莫言)中上官鲁氏用胃偷回豌豆而后哗啦啦地倾泻到木盆里等,这些情景无不令人震惊且印象深刻.如今,上官鲁氏显出的“满意的神情”在曹永笔下有着更为直观的表现:磨刀匠极其讲究的吃雁屎,一种是先用清水把它泡开,滗掉水,然后拍成圆粑,跟观音土一样烙吃,另一种是直接放在锅里炒,吃起来像炒豆子,脆得很;张催粮看着王八五那有很有弹性的胶皮,突然想抢过来塞到嘴里吃;捡垃圾的老者在城墙边捡回来一只死耗子煮着吃了,舔嘴说好吃得要命,并且还到厕所把冻硬的大便撬回来放在火上烤吃;捡垃圾老者的婆娘饿得啃床梆还以为是啃苞谷粑等.原本无法食用的东西却成为人得以活命的手段,更具讽刺性的是竟还给食用者带来美味享受.在这里,“人”成为“非人”既表现了审视人性之“动物性”的一面,同时又从“人”变成“非人”的过程揭示了隐现的社会之恶与人性之恶.

正如曹永所说的:“我理解一个群体的弱势,不只是诸如贫穷、匮乏这些外在的、表象的东西.那些曾经美好的、引人向善的、充满悲悯情怀的东西的日渐消亡,可能才是一个群体滑向弱势的最大诱因.”在这一层面来看,《荒年纪事》中底层群体的悲剧命运同样寄予着曹永对弱势群体的低质生存与悲悯情怀日渐消亡的深切忧思.显然,曹永“书写饥饿”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要展现一场灾难的记忆,也不是要刻意反映出某个艰难困苦的年代,他总是将人物置于困顿交加的极端环境中去考验人心与人性.作为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曹永特别注重小说的细节铺垫与情节转合.《荒年纪事》开篇的第一句就是“那时候,张催粮没想到会出事情”,第二小节再次写道“那时候,张催粮没想到会出事情”,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制造了悬念,而且也让读者得以走进并参与故事,由此开启了跟随张催粮的出门远行之旅.从天气情况来说,出门时是“太阳像个熟透的南瓜,圆滚滚地挂在天上”;到公路上时,“太阳依然像个熟透的南瓜,只是比先前更黄,好像就要烂掉一样”;翻过垭口后,“太阳仍然像南瓜似的挂在天上,但没多少温度.风贴着沟底刮来,凉飕飕的”;走山路时,“天空像个碗似的罩在顶上,太阳像枚蛋黄,悄无声息地顺着碗沿滑向西边”;张催粮时,“太阳亮晃晃的,仍然在天上”.可以说,如同熟透南瓜一样的太阳,从“圆滚滚”到“亮晃晃”,一方面在时空维度显示了张催粮行走的一天时间与空间轨迹,更显现出曹永对色彩极其敏感,特别是将人的饥饿体验通过色彩变化形象传达出来;另一方面光天化日下的杀人事件形成了冷眼观世界的叙事风格也更加凸显了残暴冷漠与人性之恶.

有论者指出,曹永的小说总是习惯于在颇具张力的文字表达下深藏着“人性恶”的内核.这样的“核”既是人物个体亦是群体的劣根性,是令读者“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疼痛,也是投射给生活时代的一片阴霾.诚然,张催粮之死也正是“人性恶”的外在显现,高个儿与矮个儿的无情杀人显现了暴力的残酷与可怕.尤其是高个儿攥着石头一次又一次砸到张催粮的脑袋上,无不沉重地敲击着人心.联系审视人性恶的小说来看,如同马原《牛鬼蛇神》中李老西将一生的坎坷经历总结为“人心太过险恶了”,如今作家们几乎都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我们曾经和现在生活的时代人心已经变坏了.应该说,这种“坏透了”的“人心”现状在曹永的笔下有着类似的书写,直面人的本能获得最大程度释放情况下滋生的破碎、深邃与混乱的人性因素.不过,曹永揭示人性恶的同时又让暴力带上了悲彩:从外省逃荒过来、衣裳破烂的高个儿与矮个儿之所以杀死张催粮,是因为他们早已饿得“脸颊高高鼓起,眼眶塌陷进去”,误以为被张催粮装在袋子里视为“吃饭的家伙”与“命根”的罗盘是能够充饥的苦荞粑.为了活命,成为杀人的最好理由.在一种局外人的零度叙述中,曹永自始至终只是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所有一切,而他所有的同情与关怀都聚集到了撕开创伤从而唤醒良知上.从根本上来说,曹永这样促人反思与予人警醒正是探索与重构审美的一种表现.

从特定层面来说,作家的职责之一便是努力发现并直面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的隐微之处.恰是如此,不少作家借用历史这面镜子来映照社会现实与人生起伏,这种书写方式也成为当代作家们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尽管曹永所写的故事常常表现出较为明显与历史互动的姿态,但他的短篇小说《荒年纪事》在实质上更多是以日常生活为叙述中心,在历史叙事上比较虚化或淡化,这也为他在为其他方面的叙述留下了开掘空间.可以说,从表面看,《荒年纪事》抓住了中国20世纪历史中某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症结,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变动与转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书写,特别是他原生态地书写甚至还原了乡土中国的底层群体面对饥饿的求生本能.不过,曹永笔下故事的发生地点无疑是20世纪乡土中国的某个缩影,上演的依旧是在乡村已经沉淀了几千年的饥饿、争夺的故事.

但从本质看,曹永并没有尽最大可能地书写逼近现实与历史的真实,而是以“走马观花”式的笔调记录了关于饥饿的所见所闻,将其零碎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抽离出来.也正是这种波澜不惊的细节捕捉与打捞,他关于饥饿的书写,不仅呈现出了乡村生生不息的生活本相,而且也让隐含的人性与人心的深重危机得以显现出来.进一步来说,熟悉曹永的都会知道,他的人生经历较为特殊,历经生死的劫难,加上他对乡村社会与个体生存有着切身感受,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曹永写作能有深入肌理的真实与细腻.如此,曹永的“书写饥饿”的意义在于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80后”作家的同质体验,在历史书写上提供了个性化的新路径.

该文汇总:本文是大学硕士与意义本科意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陈进武和曹永和《荒年纪事》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在当时的中国,儿童教育还是一片荒原,陈鹤琴创办幼稚园的做法遭到了不少人的嘲笑“一个留学生,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么出息”在别人看来仿佛是件可笑的事情,陈鹤琴却乐在其中 中.

2、 陈恩显:让流动儿童有学上 在北京待了近2 0 年后, 陈恩显仍然没有强烈的归属感 走在大街上,陈恩显还是像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兄弟一样,话不多,甚至有些木讷,但是,一谈到他的学校时,他就兴奋不已,滔滔不绝 他说,他感谢社会各界对.

3、 陈思诚:妄人不惑 陈思诚“妄人”不惑 文何可人明星“克己”的时代,他成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妄人 2017年年底,陈思诚去长沙录了一期快乐大本营节目 在湖南广电大楼侧门口,他.

4、 告别洗白:中国人演绎中国故事刘亦菲当选《花木兰》主角事件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4家国外媒体的报道和脸书(Facebook)上国外受众针对花木兰选角结果的评论,结合烂番茄网站上受众对于花木兰的态度,以及国外受众对于刘亦菲当选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女主角的态度,发现由&.

5、 陈晓楠:和陌生人说话 张艳东 杨雨奇此前13年,陈晓楠的名字总是和凤凰卫视访谈节目冷暖人生联系在一起,凭借该节目在电视圈的盛名 但这都是过去式了 2017年3月,这名自1995年就从事新闻的老兵最终选择拥抱互联网、加盟腾讯.

6、 陈晓楠:蜗牛有大志 在互联网海量内容的残酷竞争中,陈晓楠把一半的气力用在对传播渠道的把握上,却坚持不为了流量做不喜欢的内容,“这么大的内容生产天地里,我占有这一块,扎扎实实的,就挺幸福的了!”&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