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选题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摘要 国际贸易期末论文致谢 国际贸易论文发表的标准格式 国际贸易论文发表的期刊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论文题目

关于国际贸易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理论综述类论文如何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国际贸易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4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理论综述,本文是关于国际贸易相关论文如何写与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和综述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张艳萍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实物商品与生产要素进行国际流动的载体, 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且对一国投资及贸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从两者之间相互替代效应、 互补效应到之后的最新研究出发, 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 探析了我国这个特殊经济体的相关研究, 对我国合理制定利用外资政策以及对外贸易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际直接投资; 相互效应

文章编号: 1004-7026 (2018) 13-001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 F740 文献标志码: A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市场上商品与要素流动的基本载体, 在全球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时期、 国别等因素而表现不同.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间关系理论的研究始于蒙代尔 1981 年首次提出两者间相互替代的关系理论, 即当国际贸易受阻会促进资本的流动, 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国际贸易,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直接流动.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蒙代尔模型因其苛刻的假设条件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新的理论开始应时而出. 总的来说,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即 Mundell 的相互替*论、 Markuson和 Svensson 的互补理论及后来学者的不确定关系理论也包括 Bhagwati 和 Dinopoulos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的补偿投资理论.

本文通过总结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理论, 并与当时国际大环境相匹配, 弄清现实经济环境与两者之间关系的内部机理, 在此基础上总结关于我国 FDI 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 为我国面对不同经济环境时制定恰当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1 国际贸易与 FDI 间相互替*论

随着跨境资本流动及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 国际贸易与 FDI 的关系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957 年 Mundell 最早在一个框架下进行探讨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两者间相互替代的理论. 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 并假定规模报酬、 要素自由流动、 成本不变, 并从放开 H-O 理论这个假设出发, 设定两个国家、 两种产品、 两种要素这种经典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间为替代关系, 即由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为完全竞争, 国际直接投资这种要素的直接流动对商品的贸易流动可以实现完全替代, 表现为贸易与投资间的替代效应.

该理论是国际上关于贸易与投资研究的一大里程碑, 国际上涌现了从不同角度研究并印证该理论的学术研究. 首先在相关理论研究上, Vemon 1966 年首次提出并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与对外投资之间的关系. 他表示在产品开发阶段, 一般是由高技术人才进行设计、 生产, 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着该技术的日益成熟, 生产产品的工艺不断完善, 产品的生产开始逐渐趋于程序化、 流水线化及大规模化.此时该生产该产品的优势由技术转向劳动力, 其产业也开始从技术密集型国家转移到劳动力密集国家, 即发达国家开始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此时对于国际资本接收国来说, 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取代了原来进口的需求, 即 FDI 和国际贸易间互为替代效应.

1976 年 Buckley 和 Casson 首次从内部化理论出发,指出在外部交易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FDI对出口贸易表现为替代效应. Dunning (1980) 第一次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该理论由三部分组成: 所有权优势、 内部优势和区位优势. 即跨国公司是选择进行出口贸易还是直接投资,主要看这三大优势的分布,当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得区位优势, 在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前提下, 公司经营战略就会倾向于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 在此表现为 FDI 对出口贸易的替代效应.

其 次 在 实 证 研 究 上 , Adler、 Stevens(1974) ;Gruber (1962) 以美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 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跨国公司销售额 (替代 FDI) 和美国出口额之间为反相关关系, 即 FDI 与美国出口贸易之间表现为相互替代关系. 同时 Gruber 认为, 替代效应的大小因投资行业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其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替代效应更明显.

1998 年, Belderbos 和 Sleuwaegen 通过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 得出在日本与欧洲存在贸易壁垒 (贸易关税) 的前提下, 双边贸易将受阻, 跨国公司选择策略将由贸易转为对外直接投资, 此时 FDI 与贸易间关系表现为相互替代.

Mundell 提出的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替*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形势的真实写照, 当时各国为了提高本国的生产力、保护幼小民族工业以恢复本国的经济根本,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使得国际贸易受阻, 国际资本开始流动的情形, 也是对两者间替代效应的印证.从商品与生产要素流动的载体也可以看出,静态上贸易与投资之间就存在着替代关系.

2 国际贸易和 FDI 间互补理论

学术界对蒙代尔为代表的贸易投资相互替*论一直存在争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 跨国公司以及欧盟等区域经济体的大规模出现,加之其模型超越现实、 太过严苛的前提条件, 使得蒙代尔理论关于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间的替代关系不再令人信服.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各国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 保护本国民族企业,在前期贸易壁垒的基础上设定投资障碍,加大国际直接投资的成本,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不再是清晰可辩的替代效应.

随着国际学者研究的深入, 学术界出现了两者间相互促进、 互为补充的关系理论. 马库森 (1983) 指出蒙代尔放松第一个假设条件研究并提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替代效应, 缺少一般性, 难以令人信服. 马库森在保留 H-O 理论假设的前提下, 分别放松生产技术、需求及完全竞争市场这些假设条件, 得出两者间存在互补效应的结论, 即两个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会为两国的商品贸易创造机会.

1984 年,日本经济学者小岛清提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他认为一国应该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同时把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进行对外转移, 直接投资于其他国家比较优势产业, 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创造条件, 同时国际贸易增加的彼此信任度、 投资者信心指数, 也为两国间资本的流动创造了便利, 因而两者为互补关系.

马库森的国际贸易与 FDI 间互补理论也得到了众多学者在不同方面的验证. Kemp (1966) ; Jones(1967) ; Markusen (1983) ; Antras 和 Caballero, (2007)在基于 Mundell (1957) 模型的基础上, 同样放宽假设条件, 证明了商品贸易流动和要素流动间存在互补关系. Markuson 和 Svensson ( 1985)分别对生产技术差异、 征税、 外部规模经济、 垄断和要素市场扭曲等导致FDI 与商品贸易间互补性的五种因素进行考察, 再次印证了两者间的互补关系.国际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由政府指导的各国经济形势开始出现, Aizenman 和Noy (2009)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 指出一国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会提高金融抑制的成本, 最终导致金融开放,即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会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

在实证研究上, Weiss 和 Lipsey (1981) , 以美国为对象, 研究了其跨国子公司销售额对美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 研究发现美国在不同国家、 不同行业上的投资与美国出口贸易都表现为互补效应.克莱因(Klein) 和古德伯格 (Goldberg) (1998) 则研究了拉美以及东南亚国家进出口贸易与美国、 日本对其展开的直接投资之间的联系, 研究发现双边贸易与资本流动之间为互补关系.

20 世纪 60 年代后, 对外直接投资也开始遭受投资壁垒的阻碍, 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同时存在使得前人得出的国际贸易与要素间的替代关系不再符合现实.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积极的外向型发展战略, 在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不断扩张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得以实现.

当一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时, 将带动东道国产品的出口, 促进本国的进口, 同时能够提高本国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 为各国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20 世界 60 年代的国际贸易与对外投资的发展状况符合互补关系, 也是投资与贸易互补实证.

3 国际贸易与 FDI 间关系的新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国际学者继续深入研究分析 FDI 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结论逐渐趋于一致,即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因国别、 产业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为互补或相互替代两种不同的效应.

首先不确定关系理论. Markuson 和 Svensson(1985)利用要素比例模型得出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 “合作的” 还是 “非合作的” 决定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的关系.即当贸易和非贸易要素是合作的,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就为互补; 相反, 当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不合作的,则两者间的关系就显示为替代. Petri (1994) 将外商直接投资动机分为了市场导向型、 生产导向型、 贸易促进型, 他认为在不同的投资动机下两者表现为不同的关系. 1995 年, 尼瑞首次使用比较静态分析来研究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提出两者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即不确定性关系理论, 即如果国际资本被用在进口竞争性行业, 两者为替代关系; 但是当国际资本被用在出口行业时,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之间就表现为互补关系.

另外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待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上, Bhagwati & Dinopoulos (1987) 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由要素的等单纯的经济因素来决定的, 随着指导型政府的出现, 经济政策、 投资及贸易保护逐渐流行, 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博弈也会使一国贸易与投资之间表现不同关系状态, 即补偿投资理论.

在实证分析上, Pfaffermayr(1994)和 Jun、 Singh(1996)通过研究外资引进国国际贸易和 FDI 之间的关系, 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际贸易和 FDI 都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存在相关性. Jun 和 Singh (1996) 则从发展中国家着手,选取 1969-1993 年间吸收的 FDI和该国出口贸易额进行实证分析. 但是并没有得出清晰的结论, 且国际贸易与 FDI 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国家表现也不同. Lipsey 和 Weiss (2001) 等学者通过研究美国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 发现两者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性.

4 关于我国国际贸易与 FDI 间关系的研究

国际上关于国际贸易与 FDI 之间的研究已经渐成体系,但是多数国际学者的研究前提假设较为苟刻, 与发展中国家国内外环境并不吻合. 且实证分析论证, 多是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对象, 缺乏代表性.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国际贸易与 FDI 的关系是否与国际学者的研究相符, 具有其较高的研究价值. 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做了较多研究, 本人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为国家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内学者沿用了国际学者对贸易与投资关系的研究思路, 大体可以分为 3 种研究角度, 第一种是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间的效应出发; 另一种是分别研究 FDI 对我国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效应; 最后一种则是从区域、 行业等具体之处着手.

首先在第一种研究角度上多数学者均持国际贸易与 FDI 之间为互补效应的观点. 张应武 (2007) ; 钱晓英等 (2001) 使用我国各省 FDI 与相应国际贸易, 通过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 FDI 与对外贸易在中国具有明显互补关系的结论. 杨迤 (2000) ; 梁琦、 施晓苏 (2004)[1] 基于全国数据分析 1980—2001 年我国对外贸易与 FDI, 得出两者互补作用远大于替代作用的结论. 谊浩 (2004) 则采取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我国FDI 与国际贸易, 得出互为格兰杰因果的结论.

第二种研究角度上看, 可分为 FDI 对我国进口贸易效应和出口贸易效应这两个方面. 在 FDI 与出口贸易之间, 大多数学者持 FDI 与中国出口贸易相互促进的观点.

袭艳萍 (2005) 采用了独特的计量方法, 将相关系数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 分别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层次对我国出口贸易和 FDI 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戴志敏和罗希晨 (2006)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 得出 FDI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宏观上属于互补效应, 且互为因果. 张小蒂等 (2001) ; 李琴 (2004) ;李国荣 (2006)[2] 等学者研究发现 FDI 不仅提高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规模, 而且改善了出口商品的结构. 胡再勇 (2006) 结果表明, FDI 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相对于进口贸易而言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 (姚远, 2007) .

在 FDI 与我国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FDI 对中国进口贸易为促进作用(王惠、 郭显光, 2007) . 如李琴 (2004) 指出 FDI 可以促进外资企业进口的增加, 进而促进中间产品的进口增加, 从而引发相关企业的进口, 表现为 FDI 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 胡再勇 (2006) 分别从 FDI 对进口及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出发, 得出 FDI 对出口贸易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 同时对进口贸易也具有相应的推动作用. 然而, 另一种观点却认为 FDI 表现为对我国进口贸易的替代. 如姚远 (2007) 实证研究得出 FDI 对我国进口贸易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 且在我国东部地区最为明显.

最后在第三种研究角度上看, 首先, 刘畅和吴国蔚 (2008) 研究了环渤海地区 FDI 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 证实了两者为互补效应. 刘宏平 (2014) 将中国接收外资的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使用2002-2011 年相应地区接收的 FDI 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 得出整体上 FDI 对各地区进出口贸易有促进效应的结论. 王迎新 (2003) 则通过大量分析指出, 不只是投资区域的差异, 不同的投资行业也会影响 FDI 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比如, 高峰、 高越 (2006)[3]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 FDI 对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对一般贸易则不明显.

再有, 在两者之间关系的时变性研究上, 向铁梅(2003) 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 钱佳珍等 (2018)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上海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国际贸易与 FDI 之间的关系, 得出加入世界贸易前两者表现为替代关系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结果相反的结论.

5 结束语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历久弥新, 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总的来说,前人的研究共形成了如下几种理论, 首先当国际贸易受阻会为国际资本流动创造条件, 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将对国际贸易产生替代, 即表现为两者间的替代效应 (Mundell,1957) ; 再有就是国际贸易与投资相互创造条件, 表现为相互促进的效应 (Kojima,1973) ;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两者之间既存在替代关系又存在互补关系的理论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可 (Markuson,1983; Dunning1981)[4] , 即两者之间的关系因国别地区、 产业、 时期等因素的不同, 表现为不同的效应.

中国作为国际上强大的资本接收国, 利用外资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量以及贸易结构的改善, 我国政府应该在继续扩大引进外资的基础上, 应该制定合理的利用外资的政策, 更加高效地发挥外资对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汇总,上文是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和综述相关国际贸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的相互关系 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继而才有人类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 城乡规划的核心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

2、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俄能源合作模式探析基于国际政治关系理论 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在能源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在能源方面储量丰富,双方的自然、社会发展背景为合作创造了良好契机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如何使中俄之间在.

3、 装饰陈设艺术品和现代住宅空间的相互关系 摘要现代住宅空间作为室内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室内环境艺术的发展相同步的 装饰陈设品在现代住宅空间中的应用能带给人们带来舒适、温馨的生活氛围,同时也反映出现代住宅空间需要装饰陈设品进行完善、补充.

4、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渊源、内涵和路径 内容提要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对国际关系良好发展和世界秩序美好蓝图的积极探索 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源自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和中国外交长期实践的共.

5、 美国的任性行为破坏国际贸易秩序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进口钢铝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完成其贸易政策目标 特朗普的世界观是这样的一一谁不支持美国,就是反对美国 从特朗普就职演说中的“.

6、 上合组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全球方案 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摒弃了结盟、意识形态和对抗性手段,致力于解决迫切的国际和地区问题 在世界局势加剧动荡的今天,“大欧亚八国&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