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人才培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与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有关论文例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6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本文是关于人才培养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人才培养和校企和中职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南宁市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张增林

【摘 要】探究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其方法和过程,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服装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61-03

我国中职服装教育起步较晚,大约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存在与服装行业和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第一,存在教学模式与专业特点不相符,甚至还沿用普通教育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第二,教学手段落后,还存在裁缝师傅带徒弟的传艺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服装人才不适应企业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不符合企业岗位技能用工标准和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学校的服装专业为例,在没有进行校企合作之前(2010年前),毕业生到服装企业还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并且就业后须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适应由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换,这也是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现今中职学校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关键,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典型之一.德国的“双元制”就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代表,它已经成为欧洲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流形式.德国的汽车等机械制造业非常发达,生产工艺精湛,与其成熟的职业教育是分不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为实现培养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过程管理的总和.中职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适应企业、行业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解决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矛盾问题,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领域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建设等指导意见,为中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构建校企合作机制,进行“订单培养”

近年来学校服装专业组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办学,先后与广东、广西南宁以及横县本地的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这些具有设备先进、生产实力雄厚、产品市场较稳定的企业成为学校教学实习(就业)基地.目前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内外和本校三个层次,远近结合.比如从2010年起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圳维珍妮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内衣和体育服装用品,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外资服装企业集团.学校在充分了解这家企业所需岗位的标准和要求后,与之深度合作,进行“订单培养”.至今已有三届毕业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和就业,而且稳定率达到80%以上.“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学校根据用人企业或单位的需要,与用人企业或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学生毕业后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考核,直接选聘毕业生进入企业或单位就业的一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已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它实现了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校单方面育人的体系到现代多元化教育体系的转变,以提升学生的企业岗位适应能力、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符合人才就业双向选择的基本要求.

学校还与东莞联亚服装有限公司合作,给学校的教学、顶岗实习和就业注入了新的血液.这家公司常有员工8000多人,主要生产西装、西裤、衬衫和休闲服装,成为学生进行实习的基地.引进东莞银海制衣厂,建“校内工厂”,成立“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广东东莞银海制衣有限公司——服装制作实训基地”.“校内工厂”拥有一个裁剪车间、三个缝制车间和一个后整理车间,100个生产工位,为学校服装专业的教研、实习、生产实践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校内工厂”既能满足现阶段服装专业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又能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共赢.“校企合作”条件下的多种方式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教学、企业实训、学生就业”一体化教学目标,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的人才培养.

(二)提升师资队伍业务水平

要培养出既能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又要能满足学生自身专业的长远发展,师资队伍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既是理论专家,同时又是能工巧匠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大专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到中职学校当老师,没有经历过企业的生产实践,专业水平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岗位技能相对低或者技术滞后,不适应企业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需要.为此,学校在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各个部门的生产实践,以熟悉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在了解岗位技术标准的同时,掌握产品生产的岗位操作技能;二是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管理经营,了解企业生产的运作过程,以填补教师的企业生产管理知识;三是走进高等院校,提升学历,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四是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开展专业讲座.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学校发展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三)进行课程改革,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企合作下,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行业市场的发展变化,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制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从服装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出发,建设课程标准,开发教材.比如,学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的岗位培养模块订为三个培养目标:服装行业企业的打板师、缝制工艺师和大量的缝制车位工人.针对服装企业工作岗位,根据工人所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岗位能力模块细分为多个生产工序,并以此来设置各个能力模块的课程标准.

又比如针对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的具体方案,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适应企业的用人为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在课程安排上,侧重实训课技能的教学,使得学生就业后不用再进行岗前培训,即能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在校企合作下,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参与课程标准的设置与校本教材的开发,注重岗位要求、岗位能力分析、模块知识内容、职业素养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形成实用的又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方案.

(四)开展项目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技能

要培养出符合企业特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必须针对岗位所应具备的技术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研究,开展岗位项目教学.比如要培养服装纸样师,必须开展服装工业样板制作项目的训练,包括纸样的制图、放缝、零部件的裁配、纸样的文字说明和工艺符号的标注、纸样的推档和放码等,使学生打制出来的纸样能符合企业的生产标准,能通过这门课程的考核.

又如要培养缝制工艺师必须开展服装样衣制作和缝纫设备应用项目的训练,包括学会看服装制单文件、能编排缝制工艺的生产流程、对服装的各个加工工序能熟练制作、能灵活应用缝纫设备和熨烫设备来完成服装各个加工工序的生产、具有服装质检员的技术知识和工作能力等有关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考核使学生制作出来的样衣符合企业产品生产的标准.

又比如,在缝纫工岗位的培养方面,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办法,比如学习某款服装的缝制工艺,教师可以按照企业的生产加工方法,先教会学生这款服装各个加工工序的制作,然后要求学生编排服装加工的生产流程,接着模拟企业的生产,进行成衣的制作实习,再到工厂参与产品的生产实践,最后由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总结.

这种特定岗位项目的教学法,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能符合企业岗位的用工要求,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制定考核标准,培养合格人才

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改革人才评价制度的要求,探索社会、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学校等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方式,以企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学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制定符合服装企业岗位用工需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考核标准是培养服装专业合格人才的关键,使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标准有了参考依据.比如“服装设计工”“服装打板师”“服装制作工”“服装CAD”等职业资格技能的考证,这些资格考试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为学校提供教学考核依据.学校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办法,根据企业岗位的用工标准来制订各个能力模块的考核内容、级别、方法和评分标准,以标准来规范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

(六)推行“3+1+2”的人才培养模式

“3+1+2”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前三个学期采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程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并在设备实训室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期间还安排到“校内工厂”进行企业生产实践.第四学期根据企业“订单”的要求,参照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依照特定岗位的用工标准,进行定向培养.期间部分课程由企业承担,并加大实训和生产实践环节.“订单”生的考核、评介体系与指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第五和第六两个学期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直接参加企业产品生产实践,学生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成长为一名完全胜任企业生产的合格服装工人,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所在顶岗实习的服装企业提升和发展的机会.

三、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以学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2010年开始到2015年的六年间,培养的毕业生约有800人,其中95%的人通过考证,获得“服装设计工”中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有100多人和500多人分别留在东莞联亚服装有限公司和深圳维珍妮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就业,月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其中2012届毕业的谭培杏月薪达6000元,2011届毕业的罗月梅在板房做样衣月薪达6800元,2011届毕业的李海璐在板房做纸样月薪达8000元,等等,学生接受“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之后,在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就业上也取得了优势.

就整个学校来看,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绩.2010—2015年,学生参加广西区级和南宁市级中职学校服装设计制作大赛,分别获得区级(参加三届)二等奖2人,三等奖6人;市级二等奖10人,三等奖20人.

四、建议

要把“校企合作”做大做强,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起来,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起来,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当地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服装行业、服装企业和学校要共同建立服装人才培养研究会,根据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确立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要不断得到服装企业的大力支持,这是实施“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要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的积极配合,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中职教育“面向市场、服务企业,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深化教学领域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建设.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共同制订服装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设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并参与教学实践.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条件下,实行“工学交替,以产代教”的教学形式,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第四,当地的新闻媒体和学校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使社会各界都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家长,要转变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爱.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的教育,它要直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培养出既能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又能满足学生自身专业的长远发展,这是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以提高中职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宗旨,面向行业企业、社会和市场,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邓志辉.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学六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9(36)

[2]王保军.订单培养校企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

(责编 卢建龙)

该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人才培养和校企和中职方面的人才培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慕课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混合学习模式探究以《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为例 慕课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混合学习模式探究①——以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为例周海军1,高开丽2(1 江苏省宿迁中……专业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2 江苏省泗洪中……专业学校,江.

2、 校企联合实践的能源应用专业人才培养 王清树,刘成刚(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215009)摘要针对能源应用专业对工程实践的需求及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建设了以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为基础,高素质能源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

3、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5001201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是以学科型为主的知.

4、 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华(湖南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金融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深化改革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金融企业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本科人.

5、 聚焦首都核心功能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升 技能人才培养以“行业企业用人质量和数量需求为出发点,以对口优质就业创业为落脚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技工教育的历史优势,也是技工教育的最大特点 从历史发展沿革来说,技工院校大部.

6、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课外导师制模式探究 摘 要 服装专业教育属于技术教育,当前,在各大院校包括各高职院校基本都有开设,本文在分析当今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专业所需人才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高职高专服装专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