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图书馆论文发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高校图书馆杂志 高校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工作杂志 图书馆投稿 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上海高校学术期刊提升计划

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民族高校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以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例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高校图书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7

民族高校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以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例,本文是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高校图书馆和民族和资源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摘 要】本文以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作为新生的本科院校图书馆,由于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等因素其规模与智能化与省内外各民族学院图书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就本院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进行了介绍,并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民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8)01-0025-01

图书馆是集教育、科学、文化为一体的复合体,是供人搜集、积累、整理文献的场所,著名的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J.H.Shera)就曾明确提出“图书馆学已经从书籍世界发展到了信息世界.”○1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以便更好地利用、分析信息资源,使其产生使用作用,创造价值.

作为民族高校的图书馆,更是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作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事业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提供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一、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基本情况

就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现状来说,拥有A、B区两个图书馆,馆舍面积共1万9千多平方米,由于是民族学院图书馆还特设有所属藏族自治州的民族文化特色馆.职工人数21人,高级职称4人.

现有馆藏资源情况: 馆内图书期刊以社科文献为主,重点体现地方性、民族性和应用性,基本保障了学院教学科研的需求.近三年来,投入文献资料购置费380余万元,年均120余万元.全馆共有纸质图书89万余册,电子图书41万余种,装订过刊2万7千余册,现期期刊900余种,电子期刊(CNKI)1万2千余种,辅以其它专业数据库、学习数据库、考试题库等数据库12个,基本满足对图书的教学科研需求,同时满足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且地处偏远民族地区,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规模还较小,投入资金较省内其他高校偏少,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较滞后.

二、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项目

1.流通服务方面

图书馆实现了A、B两个校区图书通借通还一体化自动化管理,A区为传统管理方式,B区为藏阅一体管理,开放时间达90小时/周,共有阅览座位1300余个.AB区新馆电子阅览室有机位近百个免费向读者开放,供学生无偿查阅资料.图书馆年流通借还书量达14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源使用下载量达5600余篇/年,数据库资源检索高达200万次/年,下载量达11万次/年.

2.资源建设方面

(1)购买图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实际出发,在满足一般专业需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重点专业和新建专业的需要,收集书目,并通过走访系部师生,多方吸取意见及建议,进行纸质图书的现采.

(2)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特色馆的康巴文献资源,如不定期到有关单位收集,利用学生假期回家收集,利用学校各课题组考察机会收集,并及时加工上架流通.

(3)根据使用情况和系部意见对数据库购买进行增减的相应调整.(4)专业期刊主要由系部提供目录征订,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5)与全国60多所院校图书馆建立了资料互换关系,实现了同CALIS、 CASHL四川大学中心的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建立了与甘孜州图书馆共建共享图书资料.

(6)引入各种可通过手机下载资源的电子产品,如歌德机等.

3.读者培训宣传方面

由于资源增加、服务增加,我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读者培训和宣传.一是利用图书馆主页进行各种宣传培训,二是利用数据库商家进行培训宣传,三是新生进校学前教育,同时根据系部需要特别是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前进行专题讲座.

4.为地方服务方面

我馆与所在甘孜州图书馆建立了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为地方部提供图书借阅服务,B区新馆建成后也有一些市民到馆阅读图书.

5.馆员培训

本馆图情专业馆员较少,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常期在图书馆工作,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也存在专业知识的匮乏,为缓解这一问题,一是馆内不定期进行资源服务培训,每年有3一4次,二是近年派非图情专业的馆员到省内外高校图情专业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学习,三是有轮换馆员先后到省内高校图书馆的为其两周的岗位学习.四是积极参与省内外各高校图书馆会议,吸取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五是实行馆员轮换制度,使馆员可以胜任馆内相应职位.

6.环境优化

为创造一下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读书氛围,在馆内摆设了舒适的沙发位,在墙面贴有字画.书架的摆放不显拥挤,在采光较好的地方都摆设看书桌椅.在馆内会时不时举行类如画展、书法展等作品展活动,不仅提升读书氛围,也陶冶了情操.对馆员进行馆内现有资源培训,以耐心、细致、热情的服务态度及时为读者提供资源信息,帮助读者查阅资料.同时在馆内每年会不定期进行环境优化的评比,通过各种方式把书库整理得紧紧有条,整洁有序,保持馆内长期的优良环境,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一个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

7、鼓励读者,激励阅读

对读者借阅排行榜进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读者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积极开展读书日、新书推荐等相关活动,鼓劲读者读好书且推荐给图书馆.开设读者留言和馆长信箱,对读者提出来的疑问及时回复,对提出的意见及时修改,对提出的建议有选择性进行采纳.了解读者、尊重读者,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目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三、对本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议

作为本民族地区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其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引进专业人才,加强非专业人员培训.

专业人员的匮乏,会导致服务水平不能提高的重要因素.专业人才的引进可大大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只有整体专业水平提高,才能体现出图书馆的专业性.从专业的角度向读者提供专业的服务,更能显示出图书馆的藏阅及创新的功能.

2.多途径丰富馆藏,加强资源宣传与利用.

馆藏不仅仅局限为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也可以体现在实物中,通过不同方式的收集资源,才能改变图书馆在众人眼中只能有书刊的单一资源形态.只有馆藏丰富了,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图书馆学习,加强资源的宣传与利用是提高读者利用资源的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式.

3.积极探索,提升创新服务.

图书馆不仅是读者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将知识收集提取精粹,再出新知识的一个再造地,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单一服务方式中,要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服务,才是图书馆服务的新目标.

注重各类兴趣、科研小组,提供专用场最大限度满足读者.诸如数学建模兴趣小组,提升服务服务兴趣小组,为其提供专用场所.

4.加强合作,展现民族地区特色服务与特色资源.

加强馆院合作、馆与馆的合作、馆与地方的合作,将本民族的特色资源进行收集,不仅实现资源共享,还大大节约了成本.所谓民族地区, 就要体现民族的特色,做到让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倪波.:理论图书馆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基金项目:

四川民族学院一般项目“大学生阅读习惯研究 (XYZB17004)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周鑫,女,馆员,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四川康定 邮编:626000)

彭柯伟,男,中学二级教师,甘孜州电化教育馆.

本文点评,本文是适合高校图书馆和民族和资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高校图书馆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高校图书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校园微快递服务模式探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 张超,潘婷,田瑞芳(天津农学院,天津300384)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导致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网上购物成为主流 高校师生更是将网上购物作为主要消费形式,高校快递量.

2、 构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摘要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要构建并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弥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使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

3、 我国高校图书馆MOOC版权服务模式的比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MOOC版权服务;比较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紧跟MOOC的步伐,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MOOC相关服务,以开放、共享的理念为师生构建大规模的在线互动平台 文章分析了.

4、 高校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建设和服务 关键词阅读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建设服务摘要文章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及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设阅读共享空间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目的性,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的建设与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

5、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李娜(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山西 太原030031)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在明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新特征的.

6、 基于知识链的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 关键词知识链;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整合策略摘要高校图书馆承担着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从知识链的视角加强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具有现实必要性 基于知识链和资源共享的视角,建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