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思想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有关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方面论文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论文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开题报告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论文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解读论文

教育思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晚唐李商隐教育思想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教育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9

晚唐李商隐教育思想,该文是教育思想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李商隐和教育思想和探讨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摘 要: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走向衰败的时期.唐朝后期政治动乱,李商隐的幕僚应举之路坎坷多难,其却能直面社会现实的问题,借诗文表达丰富而独到的教育思想:匡时济世的民本教育思想,男女相对平等的教育权,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其教育主张不仅丰富了唐代教育思想体系,而且对我国当今教育多有启示.

关键词:李商隐;唐代教育;民本教育;教育内容;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1/24-0108-06

李商隐(约813 年—约858 年),怀州河内(今河南郑州)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他的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代帝王的统治,见证了唐朝中晚期走向没落衰败的历程.其童年岁月家庭贫困,生活艰苦,青年时代力图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振兴家道,却卷入“牛李”党派争斗之中.唐朝党派斗争严重,形成了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李宗闵为首的李党,两大朋党呈对立之势.其中令孤楚属于牛党,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聘李商隐为幕僚,因此李商隐也被认为是牛党.他一生之中经历多次科举考试和官职任调,但仕途坎坷,始终没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

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代文坛宗师,李商隐写下了600 多篇诗篇,主要类别分为政治诗、咏史诗、爱情诗、无题诗等四大类.李商隐擅长于采用托古寓今、比兴等手法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及对仕途的不满.作为一位唐朝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学习前人的优秀艺术写作手法,文辞清丽、意蕴深微.他的诗以及思想内容广泛,涉及多学科领域,对世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中的教育思想较少受到世人的关注.

一、匡时济世的民本教育思想

李商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怀着“凌云一寸心”,虽然仕途坎坷,但仍吟唱出“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清”的雄心壮志.他以诗文为工具揭露藩镇割据、宦官以及朋党之争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同时,其又十分关心民众疾苦,忧心社会矛盾和国家危亡.

李商隐主张教育应培养具有家国天下理想,敢于突破藩篱,直面社会现实,并能切实解决问题的经世致用人才,他们的人格素质要兼备“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他作为以儒学仁爱精神为本位的诗人,深切感受到教育要面向男女,无性别排斥,女子也要平等接受教育,当然,男女教育的内容侧重有所不同.从正统儒学家的视角观察,李商隐具有离经叛世思想,在对儒学纲常教义提出质疑的基础上,柔和佛道思想,倡导自由自然的教育观.仕途的坎坷更让他认识到科举考试的弊端,因此竭力批判科举考试内容的僵化和对人性的束缚,主张选拔经世致用人才,解决现实矛盾及危难.教育后代学习兵法及实用技术,不限于科举文人之路,而应兼济天下,关心国家政治和民生疾苦.

李商隐批评唐文宗不能知人善任,由于用错人才出现各种纷争.“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他也厌恶朋党之争,发出“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的感叹.李商隐采用咏史的手法,写下诸多讽刺君王昏庸奢靡、无所作为的诗篇,如七绝《隋宫》,用隋炀帝事例暗示帝王要以民为主,为民谋利;又如《即日》《灞岸》《异俗》等诗篇,展现了人民在黑暗统治下的疾苦,流露出对民众的同情之心;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的开头描述“安史之乱”之后长安郊外农村荒凉破败的景象和农民极端贫困的处境:“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农具道傍,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在土地兼并,赋税苛重的状况下,农民纷纷破产.该篇诗歌通过农村生活的视角,以小见大,体现出作者关心民生疾苦,强调以民为本的初衷.人是一切社会的总和,也是根基命脉所在,指出政治混乱“系人不系天”的道理.他重视社会主体的人的教育作用,认为民生的利益和福祉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没有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国家将失去发展的潜力.李商隐的民本教育思想值得重视,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不仅要实施学校义务教育和社会国民教育,更要教育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男女具有相对平等的教育权

李商隐写下许多抨击封建宗法制度的篇章.在《别令孤拾遗书》中,他公开指责封建宗法婚姻和门阀制度,对女子的地位及处境极其不满.其任职秘书省时曾写道,今人娶妇入门,母故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邪?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相望相救,抵死不相贩卖哉?家庭伦常关系是顺应天性的,禁闭女子行为有悖合理人性需求,违背自然潜质发展.他提倡男女自由平等,批判了传统封建家长制对女性的控制与束缚.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李商隐进一步提出了男女教育权相对平等的观点.在《义山杂纂》“教女”篇中对此加以归纳共有10 条:“习女工,议论酒食.温良恭俭,修饰仪容.学书学算,小心软语,闺房贞洁,不唱词曲.闻事不传,善事尊长.”大体上包括女子的道德行为规范、文化知识技能、家务能力和容颜仪表等四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到,李商隐对于女子的教育内容偏重于*道德、举止行为.而《义山杂纂》的“教子篇”中,对于男子的教育内容更为广泛,分为“习祖业”“立言不回”“知礼义廉耻”“精修六艺”“谈对明敏”“知尊卑威仪”“忠良恭俭”“孝敬慈惠”“博学广览”“与贤者交游”“不事嬉游”“有守”“遇事有知识”等十三项.从中可以看出各有本分的教育,男子接受教育的形式和程度相对较高,但不忽视女子的教育.虽然并未达到两者的对等或公平,但这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社会背景下无疑是一种进步.“教男”和“教女”的设计中包含*道德教育,鼓励刻苦学习,修炼良好的品行等多方面主张.

我们当今社会的女子教育仍存在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农村地区,工作上的性别歧视更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倡导女子婚嫁的平等,恋爱自由,教育等意识观念,对于现代社会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特别是在教育的公平机制方面仍值得我们借鉴.

三、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

李商隐并没有真正冲破“世网”和摆脱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束缚,其封建*思想和宗法观念包含孔孟之道的成分,但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特点十分明显,他认为源于唐末而盛于唐中叶以后的科举制度存在明显偏颇,一方面士人疲精劳神,耗费光阴,“悲哉坠世网,去之若遗弓”,另一方面却与社会民生经济的需求有所脱节,“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唐代是儒佛道并存、交互补充的文化多元时期,李商隐受其影响,并与民本教育的需求结合,更加具有现实创新性的诉求,从而反映出其教育内容上的多元与复杂.

(一)儒学经典

李商隐幼年丧父,在家乡接受堂叔的教育引导,堂叔是精通“五经”的儒学人士,对其熏陶影响至深.“某爱在童蒙,最承教诱.”史载:“商隐与仲弟羲叟、再从弟宣岳等,亲授经典,教为文章.生徒之中,叨称达者.”可见,其求学生涯中所得教益很多,并颇受器重.《上崔华州书》中有诗句称:“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李商隐自少年起,便擅长古文,十六岁就以其写的《才论》和《圣论》在当地文坛驰名,士大夫乐于与其交游论学.

李商隐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科举考试振兴家道.三次参加以儒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谋取官职,通入仕途.唐代明经进士科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当时考试主要是“贴经”方式,与现在考试中的填空、默写形式相当.可见,他对这种教育选拔内容及方式有默认或接受的一面.开成三年(838 年),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唐武宗会昌二年(842 年),参加吏部考试入选,任秘书省校书郎.正准备大展鸿图之志,当年冬,母亲病故,离职服丧,专心治理丧事.大中六年(852年)补为太学博士,主讲经典,讲诵古道,教授儒学典章.

儒学重视忠孝*要求及规范.李商隐有着浓厚的儒家忠孝思想.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正值宰相李德裕在朝廷辉煌时期,李商隐回到秘书省任职,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母亲去世,他遵循惯例,回乡守孝.在面对做官与守丧忠孝两难的选择中,其毅然选择回乡恪尽孝道,即使错过晋升的黄金时期也在所不惜.他有着浓厚的孝悌思想,手足之情很深,弟弟羲叟一直受他照顾,对待侄女也视同己出.会昌三年至四年(843~844),守母丧在家时,他尝试克服种种困难迁徙维修祖母家坟,写祭文以悼念先人.《祭外舅赠司徒公文》《祭裴氏姊文》等都写得很有特色,以此向世人诠释忠孝*观念.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当今的道德教育中,仍要提倡忠孝教育.

(二)“非儒”思想与佛道教义

李商隐虽然受堂父儒学思想的影响,学习并亲自传授儒家经典学说,但在后期对儒学思想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反对儒学作为统治思想.周公创造了西周礼乐制度,孔子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以周孔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被统治者采用,用以维护其宗法制和皇权专治,汉代后成为维护大一统集权思想的主流思想意识.周孔学说成为了晚唐“非儒”人士批判的源头,这里的“非儒”思想是指对儒学的非难、质疑和批评.李商隐学习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教导,经历仕途不顺和种种境遇后,其思想不断转变和成熟,对儒学思想提出了质疑.

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上崔华州书》中追述了青年读书求仕的过程,流露出对周孔学说戕害个性的愤怒、不信任和轻蔑.“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耶?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道”并不是儒学所特有的,应该勇于挑战儒学正统思想,而不被纲常名教束缚,表现出追求自由的自我朝气与信心.从创作倾向来讲,李商隐的骈体文,是对唐代“文以载道”古文的一种反对,主张用真性情反对中唐时期文学家韩愈所推崇的“圣人之道”.

在《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中,他非难孔丘学说,论者徒曰:呜呼!孔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百千万年,圣贤相随于涂中耳.文章声称孔子除了道德仁义外没有其他可言,犀利尖锐地批判韩愈构建的儒学道统,冲破封建礼法束缚,不为传统教条所拘束,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和解放性,闪耀出独辟门径的创新意识.

那么,李商隐的“非儒”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唐朝是儒佛道三教并重的时代,尤其道教与皇室统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朝廷专设玄学馆,设博士和助教且招收学徒,且按“明经科”条例取道术之士.唐朝宽松的思想氛围为其思想的构建提供了条件.其次,李商隐的坎坷经历壮大了“非儒”思想.李商隐阅读名家经典,勤于思考,塑造了其坚毅勇敢的品格,直面周孔儒学,提出不满.其坎坷的仕途经历,官场的黑暗以及世态炎凉,更使他无法简单依附儒学仁义道德的说教.

上述“非儒”思想成为他一度钟情甚至流连佛道,并倡导研习其经典义理的逻辑起点.

李商隐晚年在四川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任刺史,爱妻早逝,心情沉闷,不与人交游,处于孤独无助的状态,由此转而学习佛教,与当地的僧人交游.“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出于劝导士人参研佛义理、学习佛法的需要,大中七年(853 年),李商隐出资在长平山的慧义经藏院修建了五间石壁,金字刻石《妙法莲华经》七卷.

唐代佛学昌盛,寺院庙宇林立,僧尼甚众,文人士大夫乐于交游僧侣,唱和吟咏,乐此不疲.“深山藏古寺”“僧敲月下门”皆与此意象相关.李商隐与多位僧徒交往,主张从禅宗大师学习“修心”之说,研习佛理以寻求精神寄托.在其诗中,反映佛学内容的有相当一部分.例如,写离别伤痛的诗有“浮世本来多聚散”(《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人生何处不离群”(《杜工部蜀中离席》),“此生真远路,几别即衰翁”(《寓目》),“人生死前唯有别”(《离亭赋得折扬柳二首》其二)等.表达伤怀、孤寂的痛苦的诗有“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端居》),“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等,其间展现了佛学的“五蕴盛苦”.还有“人生如梦”观念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谋而合.此类作品尚有《十字水期潘待御同年不至时韦寓居水次故郭汾宁宅》的“顾我有怀同大梦”,《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的“悠扬归梦惟灯见”,《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的“惟有梦中相近分”.

李商隐接受道家思想与其身世遭际密切相关.他早年的家庭生活极为不幸,造成他严重的心理创伤.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寻求精神解脱,使其向宣扬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以及重视现世享乐的道教寻求帮助.他认为学习佛教典籍,有助于消除苦闷,进而学道修仙,不仅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还可能使人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唐朝修道风气浓重,李商隐是虔诚的道教徒,他曾到玉阳山隐居学道,借修道隐居山林潜心修学,读书习业,其诗对道家和道教之特殊隐喻及典故的阐发,已达到随手拈来皆成佳趣的程度.在《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中有很多概念都体现了其道教思想,如“绵远长大”“以自然为祖”“元气为根”等.他称颂并主张士人学子参读《道藏》,又在诗作中熟练运用道家典故和概念,向世人传达道教的玄妙思想.不过,李商隐并非沉浸道教而不可自拔.他经常参加道教活动,却不完全依从道教.唐朝后期许多皇帝迷信神仙方术,服用丹药求得长生.为此他写下《瑶池》《海上》等诗篇进行讽刺.如《瑶池》篇云:“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其意味深长地指出:求仙无益,即使神仙也不能使人免于死亡,批露帝王欲求长生而失去理智.

(三)兵法军事

李商隐提倡兵法及军事技能的教育.《娇儿诗》是其著名的教育后人的作品,其中提到:“爷昔好读书,垦苦自著述.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由于他一生科举官场坎坷,仕途不得志,因此,通过诗作告诫后生学子不要专走“读书求甲乙”的科举之路,而同时应选择学习兵书军备及操练技艺,强健体能,以充实人生并报效国家.可见,他把一生的遭遇大部分归结为不应专学儒学文法.该诗借对娇儿的期望,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认为仅局限于经史文章于事无补,而应注重学习实际的兵法及军事技术本领.

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与古代学者以学论教,注重学习指导的论述相似,李商隐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为学之道的阐释与指引.同时,李商隐所提倡的教育目的的现实性取向及教育内容的丰富复杂,其阐述的学习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

(一)尊师

李商隐尊师重道,并践行一生,他教育后生以此作为求学的准则.尊师不仅是学习道德文章、取得进步的心理因素,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令孤楚是李商隐的恩师,令孤楚赏识他的才能,李商隐18 岁时就到其幕府做巡官.令孤楚擅长骈文,传授他骈体文的技巧,使其学会骈体章奏.唐代文书通用骈体,擅长骈文是入仕的有利条件,李商隐刻苦用功很快就擅长骈体文,这对他今后的政治及文学生涯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感激令孤楚的栽培指教,心怀大志的李商隐写道:“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令孤楚经常带李商隐出席文人宴会、集会.“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继和,杯觞曲赐其尽欢;委曲款言,绸缪顾遇.”可见两人的情谊深厚.令孤楚卒后,李商隐写下:“白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以此深表沉痛的悼念,今生难报知遇之恩,对师尊的道德学问表示由衷敬佩.

李商隐的尊师行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二)勤勉

在学习求知的道路中,勤勉是最重要的学习心理品质.正如俗语所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又称“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上述种种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只有专心致志,勤勉不懈才能取得成就.

李商隐的家世累代贫弱,唐穆宗长庆元年(821 年)正值10 岁,不幸丧父.作为家中长子,身上担负的责任重大.家庭的贫困塑造了李商隐坚毅的优秀品质.他刻苦好学,为了维持生计贩书抄书.自传体文章称:“某材诚菲薄,志实辛勤;九考非迁,三冬益苦.引锥刺股,虽谢于昔时;以瓜镇心,不惭于先辈.”真实地刻画了他勤学苦练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李商隐不论是幼年跟随堂父学习古文,还是青年跟随令孤楚学习骈文,都展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状态.这与他坚定意志及不屈不挠的毅力是分不开的.

李商隐认为,人的一生都应不断学习,无论是幼年还是夕阳垂暮之年,都需追求上进.“勿贪加丽地,不为圣明朝!”在诗作《戏题枢言草阁》的后半阙中,李商隐通过与李枢言的对答“古诗何人作,老大徒伤悲”,表示趁年少青华抓紧时间,及时学习努力,从而劝勉后生学子及早向学,无负大好光阴.勤勉学习,努力竞取不仅是积极人生观的反映,更体现了人生理想抱负的宏大志向.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便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这种境遇正是此种积极向上、执着奋斗人生的更高层次.

(三)交友

李商隐善于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他教育后生要善于结交益友,切磋问道,要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与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作为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揉合了前人的精髓,又不乏当代的特色.他的100 多篇咏史诗、政治诗受杜甫影响,学习其七律诗的艺术手法和托古喻今的方式,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古体诗向李贺学习又受屈原的影响,具有进步主义理想,诗歌夹杂浪漫气息.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 年),刘蕡在应贤良方正科考试的对策中指责宦官威慑朝廷,提出辞退宦官,使政权回归宰相,以改革吏治的建议,入仕后,被宦官诬罪,贬柳州司户参军,李商隐对刘蕡的遭遇愤懑不平,写下5 首诗为其鸣冤叫屈,不顾个人安危,伸张正义,对其称誉极高,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以此表达自己的崇敬仰慕与学习效仿之情.

在李商隐的青年时代,崔戎也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两人感情深厚.崔戎特别赏识李商隐,“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在李商隐的应举求学过程中,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华州留语晓至暮,高声喝吏放两衙.”可见,崔戎与李商隐的交谈,从早上到傍晚,连府吏的汇报都置之不理.两人切磋交流,李商隐跟随崔戎在其幕府掌章奏,但崔戎到允州才一个月就染病去世,享年55 岁.“呜呼大贤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颓泰山惊逝波.明年徒步吊京国,宅破子毁哀如何.西风冲户卷素帐,限光斜照旧燕窠.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岂得无泪如黄河.”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商隐的一生中广交益友,使自己的学识素养都有了提升.他这种虚怀若谷,广采兼收,是对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师”明辨择善、不耻相师品格的弘扬,更是当代协作与互助团队精神的深刻诠释.当今时代,我们更要结交益友,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取长补短,善于向他人学习,这种可贵的学习方式及正确的态度,在我们今天仍要继续发扬的一种学习观.

李商隐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不变的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在晚唐宦官、朋党之争及藩镇割据的离乱纷争的政治背景下,李商隐仍然能够积极面对社会现实的困扰及矛盾斗争,写出多篇富有深刻见解的教育诗文.其提出民本教育、男女具有相对平等的教育权、教育内容突破儒学经典及道德教条束缚,以及生动活泼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教育观点或见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唐代教育家有关教育论述的相对贫乏、思想材料及理论构思较为薄弱的格局.作为诗人、文学家讨论教育问题,对正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育专业论题关照不足是很自然的,李商隐也是如此.唐代文学家如杜甫、白居易、刘禹锡,与李商隐一样,关注教育,唱出了文学家的教育乐曲,其个性风格及内涵表现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对上述相关教育论坛的一种扩展与补充.由此,其教育学术价值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今天,虽然时代在变化,但其优秀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却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的教育思想遗产,以推动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从这一视角分析,李商隐的教育思想在我们现代社会的教育探索中仍会产生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朱鹤龄.李商隐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周振甫.李商隐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唐]李商隐,等撰.义山杂纂[M].长沙:岳麓书社,2005.

[5]吴调公.李商隐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6][唐]李商隐.李商隐全集附李贺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周振甫.李商隐选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8]陈贻焮.唐诗论丛[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9]陈致平.中国通史:第4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

[10]李庆皋,王桂芝.李商隐全传[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

[11]雷海洲.唐诗三百首[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

[12]吴调公.李商隐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3]吴调公,骆冬青.李商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4]顾之京,范宏杰,姚守梅.李商隐诗歌精选[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言而总之:这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李商隐和教育思想和探讨方面的教育思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韩诗家关于李商隐讽喻诗的批评 伊凤迪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 要义山诗个性鲜明,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其诗文受到中韩诗家不同程度的关注 对义山诗歌的总体风格,中韩诗家认识基本一致,但是在对李义山讽喻诗是否得风人之旨问题上,.

2、 朦胧的典范悲壮的情怀谈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程鑫读李义山的诗,总是给人几多期冀,几多沉重和迷茫,总觉得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愁萦绕在心头,让人欲罢不能 在那迷离多变的意象群中,诗的主旨显得隐晦而难以把握 因此,李义山的诗成为诗界争议性最大的作品 .

3、 李商隐《无题》诗多义性主题下用典 内容摘要李商隐是一个用典能手 他使用充满道教色彩的典故,将自己复杂的内心隐秘于其中,并加之以“无题”之名 后人们对于“无题”主旨的解读,有说,或寄寓说,.

4、 李商隐夫妇的剪子《夜雨寄北》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诗词素以玄迷多义著称,夜雨寄北是否也无意中设了一个“干扰局之浪漫主义假说”,以致连知识渊博的古文专家以及百人团都蒙过去了——题记1有关李商隐的夜雨.

5、 深知身在情长在读《李商隐诗选》有感 摘 要李商隐的爱情诗,写的爱情大都是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 那种无望与难忘交织一起的感情凄伤缠绵,深挚的感情和这种凄伤的氛围使得这些爱情诗艳而不冶,艳而不佻 这种悲剧式的爱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既有自己的魅力.

6、 李商隐:姑娘,我要给你写情书 青山说美好的情诗背后,往往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每一首情诗的诞生,或许都是诗人内心的一次难以言喻的伤痛 827年春节,一个少年在路边摆摊,给别人写春联 一个50多岁的男人接过春联“字写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