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西部大开发杂志社 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论文 石油勘探和开发期刊 西部大开发杂志 开发杂志社 扶贫开发开题报告范文 游戏开发的开题报告目的 网站开发论文范文 旅游开发的论文 软件开发论文开题报告技术指标 游戏软件开发开题报告

关于扶贫开发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生态扶贫黔途无限贵州省黔南州扶贫开发纪实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扶贫开发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6

生态扶贫黔途无限贵州省黔南州扶贫开发纪实,本文是关于扶贫开发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和无限和扶贫开发和黔南州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发展面临着土地贫瘠、石漠化、山高谷深等众多难题.今年5月2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7)》称,贵州省目前仍是全国贫困面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全省贫困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2个百分点,区域性整体贫困攻坚难度

较大.

为了打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发展困局,贵州省将扶贫开发列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了猛攻.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是贵州的南大门,苗岭横贯,“两江”流经,肩负着“保生态”和“促发展”的双重使命.在贵州省这场声势浩大的扶贫攻坚战中,黔南州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效地将“生态”与“扶贫”紧密结合起来,用生态的“长腿”,迈出了脱贫致富的大步.

巧用政策红利,保生态促扶贫

黔南喀斯特发育的独特性,孕育出峡谷风光和高原风貌交相辉映,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但同时也带来了守住生态底线的压力.在挑战面前,黔南州充分利用选聘生态护林员、定点帮扶扶贫、生态补偿等林业政策,了群众坐拥绿色银行而饱受贫穷之苦的难题.

夏季的黔南州山峦叠翠,骄阳下,荔波县小七孔镇的护林员何可彪正巡护着自己负责的那片林区.在他管辖的林区内,他需要协助执法机构调查涉林案件,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宣传护林防火、保护生态……“我每周需要巡护自己的责任林区三次以上,在防火期,只要是太阳天,我必须确保一天巡视一次.”

在黔南州,像何可彪这样的护林员还有数千名.护林员的设立不仅保障了黔南州的林业生态安全,更成为消除经济贫困的重要手段.“我们选聘的护林员全部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每年能得到近万元的补助,直接增加了参与者的家庭经济收入.”黔南州林业局副局长向其红告诉记者.

据统计,2016年,黔南州通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实现0.72万户2.8万余人精准脱贫,在黔南脱贫攻坚行动中,护林员这个岗位已被赋予新的

意义.

山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的聚集区.据国家林业局调查显示,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为推进“生态补偿脱贫,富穷山破穷局”,自“八七扶贫攻坚”开始,按照国务院扶贫办部署,国家林业局主抓黔桂九万大山地区19个县的定点扶贫.

2016年,黔南州独山、荔波两县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定点帮扶,共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扶贫资金16.03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项目资金1.53亿元以及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3700余

万元.

黔南州及时、准确、足额地兑现这些补助资金,2016年完成10554.5万元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惠及贫困户48022户175256人,贫困户从中获得补偿资金1867.16万元;完成9061.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惠及贫困户28379户101239人,贫困户从中获得补助资金1537.6万元.

“定点帮扶期间,我们加强与群众脱贫致富有密切联系的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极大地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增加了林农的政策性收入.”向其红欣喜地说.

黔南州将政策扶贫作用发挥最大化,既让贫困群众收入了真金白银,又让呵护绿色、守护生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实现双赢.

“‘生态治州,幸福黔南’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到2016年底,我州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9万人,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贫困面广、程度深,是多年扶贫攻坚未啃下的硬骨头,这些地区山高坡陡、土壤瘠薄、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他们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山,其他扶贫措施难以覆盖.因此,生态扶贫攻坚任务极其艰巨.”黔南州政府副州长黎燕萍坦言.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补偿脱贫,富穷山破穷局”,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政策扶贫红利,发出生态补偿脱贫最强音.黔南州将继续争取国家生态护林员资金投入,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积极争取退耕还林任务,及时帮助贫困户将所有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坡耕地全部种上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大力争取工程项目投入,统筹考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今后增收打好基础,并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建设,促进贫困农户就业增收.

培育金山银山,助推脱贫增收

“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长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花季,从贵阳机场到黔南州贵定县,从山脚到山顶,粉红色的刺梨花漫山遍野地绽放着,繁花似锦,灿若云霞.

望着自家地里开得正艳的刺梨花,贵定县昌明镇火炬村村民彭吉英乐得合不拢嘴.“我以前是个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孩子,负担重.为了贴补家用,抱着试试的心态,2011年我开始种植刺梨.到2015年,我那3.7亩刺梨光卖鲜果就能收入4.3万元,没想到这小小刺梨的效益居然是传统农业种植的10倍.”

彭吉英所在的火炬村,原属一类贫困村,2010年,火炬村全村农户开始种植刺梨,现全村种有刺梨3000余亩,每户种植刺梨均在3亩以上,2015年全村刺梨鲜果销售收入就达1000余万元,加上刺梨苗木销售,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刺梨种植专业村,通过刺梨种植实现了产业脱贫、生态脱贫.

在黔南州,像火炬村这样,通过种植刺梨脱贫致富的示范村比比皆是.黔南的“人工种植刺梨”,已成为山区老百姓“点绿成金”的经典案例.

贵州是民间利用刺梨资源最早的省份,黔南是贵州刺梨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刺梨资源,拥有响亮的民族文化品牌,刺梨产业成为黔南践行“生态美、百姓富”发展理念的首选生态扶贫产业.

向其红介绍,近几年,黔南州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等项目,大规模发展刺梨产业,黔南州有刺梨种植农户约20万户,其中一半以上为贫困农户种植.在林业脱贫人口中,通过刺梨产业实现脱贫的就达到10万人.

小刺梨在林业扶贫中发挥了大作用,谱写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茶产业是黔南州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的重大成果,也是黔南农业“接二连三”的典范,为黔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到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比翼双飞.

在贵定县云雾镇营上村,一坡坡油绿的茶树长势喜人,满山青绿中隐约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苗族村民正背着竹篓,弯着腰采茶.

“从前这里可都是荒山哪,我们这些村民也都穷得叮当响.现在好了,都种上了茶树,我已经在这种茶五六年了,现在光靠采摘茶叶,一天就能挣100多元.”陈大娘高兴地说.

贵定茶叶产业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芹介绍,云雾贡茶是贵定县的一张生态名片,全县人均茶园面积有1亩以上,目前可采茶园面积达到13.58万亩.茶园从种植管护到采摘加工,各环节都能带动农户增收.“这满山的茶叶可都是‘绿色金子’啊,就拿采茶来说,熟练采茶工一天能采80斤,每斤4元,一天就有三百多元收入,目前我们这种茶的茶农都脱贫了.茶园按每亩900 株茶,每公斤干茶按600元计算,一年就有2.7 万元的收入.”

除了贵定县,黔南州都匀市同样将荒山变成了美丽的茶园.

史料记载,都匀的“鱼钩茶”在明清时期曾经作为皇家贡茶.1915年,“鱼钩茶”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得优胜奖.198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被主席亲笔赐名为“都匀毛尖茶”.“都匀毛尖”被赋予了“引领黔茶出山”的使命,成为贵州绿茶的领军品牌.

2002年以来,都匀市充分发挥都匀毛尖茶的品牌优势,将发展茶产业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茶园打造成“茶旅一体化”的旅游区,带动了3万多户10余万群众投身种茶大军,全市近90%的行政村种上了

茶叶.

“2005年,我获得退耕还茶项目支持种植茶叶24.17亩.如今,我合作社茶园的面积已从当初的400亩发展到5000多亩,入股社员发展到346人.2016年,我们社的毛收入达到2500万元,每个社员能分红近4万元呢.你看到的这满山的茶树,可都是一棵棵‘摇钱树’啊!”都匀螺丝壳河头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光辉激动地说.

截至2015年,都匀市茶园面积达到33.15万亩,总产量4310吨,综合产值12亿元.全市规模茶叶企业5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遍布全市所有产茶乡镇办事处.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0余万人,茶农年人均收入达1万余元.发展茶产业以来,全市1万余户贫困农户通过茶叶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

茶产业让山区群众走上了一条稳定的致富路.通过发展企业精深加工,拉长了茶的产业链,提高了茶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利用茶园片区旖旎秀丽的风光,开发以茶为载体的高端休闲养生产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茶树属于深根性树种,能较好地固定土壤,种植密集成片,还能有效拦截地表径流,保持水土.茶产业已经成为贵定、都匀乃至黔南的一大支柱产业,为黔南州维护‘两江’生态屏障和脱贫攻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黔南州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重点和亮点.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指导,黔南州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刺梨、茶叶、特色经果林、木本中药材、木本油料林等产业,2016年共计完成特色经济林种植40余万亩,可覆盖贫困户5万余户20余万贫困人口.

在荔波县驾欧乡联山湾村,村民蒙利磊正忙着招呼客人.这十年,通过旅游带动,他经营的农家乐越办越红火,每到旺季一天可接待10多桌游客,最多的一天能收入6万元,从前靠着一头老黄牛和一把犁,一年辛苦到头生产的粮食只够吃半年的生活早已大变样.

“我们村原来只是个紧靠着大、小七孔旅游线路的普通布依山寨.10年前村民自发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过发展,如今的村子已经成了休闲度假旅游区.” 蒙利磊说,“来大、小七孔旅游的人,说我们村也是一道风景,得来看看.”

近年来,黔南州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以改革举措打造旅游升级版,发展全域旅游引领脱贫、推进共富,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山区老百姓的重要生产资料.“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改善生态状况,促进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2016年,黔南州林业产值增加到了203.5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407.5%,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贡献率达40%左右.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黔南州走出了一条生态美、民众富的山区特色产业化扶贫之路.

实施易地搬迁,走上致富道路

40多岁的谢永光有三个家,第一个是原始的“山顶”,第二个是贫苦的“山脚”,第三个是让他发家致富的拉片移民新村.

“以打猎为生,挣不到钱,生活没奔头……这就是我在前两个家的生活.”回想起过去艰难的日子,谢永光的脸上仍会露出苦相.“现在好了,我搬到拉片移民新村后,不仅住上了楼房,钱也越挣越多,生活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谢永光笑得很灿烂.

瑶山瑶族乡是贵州省极度贫困的“三山”地区之一,解放前,世代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土地上的白裤瑶先民,一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原始社会生活,以狩猎为生,居无定所,大多数人住的是山洞.

为嚼碎瑶山瑶族乡这块扶贫脱贫工作难啃的“硬骨头”,2012年以来,以实施国家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为契机,瑶山乡先后实施了四期生态移民.生态移民后,村民用上了电磁炉、电饭锅等电气设备,并享受了退耕还林补助金.

如今的谢永光算得上是瑶山乡拉片移民新村年收入最高的人家,已成为瑶族同胞中通过生态移民发家致富的典型代表.但“独富不如众富”,作为村支部书记,谢永光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拉片村紧邻大小七孔国家5风景名胜区,又是一个以瑶族为主体,布依族、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青山绿水、民族风情一应俱全,于是谢永光将目光放在了开发民族旅游、乡村旅游上.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拉片村不断挖掘和打造瑶族文化,逐步将移民村打造成了著名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在谢永光的带领下,拉片村还鼓励并扶持有条件的瑶族农户创办农家旅馆、农家乐接待等旅游服务业,通过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让一、二产业为旅游餐桌经济服务,同时为“千户瑶寨”提供就业支持.

目前,瑶山乡已有1600人左右的瑶族青壮年劳力从传统农业中分流出来,一部分人事旅游服务业(含表演、农家接待、旅游商品加工和销售等),一部分从事特色种养业(蔬菜种植、瑶山鸡养殖、瑶山猪养殖等),一部分外出务工.

同时,谢永光还带领群众制作销售瑶族花腰带、陀螺、瑶族服饰、草凳、沙箩等瑶族旅游工艺品(特色旅游商品).目前在瑶山古寨景区从事工艺品制作或销售的有30多家,年收入均达5万元.

瑶山乡的变迁,是黔南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百姓搬出穷窝,让生态得到静养的一个缩影.在黔南,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像瑶山乡村民一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掉了“穷根”,实现了他们的致富梦.

“我们结合小城镇建设、扶贫项目、移民搬迁项目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居住在深山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发展潜力不大,并且会对天然林生态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群众,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搬迁,以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黎燕萍告诉记者.

“十三五”期间,黔南州规划搬迁23.66万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8.58万人,占全州贫困人口的30%;整组整寨搬迁2.15万户8.91万人,占全州搬迁总人口的40%;麻山、瑶山、月亮山“三山”地区搬迁3.6万人,占三山地区贫困人口的50%.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黔南州坚持“六注重六突出”工作思路,坚持以转移就业为核心,以岗定搬、以产促搬,突出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商住结合,从对象识别、安置点选择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并着力探索解决“搬后怎么办”的问题,确保贫困群众能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过上好日子,获得幸福感”.

据统计,2016年,黔南州共搬迁1.46万户6.23万人,其中第一批11211户47661人(贫困户32354人),第二批3465户14618人(贫困户11239人).

概括总结:该文是关于无限和扶贫开发和黔南州方面的扶贫开发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扶贫开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点亮每个贫困的角落永州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本刊记者︳ 陈文静 吴秀娟 王振亚 李俊伟 艾志飞通 讯 员︳ 凌 铭 雷高健 李新春 李中满走进永州的山山水水之间, 乡村学校的校舍愈加宽敞明亮,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扎根于乡村的三尺讲台,贫困学生感受.

2、 福建招募退休教师赴扶贫开发重点县支教 福建日报11月1日讯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决定20162017学年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优秀退休教师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教讲学 根据要求,支教地区为诏安……14个重点县,支教岗位共72个 .

3、 山西曦晟源:利用优势资源做强沙棘生态扶贫 沙棘,享有“世界植物之奇”、“维生素宝库”之称,其根、叶、花、果均可入药,特别是果实中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利于健康的多种维生素,是药食同源植物 同时,沙棘.

4、 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 娄庆果为了使得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是我国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 当前为确保此项制度精神能够有效实践,贵州省桐梓县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实施方案,从桐梓县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出发,.

5、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吉林省林业资源开发和保护 摘 要作为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吉林省近年来在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阐述,发现其林业在规划、经营、投入、认识及管理队伍方面存.

6、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水产科技扶贫经验与建议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辖1市15县,州境内水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河流2900多条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及贵州省领导下,黔东南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人民生产和生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