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人才培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与地方高校全程互动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君武学堂为例有关论文范例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8

地方高校全程互动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君武学堂为例,本文是人才培养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地方高校和君武学堂和人才培养方面论文如何写.

[摘 要]当前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特色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可以结合广西大学实际,提出从分类选拔机制、个性化培养机制、创新实践训练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全程互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地方高校特色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全程互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7-0137-04

创新是推动国家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对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的思考.为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些均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地方高校受地方政府投入、办学基础、教学资源等要素制约,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培养区域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必须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为特色化、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发展

拔尖创新人才,指的是在某一学科或工作领域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表现出众、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能发挥领军作用的人才.就高校学生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则指专业知识基础深厚,科研创新能力居于领先地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文精神在培养对象上的体现.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带来的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矛盾,让国家早在2002年就将“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和特殊培养决策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并于2009年起先后实施了系列改革政策,如“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以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其中建立荣誉学院的改革方式广为流行,浙江大学2000年率先建立“竺可桢学院”首开荣誉学院先河,引起各高校效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及办学基础,以实验班或荣誉学院的形式为载体,以“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为原则,以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为抓手,开展课程改革、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其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自由教育模式、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通识教育模式、南京大学“启明学院”的主动实践模式、匡亚明学院的大学科培养模式、竺可桢学院的交叉混合模式等,以其鲜明的特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从实施效果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取得初步成效,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例,2014届近1000名毕业生中,有95.4%的学生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重要性及思路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内涵

培养机制指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在遵循有关规律、确保内部组织和运行顺畅的基础上采用的方式、方法与手段.综合相关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指的是参与培养工作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组织和人员之间相互作用、协同合作,通过完善培养过程制度,加强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搭建实践平台,有效培养拔尖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目标的过程和方式.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富有突出专业知识、卓越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的领军人才、行业精英,仅依靠39所985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既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也不利于高校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地方高校占总比95%,中西部高校数量1363所,占全国总数的53.9%,但受国家教育资源投入、分配不均衡以及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上相对滞后.因此,要提高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构建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地方高校实现拔尖创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它为改革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撑与科学合理的运行方式.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这两个要素的结合体,教育机制是指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二者结构相融,功能互补.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起步晚,培养质量与985高校及发达地区高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观念制度革新和科学完善的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进,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2.这能为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提供质量保障.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会受政策、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硬件设施、实践实验平台、学校决策、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而通过构建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这些要素整合起来,明确这些要素的投入力度、支持程度、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能确保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稳步运行、足额投入、师资充足、设施环境及实验平台强劲,为拔尖创新人才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3.这是实现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则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上.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学科领域知识技能突出、能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精英人才、领军人物.受国家政策引导及高校间相互参考借鉴的制约,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同质化现象普遍,地方高校要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和制高点,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探索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校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样才能突出学校特色,强化核心竞争力.

4.这是地方高校实现“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实现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必须要有一流人才作为支撑,而拔尖创新人才则是一流人才的基本特征和具体体现.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流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能切实完善拔尖人才学科专业领域知识,强化拔尖人才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发挥拔尖人才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带动和推进地方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思路

由于地方学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各不相同,因此,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上,应遵循以下思路.

1.坚持分类构建,明确各自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武书连的分类标准,现有大学可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等;按科研规模的大小,则可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种类型.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根据发展规划及改革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各校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和任务.如工科类研究型大学侧重培养工科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型的大学主要培养知识面宽广、适应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职业技能型大学则侧重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强的拔尖应用型人才等.

2.以特色为先导,完善校园精神及文化底蕴的制度建设.高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为大家所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良好的生存发展方式.地方高校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立足学校一贯倡导的办学精神及文化底蕴,这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最基本的底色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获得社会认同、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王牌.围绕办学精神及文化底蕴建立起的选拔制度、管理制度、成长培训培育制度、保障制度、评价制度等制度体系,能将学校的精气神和办学目标相融合.随着拔尖创新人才在学科专业领域及行业工作领域精英效用的发挥,它必能极大地提高学校知名度及认可度,实现学校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发扬.

3.注重协同创新,采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改革措施.人类历史发展经验证明,推进事物发展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协同合作.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协同创新,2012年教育部启动“2011计划”,构建协同创新模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应注重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其中内部协同指的是通过校内学院与学院之间开展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思维与创造潜力;通过学院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教学与管理相长,以管理育人促发展,通过学生的发展促进管理理念的更新与发展,以此推进教学改革;通过校内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完善对师生教学的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外部协同,指的是地方高校要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借助校外政策、科研平台、社会企业资源、同行教育资源等优势,补齐高校自身短板,整合优势资源,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4.强调过程互动,注重全程质量保障机制构建.“全程”指拔尖人才培养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通过入学教育、新生研讨课等“入口”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遴选拔尖人才;通过“过程”互动,不同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实施精英教育,实现学科专业知识的延伸;通过高峰课程体验、国际化教育与实践课实验平台锻炼,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及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出口”互动,将专业学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考研推免、就业创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树立典型与榜样,带动和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互动中的“互”,即是要建立校、社、生三方“互需、互惠、互联”的共赢合作机制,学校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强化办学水平,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希望与通过与高校合作,能选拔在各行业领域发挥领军作用的拔尖人才;学生则需要借助学校社会力量,提高自身科研创新实践能力.

三、全程互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及实施

广西大学是广西高等教育的领头羊、排头兵,也是广西唯一的211地方综合性大学,担负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经过摸索与实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逐步构建了选拔培养机制、创新人才个性化成长机制、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国内国外合作培养机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地方高校全程互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系.

1.分类选拔机制.学校现有98个本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为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2012年学校开始实施“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2014年成立“君武学堂”后,结合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整合优势资源,为优秀本科学生搭建平台,面向广西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开设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大学依托优势学科,集广西大学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选拔的优秀学生实施精英教育,培养对广西大学有着深厚感情的杰出校友和品德高尚、底蕴深厚、出类拔萃的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使其未来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学生在学习成绩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根据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进入“君武学堂”实验班学习.学校根据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采取末位淘汰制,对入班后的学生严格管理,严抓质量,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成绩较差、确实不能继续学习的,予以退出,不予增补.

2.个性化培养机制.“君武学堂”坚持特色与个性化培养,着力打造具有崇高人文素养、具有广西大学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坚持特色办学,即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君武学堂人才培养”目标,将广西大学校训及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所倡导的办学精神融入“君武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秉承“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积极弘扬马君武先生倡导的“三苦精神”(即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员工苦干)办学育人.学生苦读的深层意义,是要有坚持理想信念、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从严执教、教研并进、教学相长;员工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师生提供服务.其次,坚持个性化培养.“君武学堂”共开设了10多个不同类型的实验班,针对理工、农林、文管类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在这些专业中择优遴选拔尖创新人才分别进入广西大学理工特别培养班、多学科背景外语口译特别培训班、君武学堂土木工程实验班、数据驱动的复杂系统研究研讨班等不同类型实验班进行各有侧重的学习与锻炼.每个不同实验班除了制定个性化的独立培养方案外,还同时实施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提高学生选课学习的自由度,促进学生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创新学分制、学分转换制,使学生的科研学习、竞赛成果得以转换、替换成课程学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巅峰训练和创新科研实践中去.

3.创新实践训练机制.为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科研实践能力,“君武学堂”实施优秀本科生导师制,选派高水平教师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同时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接受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此外,还开设“君武科研实验班”,鼓励和支持低年级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让他们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除邀请院士给学生上课外,还尽量为实验班创造良好的条件,委托校内8家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机构承担学生的培养工作,邀请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授担任学生导师,真正做到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学生应在导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力争能够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出现,产生专利,参加竞赛,参与到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去.通过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学生进入“君武学堂”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的优秀导师为载体,能有效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4.质量保障机制.学校每年投入100万经费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并建立专用的教室、阅览室、洽谈室、荣誉室、实验室等.学校还制定了优秀师资出国进修机制,先后出台了《广西大学“博世科青年教师创新人才培养奖励资助计划”实施办法》、《广西大学海纳计划送培出国管理办法》等文件,以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除了给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外,学校还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及实验室,投入精锐师资全程指导学生开展、参与科研创新项目,使学生早进课堂、早参与科研创新训练实践、早出成果.同时,学校还提供严进宽出的末位淘汰机制,积极实施本硕贯通培养机制,强化学科基础,瞄准学科前沿,使优秀的本科生能提早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如电气工程实验班采取“4+3”本一硕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品德高尚、底蕴深厚、具有创新精神的行业未来领军人才;动物科学类实验班积极探索本一硕一博连读培养模式,培养品德高尚、底蕴深厚、具有创新精神的行业未来领军人才.此外,学校还建立“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坚持教学质量责任制原则,健全全覆盖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校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工作,建立教学监督、第三方评价、自我评价、多元反馈评价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

“君武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的拔尖人才培养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获得了自治区教育厅及区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与充分肯定:2015届“君武学堂”数理特别培养班升研率达80%;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4人,区级26人;2篇论文被SCI期刊录用、1篇被EI收录,软件著作权3个、实用新型专利9个、申请发明10项.

该文汇总,此文为关于地方高校和君武学堂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人才培养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我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 殷朝晖(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所培养的人才距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仍有一定的差距.

2、 基于协同理念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岭南体育文化建设为例 摘要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剖析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新形势下必须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常态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协同创新的理念应用于构建新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

3、 院为实体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课题(2018年);国防知识产权局评议项目(16GFZZZ01072); 上海交通大学晨星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项目(15X100100049);教育部战略研究课题(18.

4、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摘要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知识和创新能.

5、 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 当前,国际竞争与日俱增,我国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与经济新常态阶段,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与环境下,培养一流拔尖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必须承载的使命 拔尖型人才.

6、 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摘要当前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学科领域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开发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