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图书馆论文发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高校图书馆杂志 高校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工作杂志 图书馆投稿 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上海高校学术期刊提升计划

高校图书馆硕士论文范文 和微博和微信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比较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高校图书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4

微博和微信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比较,本文是高校图书馆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高校图书馆和微博和微信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近几年来,微博、微信已成为我国最普遍使用、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应用,并在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高校馆并未对这两种应用的定位进行明确区分或未意识到两者的不同,在两种应用上发布的内容基本相同.这两种应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利用以更好地开展服务?本文旨在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高校馆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揭示各自特点与优势,为高校馆更有针对性地利用微博和微信提供依据和建议.

1 研究现状

笔者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的资料进行考察,发现随着微博、微信的问世和快速发展,研究者敏锐地注意到这两个社交应用对于图书馆的价值.早在2009 年,就有学者意识到图书馆利用微博客(微型博客,微博为其简称)的重要性[1].微信甫一推出,就有学者探讨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能性[2].随后,有关微博、微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笔者分别以“微博+图书馆”“微信+图书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均已突破1000 篇.但是将两者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成果为数不多,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图书馆如何综合应用微博、微信开展“新媒体服务”或“微服务”,如两者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融合研究[3-4]、图书馆服务的创新[5]与拓展[6]研究、图书馆微服务的团队建设与管理[7];二是微博、微信的特点与差异分析,如二者在图书馆应用现状的异同[8],在营销[9]与宣传[10]、参考咨询[11]、信息推送[12]、用户服务[13]方面的区别等.笔者对这些成果进一步梳理,发现相关研究在探讨微博微信在图书馆的应用时,大多将二者等同视之,或不作区分,没有探讨两者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虽然有研究者注意到两者间的一些不同,但欠缺系统的分析,这不利于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更好地开展服务.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从推送频率、推送内容、信息表现形式、信息时效、与用户互动以及运营效果等方面对微博微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以期为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开展“微服务”提供参考和依据.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国内微博平台主要有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其中新浪微博的用户最多,影响力最大[14].因而,笔者选取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比较分析.考虑到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高校馆数量多,限于时间和精力,分别选取量排名前十的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和暨南大学等高校馆和微信公众号预估活跃粉丝数(来自“西瓜数据”网站data.xiguaji.com,是通过对公众号的近期综合表现情况来预估真实粉丝的数量)排名前十的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法,通过浏览样本图书馆的微博和微信认证公众号,分别统计其开通时间,以及截至2017年4月30日微博和微信的发文量、粉丝量、平均被点赞和被评论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的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1日到2017年4月30日.样本高校馆微博微信应用服务情况见表1.

3.1 推送频率

由表1可看出:(1)样本中高校馆微博开通时间均早于微信,平均早3年以上.这可能是由于微博出现的时间比微信早(新浪微博成立于2009年8 月,而微信2011 年1 月问世);(2)高校馆微博月更新频率远大于微信的月更新频率,这可能是由于微信有发文量限制,而微博没有.进一步调查发现,部分高校馆在寒暑假期间坚持更新微博和微信,其中寒暑假仍在更新微博的有四川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图书馆;宁波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图书馆在寒暑假坚持更新微信.

3.2 推送内容

为比较样本微博、微信推送内容的异同,本文选取样本高校馆2017 年3 月1 日到2017 年3月31 日期间发布的微博、微信的内容进行分析.其中,微博共627条,微信共248条,详见表2、表3.由表2、表3可以看出,样本高校馆微博和微信推送的内容均包含了“活动资讯”“书目推荐”“校园通知”“数据库资源”四个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活动资讯”所占比重最大,且比例基本持平(微博43.9%,微信42.7%).此外,“书目推荐”在微博(11.5%)和微信(12.1%)中所占的比例也基本持平.然而,微博更侧重于发布“数据库资源”的相关动态,而微信则更注重对校园相关事件的宣传报道.同时由表2、表3 还可看出,样本高校图书馆更多地利用微博与用户互动,利用微信向用户推荐好评率高的影视音乐作品.调查发现不少样本高校馆注意到微信微博这两款应用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并取长补短,综合运用.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在宣传“云想衣裳花想容|汉服与妆饰赏析分享会”活动时,利用微博发布该活动的时间、地点,利用微信发布活动详情,并在微博中通过链接将两者联系起来.

3.3 信息表现形式

在信息主题的呈现形式上,样本高校馆在发布微博时多采用“#话题#+内容”形式;在发布微信时,将每期内容划分为几个栏目,每个栏目以“栏目名称+小标题”方式进行发布.这是为了便于用户对信息的选择,提高信息的阅读率.在信息内容的编辑与排版方面,样本高校馆发布的微博以简明扼要的活动资讯为主,同时采用图片、超链接、视频等方式以丰富信息内容.而微信以详而精的长文为主,并且文中直接显示图片、视频、语音等多媒体内容,排版精美.

虽然微博有“短微博”和“头条文章(曾经的‘长微博’)”两种推文形式,但发文量较大,用户倾向于快速浏览,因此样本高校馆更倾向于利用短微博来推送信息.考虑到短微博有140字的限制,样本高校馆发布微博时通常会简明、准确地表达内容的重点,便于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微信没有字数和版面限制,样本高校馆对于每条信息,就会花更多精力去设计版面、构思内容,给予用户视觉、心理和精神上的多重享受.

3.4 信息时效

信息时效是指信息从发布起到不再被利用所经历的时间.为便于考察,本文将其定义为:信息(如图书馆发布的微博和微信)从发布后到最后一次被用户评论所经过的时长.由于大部分样本高校馆发布的微信没有显示用户的评论,因此,本文选择了样本高校馆微博和微信中均有用户评论的四川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为对象,收集了其2017年4月份发布的所有微信和微博及其评论.共采集到四川大学图书馆微博82条(其中19条有评论)、微信6 条(均有评论);武汉大学图书馆微博89条(其中25条有评论)、微信54条(其中29条有评论);厦门大学图书馆微博46条(其中10条有评论)、微信28条(其中20条有评论);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3条(其中2条有评论)、微信30条(其中3 条有评论).笔者以这些评论的时长为依据,考察两者的信息时效.本文对微博/微信的平均信息时效的计算方法是:将各图书馆所有有评论的微博/微信的信息时效总和除以有评论的微博/微信条数,得到微博/微信的平均信息时效.以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微博为例,其有评论的10 条微博的信息时效总和为312.56小时(约13天),即平均每条微博的信息时效为1.3 天.笔者以这些评论的时长为依据,考察两者的信息时效.

从图1 可以看出,4 所高校馆微信的信息时效均长于微博的信息时效.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微博没有发文数量限制,所以发文量较多且更新频率高,导致用户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浏览到高校馆发布的信息的可能性降低,影响了微博的信息时效.

微信公众号虽然有发文数量的限制(服务号每月只能推送4条消息,订阅号每天仅可推送1条消息),但每条推送都会一直存在用户关注的公众号中,不会被“淹没”,且“已阅读”和“未阅读”的信息会区分显示,提醒用户查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到达率,也提高了微信的信息时效.

3.5 与用户的互动

本文以“评论回复率”即“回复评论数”(有回复的评论)占“被评论数”的比例作为衡量样本高校馆微博与微信互动程度的指标(“互动”寓指至少两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微博和微信的点赞和转发均是单方面的作用过程,因而,笔者没有将这两种行为作为衡量图书馆与用户“互动”的指标,而是选取了评论中“有评论且有回复”的部分作为衡量“互动”的指标).为比较微博和微信的互动程度,笔者统计了样本高校馆微博、微信在2017年4月所有消息的评论总数和互动评论数(见表4).

由表4可知,样本高校馆的微博回复率普遍高于微信.虽然样本高校馆的微信有更多的用户评论,但馆员回复率低,互动程度反而不如微博.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微博在互动的功能上优于微信公众号造成的,微博用户可以对图书馆发布的微博进行点赞、评论、转发、@好友,而微信则仅限于点赞和评论.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与用户的互动方面,样本高校馆微博的表现都较微信更为出色.图书馆发布的微博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不论是否关注该*,都可以浏览这些内容;用户登陆后,不论是否关注图书馆微博,都可以进行点赞和评论.因而,图书馆、粉丝、未关注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多方互动,例如对于图书馆发布的消息,所有用户都可以自由评论,且可以代替图书馆进行回复;图书馆也可以对用户的提问带答案转发,一方面增加了亲和力;另一方面也为有类似问题的用户提供了参考,减轻了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负担,同时,也为图书馆和用户之间搭建了开放交流互动的社区与平台,拉近了图书馆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的距离.

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只有好友才可以进行评论,不是好友的用户不能互相回复评论,限制了用户间的自由交流.且用户的评论须经过后台筛选后展示,不利于图书馆和用户间的开放交流与互动.

3.6 运营效果

为比较样本高校馆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效果,笔者拟从两者获得的点赞数和评论数进行考察,分别收集了样本图书馆2017年4月份微博的粉丝数和每条微博的被点赞数和被评论数,以及微信公众号的预估活跃粉丝数和平均每条推送的被点赞数和评论数(见表5).从表5可看出,虽然样本高校馆的数略多于微信的预估粉丝数,但每条微博获得的点赞数低于微信所获得的点赞数,且每条微博的被评论数也总体低于微信.因而,从总体看,样本高校馆的微信运营效果更好,原因有三:一是微博无发文量的限制,在获得同样多的点赞数和评论数的情况下,平均每条微博获得的点赞数和评论数就相对较少;二是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能更好地向用户传达信息和思想,引起用户的共鸣;三是部分图书馆将主要经营方式转移到微信,对微博已不再那么重视.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笔者调查发现,该馆于2017年上半年只发布了9条微博,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7.5%;而微信的发文量则有所增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微博更新频率高于微信,但信息时效和总体运营效果不如微信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微信有发文数量的限制,因而样本高校馆微博的更新频率远远大于微信的更新频率,但微信的信息时效长于微博,并且其实际被关注度和微信平台的热度高于微博.总的来说,样本高校馆微信的运营效果总体优于微博.

4.1.2 微博内容侧重最新动态,微信侧重详细报道

由3.2可知,样本高校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均包含了“活动资讯”“书目推荐”“校园通知”“数据库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相比较而言,微博更侧重于发布“数据库资源”的相关动态,而微信公众号则更注重对校园相关事件的宣传报道.

4.1.3 微博和微信信息呈现方式各有特点

由3.3可知,在信息主题方面,样本高校馆发布的微博时多采用“#话题#+内容”的形式,而发布微信时,则多采用“栏目名称+小标题”的方式;在信息内容的编辑与排版方面,高校馆发布的微博以简明扼要的短文为主,而微信以详而精的长文为主.

4.1.4 微博的用户互动更为出色

由3.5可知,样本高校馆的微博与用户互动频率更高、互动形式更多样,用户可以对图书馆发布的微博进行点赞、评论、转发、@好友,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仅限于点赞和评论.因此,相较于微信公众号,微博更便于图书馆和用户间的交流互动,也更便于用户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4.2 建议

4.2.1 利用微博便于互动的优势开展咨询服务

与微信公众号相比,微博的互动方式更加多样灵活,并且互动的开放程度高,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咨询的内容,对于感兴趣或熟知的内容也可以代替图书馆进行解答.这样,既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热情,也有助于减轻图书馆咨询人员的负担.因而,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多方互动的信息咨询平台.

4.2.2 运用微信公众号送达率及私密度高的特点提高活动参与度

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送达率高,图书馆在举办活动时可通过微信向每位订阅用户发送活动通知并附上报名方式,感兴趣的用户可在后台报名.活动负责人可为参与者建立微信群,使他们能在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随时进行交流.一方面参与者不用担心自己的想法被公之于众,减轻顾虑;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用户体验.活动结束后,图书馆可向参与者征集活动心得并同活动内容一起汇编成文字发布,在展现活动成果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来.

4.2.3 提高微博可见度,延长信息时效

微博不受限制的发文量和更新频率使图书馆发布的信息很容易被淹没,从而降低了图书馆微博信息的可见度.为延长微博的信息时效,一方面可以采用多次转发重要微博的方式提高信息的可见度;另一方面,对于必要的信息,可以采用“博文头条”功能,使消息较长时间显示在粉丝信息更新栏的第一条,并且推广给更多潜在粉丝,以达到延长其信息时效的目的.

4.2.4 丰富微博内容和表现形式

利用多种媒体丰富微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相关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高校馆发布的原创微博以纯文字和文字图片结合两种形式为主,而后者获得的点赞数明显多于前者.有研究表明,微博用户常以休闲的心态浏览微博信息[15],所以利用音乐、短视频既可以充实微博的信息内容,同时还能增加信息的娱乐性,提高用户阅读的兴趣.

4.2.5 加强与微信公众号用户互动

与微博比较,高校馆微信公众号与用户的互动方式较少且不够灵活.高校馆可以定期以发布推文的形式征集用户对图书馆的建议,或者采用“微话题”的形式,鼓励用户向后台投递“小纸条”的方式参与话题讨论,既加强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也提高了图书馆的亲和力.

回顾述说,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高校图书馆和微博和微信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高校图书馆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微信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 引言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IPAD……个人移动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普及 应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移动教育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受重视 2015年7月在关于积极推进&ldqu.

2、 白媒体时代微信在高校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王静(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通过分析微信的功能及优势,利用问卷调查法掌握学习者微信使用情况,深入探讨了微信在混合式教学中运用的现实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

3、 微信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特征、地点特征、性别、年龄特征、使用较多的功能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方面研究,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大学生的微信受众特点,对微信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

4、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微信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微信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随后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树立网络教学的战略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和交流、全.

5、 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模式 前言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型大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高校图书馆凭借其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学校师生提供相对全面有效的.

6、 探析微信在高校教学法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探析了将微信作为辅助手段引入高校教学方法的应用基础、具体应用方法……,并分析了其应用优势 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朋友圈和文件传输这几项功能最适合应用于教学资料分享、案例教学、实训教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