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抗战精神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论中国精神的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2000字 大学精神论文 工匠精神期刊 精神心理护理论文 精神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精神分析理论写论文 论精神损害赔偿开题报告

关于工匠精神论文范文例文 和以工匠精神来做好教育艺术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工匠精神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4

以工匠精神来做好教育艺术,本文是关于工匠精神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工匠和艺术和教育类论文范文例文.

[摘 要]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能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基本上就是一门艺术了.因为在这极端和精致的背后,是人对这项工作精准的理解,以及通过独具特色的方式进行的呈现,这本身就是“艺术”的特质.教育工作也是如此.

[关键词]一以贯之;教育目的;走向治理

李希贵的《教育艺术随想录》,记录了20 年前他在山东潍坊高密一中做校长期间的所思所想和教育实践,这次的增补版,又加入了他在北京十一学校担任校长以来对教育艺术的反思.看上去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行为的琐碎记录,但其背后始终闪耀着先进教育思想的光辉,也是他的教育艺术的集中呈现.

一、一以贯之

近些年来,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北京十一学校以及校长李希贵的办学思想,成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在大家都对公立学校办学千校一面、没有个性和特色的状况深感不满,但又找不到突破方向的时候,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经验,让大家眼前一亮.虽然很多学校对他们的创新之举疑虑颇多,但大家并不否认,这确实是改革的路径之一.

那么,十一学校是如何走向这条改革之路的?如果能仔细阅读《教育艺术随想录(增补版)》一书,就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十一学校今天所采取的诸多改革举措,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李希贵校长在高密一中所进行的改革试验,只不过在将它们移植到十一学校的过程中,李希贵校长对过去的实践成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有些举措依然适合当下的学校教育,那就拿来;有的举措需要根据育人的目标、技术的发展做一些调整;有些举措在实践中被证明不利于学校的发展,那就果断地扬弃;还有一些过去没有想到的、但在今天非常必要增补的举措,被加了进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李希贵校长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在高密还是北京,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是一条普遍适用的真理.一个好校长的“好”,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诠释,其中有一条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并且这样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轻易改变.北京十一学校因为选择了李希贵而大放异彩,但孕育李希贵教育思想的沃土在山东,正是因为李希贵坚信自己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才能够始终坚守、一以贯之,并让其在北京十一学校的土壤上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在这个过程中,李希贵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教育艺术”特质.北京十一学校原本就是一所名校,有自己的治学逻辑,师生对此都很适应.要在学校里搞改革,必然触动教职员工的各种利益,如何才能让改革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地进行,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实现观念的转变和行为的更新呢?他采取了很多富有成效的举措,如渐进式的变革,从一个学科、一个年级开始试点,从有变革积极性的教师处入手,从课堂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榜样示范,让大家看到变革带来的红利,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再如,将原本集中在校长手中的各种权力进行分解,一直分解到一线工作的教师手中,让教师直接参与到学校大政方针的拟定、课程改革关键问题的把握上来,把学校的意志通过教师的意愿体现出来,让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又如,变革学校的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的治理,学校中层的职责从管理转变为服务,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与学生的个性成长.

二、教育目的

李希贵校长教育艺术的形成,与他不断审视教育目的、着力推进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李希贵校长的带领下,努力面向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最终成为自我,激发他们自主选择的力量,已经逐渐成为校园的主旋律.

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要成就每一个孩子,这样的口号大家耳熟能详,但最为普遍的情况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知行不一致的现象体现得特别明显.李希贵校长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遵循教育规律的探索和实践.

让学生学会选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课程层级,选修相关的课程,其价值不仅仅在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上,更是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处置各种抉择难题奠基.这样的能力是需要通过一次次的亲身实践逐渐培养起来的.为了做到这一点,十一学校甚至抛弃了传统的班级、取消了班主任.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榜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其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的榜样作用,更有学生身边的榜样示范.于是,组织各种报告会,让学生和顶级专家、学者面对面沟通,寻找学生身边的教育素材,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件大事.当学生发现,那典雅的镜框里装的不仅仅是名人的画像和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或者同伴的照片和故事时,其无声的价值引领,胜过千言万语.

在教育实践中,李希贵校长不断地给教师们树立这样的理念:教育要想富有成效,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教师的师德、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教师的各种教育行为,用一条主线相贯穿,那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学生负担重,是当下一个普遍的现象,如何减轻负担,既体现教育的科学又体现着教育的艺术.简单地减少教学内容,并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结构,建立起知识之间更加丰富多彩的联系,反而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换句话说,要减掉那些重复训练的、在同一思维水平上的不必要的负担,增加思维的层级和难度,通过不断让学生获得巅峰的思维体验,来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优劣,排出名次,而是要通过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这就需要学校要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潜能,而且又通过评价得到认可,并真正获取自信.

育人的根本指向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学会对自己的学业和成长负责,而不是本着“为他好”的心态去要求、去训练,甚至代替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形成共识,着力培养“为自己而奔跑”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参加体育比赛或各种活动,无论是否有别人在场,是否有人为自己的点赞,都要竭尽全力地为自己而奔跑,将其视为自我追求、历练人生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将是成熟的.

育人要有长远的目光,而不要仅仅考虑学生在校这一段.在高密一中李希贵提出为学生40 岁负责的教育理念,到了十一学校,又通过各种途径征集每一位校友值得纪念的校园生活的物件,存放在学校的博物馆里,让每一个师生在博物馆里都留下自己的痕迹.学校的“缘宫”,被戏称为“婚庆大厅”,成为诸多校友结婚首选的纪念场所.每一个校友都有一张特别的校园卡,可以随时来到自己学习过的地方……

三、走向治理

从管理转为治理,是李希贵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

管理强调统一,强调一刀切,但学生和教师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风格,要把他们统一起来不仅困难,而且残忍.所以李希贵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去统一思想,甚至试图统一步调,而应该统一目标,并鼓励先进、允许落后,允许不同的节奏、多元的方式,但指向共同的愿景,这应该是一种更为健康的机制.”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十一学校有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治理机制.比如说,尽量少评先进.许多时候,学校的生态都是因为甄别好坏而被破坏的.即使评上先进,也不一定要在全体教师面前颁奖,范围要小,形式要丰富多元;比如说,不用早点名、晚考勤的方式来监督教师.教师的工作不是用八小时的时间来衡量或者评价的,教育工作的效益一定来自教师内在的积极性;比如说,学校管理工作不能像流水线上检查工人的产品那样,要求处处合格、环环达标,甚至追求“零缺陷”,而应该给教师留下充分的空间,在明确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在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下,让他们各显其能;比如说,尽量少出台各种管理规章和措施.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很多时候都与某些教师的个别行为有关,学校不能因为个别教师打喷嚏,却让所有的教师都吃药.学校要多去发现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闪光点、令人感动的事迹,以此来营造温暖人心的教育氛围;比如说,要尽量少开全体教师大会,开大会是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最蹩脚的一个.学校一般能用调整组织结构解决的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规范的就不用会议,只有万不得已才选择开会,这才是健康的运行机制;比如说,坚持不在学校里推行某种教学模式.任何人创造出来的教学模式,都与特定的学科、特定的学生以及特定的教学内容有关,本身都具有局限性,一旦强力推行,必然伤害教育生态.

教师是学校质量最为核心的要素,学校如果能够想尽各种办法,设法让教师成为重要人物,让教师感到自己很重要,就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潜力和工作的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为此,学校给教师们创设了各种各样的平台,从职初教师到成熟型教师,从学科骨干到领军型人才,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同时搭建让教师发声的渠道.李希贵认为,当教师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声音能够有通道传播出去,且还能够得到认可和得到激励时,这就营造了安全的表达环境.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细节思考的也很周到,比如不要求中老年教师撰写生涯发展规划,以免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让原本自己很乐意去做的事情,最后因为统一的要求而流于形式.比如不要求教师做那些大而空的科研课题,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开展研究,针对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研究,让研究成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智慧的重要渠道.比如努力给教师营造信息化的网络环境,通过信息化减轻教师重复性劳动的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学会从数据中读取信息.比如积极营造“不育人无法教书”的工作常态,让所有的教师都明白,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的人格、心理、习惯、家庭等,就无法开展好教学工作.

李希贵说:“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指挥和激励能力坚信不疑,还必须能够传达出自己的高期望,这样才能从普通人身上得到超常的成绩.”这也是体现他教育艺术的一种理念.

简而言之,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工匠和艺术和教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工匠精神本科毕业论文工匠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工匠精神是技工教育的灵魂 摘 要“工匠精神”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讨论这一话题,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民族复兴.

2、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的根本价值遵循 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教育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高度吻合立德树人第一任务的本质属性和高……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价值要求,契合了国家新发展理念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进一步完善人.

3、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变革的转型期的到来,工业模式由传统的工业模式转向信息化的工业时代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量的加大导致人们注意力的分散 工匠精神在这一个社会潮流巨大变化的、享乐主义和投机主义、金钱至上.

4、 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提出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关键词路径工匠精神大学精神培养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范畴,是在职人员对职场的精神理念与态度,是在职.

5、 工匠精神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和实践运用 摘 要 有关“工匠精神”的名词与内涵在社会得到广泛宣传,众人熟知,其表现载体均是技能高超、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的技能型人才,而培养高综合能力素质、品德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更是高职院校.

6、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鼓励企业,尤其是制造性企业开展化、个性化、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