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重读先烈诗章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重读先烈诗章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重读先烈诗章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0

重读先烈诗章,本文是重读先烈诗章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诗章和先烈诗章和重读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李大钊

口占一绝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李大钊(1889—192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曾组织建立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筹建中国,领导建立北京早期组织,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1927年被奉系军阀逮捕后英勇就义,时年38岁.这首1916年春创作于日本的《口占一绝》,是诗人以百折不回的雄健之心,穿越沧海,誓挽狂澜的爱国宣言.“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一个“壮”字,引领全篇,气势逼人.面对衰败的祖国、凄冷的现实,他没有颓唐,更无暇愁闷,而是一反情境、语境的限制,于孤苦之境作豪放之语.“痛饮黄龙府”,这个源自民族英雄岳飞的经典故事,被作者巧妙生发,赋予了重整河山、再造中华的强烈象征和丰富寓意,最终在诗的结句,托举出“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宏伟愿景.李大钊曾说过:“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他的生命和诗歌,就是这种高尚价值观的践行.尽管38岁就牺牲在绞刑架下,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主义而来,为主义而去”,直至今日仍亮耀天宇,诠释着追求真理的赤诚和无悔.

余祖胜

向遥远的地方思念

抬起我沉痛的头,

遥望着那远远的天边,

没有谁向我唱出有力的歌声,

为什么是那样软弱,

我们为什么都停留在阴暗的地方?

不要把眼泪流在破烂的衣上,

都有着一个完整的灵魂,

应该放开我们的歌喉,

唱出我们的悲愤,

为什么自己的天边永不给我一个召唤?

流着那苦痛的眼泪,

我们应该尊惜最后的一滴,

让它在微笑的时候流出来,

我们不要沉醉静的宇宙,

玩味着那美的浪漫的蒂克.

我整起了我的旅囊,

向着那自由的领域,

跨过那黑暗崎岖的道路,

明天,我第一个看见东方发出的曙光.

这首诗创作于1947年9月29日,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悲愤和,表达了对光明新世界的憧憬和追求.作者余祖胜(1927—1949),早年做过童工,1947年加入中国,次年因叛徒出卖被捕.重庆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杀害于渣滓洞集中营,时年22岁.1946年,余祖胜失学在家,他在彷徨和苦闷当中开始写诗歌,并以苍扉为笔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丐童》一诗.他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想尽力帮助他们,但因自身能力所限,只能把这种愿望和情绪表达在诗歌当中.此后,他又陆续写了大量诗歌,以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这首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全诗共四小节,头两节以诘问方式描写旧社会的黑暗和人们处于白色恐怖下的苦闷焦虑,表达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灵魂渴望自由和光明的心声.后两节号召人们起来反抗,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觉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整起了我的旅囊”,说明他已经付诸行动,前进在革命道路上.“那自由的领域”是作者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跨过那黑暗崎岖的道路”喻指斗争的艰苦曲折与坚持奋斗的决心.“明天,我第一个看见东方发出的曙光”表露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这首诗先抑后扬,从现状的沉痛到自身的觉醒,再到进一步付诸实际行动,层层递进,极具号召力.(摘自《重读先烈诗章》中华书局出版)

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重读先烈诗章专业范文可作为诗章和先烈诗章和重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重读先烈诗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金沙江诗章 清明,金沙江夜饮夕阳在群峰间落下暮色从江面上升起蓝色的星空下木瓜树把身体里的糖分从分散的枝叶间,一点点运往果实 漫长,隐秘缓慢而易耗的旅程多像我们赶赴此地的缘由和心境赶了那么远的路,途中平添了那么多的.

2、 重读故乡 我们需要时时深情回望故乡,明晰我们各自深刻的烙印与来路,明晰初心,更具方向感地出发 在编辑部这期主题的选题会上,谈及春节将要抵达的目的地——或故乡、或第二故乡婆家,大家各抒己见.

3、 重读《长恨歌》:文学的政治和文学史结构 一在文学的政治当中,雅克·朗西埃在亚里士多德的意义上理解“政治”这一名词,与我们“常识”意义上狭隘的政治观有所不同,所以他指出了&ldqu.

4、 重读《哦,香雪》:如何以女性书写乡村 在20世纪80年代“启蒙主义”的解读中,香雪透过“铅笔盒”对一个“现代化”的“明天”的渴慕正是她的超凡脱.

5、 百年后重读《新青年》 1900 年,梁启超创作了散文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由此成为了百年来国人追求的“中国梦” 1915年,陈独秀创办.

6、 晚年重读古文内幕 从1971年下半年起,也就是林彪事件之后,到1975年10月病危期间,他通过姚文元要我们(上海市委写作组)陆续标点和注释了一批大字本(到了晚年患有白内障、视力退化)送给他阅读,或者建议政治局委员读 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