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7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本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和关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李盼杰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时代精华凝练,中国优秀文化经过岁月的锤炼,二者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生契合点,分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历史背景、探讨二者由表及里相结合的实质,有助于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特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导当今深化改革,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035-0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2015年,更是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此次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发展”为主题,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对整个世界文明交流、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指导价值.本文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指明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交融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是历史的选择

(一)中国近代社会实践的迫切需求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无数次探索,救亡图存,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均未取得成功,中国前途和命运扑朔迷离.恰逢此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者有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饱受苦难的中国人带来了曙光,不仅在思想上坚定了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更在行动上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都以绝对优势胜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率领中国逐渐走出迷茫时期,这才有新主义革命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至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融入中国现实,成为解救危局的良药.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这是用中国思维方式理解并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针对我国所处环境,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运用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新时代背景下,总书记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更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性的论文体系,放之四海而皆准.但马克思主义理论绝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没有实质内涵的空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中国化是由其特有属性和适宜中国土壤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说:“哲学家们只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实践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特征,实践性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纽带.肖浩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基础经验》中指出,中国根据现实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思想核心理论,一步步同中国的革命实践和社会建设相结合的.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动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互动的思想共识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唯一从未间断过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

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阐述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同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大同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桥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重要因素.郭齐勇:“我国早期的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都以儒家《礼记·礼运》的大同理想作为引进俄苏社会主义、引进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铺垫.”[2]臧世俊说大同思想是“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路先锋”[3].除此之外,我国传统文化中“止于至善”、“道法自然”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关共产主义学有着共通之处,而马克思主义的“民本思想”、辩证法都与我国古代“仁政民本”“对立统一”思想异曲同工.因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先天的互通性,二者是有共同思想基础的.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才能使二者不断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在处理各种事务、人际关系方面已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蕴含着一以贯之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以及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必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互动,用中国的话语方式表达出来才会使马克思主义更具影响力和感召力.早期佛教传入中国时使用的“格义法”,其实质就是将佛教与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相融合,用中国传统文化,以能够接受的方式解释佛教,目的在于消除两种思想的隔阂和差异,最终融入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只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实现创新性发展,才能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形式上的结合,更是内容上的融合.为了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接受马克思主义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我们需借助本民族的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表达.著名学者顾海良在第六次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致辞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表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土相结合,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共命运,才能焕发出感召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的话语方式表达出来,才会形象生动.”诚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论述,就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总书记带头示范,言马克思主义必赋予其本土化的表达形式.他多次用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决不能‘另起炉灶’,否则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再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使其适应中国特殊的土壤、水分和阳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共生性

马克思主义文化是全人类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同样是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开放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兼容性,两种优秀文化的交融,实现了“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融合,为彼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文化事业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精髓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样,马克思主义文化吸收中国文化的营养,也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扎根本土,继往开来.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息,5000多年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俯视其他文化,我们对本民族文化要有正确评价,切不可陷入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同时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面对新时期新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营养,使中国文化不断发展.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

推动文化建设,构建宏伟蓝图.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蓝蔚青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阶段》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从实践层面阐释治国理政思想,分析治国理政的框架内容,阐释其科学性.韩庆祥从理论角度阐释治国理政思想,从宏观层面解读治国理政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国崛起的价值与意义.这些有益研究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崛起很有意义.

(三)有助于我国世界话语权掌握

随着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掌握世界话语权显得越来越重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是时代最强音,这有利于中国掌握世界话语权,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球化的大熔炉中,发展文化事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因为这事关国家的软实力,也与国际话语权密切相关.中国文化事业建设既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又要倡导多元文化的融合.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中华文明登上世界巅峰.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使中国文化更具先进性和生命力.增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潮流、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国际话语权才有可能实现.

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必须做到马克思主义文化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文化先进性、优越性相融合,才能凝聚强大的思想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滋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强大生命力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盎然生机.

参考文献:

〔1〕.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周志初.试析清末农村人日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1993,(01).

〔3〕肖芳,李安增.融合与共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12).

〔4〕陈先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06).

〔6〕臧世俊.大同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思潮[J].学术研究,1993,(05).

〔7〕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06).

〔8〕门晓红.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0).

〔9〕王艺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党的文献,2016,(01).

〔10〕江海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6).

〔11〕高长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三个维度[J].党的文献,2015,(01).

〔12〕姚秀雯,刘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J].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02).

(责任编辑 姜黎梅)

上文结论,本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和关系方面的马克思主义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举措 杜劲松【摘要】于2012年11月29日,“中国梦”被正式提出,总书记说践行中国梦能够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 为达此目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应该继承以及弘扬我国优秀的.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新时代以来,高校迫切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宝贵资源,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明确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分析其原因,提.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其当代价值探究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九大专项课题“新时代语境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研究”(编号GZY2017SZX36Y)的研究成果,主持人邹佩佚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

4、 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教学方面一直都是与高校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做好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的将中国优.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根基,将其作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6、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和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关系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来审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践活动更是相继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