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的框架 论文框架 论文基本框架 论文理论框架 论文框架怎么写 毕业论文框架 关于ssh框架的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开题报告论文框架 小木棍搭框架科学小论文 论文框架混乱什么意思 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 框架结构毕业论文

研究框架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创业公共管理:概念的提出与框架的初构方面论文怎么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研究框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3

创业公共管理:概念的提出与框架的初构,本文是研究框架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公共管理和研究框架和概念方面论文怎么写.

(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就业处,北京,100101)

[摘 要]从创业价值的二重性出发,创业管理具有基于经济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属性.当前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提出使得创业公共管理具有研究的紧迫性,创业公共管理是政府及其他相关公共组织,为了创业事业发展效益最大化而综合性、创新性地运用各项理论及方法,行使法律认可下的公权力,根据创业的需要来调配资源,制定执行创业政策,承担创业公共事务的内部管理责任,与外界合作共担管理职能等,并在行使管理职能的全过程接受社会调查,为其管理绩效负责.其理论基础是治理理论、委托*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在研究框架上则由政策、责任、合作、绩效、技术等关键部分组成.

[关键词]创业;公共管理;治理;概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8)02?0012?0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渐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2017年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累计有7700多个创业孵化机构,仅2016年就服务创业企业近4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180万人[1].各级政府对创业的投资也逐步加大.在国家发改委编写的《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中称,截至2015年末我国共成立780支政府引导基金,已经披露的基金总规模达到21834亿元[2].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对于创业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企业管理的范畴,对政府等公共管理机构管理创业事业领域缺乏深入的研究.

一、创业公共管理的提出及发展

“创业公共管理”概念主要是从创业价值的双重属性而来.在国外公共政策成为创业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中国开展相关研究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对创业管理双重属性的认识

“创业”概念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并非等同于创办企业.从汉语词义来说创业即“创办事业”,《辞海》将创业解释为“创立基业”[3].近来对创业的解释出现了由侧重承担风险、获取盈利向创新、创造与价值的转向.考夫曼基金会认为,创业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革新并产生新的价值[4].个体通过创业活动提高各类经济体的发展潜力,通过强化新兴工业与服务业为主导,提升组织与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保持社会积极进取的发展活力,以此达到社会发展高效性与公平性的协调统一.由于创业本质具有承担风险获得盈利和提升社会公共价值的二象性,因此对创业管理的认识也就具有双重属性.

以创业行为的经济性作为逻辑起点,创业管理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业者创业过程的管理.这也是当前创业研究对创业管理的主流观点.早期杰弗里?蒂蒙斯(J.A.Timmons)将创业管理定义为在面对不确定环境下寻找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以使得创业各阶段能顺利开展的管理过程[5].张帆、姚福喜总结了西方主流学者从管理学视角对创业问题的研究,认为创业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作为一个创业者如何取得创业成功[6].张玉利提出,创业管理的要素是机会、资源、管理行为、行为动因.创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有可能出现机会的不同领域和机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机会出现时间短暂,因此要快速行动;资源需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资源控制是非正式、短期的,有利于企业迅速转换战略定位;创业管理行为上强调集中决策和非正式控制,而行为的动因是追求效率、个人成功和价值创造[7].郑棋等人认为创业管理的核心要素是机会、团队和资源,属于创新过程

[收稿日期]2017-11-30;[修回日期]2018-03-15

[作者简介]韩晨光(1981—),男,满族,山西大同人,管理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与教育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hanchenguang@buu.edu.cn

的特殊形式[8].

以创业行为的社会性作为逻辑起点,创业管理研究就有必要拓展到公共管理的范畴.公共管理(PublicManagement)是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的,林尚立认为脱胎于政治学的公共管理的使命十分明确: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创造使人们的无限欲求得到最大满足的有序的公共生活[9].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人们创造财富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富得以积累的根本保障.从这一层面推演,创业管理研究就应该跳出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工商管理范畴,向政府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科技管理的公共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二)创业公共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公共管理及其前身——公共行政对创业的管理由来已早,在创业概念没有得到充分诠释的早期,其表现形式为经济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的博弈.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宣告了斯密传统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此时,干预学派的学者们认为政府对市场的“守夜人”角色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候,为避免经济遭遇雪崩式、不可挽回的境遇,政府应该主动对市场进行管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公共管理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也是创业作为市场经济行为纳入公共管理的历史背景.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启行政改革.一些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在这场改革实践当中发展成熟.这些理论和方法从传统的政治学向经济学延伸,科层式的管理方法被视为阻碍,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分析理论则受到重视.在这场变革当中,创业的公共政策作为创业领域公共管理的载体,开始进入国外创业研究者的视阈.

兰德斯托姆和斯蒂文森(Lundstrom&Stevenson)的创业公共政策理论框架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通过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析,他们认为创业公共政策的实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创业活动,这些创业行为从短期来看可以通过制造新的就业机会来缓解失业压力,从长期来看可以强化生产部门自我发展的动力,最终促进技术的创新以实现经济整体的增长.

(三)创业公共管理在国内发展的条件

1.创新创业在政府主导下成为国家战略

政府推动的创新创业活动,就是要促使高素质青年凭借其创新思维和知识优势,日渐发展成为国家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并担当起带动一般劳动力就业的历史重任.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考虑,国家正在由传统的制造大国,向以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深海探索等超级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型强国之路迈进.这个转型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创新创意人才储备.政府通过政策制定、财政拨款、高等院校、科技专项、孵化器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主导了这场创新创业活动,而目前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信息化、技术化的发展诉求,大量的高学历创业者与一般劳动力争夺具有技术含金量的创业领域,但其创业的思路仍停留在就业的层面而非基于开创事业,这样的创业结构是与国家发展战略严重不符的.如何扭转这一现象,保证各个层面创业的良性发展,考验着政府创业公共管理的水平.

2.创业的公共社会价值愈加凸显

从社会发展的更深处挖掘创业的价值,可以看到其与社会稳定及社会公平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近几十年中国的社会转型,实际上是以经济结构转型为核心,以调整社会结构为主线,一方面通过城乡一体化进程来实现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分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以保持社会福利;另一方面则力求提高各类经济体的发展潜力,通过强化新兴工业与服务业为主导,提升组织与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保持社会积极进取的发展活力,以此达到社会发展高效性与公平性的协调统一.但目前来看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速度和稳定性存在不小差距.以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为例,考察2005-2016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见图1),可以看到均处于公认为警戒线的0.40以上且2016年略有上扬,表明我国由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引起了社会发展失衡的情况.

图12005—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基尼系数变动图

(注:本图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得出)

在收入差距扩大方面,尽管国家对腐败、税收和公共财政体制不当形成的问题正在下大力整顿和调整,但是部分地区在发展道路、体制和政策上鼓励“做大做强”的思路仍有惯性的延续,在管制和收费体制以及企业导向性的政策方面相对忽视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群众深层次的收入差距拉大.从这一角度考虑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鼓励创业者依靠自己的创意开展创业活动,制定符合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规律的战略、体制和政策,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造就一批相当数量的中等收入者,解决分配差距方面的问题.

二、创业公共管理概念提出

创业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治理理论、委托*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创业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创业事业发展效益最大化,其与基于工商管理的创业企业管理的差异是明显的.

(一)创业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1.治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发展重要的成果是“治理”价值的发掘及实现.治理的理念与创业公共管理关系密切.格里?斯托克(GerryStoker)对目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梳理后总结出五种主要的观点,分别是①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②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③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④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⑤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有责任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10].

从治理的观点出发,创业领域的公共管理应考虑以下问题,①创业公共管理的规则.治理涉及建立结构、机构和问责的方式[11].无论公共管理主体有何变化,政府的主体地位并未动摇.政府对创业事业的管理是通过规则——政策的制定来实现的.②创业公共管理的责任.俞可平在探讨善治概念时认为,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12].创业(狭义)本身是市场行为,创业公共管理以释放政府以外的社会力量和企业力量为目标,真正让创业精神和创业行为在市场经济中扎根.③创业公共管理的绩效.任何管理行为必将引出绩效评估的问题.尚虎平认为基于治理行动起来之后不可能放任自流,这就需要用既能考核工具性追求,又能考察价值性追求的绩效评估作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导评估方式,来把握治理管理的绩效[13].从公共管理的多元合作、责任共担、强调结果的发展潮流来看,绩效考评将贯穿创业公共管理的全过程.④创业公共管理的技术.竺乾威在探讨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问题时,认为21世纪以来英美等国流行的整体性治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理解的[14].事实上安徽等地方政府部门也已经开展创业公共服务的云平台建设试验,由此可以认为数字治理对创业公共管理的深刻影响才刚刚开始.

2.委托*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

委托*理论解释公共管理的内部责任.政府组织由公众创建为了公共利益而生存并对公众负责.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可被视为另一种“委托*关系”.参考欧文?休斯(OwenHughes)的主张,创业属于经济范畴的事务,政府对经济领域管理责任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工具实现:第一是供应,即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商品与服务,例如各地依托财政预算建立并维持运行的创业孵化机构;第二是补助金,当政府需要某种商品或服务而自身不宜直接生产或提供的时候,政府就会要求私人企业或社会组织为其提供并付出相应的补贴.例如在中国,人社系统将针对创业者的培训服务交给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考核验收后对达标的机构按照培训人数提供培训补助;第三是生产,政府出于市场销售的目的生产商品和服务;第四是管制,是指政府运用国家的强制性权力许可或禁止私人经济领域的某些活动.例如为保护新创企业的发展,大多数国家都有一些竞争政策或反托拉斯立法,目的在于强化市场的竞争.

交易成本理论解释公共管理中政府与其他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等)的合作问题.市场上的交易会产生成本,这一点放在公共管理领域同样成立.如果采用契约外包的方式,那么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并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提供竞争的机会.事实上,创业孵化器的建设与管理长期以来也是政府主导下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现阶段政府青睐以购买服务或共建的方式建设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孵化平台,达到一定标准后,政府通过评估会给予平台某个级别(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等)的称号,并许以相应配套补贴政策.

(二)创业公共管理的内涵

1.创业公共管理的定义

回溯公共管理的内涵,胡德(Hood,C.)认为公共管理即国家的艺术,能够松散地被定义为如何设计和管理公共服务的问题,以及政府行政部门的细微工作[15].随着理论发展,公共管理的主体也从单一的政府扩展到承担相应管理责任的社会团体.

创业公共管理就是政府及其他相关公共组织,为了创业事业发展效益最大化而综合性、创新性地运用各项理论及方法,行使法律认可下的公权力,根据创业的需要来调配资源,制定执行创业政策,承担创业公共事务的内部管理责任,与外界合作共担管理职能等,并在行使管理职能的全过程接受社会调查,为其管理绩效负责.在这样的前提下,依据黄健荣对公共管理特质的认识,可以认为创业公共管理的主体就是以政府为核心所形成的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元统一的协同治理体系[16].创业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协同治理体系为促进创业发展而提供的各类公共资源,创业公共管理的原则在于效益与公正的动态协调.

创业公共管理作为研究方向应该解决的几项问题是,双创时代如何规范政府行使创业管理的权力及职责范围;如何在正义、公正、公平三者之间取舍或寻求平衡点来服务创业者;理清创业公共资源的来源和表现形式,设计良善制度以保证将正确的资源高效配置给需要的创业领域和创业者;以何种方式最大限度统筹非政府资源来解决创业问题,在协调好创业资源的同时实现和维护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如何创新地采用观念和技术提升创业公共管理的水平,实现低成本下的精准性、靶向性、高效性创业服务.

2.创业公共管理的边界

和关注经济价值的创业管理(工商管理)相似,作为公共管理的创业管理也是在面临新机会时综合地运用各种资源,依托团队创造性地通过产品或服务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收益的过程.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也是明显的(见表1),需要引起创业学者的重视.

三、创业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

基于对创业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并且结合其特征与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一个初步的创业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框架(见图2).其中,创业公共管理需要以各项政策作为管理载体得以实现,其具体的职能可以划分为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两大部分.所有管理活动过程及结果均需要绩效评价进行评判,并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工具实时反馈管理结果,实现创业公共管理的精准化.

(一)创业公共管理的载体

创业公共政策可理解为,各级政府机构为增加创业机会,降低创业风险,改善创业环境,对创业者及初创企业提供权益保障,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所制定实施的政策法规体系.这些政策法规既包括有关创业方面的国家及地方行政部门出台的行政决定和意见,也包括立法机构通过的有关创业的法律、法规等法律条文.目前国家对创业事业的公共管理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制定、执行来实现的.其中,政策的制定考验创业公共管理的科学性,政策的实施考验创业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创业政策体系可以被理解为创业公共管理的载体.

兰德斯托姆和斯蒂文森在对多个国家的情况进行研究之后将创业公共政策框定为六个方面:创业促进(Entrepreneurshippromotion)、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启动环境(environmentforstart-ups)、启动期与种子期融资(start-upandseedcapitalfinancing)、启动期的商业支持措施(businesssupportmeasureorstart-ups)、目标群体战略(targetgroupstrategies)[17].这些公共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创建的门槛,减小创业早期的资金压力,强化创业项目的商业服务,培育创业者精神和培养潜在的创业者群体,以及增加特定目标群体的创业率.从创业公共政策的发展逻辑来看,首先要分析创业准入与退出的政策,这解决能否创业的问题.之后要提供创业的资金支持和商业服务支持,这解决创业的条件问题.最后要分析创业的教育政策,这是解决培育创业者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创业公共政策的侧重点也会不同,而创业促进则贯穿创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始终.

(二)创业公共管理的内部职能

在公共管理部门内部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都基于公共管理者对责任的认识.政府对创业事业负有的内部管理责任,一般意义上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部分,第一是提供制度框架.政府负有提供确保创业发展正常运转的体制、规则和制度安排的责任.政府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国情与世界通行规则的经济制度,包括对物权的界定与保护,合同的履行,货币与汇率、度量衡、公司准入与管理、企业清算破产、知识权利等法律和秩序的建立与维护.第二是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将为创业者提供基本的稳定环境和相对便利的生存环境,而采用直接供应或补贴的方式发展例如继续教育等准公共产品,则可以提升创业者素质,创造潜在的人力价值.第三维护良性的竞争.创业行为是市场行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纠纷与竞争,政府有责任干预以确保新创企业的正常发展.创业对利润的追求也需要政府适当纠偏,保护经济上的弱势群体,使其免遭强势群体的侵害.政府可以通过就业保护、劳动纠纷、社会保险等来实现公平.第四维持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市场经济总是出现周期性的市场波动,遇到经济低潮期,政府应该通过财政预算、货币政策以及对工资与物价的调控等行为来缓解.创业行为是对资源的利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成本或浪费.政府负有防止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免遭恶化,以及确保后代的长远利益不致受损的责任.

(三)创业公共管理的外部职能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创业公共管理体现出一种共享开放的趋势.一方面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创业尤其是孵化领域的公共管理更多采用公私合作的服务外包形式;另一方面,妥善处理公共关系成为新时期创业公共管理的外部责任,处理得当,媒体和公众可以给公共管理带来好处,甚至可能成为管理的无形资本.

1.创业公共管理中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在创业公共管理领域,适宜采用公私合作模式(下文简称PPP)的项目特征是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这类项目具有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流的特征,在创业公共管理中目前主要表现为创业孵化活动.需要考虑以下内容:①要有明确的合作参与者,PPP模式主要涉及两方或多方,至少有一方为政府机构,其他为提供诸如创业孵化服务的私营企业.②是持续性的合作关系,政府应该意识到创业孵化器在企业创办之初为其提供各类需求促进企业的成长,最终会繁荣地方经济,实现政治经济的稳定.③分享有价值的资源,当前一些私人孵化器积累了较好的孵化资源,政府希望通过合作导流这些资源按需为孵化企业提供创业增值的服务,企业则需要政府提供权威公信力、财政补贴、优惠的孵化政策、良好的声誉.④共担风险与责任,创业孵化管理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建设与管理,更是面对一个个鲜活创业者与不确定市场价值的创业项目的服务,这就为创业孵化的绩效带来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各方应基于共同的价值和利益,建立风险解决机制.⑤鼓励服务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福利性服务,政府有投入资金的绩效诉求,合作企业有产生市场价值的利益诉求.这种合作的基础,是政府对创业者提供的持续优质服务.⑥关注成本与收益,政府不仅资助初创企业,也直接资助孵化器企业本身,但是资助孵化器收入的一部分必须与初创企业的成功与否直接挂钩,从而调动了孵化器合作企业的服务意识与孵化责任.⑦平衡绩效要求和廉洁要求,创业孵化管理是对经济体的管理,出于自身的属性特点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政府作为购买服务和提供补助的一方必然要有廉洁的要求.

2.创业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关系处理

可以从4个方面归拢创业公共管理涉及公共关系处理.①当前我国政府的首要目的是建设创新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对于创业者来说发生了理念和行为上的转变,政府开始专注于创业者需求的回应.这种回应公共行政和创业者需求导向确实给公共管理文化带来了挑战,但各级政府要认识到,如果“创业者导向”的观点能在政策过程的早期被加以考虑,并能够将这种改变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和创业群体,那么创业公共管理过程的质量提升将具有明显的优势.②仅有信息的公开是不够的,政府还要对信息进行解读与宣传.首要任务是及时、完整、准确地公开法律不禁止的数据信息,以此完成创业资讯的传播,宣传政府对创业事业的价值主张,并获得创业者的意见反馈.③创业公共管理中,特殊性事件的出现往往和经济形势的波动及对政策的颁布及执行的疑问相关.在面临特殊事件时宜疏不宜堵,因为创业活动对于特殊事件背后的政策调控非常敏感,因此创业者除了主动开辟各种渠道以获得各种相关资讯外,还会对特殊事件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及潜在影响通过信息的散播和评价进行印证,从而调整自己的决策.一旦信息疏导不畅,创业者难免会做出否定性评价进而调整对政策和市场的预期,导致正常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④重视第三方智库在创业管理中的功能.外部专家可以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采用专业的调查方法,为各项创业制度的可行性提供论证,对管理的执行与效果进行评价.当前采用外部评价服务需要重视的是保证第三方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干扰,不得以政府权威、经费立项、人事关系等对第三方智库施加影响,以保证工作结果的真实可靠.

(四)创业公共管理绩效的评价

所有创业公共管理行为最终的结果都需要实施评价,以此判断公共管理的目标完成到何种程度,创业公共社会价值的效益是否得到优化,以及实施管理的制度与方法是否需要修正.

创业公共管理的实践,包括了组织内部管理及与外部管理合作的双重意义.创业公共管理的内部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与实施、创业公共管理绩效考核、公共管理绩效反馈与改进等三大的流程.外部智库机构作为第三方,在创业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价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避免施政主体“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体制尴尬,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相对公正客观地开展评估.

目前创业公共管理的绩效,强调机制、经费、人员投入的“三到位”,投入方面的要求往往是相对明晰的;在产出方面强调服务的全面性和孵化成果的技术含量,对机构的数量做出规定,对其质量问题主要是原则性规定.在绩效评价的细则上未见具体的标准.由此可以认为,绩效评价的标准问题,将会随着创业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而愈加凸显,需要得到重点解决.

(五)创业公共管理核心技术

随着创新创业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国双创活动愈加频繁,各地政府在行使创业管理职能时需要进行技术升级,以此应对海量信息并提升管理效率,提供精准创业管理.于此背景下,大数据挖掘将成为创业公共管理的核心技术.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打通创业公共管理信息化的瓶颈.一方面要消除信息孤岛效应,承担创业管理的政府部门要通过数据无缝链接整合技术,把不同数据信息完全融合,最终建立新型数据资源体系;另一方面盘活数据资产,创业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这些数据是海量、复杂(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并存)、即时生成的.这就需要采用数据挖掘的思路和技术来处理数据,让数据发挥价值.另外要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模式.创业大数据的最终用途,是提升创业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大数据环境下,创业管理与服务的决策与传统行政决策有根本的区别:管理实践由经验导向的范式,向数据导向的范式发生转变.此外,开放创业相关公共数据给公众也很重要.首先,开放和共享数据是现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其次,开放数据本身就为私营部门和个人的创业提供了机会.美国政府推行医疗数据开放,即将政府掌握的有关医院、药品、健康保险等有关的数据以其可读的形式进行公开.数百项与健康服务方案转型和患者信息有关的服务和公司已经得益于这一数据开放政策.

四、余论

创业公共管理概念的提出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校检,一些深入的研究也亟待开展,例如创业公共管理政策执行效度评价、创业公共管理责任归属与合作的界限划分、创业公共管理智库的建立与管理、技术发展对创业公共管理的影响实证、创业质量与创业管理质量评价的区别等.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十分重要的理论如资源依赖理论、协同理论等也在创业公共管理行为中发生着作用.这些理论在具体管理实践当中起到的作用及运行机理仍需要深入探讨.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走向深入,相关的研究将逐步得到学界更多重视.

参考文献:

[1]科技部.两年来“众创空间”发展怎么样了[EB/OL].(2017-02-27)[2018-01-02].http://www.most.gov.cn/kjbgz/201702/t20170227_131370.htm.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3]刘沁玲,陈文华.创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7.

[4]教育部高教司.世界主要国家创业教育情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5]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3.

[6]张帆,姚福喜.创业管理的西方主流研究范式——浅谈对创业理论研究的启示[J].晋阳学刊,2006(11):53-57.

[7]张玉利,薛红志,杨俊.论创业研究的学科发展及其对管理理论的挑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1-9.

[8]刘根东,郭必裕.高校创业管理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9(5):15-17.

[9]林尚立.公共管理学:定位与使命[J].公共管理学报,2006(5):1-6.

[10]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华夏风,译.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2):19-30.

[11]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M].张成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3.

[12]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37-41.

[13]尚虎平.行将勃兴的“治理绩效管理”潮流——基于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的预测[J].公共管理学报,2010(1):108-115.

[14]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52-58.

[15]HoodC.TheArtoftheState:Culture,RhetoricandPublicManagement[M].Oxford:ClaremontPress,1998:3.

[16]黄健荣.论公共管理之本质特征、时代性及其它[J].公共管理学报,2005(8):23-30.

[17]LundstromA,StevensonL.EntrepreneurshipPolicy:TheoryandPractice[M].NewYork: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Inc,2005.

[编辑:游玉佩]

综上而言,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公共管理和研究框架和概念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框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框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区域公共治理:一种跨越行政区行政和区域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摘要区域公共治理是一种新范式,跨越了行政区行政与区域公共管理,通过对区域公共事务的治理,实现区域内公共目标的实现,其主张开展参与主体之间的平……协商,使区域内的主体能够增进共识,解决区域公共问题 闭合.

2、 协作性公共管理 协作性公共管理(CollaborativePubli Managemant,CPM)的出现以及发展,使其很快就被西方公共管理界进行了研究 然而在国家的宏观层面上来看1,一些协作以及网络路径均表现为参与.

3、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挑战与 新常态最早是总书记提出的,适用于诸多领域 新常态指的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常态化 公共管理是党治国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解决新常态下我国的公共管理面对的困境.

4、 性策展和公共教育:以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展览为例 在美术馆公共教育领域工作10年,一直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学术研究型展览案例在策划的最初,公共教育就能以创意性角色参与其中 这个愿望通过今年4月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的“南国—&mdas.

5、 公共管理环境下档案管理实践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档案管理过程中,应适当转变档案理念,实现对.

6、 成都市涉外公共管理服务的尝试 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必定是一座不同国籍人员大量聚集、高度流动且文化包容、生活便利、机会众多的城市 纽约、、北京、上海……城市,都具备这些特征 2012 年,成都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 成都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