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社会科学论文 社会科学前沿杂志 社会科学投稿 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投稿 社会科学刊物 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怎样写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

关于社会科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社会科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0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本文是社会科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和*和哲学社会科学和育才类论文范文文献.

宋强1,王占仁2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2.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集中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站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整体战略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哲学社会科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求完成新时代党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作出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做到“育人”“育才”的内在统一.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目标、“三学一体”的实现路径、“人才、学科、教材、学术、话语”的保障体系四个核心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1.02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1-0011-07

收稿日期:2017-07-08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研究”(16JZD010)

作者简介:宋强(1980—),男,河南新乡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王占仁(1975—),男,吉林榆树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1]新时代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必然伴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创新,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就是指导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目标,解决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凝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工作和研究力量的重大科学理论.学习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需要明晰思想的深刻内涵,明达思想的核心内容,明确思想的科学价值.

一、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内涵

1.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形成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而所谓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顺应时代而产生的,其中的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集中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站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整体战略要求.

当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敌对势力渗透争夺的挑战.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4]的现状所提出的,深刻回答了哲学社会科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2.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工作,逐步形成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依据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系统建构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全面理论建设阶段(2012年11月—2016年5月).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初,在2012年11月19日十八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提出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5]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6]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7].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8]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扬学术、艺术……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9]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通过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掌握话语权,“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10]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要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11]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2]

二是系统阐述构建阶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四个重大问题,随后全国围绕四个重大问题展开了理论研讨和学习实践的热潮.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13].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深刻阐释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全面分析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了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目标新要求,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三是坚定文化自信阶段(2016年7月至今).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4]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上加入了“文化自信”.此后,总书记从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系统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15]“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6]2017年5月17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术理论中国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教育教学转化.”[17]总书记2017年5月17日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18]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要求“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1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出了总体要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

纵观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形成过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宽广的视角,站在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促进人类社会重大跃进和人类文明重大发展的高度,在总结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中国近代一百多年哲学社会科学开拓史,特别是中国成立近百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3.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内在要求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就是要完成新时代党赋予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作出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育才功能,创新性构筑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综合发展、协调推进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形成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新格局;就是要围绕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理论基础、科学目标、实现路径、保障体系等核心内容,具体贯彻落实.

在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体系中,“以育人育才为中心”内在地包涵了教师和学生两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其核心要义在于:一是哲学社会科学“育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21]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育人成才;二是哲学社会科学“育才”重点在于引领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要求教师作为传道者、教育者,按照“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22],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拥护党的领导,具有创新精神,培育学养厚重的人才.各方要为高校教师发展创造良好学术生态,“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23],进而育才成师.三是哲学社会科学要做到“育人”“育才”的内在统一.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双重属性,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双重属性体现在育人育才上就是“又红又专”,要造就一大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丢失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就变成了单纯的工具理性至上,丢失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就会丧失思想文化阵地.因此,要夯实育人育才“又红又专”的根基,通过思政学科、学科思政、思政育人共同实现“育人”“育才”的内在统一.

二、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核心内容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集中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理论基础、科学目标、实现路径、保障体系四个核心问题上.其中,理论基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目标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实现路径是学生、学术、学科“三学一体”,保障体系是人才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学术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围绕以上四个核心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

1.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理论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4]“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25]

夯实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理论基础,需要围绕“育人育才”总目标,有效回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集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目标,通过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内涵的本质剖析,确立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认知和正确态度,并立足中国实际国情与发展态势,明确如何通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实现“育人育才”目标;二是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解决统筹设计问题、互动关系问题、有效衔接问题、转化提升问题,帮助人们从宏观角度把握和认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性问题.最终“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切实解决好真懂真信、为什么人、怎么用的问题,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26]

2.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科学目标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科学目标就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27]

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问题定性为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对象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28]“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9]研究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挖掘历史发展脉络;就是要通过对“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概念的剖析,深刻揭示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就是要通过厘清“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者间的互动关系,阐明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的必要性.

3.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实现路径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实现路径就是学生、学术、学科“三学一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30]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术评价等各环节”,[31]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32]

贯彻落实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就要以“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育人育才新格局”,[33]在学生、学术、学科“三学一体”中,学术和学科并不陌生,关键是这里加入了学生,而且置于首位,这就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学术自学术”“学科自学科”的根本问题,将学术和学科的发展与学生培养,也就是育人育才内在地统一起来.应当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实际,重点解决如何“以学生为根本,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通过科研成果提升教学质量”“以学术为基础,构建良好学术氛围,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和育人育才质量”“以学科为支撑,通过学科建设提升学科育人水平”三个方面问题,着重剖析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与基本内容,研究构建学生、学术、学科一体化的综合发展体系,总结形成“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育人育才新格局,在实践层面提供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方案.

4.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整体发展战略的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最终要落到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整体发展战略上来,从人才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学术建设、话语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对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予以充分保障.在人才建设上,“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34]在学科建设、学术建设、话语体系建设上,“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5]在教材建设上,“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审工作,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36]

整体发展战略重在落地生根,这就需要有具体支撑的四梁八柱.为此,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学科、教材、学术、话语“五大要素”在保障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基本的内涵、主要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研究梳理五大保障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提供实践层面的建设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处理好领军人物与整体发展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的关系,中国实践、中国理论和科学阐释等重要关系,及其对保障整体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意义.在人才保障上,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解决人才失衡问题.建立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解决人才成长问题.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结合起来,解决人才传承问题;在学科保障上,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解决思想理论基础问题.协调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建设,解决均衡发展问题.避免“冷门”学科的情况出现,解决学术生态问题;在教材保障上,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创新教材编写、推广、使用体制机制,集中骨干力量,统筹优势资源,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在学术保障上,探索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解决“重理轻文”问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解决学以致用问题.在话语保障上,通过科学解读、理论提升、互动交流,解决“声音小”“说不出”“传不开”的问题,在新时代中培养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勇于并善于坐庄操盘的优秀人才.

三、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科学价值

1.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历史价值

我们党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育人育才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工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认真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中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理论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思想内涵,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亲切鲜活,开拓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思想,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明确了道路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自信,提升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略重心正在由“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向“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纵深拓展.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不同于西方传统上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划分和阐释,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思想针对包括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在内的“五路大军”,在切实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引了如何发挥理论工作平台重要作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坚强阵地;思想强调了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改革,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绿色学术生态,培养造就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等提供了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理论支撑.

3.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实践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体现,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学习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有利于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立足于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育才功能,切实解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教师与学生“两张皮”,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两张皮”的突出问题,实现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有利于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需求,从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抽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立足于“思政学科”的主体框架,发展“学科思政”的科学体系.以“育”为核心,构建德智体美“四位一体”的“育人育才”新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直接指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指引相关学科的教材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把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最新成果,与教材体系的新发展进行科学、有机结合,就能够指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增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创造力,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语言,正确解读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能够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国家层面规划,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事权;能够以教材建设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进而“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最终“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我们确定的目标前进.”[39]

参考文献

[1][2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9-290.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4][13][24][28][31][35][36].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5].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20(1).

[6].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7]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0(1).

[8]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文献出版社,2014:88.

[9]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

[10].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0-21.

[11]文献研究室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文献出版社,2017:40,49.

[12].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3).

[14].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3).

[15]文献研究室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文献出版社,2017:99-100.

[16][2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378,377-378.

[17][32]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5-17(1).

[18]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05-18(2).

[19]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1).

[20]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34.

[2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3]主持召开十九届第一次会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 审议通过《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N].中国教育报,2017-11-21(1).

[25]在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7-09-30(1).

[26]刘云山.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担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N].人民日报,2016-05-20(4).

[29]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8-849.

[30]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

[33].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2).

[34]教育部党组.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水平[J].求是,2016(13):49-51.

[37].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6-12-07.

[38]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7-10-20(1).

[责任编辑:张学玲]

此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和哲学社会科学和育才相关社会科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办刊政治方向 摘要政治方向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灵魂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宗旨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m.

2、 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协同育人机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特征,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都是系统中的教育主体,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者协同育人机制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

3、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信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当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 文章围绕如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

4、 论塔波噶举派创立者冈波巴的道德哲学思想 摘要冈波巴的道德哲学思想是对印度大乘佛教道德哲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挥,其核心是无私利众 他大力宣说和提倡利众事业,重在凸显利众的实践性,又对如何利众进行了深入的义理阐释,有着较强的说理性 更为难能可.

5、 从哲学到非哲学F.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导论 黄其洪王鸿宇【摘要】拉吕埃勒是以“非哲学”著称的当代法国哲学家,“非哲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国际哲学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非哲学&rdquo.

6、 时尚和权力:对西美尔时尚哲学思想的批判 摘要作为较早对时尚问题进行思辨的哲学家,西美尔的时尚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美尔从人类生命本源引出人的二元对立的双重性,在这种二元对立状态的相互演进过程中指出“模仿”的过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