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红色文化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襄阳市红色文化参考文献 关于红色文化论文 关于红色文化的论文 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性论文 红色文化参考文献 关于传承红色文化的论文

红色文化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挖掘和利用效度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红色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0

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挖掘和利用效度,本文是关于红色文化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效度和效度研究和文化遗址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红色文化遗址是中国在带领中华民族英勇抗争侵略者、开展革命活动、艰难探索与进行革命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遗址、纪念地等.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红色文化遗址具有以史鉴今、传承历史的重要价值.通过对哈尔滨市现有红色文化遗址进行研究,考察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的历史内涵与利用现状,通过实地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分析红色文化遗址利用效度,明确当前哈尔滨开发红色文化遗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力图为当前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资源的开发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利用效度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8)05-0057-07

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红色文化遗址作为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挖掘红色文化遗址,有助于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助力.从2004年《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起,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成为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2].在2011年与2017年相继发布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重视对红色旅游的规划开发.2015年,哈尔滨市出台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打造“一心、五带、八线、十二区”红色旅游风景线[3].

一、红色文化遗址研究概述

(一)红色文化遗址研究现状

随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遗址研究也逐渐走入学者研究的视野.目前,学界对红色文化与红色资源遗址的研究相伴相生,对红色文化遗址的研究多包含在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中.学界从21世纪开始逐渐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引起重视,在2004年《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对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遗址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截至2018年6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红色文化”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后共有期刊论文2212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215篇,博士学位论文5篇.从文章发表态势来看,自2004年至今,关于红色资源的文章数量增长趋势虽有波动,但自2011年后维持在100篇左右,尤其在2009年后每年发表的文章都达到100篇以上,如图1所示.

红色文化的专著方面包括:王爱华主编的《红色文化与思想教育》(2012);孙弘安,王太钧主编的《用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赣南师范学院为视角》(2015)对红色文化如何被运用到高校德育中进行研究.王炳林与张泰城主编的《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6》(2017)总结展示了在各高校红色资源育人的发展动态与阶段成果.还有郭剑敏的《新世纪红色影视剧与红色文化的打造及传播》(2012);肖灵的《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研究》(2015)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红色文化的开展研究.孙和平的《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010)、王爱华、罗中昌主编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地方经济开发》(2012)、项福库的《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2015)、王洪叶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与地域发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着重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角度进行研究,开发红色文化助力红色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整理探析.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红色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概念和科学内涵,红色文化特征、价值、功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尤其是德育等方面.对红色文化遗址的研究多包含在红色文化研究中,也有部分学者专门对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角度进行研究,但这其中专门以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为专题的研究甚少,如张福山和周淑珍的《哈尔滨革命旧址史话》、哈尔滨市委党校研究室编的《哈尔滨红色遗址》等.

(二)红色文化遗址概念及特点

近些年,学界对于红色文化的概念与分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对红色文化的具体概念的界定和分类方式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在新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4].红色文化遗址是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留下来的爱国运动旧址、革命先烈工作和生活纪念地、战争纪念旧址、爱国人士及地下党开展活动地旧址以及在遗址基础上建立的纪念设施等宝贵资源.红色文化遗址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主题性和不可再生性

红色文化遗址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以及领导社会建设的物质载体,首先,红色文化遗址具有主题性,它紧紧围绕着中国带领中华民族革命和建设这条主线.其次,红色文化遗址具有不可再生性,作为历史的承载,红色文化遗址主要为遗址、活动痕迹等.它们记录着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和奋斗历史,是能够被耗竭的、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2.分布的广泛性及区域性

我国红色文化遗址地理分布式具有广泛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各不相同;由于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导致红色文化遗址的分布广泛,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中国成立伊始,其活动范围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当时的大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人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5];这一时段的革命活动遗址多分布在中西部的农村、山区.在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活动遗址则主要散布在其他地区.

3.多位于偏远落后的地区

在一定阶段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挣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围堵,红军长征时的路线是偏僻难行的山区,因此红色文化遗址的分布集中在偏远的乡村、山区.同时此类区域距中心城市较远,道路交通相对闭塞,经济发展滞缓,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难度.

二、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现状与利用效度调查

(一)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的概况

经过调查整理、实地走访红色文化遗址和专家访谈获取资料,整理可知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共有176处①.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分析法,对所有的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红色文化遗址的利用效度.

1.哈尔滨市保存较好的红色文化遗址共60处

哈尔滨市红色历史悠久,红色景点众多.哈尔滨市政府大力支持各地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遗址十分丰富,众多红色景点都是免费开放,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使市民更多地接触红色文化,提高公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追溯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其中规模较大、建设较好的有东北烈士纪念馆、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等.

2004年,国家启动红色旅游工程,哈尔滨市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日联军博物馆、哈尔滨烈士陵园、尚志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牺牲)地等多个红色资源遗址被列入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6].其中,保存完好对外接待游客的红色文化遗址共计46处(见表1).一些红色文化遗址虽然保存完好,但地理位置过于偏僻,开发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接待游客.

①数据资料来源:2011年出版的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的《黑龙江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张福山、周淑珍著2001年版《哈尔滨革命旧址史话》,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2013年版《哈尔滨红色遗址》;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1996年版《黑龙江省志第七十卷(志)》.

2.哈尔滨市保存较差红色文化遗址由于特殊的历史导致,很多红色文化遗址分布在偏远的乡镇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内

经调查不难发现,许多遗址多被移为他用.有许多红色文化遗址被企业、学校、部队、个人使用,许多遗址缺乏保护、开发,尚未对外开放,还有些遗址遭到破坏甚至已经消失.根据调查可知哈尔滨现存但未开发对外开放的遗址有80处,许多红色文化遗址都被另作他用,甚至许多成为商业用地.截至2017年9月,哈尔滨已拆除的红色遗址有36处.

(二)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利用效度

由调查可知(见图2),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较好的有60处,但对外开放利用的仅有47处,未开发和已拆除的共116处,整体上对遗址的利用率为27%.在已经搜集到的176处红色文化遗址中有36处已拆除,这说明对于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不力,地方政府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城市建设,就拆除这些红色文化遗址,让它们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之中.而有些革命纪念地和遗址虽然逃脱被拆除的命运,但是却被荒废掉,形同虚设,如陈潭秋被捕处、赵尚志养伤处等遗址未能实现其应该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目前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地区对于红色文化遗址的利用效度偏低.

三、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利用效度存在问题探析

通过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利用偏低,折射出哈尔滨红色文化遗址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一)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欠缺

宣传红色文化有助于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红色文化遗址挖掘利用效度低折射出哈尔滨市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有待改善,不能引起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

1.政府的宣传工作欠缺

全国有诸多城市主打的红色城市文化,特别是进行过革命斗争、有红色印记的城市更是大力宣传,将红色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宣传亮点,如井冈山,其用仪式教育加深来访游客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所有共产主义者向往的革命圣地.哈尔滨市则过于注重冰雪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还不尽如人意.据调查,仅本市内的红色资源纪念地就有128处,如赵一曼、赵尚志等革命英雄的精神印记存在于市内各处,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就有数条,政府完全可以将这些遗址作为本市特有的城市文化,进行宣传,以落实本市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

2.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相比于一线城市,哈尔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新闻媒体产业的发展并不景气,传媒的影响力相对低下,处于全国媒体影响力排名的末端.相比于有高资金来源的商业投资广告和能获得高收视率的舆论八卦,红色文化的宣传不能满足新闻媒体的资金需求,这就导致在本市内红色文化的宣传阵地缩小,红色文化的关注度得不到提升.媒体宣传力度不足同样使得民众对本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知之甚微,尤其是外地游客,更是难以发现市内的一些红色文化遗址.

3.宣传渠道比较狭窄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更为多元,大力传播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首要任务.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红色文化宣的传渠道仍旧比较狭窄,还停留在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的传播手段上,这就使哈尔滨市的红色文化宣传工作落后于形势发展,宣传力度有限.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传播方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播手段.由此可见,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与宣传工作也应当融合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开拓红色文化传播的新通道.

(二)红色文化遗址产业开发有限

1.资源缺乏系统性开发

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缺少系统化的开发,缺乏完整的开发规划和具体的开发思路.虽然哈尔滨市一直在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开发,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投入资金进行建设,但是红色文化遗址之间没有有效活动,互动性低,相关遗址没有形成有效联动,没有系统递进的开发遗址资源.许多遗址景点设计缺乏系统性,景点类型单一,重复度高,无法凸显差异性、独特性.由于重视程度不同,很多红色资源被拆毁或另作他用,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期与抗战时期的红色资源遗址很多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许多旧址被占用或扩建他用,一些被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建筑,由于没有合理规划,至今已经有程度不同的损伤,如金剑啸的故居在商业拆迁中被拆只剩下一面墙;巴彦县玉皇庙抗日活动遗址由于长久的无人保护,只剩下残垣土堆.

2.文化品牌价值挖掘不够深刻

对哈尔滨市红色资源遗址的文化品牌价值缺乏深刻的挖掘,红色文化遗址产业化建设缓慢.例如,井冈山红色旅游已在全国建立扎实的品牌基础.井冈山自2000年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形象宣传口号;到2012年启用“生态井冈、红色摇篮、精神家园”新的红色旅游口号.不断深入挖掘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独特价值,用主题口号传递品牌内涵,塑造提升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而哈尔滨市对冰城文化的城市品牌建设远远高于对红色哈尔滨这一城市品牌.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对红色文化遗址在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不够,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与哈尔滨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红色资源的开发上存在难挂号、难落实的问题.在红色资源理论研究上,多从旅游开发视角出发,存在研究角度片面、不够深入的问题.如此种种,导致哈尔滨市红色资源遗址的产业化开发起步晚,建设迟缓.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单方面注重其历史传承和精神教育价值抑或是过分关注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将二者有力结合.

3.开发深度不够,投资较少

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文化工程,涉及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公路建设,通信电力建设,垃圾及污水处理,宣传促销等公共服务的多角度,它们都需要巨额资金[7].哈尔滨市丰厚的红色资源遗址,大多被用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用免费接待,基本没有形成有吸引力、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精品路线,且免费会让民众产生没有观赏价值的错觉.哈尔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滞缓,景区体验效果差、吸引力低、规范性不足.哈尔滨在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上模式守旧,宣传强度低,策划展出形式单一.由于红色资源文化产业市场前景不明,民间资本投资较少,而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导致红色文化遗址被闲置、浪费.

(三)教育资源转化程度低

红色文化遗址是进行仪式教育的优质资源,哈尔滨市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教育系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但哈尔滨的众多教育教学机构并没有将红色文化遗址有效地开发利用起来,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的程度较低.

1.影响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遗址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记载着中国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斗的历史.红色文化在任何时期都焕发着鲜活的活力,红色文化遗址是历史与现实相连的一座桥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红色资源传承历史、连接现实,教育受教者.红色文化遗址具有极强的时代感,直观、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一个年代的红色历史,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受到优良传统的熏染,具备课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利用效度低,从而影响城市历史的传承、优良传统的延续.

2.浪费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

红色文化遗址内蕴含崇高的道德信仰,起到道德示范作用,激励着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哈尔滨在14年抗战中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为民族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在这白山黑水间留下多少英雄儿女的传奇,如此种种感召并激励着人们向先辈英烈学习.红色资源遗址的拆除和闲置是对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浪费.

3.影响受教育群体的关注度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参观的红色文化遗址来访人数略少,但除了接待大中小学生、行政机关干部、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观学习以外,很少有普通老百姓自行前往参观[8].在走访中通过与遗址工作人员进行交谈可知,个人参观行程很少.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经济氛围浓厚,人们对新潮文化、商业文化的兴趣浓厚,对红色文化记忆陌生.在这种文化氛围影响下,各教育机构对红色文化遗址关注度不高,直接导致对遗址利用效度低下.

四、对策与反思

通过实地走访尽可能多地获取一手的文档资料,但由于学术水平与时空限制的有限,无法全面走访每一处遗址,对红色文化利用效度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不够深入.在此尝试为提高哈尔滨红色资源利用效度,推动哈尔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献策,以求教于各方.

(一)提高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利用效度的对策建议

1.提升对红色文化遗址的宣传力度

结合实地特点、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策划宣传,利用文化产品传播红色文化及起精神内涵.发展哈尔滨红色文化产业,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开发,其历史内涵能为影视和出版提供很好的创作题材.建立红站,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宣传;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纪念日、重要革命人物诞辰纪念等为契机,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主题宣传[9].这样有利于提高红色资源的吸引力,是对红色文化与时俱进地创新开发利用.

2.打造本地区特有红色品牌

向井冈山、瑞金等地学习,挖掘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的丰富的历史意义与传承价值,对遗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造哈尔滨独有红色品牌,提升哈尔滨市文化软实力.然而在现实中,除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少数国家项目得到开发以外,哈尔滨市多数红色文化遗址处于未开发状态,甚至有些被破坏直至消失.因此,哈尔滨的相关政府部门在开发红色文化时,应树立打造哈尔滨特有红色品牌的意识,系统开发和保护,将其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3.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挖掘利用红色文化遗址的精神教育职能,为群众提供各类红色文化服务,提高社会对红色文化重要性认知度

目前,对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的挖掘多集中在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虽然红色旅游能起到一定的教育职能,但因旅游的特性,不容易取得全面的教育效果.因此,对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应重点放在对人民群众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上.各单位、社区可以利用红色文化遗址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和假期时间,组织参观红色文化遗址、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使人们在闲暇时间既受到教育也得到精神升华.

(二)哈尔滨市红色文化遗址引发的深思

一方面,作为老革命基地,哈尔滨市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对其进行有力开发与利用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城市红色文化积淀.哈尔滨市以独特的红色历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府政策优势等为依托,其红色旅游产业总体发展的态势良好,但是在发展背后同样隐藏着制约其继续发展问题,深层次地折射出人们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断代,对强化红色文化宣传的迫切性认识上还存在差距.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遗址的利用效度关系到对其历史传承功能和对人们道德教育职能的展开.从调查中可知,人们对红色文化遗址的兴趣不高,需要从文化角度出发,研究成因,宣传红色文化遗址,提高人们的兴趣.除了社会文化氛围以外,能否挖掘红色文化遗址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则需要政府部门、各类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为之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哈尔滨红色文化资源才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 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2]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EB/OL].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zhonggongzhongyang/201202/t20120222_513800.shtml,2012-12-22/2018-05-08.

[3]张博.哈市打造“一心、五带、八线、十二区”红色旅游风景线26处红色遗址对外开放[N].黑龙江晨报,2015-05-15(02).

[4]朱小理,胡松,杨宇光.“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20.

[5]李桂红.红色标语文化解读[J].人民论坛,2011,(8):190-191.

[6]张隽珊.哈尔滨市有119处红色旅游资源26处保存完好对外开放[EB/OL].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5/05/14/056509521.shtml,2015-05-14/2018-05-08.

[7]吴小莲.湖北红色资源开发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5):62-65.

[8]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143-147.

[9]代媛媛.关于加强福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J].福建党史月刊,2017,(12):37-40.

[责任编辑:王秀琴]

点评,上述文章是大学硕士与红色文化本科红色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效度和效度研究和文化遗址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湘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村镇保护和利用以永顺县塔卧镇为例 摘要当前加强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湘西革命老区是任弼时、贺龙、周逸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苏区,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所以必须加强保护和利用 文章从文献与理论.

2、 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再 摘要红色文化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为了促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增加正效应的产生,必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 确立科学目的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的前提,开展有.

3、 我市作家遵义体验红色文化 10月17日至21日,为期五天的“特区作家看老区——海口市作家协会遵义红色之旅采风创作活动举行 我市15名老中青作家所组成的采风团走进“红色之城&rdq.

4、 乡土乡情本真本色幼儿园课程中本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

5、 2000年以来的红色文化综述 摘要 红色文化研究历经很长时间,围绕红色文化的内涵、功能价值、学科建设和弘扬载体……内容进行了多方探索,尤其自2000年以来,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以往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发现还存在着内涵界.

6、 红色文化的艺术阵地:抗战时期文工团组织模式 摘要 抗战时期,作为红色精神文化载体之一的文工团组织模式逐渐形成 该模式采用间接领导与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宗旨,以短小精悍的文艺演出形式为工农兵演出 文工团起源于红军时期的随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