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被人遗忘的艺术论文 遗忘参考文献

关于遗忘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探寻一条被遗忘的古道阿干古道探访考察记相关论文范本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遗忘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5

探寻一条被遗忘的古道阿干古道探访考察记,该文是有关遗忘毕业论文怎么写跟被遗忘和古道和考察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阿干河是黄河兰州段的一条支流,位于兰州古城西南,在其河谷内有一条古道,曾是兰州通往临洮、临夏、甘南、天水和四川西北部的一条主要通道.

岁月如尘,很快将一切过往掩埋.此路逐渐废弃,至今仅数十年时间,这段历史已经鲜为人知,阿干古道湮没在风尘之中.

石孔、车辙和方形石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阿干古道结下不解之缘.2014年10月,阿干董氏后裔董国江对我说:“我们找时间去拉驴沟转转?”这话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马上答应了他.此前,我在搜集阿干河流域文史资料时,就听说过拉驴沟.在当地老人嘴里,这可是一条神秘的道路,传说有土匪出没,经常打劫过往客商.

出发之前,我做准备工作,却发现没有详细资料.于是,抱着边走边打听、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想法,开始了阿干古道的第一次探访之旅.

董国江是阿干镇坪岭村桐条沟人,多年来,他致力于为家族寻根.他在市区居住,却经常在阿干镇一带走访,是一位地方文化的搜集整理者.

10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前往阿干镇,因为是第一次走访,只知道一个大概方向.为节省体力和时间,只选择了阿干古道的最后一段,即关山岭、马泉沟、拉驴沟之间的这段路,我们骑车从关山岭下到马泉沟,向村中几位老人询问情况,他们说这条路很久没有人走了.

问清楚大概方向,我们徒步向西南走.因村民耕种,刚出村后的土路还较宽,可以容一辆农用三轮车行走,慢慢地顺山梁而下,路越来越窄.沿山梁蜿蜒而行,之后经过几个连续大弯道,便走到了河床之上.在弯道陡峭处,我发现部分路基边是由石头垒砌加固的,有三四段之多,这些石头经过风雨侵蚀,表皮非常斑驳,可以看得出年代久远.

之后,路与河床重合,已经看不出来路的痕迹.我们顺着河道一直走,两侧的山越来越高,河谷越来越窄.没走多久,河谷骤然紧缩,几块大石头横在眼前,走近发现,只有仅容一人的缝隙,我们手脚并用,穿过石豁口,回头再望,此地甚是险峻.设身处地想象当年商旅途经此处时的心情,不由叹古旅人行路之艰难.后来返回时,村中老人说,这里人称五虎峡,是这条路最险峻之处.

出了五虎峡,河谷依然很狭窄.走了不久,又来到一石豁口处,这里有一个约1.5米高的石坎,中间有一小股清水在流,坎下有一处积水潭.

驻足察看时,董国江突然惊叫起来:“快看!石头上有东西.”我回头,顺着他的手指的方向看去,在脚下发现了几个圆孔.赶紧蹲下,用手清理掉上面的浮土,一个直径十四五厘米、深四五厘米的圆孔清晰可见,再仔细看,旁边还有好几个圆孔,只是大小和深浅不一,共有五个.

就在我们察看圆孔时,发现旁边的石头特别光滑,不像是流水冲刷自然形成的,经过仔细观察和辨认,可以确定这是一条路的痕迹,宽1.6米左右,两边有非常明显的车辙印,是铁轮马车碾压出来的痕迹.

这个发现让我们兴奋不已,考虑到天色已晚,不知道还有多少公里才能走出这条沟,遂决定原路返回.

当晚,我们借宿在关山岭,又得知一条线索,关山岭与马泉沟之间还有古道遗迹.第二天,几经周折,在关山岭村外下山之处,我们找到古道遗迹.这里路边紧贴着一块大石头,其上大约1.5米高处,有一个方形大孔,约有30厘米长、20厘米宽,深度在5厘米左右;在大石头侧面,有一排直径3厘米的小洞,共有七个.

在附近地里干活的村民马明付说,这里叫“截路根”,听老人们讲,过去这里好像住过人,那个洞是为了路上照明放油灯的地方.对于这种说法,根据我们现场勘察,判断其并不成立,这个方形孔朝向迎风,放置油灯无法燃烧.此孔究竟何用?目前不能确定.

探访后沟岭、水泉子路

第一次探访阿干古道,收获超出想象.我回去之后非常激动,根据探访情况写了一篇新闻稿,在《兰州晚报》刊发.此篇报道引起了各方对阿干古道的关注.

经过初次探访,我越发对阿干古道好奇,便开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可是史料上大多是只言片语,需要经过实地踏访才能真正了解古道的情况.

西北方志学家、临洮人张维所著的《兰州古今注》中《阿干山》一文记:

阿干镇山,古名沃干玲,一音而字异也,故为兰秦孔道.道光以前,逾岭者皆从洮沙(今临洮县北部,毗邻兰州)之关沟上摩云关,沿山脊下阿干沟,细流沮洳,行旅苦之.吾乡张太史廷选始改筑马泉沟路,视关沟为坦夷,且又近十馀里,人皆以为便.旧路阒寂,遂少行者.最近,公路复取径摩云关,汽车行客,多出此途,马泉沟路渐趋空僻.仅百馀年,一道路之荣枯转移有如此者.

文中张太史廷选即张廷选,字子青,临洮人,清道光年间翰林.著有《北园文集》.道光二十一年(1841)任兰山书院山长.

张廷选改筑马泉沟路,比取道关沟上摩云关的道路缩短了10多里.这个记载说明,还有一条路比马泉沟路时间更早,或者说在道光以前的阿干古道关山岭至洮沙,所走的就是由关沟上摩云关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怎么走?只有再次踏访才能知道.2015年1月的一天,我一人去实地探访.

从阿干镇洄水湾,步行6公里,爬到山顶的关山岭,此地海拔2560米,是阿干古道的最高处,为洮河流域与阿干河流域的分水岭.在这个小山村里,老街道依稀有当年旧貌,还保留有老店铺、车马店的遗迹.

与上次不同,这次出村之后向西南方向走,前行三四公里,至一村庄,名为后沟岭.与村中几名老者攀谈,问及古道,有老人指着村口说:“刚出村右手边有一条下山的路,大家叫‘车路巷子’.”

所谓车路巷子,是公路边一个土路的岔口子,土路现在供村民种地用,看不出来曾经是条大马路.由于土路不能辨认,我选择了顺着公路走,边走边观察、寻找古道的痕迹.根据公路走向、山势地形分析,当年的古道基本上和现在的公路重合,只是个别地方略有变化.

古道所走的这条沟叫黑沟,山梁上是后沟岭,半山腰的村庄叫水泉子,沟口处是上摩云关(当地人简称上关),这几个自然村都属于阿干镇马泉沟村.这段路大约长5公里,从山梁上盘旋而下.相对马泉沟路,这条路比较平坦,下山路程也短,但是,下山之后从上摩云关到下摩云关距离5公里,张廷选改筑马泉沟路,使路程缩短10多里的说法得到了印证.

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上关属于阿干镇,下关归临洮县中铺镇管辖.依据地名推断,古时可能曾经在上、下摩云关设置过关隘.

沟窝子坡又发现车辙印

据《七里河志》记载,明洪武十年(1377),在七道梁有摩云驿.明清时期,出兰州城袖川门(今临夏路口),过洪门子、八里窑、二十里铺、岘口子、阿干镇西沟、和尚铺、摩云关,可达狄道州(今临洮县),进而南下四川,或东下陕西.道光年间,狄道翰林张廷选改筑山南马泉沟路,较前路平坦,又近10余里,可行轿车子、大车、驮轿、骡帮、驼帮,亦为邮路、塘汛之路.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成甘川公路兰州至会川段后,此路废弃.1998年,和尚铺以南至关山岭尚保留着长约1000米、宽3~4米的凿岩为磴的遗迹.

“凿岩为磴的遗迹”引起了我的兴趣,根据所写方位,这些遗迹应该在沟窝子坡.为此,我专程去查找过两次,却一无所获.

据当地人讲,沟窝子坡是阿干古道最难走的路段,路陡而且狭窄.上沟窝子坡,翻越关山岭,往往是几个商队联合起来行动,一辆车要集中上三套车的牲口,爬坡时准备好牲口,还要找个好的车把式,必须是多年走这条道的老把式.到了坡底下,把式打起响鞭子,给牲口发出准备上山的信号,然后大声吆喝着,边挥舞鞭子,边给牲口鼓劲,这样集中几匹牲口的力量,一起合力,才能把车拉上坡顶.

2016年清明节过后,董国江对我说,他看到了沟窝子坡上的古道遗迹.清明时,他们去上坟祭奠祖先,经过沟窝子坡时,他尕爹(叔叔)说,曾经看到过铁轱辘车压出的印子,并带着董国江找到了车辙印.

其后,我们再次去进行考察.古道遗迹就在关山岭村子下面不远的地方,古道荒废之后,被雨水冲刷成了一条沟,长满了野草,难怪前几次我们没有找到.

遗存的车辙全在石头上,经过风雨侵蚀,印迹并不十分明显,如果不仔细辨认,很难看出来.在长百十米的古道上,车辙断断续续.

然而,阿干古道踪迹的考察并没因这次收获而结束.一年后,我们重走古道时,在马泉沟村口又发现了几处车辙印迹.至此,前后共发现车辙遗迹有近10处,这个被人遗忘的古道逐渐面目清晰起来了.

探究和尚铺车马店

和尚铺位于阿干镇西沟内,是阿干古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尚铺是一个老地名,这个村庄现在叫作坪岭村.

古道沿着西沟而行,依次分布着大楞干、孙家沟、桐条沟、阴屲、阳屲、草原等几个自然村.旧时,从兰州古城出发,到和尚铺正好一天路程,傍晚商旅在此打尖歇脚,养精蓄锐,第二天爬沟窝子坡,翻越古道最高点关山岭.

这里车马店比较集中,有董家店、魏家店、靳家店、杨家店、张家店、郝家店等10多家车马店.据董氏后代介绍,这些店里董家车马店是比较大的,占地2亩多,布局大体呈长方形,靠山一面修着一排窑洞,面临沟的一面则是铺面,院子中间是炭场,共有七八眼窑洞,20多间房子.车马店虽说是窑洞,可修建得很有讲究.最巧妙的是,距窑洞口1米左右的地方有个偏窑,里面盘着炕.这就形成了一室一厅的格局,偏窑是室,供人睡;窑洞里面则是“厅”,可存货物、喂牲口,这样既安全又方便.开店有开店的绝招,当时各个车马店都有一个高窑.高窑就是在窑洞口的悬崖上又挖出一个小窑洞,距离地面3米多高,里面存放粮食和水.需要用梯子上下,或者依靠在悬崖上修成极窄的通道上下.高窑主要的作用是防土匪,危急时刻人可以躲到上面据险而守.

2017年夏天,我着手对和尚铺的车马店遗迹重点调查,统计其数量,进行测量.从孙家沟开始,到阳屲,车马店窑洞遗迹现余19处,窑洞大小不一,洞深多在18~19米之间,宽度2.6米左右,高2.3~2.5米.

目前,还保存有几口车马店老井,其中有的井在公元2000年以前还供人们吃水,通自来水后弃之不用,如今井里依然有水.

阿干古镇前世今生

阿干河得名于甘肃历史名镇——阿干镇,阿干镇是流域内的重要节点和城镇,经过流域的古道因此称作阿干古道.

阿干古道基本是沿着阿干河流域行走,只有最后小半程位于洮河流域内,但是行政区划却属于阿干镇,这地方的历史文化及民俗传承属于阿干河流域.

关于阿干镇,《兰州古今注》有记载:

阿干镇,金时故县也.元时并入(兰)州,而居人至今犹称为县.镇东有河,以镇名名之.北出县口(笔者按:应为岘口),经水磨沟,至兰州城西,以入于黄河.旧于城南五里铺,酾为二渠:东渠经龙尾山麓,东北流,以灌上下沟及南园、北园;西渠经古峰山麓,西南流,以灌上下西园.明时成为惠民渠(笔者按:应为溥惠渠).自渠口以下,凿山岩为暗洞,引水北行,备形曲折.而五里铺洞复有明渠经行其上,渠水沄沄,分道奔流.附郭(笔者按:指县政府治所与州、府、省等上级政府机构治所设置于同一城池内的状态)十馀里,皆赖此水,以资浇灌.春韭秋菘,以时鬻于市.每岁二三月间,桃梨放葩,倾野盈畴,号为梨花城郭,尽阿干河水之助力也.

作为阿干河文化核心区的阿干镇,早在北宋元丰六年(1083)即置阿干堡;后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为阿干县,元初仍为阿干县,又为司侯司;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废县、司,并入兰州;明代为兰州阿干里.历史上,阿干镇开采煤炭较早,伴生着煤炭业,制陶、冶铁、铁器加工业相继发展,商贸兴起,阿干镇成为驰名甘、青两省的集镇.

清宣统元年(1909),管理全省私营煤矿的甘肃矿务总局便设在了阿干镇.民国二十七年(1938),成立了阿干镇煤矿管理处,并开办了官营火洞洼煤矿(即阿干镇矿井前身),为甘肃省历史上第一个公营煤矿,也是甘肃第一个近代新式煤矿,在使用机器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在技术、经营、后勤以及员工管理等很多方面,首开甘肃近代煤矿的先河.民国三十一年(1942),更名为阿干镇煤矿厂,1949年后国家又进行了重点扶持.从20世纪50年代起,阿干煤矿给甘肃省的靖远煤矿、华亭煤矿、窑街煤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石嘴山煤矿选派了许多技术工人,为西部煤炭工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阿干煤矿是甘青宁煤炭工业的“黄埔军校”.

目前,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国营阿干煤矿破产,仅剩阿干煤矿破产后下属阿井矿重组而成的兰阿煤业生产,主要进行残余煤炭开采,盛极一时的阿干镇因此而衰败.

阿干河谷话古道

阿干河发源于榆中县南部的马啣山北麓,向北经七里河区境内入黄河,全长44.6公里,沿途有铁冶沟、琅峪沟、和尚铺沟和烂泥沟等几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256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的年径流量达987万立方米.因上游水量减少、中游支流干涸,目前阿干河成了一条季节性的小溪.

阿干河源头至榆中县羊寨、孙家湾段为羊寿河,榆中县银山乡高家湾至阿干镇交接处称大石头河,进入七里河区境内后统称阿干河,但在各段都有不同名称:阿干镇铁冶段称柴沟河;从八里镇岘口子开始一直到沈家坡叫作水磨沟;自华林山与伏龙坪之间的孙家台起,到汇入黄河处的一段叫作雷坛河,因为河西岸有道教名观金天观,道观中的雷坛紧邻阿干河而得名.

为什么古道是沿着阿干河流域?据笔者考察研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可以避过高山,现在从临洮至兰州的路线是从西果园走,此条路必须要翻越七道梁.七道梁比阿干镇的关山岭高,山势相对陡峭,山梁两侧都是10多公里的连续下坡,并且弯道较多.七道梁一直是甘肃境内的危险路段之一,20世纪80年代前,提起七道梁,司机们都有恐惧感.后来开通了隧道,危险性稍有缓解,现在兰临高速又开通了七道梁新隧道,公路的高度降低,弯道取直,虽然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但因坡度很大,事故率依然很高.而从阿干河方向走,多数路段沿着河谷走,比七道梁山路平坦,仅沟窝子坡一段比较陡峭,其他路段的坡度较缓,相对来说安全性高.

二是受当时施工条件限制,无法修建七道梁公路.七道梁一带均为石质山梁,且异常陡峭,古时工具简单、技术落后,开凿出一条路的难度非常大,同时维护费用也较大.阿干河一带多为黄土山地,开路及维护相对七道梁更容易.

三是阿干河流域补给充足.阿干河流域,特别是阿干河谷的水磨沟一带,为旧时兰州的农耕区域,可以给商旅提供食物、饮水和草料.

阿干河畔的文化遗存

由于古道的经过,古时军队、商旅、僧人频繁穿行于阿干河流域,在这个流域内留存下来很多文物与文化遗迹,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阿干古道历史之久远.

顺着这条河,由北向南上溯,沿途布满一个个文化遗存.从市区开始,雷坛河边上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天观,此道观前身是建于唐代的华林寺,明代改建为道观,明肃藩靖王朱淤真赋《华林寺》寺三首:

闲登杰阁贻危栏,多少轮蹄去复还.

篱落连绵秋色里,园林高下夕阳间.

雨馀船系临沙柳,风顺钟闻隔岸山.

无限壮怀吟不尽,盛游到此暂开颜.

边关迢递对危栏,沙鸟栖禽任往还.

古渡驿楼迎送里,淡烟茅店画图间.

寺当孤屿盘幽径,河折洪流出众山.

安得忘怀遂栖隐,不辞终日醉孱颜.

秋云万里入凭栏,樵担渔舟任往还.

远树依稀烟草外,清笳呜咽戍楼间.

霜惊雁阵横遥塞,风徙云阴转北山.

四序递催人易老,朱颜不觉换苍颜.

金天观往南不远,孙家台现遗存兴远寺,为藏传佛教寺院,该寺建于明代,现寺内有明嘉庆十年(1531)立的《重修兴远寺碑记》.民国时,班禅大师入京觐见,曾下榻兴远寺.

再向南,沈家坡有药王洞,为兰州道教名观.此道观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始凿,有洞窟七座,每窟造像一尊,分东、北两院,东院洞窟由南而北,依次为娘娘、老子、孙思邈造像,北院有百子娘娘造像.

接着向南,就是兰州旧时胜地——后五泉,此处有与前五泉对应的五个泉,建有灵岩寺,高僧宏济大师生前是灵岩寺主持.《大元混一方舆览胜》中,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刘应李《兰州》条写夜雨岩:“泉自山巅而下,夜深露重而泉溜愈多,听之宛若雨声.”

张维《兰州古今注》一书《后五泉》条中记载:

夜雨岩在五泉山后,人称之曰后五泉.山水清幽,庙宇寂古.泉水出其东岩,滴沥如雨,故曰夜雨.

后五泉还有一位历史名人——陇上名宿秦维岳,他是后五泉人,清乾隆庚戌科(179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因母亡回兰,兴学从教,培育人才,热心公益事业,续修县志,创建兰州五泉书院,先后被聘为五泉、兰山两书院山长,晚年隐居后五泉听雨山房.

其后,八里镇二十里铺有大坪古人类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再往南,是花寨子古人类遗址.这里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七处,先后出土过马家窑、齐家文化类型彩陶.

继续向南,八里镇岘口子村有兰州名胜——天都山,山上有僧儒道三教寺庙,甘肃史上名人均有题词及诗赋记载.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进士、甘肃巡抚荆州俊曾经作诗《天都烟云》:

山高石气轻含雨,地僻谷风漫引烟.

隐隐长悬千仞壁,霏霏不断四时天.

明珠滴沥茅檐湿,碧玉纵横桂树连.

几度凝目当远望,半宜入画半宜仙.

秦维岳也曾赋诗咏天都山:

古洞巍然石佛形,天都山上少人经.

水翻峡口雨增壮,岭矗云关天共青.

选胜知为马衔麓,探幽可有鹤来亭.

登楼四望群峰小,喜对蓬庐作画屏.

1920年,兰州名宿、前翰林院编修刘尔炘为天都山的山门手书楹联:“临顶绝如登道崖,进兹门即到天台.”目前,这副楹联拓片作为刘尔忻先生的真迹拓片被保存了下来.

天都山东南1公里多,就是石佛沟,为佛教胜地,旧时有石佛寺、古井七星泉等古迹,是离市区最近的森林,目前为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

其后就是阿干镇地界,在这里有煤矿工业遗产、陇上瓷窑——阿干窑遗址,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砂锅,古城坪遗址,车马店遗址和关山岭烽火台遗址等.

正是由于丰富的文化遗存、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兰州地方志专家邓明先生称:“阿干河是兰州城南的一条小河,但是,这条小河却是兰州的生态河、历史文化河,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条大河,它的存在关乎着兰州历史的进程.”

一个个地名述说古道往事

在阿干河流域,一些保存至今的地名,仍带着古道的信息,那些古道上来来往往的士卒、邮差、商贩和脚户已不知所终,但他们不经意间在阿干河流域内烙上了历史的印迹——地名.

目前,在阿干河流域内与古道相关的地名关键字有:铺、营、路、道、寨、关.

八里镇境内有五里铺、二十里铺,阿干铺境内有和尚铺.这个五里铺,为了与东岗镇方向的东五里铺区分,一般称西五里铺.二十里铺位于阿干河中游,是八里镇政府所在地,历史上蔬菜、林果种植较多.和尚铺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笔者多次与当地老人进行交流,均说不出此地名的来历.由于年代久远,相关记载缺失,这几个带“铺”的地名可能原自古代邮驿的急递铺.兰州地方志专家邓明先生说,“铺”源于宋代急脚铺,元代大盛,称急递铺.明代沿用,清后期改为塘汛,兰州的铺应该是元明时期的.

在阿干河流域内,有好多个“营”字地名,最知名的是清水营,这个阿干河中游的村庄,村东有清水沟,古时沟里有一股清水流淌,不知何时在此地驻扎过军队,得名清水营.与清水营相邻的东果园村也有两个与“营”有关的小地名,村民们习惯把一条小巷道叫“营沟子”,还把村中一块地方称作“前营”.在阿干镇琅峪村山梁上有一块平地,当地人叫营盘地,其具体来历村民们都说不上,但这个叫法已经传了几代人.在董国江保存的一份其族人分家协议上,就有营盘地的名称,分家协议是光绪三年(1877)所写.在关山岭,也有一个特别的地名,叫“将台”.据村民讲,原先这里有夯筑的墙,大概50年前还有痕迹,后来因村民种地给挖平了.关于将台,我们在做田野调查时,在村人魏清福家中发现一些地契,其中一份咸丰十一年(1861)的地契上,有“坐落将台脚儿,名沟沿地……”等字.这些与营相关的地名,说明阿干河一带曾经是交通要道,具有军事价值,因而多驻扎军队进行防御保障.

在八里镇侯家峪村,有个小地名叫“宽大路”,据当地老人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大路,因为比较宽,人们才称“宽大路”,至今兰阿公路依然在古道位置上通行.阿干镇后沟岭村还有叫“车路巷子”的地名,那里就是古道遗址.

在阿干河流域,还有几个“寨”字地名.兰州一带地区的地名中极少有“寨”字,而阿干河流域就有两个,一个是八里镇花寨子,一个是阿干镇山寨,我多次进行调查,均无法确定其中“寨”字的来历.旧时驻兵的地方叫营寨,分为山寨、水寨.军队驻防可以说明阿干河谷里曾经有一条大道.

“关”作为地名在阿干河流域也屡屡出现,如关山岭、摩云关等.关山岭亦称沃干阪,为古代狄道县至金城县必经之路.十六国时,前赵攻前凉,在此大败前凉军.由于地处军事交通要道,明代这里便设置“巡检司”,立关卡,以稽查行旅,故称“摩云关”,因为摩云岭设置有关卡,所以又称“关山”或“关山岭”.至清代,摩云岭巡检司被废,另设“摩云驿”“摩云递运所”,配驿马38匹、牛18头、驿夫18名,为传递军政命令之专设机构,属清代驿站制之中等驿站,民国初撤销. 

阿干古道有待深入研究

阿干古道自雷坛河起,沿阿干河谷一路向南,经水磨沟(今八里镇),到阿干镇,进入西沟后向西南,翻越关山岭,下山道路分两条:一条从马泉沟走,穿五虎峡、经拉驴沟到达临洮县中铺镇的白崖子村,再出沟到达关沟门;另一条从关山岭到后沟岭再下山,顺黑沟山梁而下,中途经过水泉子,到达上摩云关,向南在下摩云关与马泉沟路会合.

阿干古道属丝绸之路,还是明清古道?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明清以前阿干古道就存在,但其是不是的主要通道,这方面却没有翔实的证据.

有关专家根据记载推断:狄道(今临洮)至兰州,古时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属于丝绸之路中段的一条线路.

与这种观点相同,兰州大学鲜肖威教授也认为阿干古道属于丝绸之路.他所著《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中认为,丝绸之路从长安到河西走廊分为三条线路:北线从西安过陇山,经海原,在靖远县北渡黄河,经景泰直抵武威.北线虽然最为短捷,但要经过六盘山等山地,还要经过固原附近的苦水区和景泰至武威间的沙漠边缘,利于行军作战,而不利于经常性的商旅往还,故其重要性不如中线.南线自长安出发沿渭河而上至宝鸡东,过陇县,越陇山到甘肃秦安,再往西至临洮,在永靖炳灵寺附近渡黄河,过青海民和、西宁,越祁连山,过扁都口到张掖,南线沿途补给条件较好,但绕道较多(南线比北线要多约200公里).中线是在南线的基础上演变而形成的.自长安到临洮后,不是向西北至青海,而是北经阿干河谷到兰州,再沿庄浪河谷过乌鞘岭到武威.这条线路可能较北线和南线稍晚.但最迟在三国时就开始了.中线虽不及北线短捷,但较南线却近100公里,且沿途除乌鞘岭一段外,全是汉族农耕区.而秦安、陇西、临洮、兰州、庄浪河谷等地都是人烟稠密、农业发达的地方.食宿方便,补给容易,是一条比较好的商旅线路.盛唐以后,就成为长安到河西最重要的线路,也是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线路.

持明清古道观点的人则认为,目前的文献资料没有明确记载阿干河流域内存在过丝绸之路的站点,也没有确凿的遗迹,阿干古道为丝绸之路仅仅是一种推断.而在明清时代文献、民国资料上,均有阿干河流域内古道的记载,称明清古道更合适.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我赞同前者.首先,对于阿干河流域内有丝绸之路经过,多篇文献均有记载.《三国志·陈泰传》记载,蜀将姜维围攻临洮,凉州军自金城南经沃干阪(阿干)驰援;《晋书张轨传》记载,咸和初(326)辛岩督运金城,为刘胤袭败于沃干岭;唐代诗人岑参从长安西行,过临洮到兰州,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题金城临河驿楼》.

其次,根据地形分析,旧时临洮至兰州,因为马啣山和七道梁的阻隔,只能选择走阿干河流域,这条路上的山沟较宽阔,并且坡度较缓,便于开通道路,使驮队和马车行走.

除了阿干古道,临洮到兰州还有没有比较便捷宜行的路?几年来,我探访了临洮与兰州之间的几条路,一一做了排除.

有资料说,兰州至临洮的古道是经阿干河谷上山,再到七道梁,然后下山到摩云关.为此,我徒步从阿干镇走到关山岭,再从后沟岭向西上山,再下山到七道梁.经过探访,发现关山岭至七道梁之间根本没有路,只有羊肠小道.

有人说,尖山古道是古兰州通西南的一条道路,为邮驿、塘汛之路,曾经是丝绸之路.民国二十四年(1935),甘川公路兰州至会川段竣工后逐渐废弃.

这条路是不是另外一条临洮至兰州间的大路?我从骆驼巷出发,过兰工坪上到晏家坪,之后一路上山,经岗家营、张家岭,顺着乡村道路到达蒋家湾.我在村里几经打听,找到上山的路.从这里开始,全是陡峭的土路,沿着山梁蜿蜒而行.临近尖山村时,断断续续可见残存的石板路.

通过走访确定,尖山古道是兰州至临夏的一段古道,察探古道遗迹后分析,路较窄,坡度较陡,是通往临夏之路,虽然历史较长,但不属于丝绸之路.

此前,我也走过榆中县银山乡(此地在阿干河谷)、源头、临洮龚家大庄到太石铺线路.调查发现了不符合丝绸之路的一些记载.在研究这些资料时发现,有些资料上的记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于是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基本上厘清了阿干古道相关历史,发现了一些重要历史遗存,其中不少遗存是首次发现,这些留存下来的遗迹、遗址和口述历史资料是阿干古道的历史证物.

结束语,上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被遗忘和古道和考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遗忘本科毕业论文遗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邹文怀:被遗忘的香港电影大亨 壹男明星古天乐11月4日在微博上感叹说2018年对香港人来说,真是充满了离别的哀伤 确实,今年秋天香港有太多重要的人逝去,尤其是11月开头这几天,而夹在武侠巨匠金庸先生和靓绝五台山的TVB女星蓝洁瑛去.

2、 被遗忘的圣门十字莲花拳 文 李晓华作者简介作者系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昆仑派圣门十字莲花拳第104 代传人 圣门十字莲花拳,又称圣门莲花拳,是我国古老的内家功夫之一,是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它历史悠久,内容博大,打.

3、 被遗忘的大海先生 文 冯韵娴吉哈德说,他前半生的辉煌是马儿给的,现在,该为它们做点儿什么了 第一次看见大海先生,是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一处军马场 因为战乱,两年多来,马场鲜有访客 难得有外国人到访,驯马师吉哈德请出了.

4、 被遗忘的中等生 晚饭过后,在公园散步,一个年轻人追了过来 “老师好 ”他有点气喘 可能是我的步子迈得太快的缘故吧 “你好 ”这是个陌生的面庞,可能是某位学生家长吧 出于.

5、 从未被遗忘的罗马城 文 之欢 图 子夜黑猫少女无痕的梦啊,往往藏着生命中最大的渴望 可是,梦做久了,你总要以一种极其残酷的方式醒来 而直到梦醒的前一刻,我仍然坚信,梦想是近在眼前的 一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所有梦想皆是触手可.

6、 王子云被遗忘的文化大师 在上世纪30、40年代,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精英,可谓群星璀璨,他们共同完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启蒙与发轫 在这一时期,各个领域都有堪称大师级别的人物,他们几乎都有留洋求学的经历,无一不在某一个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