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领导听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新闻稿 总结经验教训论文提纲 杜十娘参考文献 写论文时听的歌 大学生讲座听后感论文 听完国奖讲座写论文

听爷娘教训方面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跟那些年,听爷娘教训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听爷娘教训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6

那些年,听爷娘教训,该文是关于听爷娘教训类论文怎么撰写跟那些年和爷娘教训和教训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小辰光,闯了祸,被别人家大人骂,最凶的一句就是,“呒没爷娘教训!”有爷娘教训的人家跑出来的小囡,文雅,礼貌,讲道理,懂规矩.只有呒没爷娘好好教训的野蛮小鬼,才会到处闯祸,做坏事体,讨人厌.那些年,每家人家总有一些“家规”来约束小辈,有的严苛一些,繁琐一点;有的宽松一些,简洁一点.

如今,自己小辰光听爷娘教训的点点滴滴, 还常常涌上心头.

  棒头上出孝子

听爹爹讲,过去读私塾,老先生手里都有一把戒尺.你要是不专心,不好好读书,或是“脑子笨”,背不出课文,都会受到责罚,用戒尺打你的手心.不管你是小老百姓家的,还是公子王孙,一律平等,统统打手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老师没有权力用戒尺责罚学生了(不过仍有“立壁角”“关夜学”“写检查”等替代的),老师的戒尺转移到了家长手里.

那些年,大多数家长都懂得“ 棒头上出孝子, 筷头上出逆子”的道理,只是各家的“执行力”不同而已.家长教训子女最流行的做法是“竹笋烤肉”,就是用扫帚柄、拖把柄、鸡毛掸子打你,打屁股、打手心(根据不同年龄) , 或者“ 乱打” ( 一般不大会打头部,这道理做爷娘的都晓得).爷娘教训自己的子女,邻舍隔壁一般是不大会管闲账的.有的爷娘文明一点,不是弄得兴师动众,可也有手段.比如我家隔壁的小萍,她爷娘教训她,就是把她关进她家楼梯下的一间不到2平方的储藏室里.储藏室里没有灯,小萍告诉我们,“里面墨赤里黑,老虫(老鼠)在里厢窜来窜去的声音,吓得煞人!”难怪只要她爷娘眼乌珠一瞪,“关黑间”,她就会吓得瑟瑟发抖.我有点愤愤然,这是一种心灵摧残! 我情愿“ 竹笋烤肉”的.我对这种表面上客客气气的爷娘,有一种无名业火.怪不得长大后的小萍,人看上去有点木知木觉的.这是后话.读小学辰光,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字写得好,她的毛笔字在市少年宫展览过.我一直打探她的字怎么会写得这么好? 一定有独门秘籍.有一趟她哭出乌拉(哭哭啼啼)地告诉我,其实练毛笔字是很苦的,要是姿势不对,写得不好,她妈就会用缝衣裳针刺她!

我眼前立刻出现《白毛女》里王世仁他娘用针刺丫头的画面.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皮大王,那些皮大王被老师“告状”以后, 都会被爷娘“ 吃生活”(挨打).“生活”吃得多了,就变成老油条了,爷娘打归打,皮大王们照样皮.我家楼上夫妻俩生了6个萝卜头(男孩),当爷的在郊区工作,一个礼拜回来一趟,管萝卜头的事全部由当娘的负责.当娘的每天都要检查萝卜头们的作业,做作业不认真的萝卜头常常被打.老娘只要一抓起鸡毛掸子,萝卜头们就杀猪般地乱叫.有一趟动静太大了,邻舍们看不下去上门劝阻,我们这些小囡也涌上去看热闹.没想到人一多,当娘的发起“人来疯”,反而越打越厉害了.里弄小组长只好喊来了户籍警.那时的人民说话都很和善,“阿姨,小囡是你亲生的吗?你怎么可以这样打自家的小囡呢?”当娘的呆了一下,不打了.奇怪的是,那些吃生活的萝卜头们不哭,当娘的却拍手拍脚拍屁股哭了起来,哭得一塌糊涂.

17号里龙子的爷是码头上的装卸工,扛二百斤大包的,力气大,脾气也暴.他教训起龙子来交关煞搏(厉害).有一趟爷老头子听讲龙子偷小菜场里的黄瓜吃,火气上来了,从柳树上拗了几根柳条当鞭子,抽得龙子手臂膊上全是血血红的印子(这是龙子用手去挡的缘故).第二天老师发现了龙子手臂膊上的血印子,有点义愤填膺.放了学老师带着龙子上门责问龙子爷,班级里好几个同学跟着去看热闹,给龙子助威.在老师的训斥下,龙子爷只好低头认错,他还转过身去朝龙子拜了两拜, “ 好了好了,从今以后我叫侬爷!”果然从那以后,大家再也没听说龙子被他爷吃生活了.龙子在班级里变得更加无法无天了.1966年大串联时,龙子跟着一批高中生去井冈山串联.后来有消息传来,说是龙子在南昌火车站被火车轧死了.他娘哭得泪人一般,他爷一滴眼泪水也没有出,喉咙里的声音发抖, “ 赛过( 等于) 白养,赛过白养……”想想,蛮伤心的.

对于体罚孩子,教育界历来有不同意见.我倒是支持“棒头上出孝子”的.如果都是“宝宝囡囡”碰不得,小赤佬就会爬到爷娘头上去了.为啥现在“熊孩子”这样多?记得那些年,家长打自家的小囡,似乎天经地义,自家的孩子自家管嘛.一般爷娘教训起小囡来,常用语是,“将来去倒马桶,扫垃圾”,再厉害一些的是,“将来去坐监牢,吃官司”.也有的家长另有一套,比如我们新村里有一对双胞胎,爷娘都是当老师的.他们犯了错,爷娘教训他们,一不打二不骂,而是罚他们抄唐诗.一遍一遍地抄,一遍不够抄两遍,两遍不够抄三遍,“抄得阿拉侪恶心了”(双胞胎语).小朋友们不晓得他们姓啥,开头叫他们“双胞胎”,后来大家都晓得他们常常被爷娘罚抄唐诗, 就叫他们“唐诗”了,阿大叫“大唐”,阿二叫“ 小唐” .你说好白相吗?

阿拉爷娘教训阿拉不一样现在来讲讲阿拉家爷娘教训阿拉兄妹俩的事体.

爹爹是宁波人,姆妈是本地人(青浦朱家角镇).听大人讲宁波人规矩多,可我爹爹对我们却很宽容, 规矩不多, 倒是本地人的姆妈, 规矩不少.姆妈有句口头禅,“小囡要从小做规矩”.我家也有一把戒尺,那是姆妈裁衣裳时用的一把竹尺,长度一市尺,上面油光铮亮(正规说法应称作“包浆”).姆妈难般(很少)动用“家法”用它来打我们手心的.即使打起来,也不是很重,不觉得很痛(与别人家爷娘打起小囡来比,那根本不算是“打”).不过姆妈打我们手心时,手必须放在窗台上.小错误,打一记、二记,问题严重的,三记以上.你要晓得,在窗台上被大人打手心,走过路过的隔壁邻舍都能看到,实在坍台.我们曾经央求姆妈不要在窗台上打手心,情愿打得重一点的.姆妈一律不同意.我晓得她心里很得意,她就是要让隔壁邻舍都能看到,以增加我们的羞耻感,放大责罚效应.

在接受姆妈教训前,我们必须先“立立好,立挺了”.姆妈平时闲话不多,当我们犯了错,她也不会跟你讲太多的道理,只是问你:“晓得错了吗?”“晓得错在哪里吗?”“刚刚我讲点啥?”“听进去了吗?给我重复一遍!”像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吓人倒怪的.她还有一招,我们做错了事,根据错误的大小,决定是不是要你写保证书.又不是在学校里(老师让学生写保证书是他们的“惯用手法”),写啥个保证书?可我们在姆妈严厉的目光下,哪有招架的余地?写保证书其实就是写检查,不但要检查自己的错误, 还要有具体的整改措施(1、2、3),有承诺(今后保证如何如何).还不能浮皮潦草地写.假使姆妈看得不满意,她会眼乌珠一瞪,“重新写过!”甚至举起她的戒尺来.不过到了我们念到小学中高年级辰光,姆妈不再对我们实行打手心的责罚了.这么大的人,还被大人打手心,我们坍台,她面子上也难看呀.这时姆妈的教训常常以“冷暴力”的形式出现,也是蛮结棍(厉害)的.她会一个礼拜十天不来睬你,除了不得不说的一二句话( 比如“ 吃饭了”).不来睬你就不来睬你!我不像妹妹怪巧,脾气犟,不睬就不睬!这时爹爹常会出来打圆场,但往往效果不佳.那辰光我又不懂得讲好话,讨饶,哄爷娘开心.其实屋里厢人相互之间不讲闲话,邪气(非常)难过.成家以后,我变得很会哄爷娘,嘎嘠讪胡,讲些爷娘开心的闲话,再不开心也不会“打冷战”.这也是后话.

我发现夫妻之间都是一只馒头加块糕,老天爷早就搭配好的了.姆妈平时闲话不多,爹爹的闲话就特别多.茶馆店里、乘风凉时、朋友聚餐, 全是他的市面,上天入地,海阔天空,夸夸其谈, 好像自己是万宝全书一样.爹爹单位里的同事告诉我,每趟开会你爷总欢喜抢着发言,啰里吧嗦讲上一大堆.因为爹爹闲话多,单位里、里弄里开会有啥要发言的,大家总是头一个推举他,“老庄”“老庄”.他也常常乐此不疲.我有这样一个爹,你想想,我出了点啥事体,他教训起来, 我的日脚会好过吗?爹爹会在你耳朵旁边啰里吧嗦个半天,他教训起我们有句口头禅,“古人老话说……”他常常引经据典,比如《论语》里怎么怎么说,《朱柏庐治家格言》里怎么怎么说,《成语大辞典》里怎么怎么说……又比如是怎么怎么说的,《解放日报》上是怎么怎么说的, 《新民晚报》里有篇什么样的文章……

记忆中,爹爹从来没有打过我们兄妹俩,也没有骂过我们.他是个中规中矩的人,从他嘴里从来没有听到过一个脏字眼(其他家长骂起人来,难免会有一些“标点符号”).他也不会用言语讽刺挖苦我们.他教训我们,本质上是跟你讲道理.但是他会把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演绎得非常冗长,非常复杂,并且重复重复再重复, 听得你耳朵里生老茧,烦也烦煞了!后来姆妈也觉得烦了,“好了,好了,今朝的事体就讲到此地为止,stop”,他才不再继续啰嗦下去.

印象中, 他背得最熟的是《朱柏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有辰光他看你听得认真,便会从开头背到结束, “ …… 守分安命, 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一边背诵一边讲解,一讲就是半半六十日( 形容时间长) .其中“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 非闺房之福” “ 兄弟叔侄, 须分多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之类的,我不免听得似懂非懂.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开头的那句话,以至于我一拿起扫帚, 脑子里就会出现那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至今难忘.阿拉爷娘规定,吃饭不许剩饭.姆妈讲,浪费粮食要遭老天爷雷打的.爹爹就背诵起《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辰光每碰到打雷闪电日脚,我就在心里头讲,老天爷打雷勿要打到我,我吃饭从来没有留下过饭米碎(饭粒).

前面讲到姆妈有句口头禅“小囡要从小做规矩”,小辰光姆妈给我们做的规矩,像夜空里的星星,多得数不过来.比如,坐要有坐相,立要有立相;人家给你东西要双手去接;到人家屋里去要先敲门;出门衣裳纽子要扣好;吃饭不要发出声音;大人没有动筷小囡不许先动筷;不要盯着人家看;有客人来,或是去做人客不许“人来疯”;同学之间不许打相打(打架);讲闲话不许带脏字,更不许骂人;上课不要迟到( 后延伸为“ 开会”等);不许说谎、吹牛皮……姆妈把这些林林总总的规矩归纳成一句话:“你们应该是从有教养的人家走出来的.” 爹爹讲:“覅给爷娘坍台!”阿拉爷娘在教育我们方面,常常是一个唱红脸一个扮黑脸, 相互配合得很好.

几件往事

留存在我记忆中的被爷娘教训的事体,多得去了,随便讲几桩往事.

那些年,邻舍之间吵相骂,常有骂下作话的,互不相让.不过我家楼下有个爷叔,不吵相骂也骂下作话.他讲,如果没有这样的“标点符号”,他就讲不来闲话.上行下效,他的儿子说话也常带脏字.姆妈叫我不要跟他一起玩,就是怕被他带坏了.我心里想,同学之间打打闹闹,说话带脏字,其实也难免,特别是男小囡.不过我要是被姆妈发现说话带脏字,或者讲下作话,那绝对是要被打手心的,并且狠狠地打.爹爹姆妈最讨厌说话带脏字, 他们从来不说脏话, 就是吵相骂也不骂脏话.更要命的是,姆妈还不允许我们叫别人绰号.爹爹也是教导我们,“不要伤害人家面子, 要留口德” .我抓抓头皮,这个就麻烦了.班级里啥人没有绰号啊?高的叫长脚螺丝,矮的叫僵瓜,还有什么猢狲精、大蒜头、小刁麻子……有一趟橄榄头来我们家白相,我刚叫了一声“橄榄头”,姆妈就竖起了眉毛,“你哪能可以叫人家绰号?!”她又对橄榄头讲,“阿拉大伟叫你绰号是不对的,应该向你道歉.”橄榄头有点受宠若惊,他朝我姆妈摆了摆手,一口苏北话,“没得关系,随便叫,随便叫”.我在一边哈哈大笑,弄得姆妈好尴尬.橄榄头走后,姆妈把我臭骂一顿.爹爹晓得了,也批评了我.我有点不买账, 跟他们展开辩论.我从书架上取下《烈火金刚》, 翻给姆妈看, “ 里面的‘ 猪头小队长’算不算绰号?”“那是日本鬼子.” 那好, 我取下了《红岩》,“那里面的‘小萝卜头’呢?”爹爹闷脱了.姆妈干脆面孔一板:“那是……那是你强词夺理!”“怎么是强词夺理啦,怎么不讲道理啊……”我嘴巴里嘀哩咕哩.“不许顶嘴!”姆妈一拍桌子:“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这句话后来一直被我派上用场.)不过从那以后我特别留心,再也不敢在爷娘面前叫人家绰号了.反倒是自己结婚以后,跟爷娘分开住了,缺少了管教,在放松或激动状态下,偶尔说话会带出脏字.在单位里说话不当心漏出脏字,大家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我晓得他们心里在讲,庄大伟怎么也骂起下作闲话来了?我连忙刹住,有话还是得好好说.

姆妈经常给我们敲木鱼,“一个人要讲信用,勿讲信用,啥人也看不起” .想起一桩小事.那些年“全国学解放军”,小学生也学解放军.解放军里有个“一帮一,一对红”的讲法,就是先进的帮助落后的(后来改为“后进的”),延伸到学校里就是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遵守纪律的帮助调皮捣蛋的.阿民是班级里的皮大王,成绩又差,是个留级胚.我跟他相反.于是老师就要我跟他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 .每个周末晚上我都要上他家帮他复习功课.他姆妈看上去很凶, 但对我很客气, 总会拿出一些麦丽素、五香豆招待我.平时强横霸道的阿民在他姆妈面前, 老实得像只小绵羊.记得有个周末,吃完晚饭, 照老规矩我正准备出门去阿民家, 突然之间天空上一个响雷, 吓人! 震得我心脏“咇咧叭啦”乱跳.紧接着,下起了暴雨.这场雨大啊,马路上白茫茫的一片,啥也看不清.一歇歇功夫,弄堂里就做起了大水.我决定不去“一帮一”了.姆妈问我,“你跟他讲过吗?”我摇摇头.我哪能晓得现在会下大暴雨呢?那些年老百姓家里又没有电话.姆妈不同意, 摇摇头: “ 答应下来的事体, 就不要轻易取消, 要讲信用.” 她给我找出一把油布伞和一双半高筒套鞋.我只好硬着头皮出门,在暴风雨中艰难地前行.半路上一脚踏空,掼了个臭要死.当我一跷一跷到了阿民家,已经浑身湿透,半高筒套鞋里倒得出一大碗水来.我还记得阿民娘脸上感激的表情,嘴里不断地嘀咕“ 作孽作孽” .她给我换上干衣裳, 端来糖姜茶, 朝我口袋里塞了好多麦丽素、五香豆.阿民还朝我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我好开心啊, 却不料鼻尖一酸,反倒眼泪水流了下来.爹爹最讨厌做事不老实的人!他经常讲,小辰光偷根针,大起来偷头牛.有桩事体我一直吊在心里,吊了好几年.记得小学高年级时,我是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同学们要借要还的书,都是通过我去学校图书馆*的.有一趟我借来艾明之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火种》( 里面的主要人物柳金松、殷玉花等人的名字, 至今还清晰记得) ,到了要还书的日脚(好像是两个礼拜),这本书还没有看完.本来我可以跟图书馆老师去商量一下,续借.可当时不晓得哪根筋搭错了, 我来了个“ 狸猫换太子”,用家里的一本书调换《火种》.图书馆老师只管点书的本数,只要不多不少他就收下.虽然当时我心别别乱跳,不过我事先准备好了的“答词”没用上,老师清点了书的数量, 就打了“√”.没想到浑水摸鱼这么便当!那本《火种》我可以慢慢地读,像吃一块好吃的蛋糕一样.不过后来还是被爹爹发现了,因为书的封面封底都敲着学校图书馆的图章.“ 这本你们学堂里书,怎么一直不还啊?”我支支吾吾了一阵,“要还的,看好就还.”我发现那一段日脚爹爹老是重复给我“偷根针、偷头牛”的道理.拾到东西都要交公,不能占为私有,大到一只皮夹子,小到一条绢头、一分钱.不是有首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叔叔手里边”吗?还有,借东西要还.他最讨厌单位里几个老油子,借人家饭菜票从来不晓得还.爹爹讲,他临时借了同事的零碎钞票,都会在自己的饭菜票里夹一张小纸条,提醒自己第二天不要忘记归还.饭菜票每天总要用的,看到夹着的小纸条就不会忘记了.爹爹还一本正经地讲,一个人的人品大于能力.人品不好的人,能力再强,也是早晚会栽跟斗的,只是辰光问题.或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到那本《火种》,我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我硬着头皮把那本《火种》还了,图书馆老师清点数量后问我:“书怎么多出来了? ” 我一阵支吾:“我也不晓得”.多出来总比少掉好,老师收下书打了“√”.我这才如释重负.

我小辰光有个毛病, 闲话多、嘴巴快.有一桩事体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有点搭搭动( 忐忑).记得小学六年级辰光,有一天晚上,睡梦中我隐隐听到有个女人的哭泣声,偷偷睁开眼睛一看,是小芳阿姨.她眼泡皮发红,在向爹爹哭诉着什么.小芳阿姨跟爹爹是一个单位里的同事, 爹爹是单位里的工会小组长,经常给人家调解纠纷.姆妈给小芳阿姨递上手绢,不断地安慰.出啥事体啦?我竖起耳朵一听,原来最近小芳阿姨发觉她丈夫有外遇.小芳阿姨是胡达(化名)的妈妈.胡达是我们班级里的班干部,成绩好,老师喜欢得勿得了.我一直讨厌他平时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哈哈,我晓得了一个秘密,胡达的爸爸在外面“轧姘头”.我有点幸灾乐祸.第二天一早,我就把这条“花边新闻”悄悄告诉了好朋友冬冬.虽然我提醒过冬冬,“覅告诉人家, 我只讲拨侬一家头( 一个人)听”,啥人晓得当天放夜学辰光,由于胡达抓住了翻窗溜走企图做值日生的马祖同,两个人吵了起来.没吵上两句,马祖同就抛出了他的“ 重磅炸弹” :“侬爷老头子在外面轧姘头,侬还有啥资格来教训我?!”看热闹的同学顿时哗然.胡达的面孔格料斯白(煞白),闷掉了,跌跌撞撞地走了.我心里倒是有点同情他起来.过了两天,爹爹下班回家问我,你是不是把胡达爸爸的事体告诉了别人?我只得如实招供.爹爹的面孔也变得格料斯白.他足足给我上了一节课.姆妈也在旁边不时的帮腔:“我最讨厌三姑六婆, 张家长李家短,东家讲讲,西家讲讲,闲话传来传去.”最后爹爹的声音有点斩钉截铁:“记记牢,今后要改掉闲话多、嘴巴快的毛病,特别是涉及人家的隐私,绝对不能随便乱讲!”后来我在新村里偶遇小芳阿姨,她都会朝我恶狠狠地瞪起眼乌珠,弄得我不是低头就是调头.后来我们家搬场(搬家)了,我心里的芥蒂才算逐渐消除.不过自从因为这件事被爷娘教训之后,我再也不在背后随便议论人家了, 不传人家的隐私,不做“消息灵通人士”,一直保持到现在.

  现在回想起来,爷娘给我们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了.如今爹爹早已离去,年已九旬的姆妈也不再教训她的子孙后辈们.其实当子女的,有爷娘教训是一种幸福.现今不少家庭都在“挖掘”祖辈曾经有过的“家训”.前些日子妻子和女儿参加社区的一次活动,主题是聊聊“家训”.我想了想对女儿说,你爷爷讲过的“覅给爷娘坍台”,你奶奶讲过的“覅给别人添麻烦”,都是我们的家训, 足够我们享用一辈子.

上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听爷娘教训专业范文可作为那些年和爷娘教训和教训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听爷娘教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倾心美言,听出妙语 【摘 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师生在语文课堂中都需认真倾听 教师一方面设置课堂期待,为学生搭建倾听的桥梁,另一方面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学.

2、 走基层,听建议 市人大代表、江北区五宝镇大树村党支部书记李义全推动绿色生态小镇建设文/颜若雯“总书记来渝视察,专程到了果园港,我们五宝镇距离果园港仅有12公里 ”1月22日,市人大代表、江北区.

3、 从正泰恒到超意兴,听老济南把子肉的传承专访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 Q等于旅游世界A等于张超Q请您为我们讲述一下超意兴的传承历史吧 A 超意兴由老字号正泰恒发展而来 1993—2003年这十年,是超意兴艰苦朴素的十年,至2002年底,已拥有十几家快餐店 2.

4、 围炉夜话,听暖心的歌 早晨出门时天亮得晚了,下班路上的灯亮得早了,我确定冬天是真的来了 北京的冬天,真是说冷就冷,上个月还穿着卫衣,这个月就得裹着羽绒服出门了 冬天出门,我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塞上耳机,套上围巾,那种安全感和温.

5、 巴菲特大会,听两个年龄总和180岁的老人说相声 今年,巴菲特和芒格依然吃着喜诗糖果、喝着可口可乐回答了现场股东、记者和分析师的56个问题文 陈洋又一年属于资本家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奥马哈落下帷幕 不同的是,这个美国中西部.

6、 午后,你听音乐了吗 著名音乐家小泽征尔与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对谈集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以下简称“音乐”) 人生总会拥有一些休闲的日子,如果你认为从来没有,那么我只好表示遗憾 我还是认为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