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教育现代化期刊 教育现代化杂志 教育现代化杂志社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教育和现代化杂志 软件教育现代化杂志社 中国教育现代化论文 教育现代化相关论文 教育现代化编辑部 教育现代化投稿

教育现代化方面论文范文集 与适合的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类论文范文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教育现代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8

适合的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该文是关于教育现代化类论文范文文献跟职业教育和核心要义和现代化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走向全面现代化成为发展的核心议题,“适合的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发展适合的教育,是为了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及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教育供给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1]“适合的教育”的提出和落实,既是为了解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与发展路径的具体诠释.本文就从讨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出发,分析“适合的教育”如何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根本任务,探讨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发展“适合的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历程看,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在不断扬弃传统和增加现代性中持续进步,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及价值观念互动的理性化,[2]而本质还是落在人的现代化,落在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人格的现代转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同时在推动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教育也是个体自我安顿的基础,是一项重要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3]教育以“人”为主体这一特征决定了教育现代化必须关注并着力于“人”的现代化.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就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变成他自己”,“学习实现自我”应放在最优先的地位;[4]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体转变?》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人文主义”的教育宗旨:“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5]在上述语境之中,发展职业教育重在面向人的自身需求,突出现代化意义上的人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和行为能力的转变,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体性,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现代人”这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要通过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培训,采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使人在具备基本工作技能和生活智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力、智力、情绪、道德情感与*方面的素养,在自身得到解放的同时实现创造力的释放,成为满足人类活动需求的公民.[6]具体来说,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实现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上体现经济社会的需求,从而培养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要旨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围绕人的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落到具体的内容层面和实施路径上,需要明晰一个问题:教育现代化可以用哪些具体指标来衡量,也即教育现代化到底如何体现?有研究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变革,综合体现了教育思想、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发展与转变,更体现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发展质量水平以及教育公平三个方面.[7]国际组织也在关注教育现代化这一主题.它们很少使用“教育现代化”这样的字眼,而是用一系列的目标或者标准来进行阐释.2015年9月25日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了2030年教育的总体目标:“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尤其强调了终身学习.2015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并发起了一项被称为“教育2030框架行动”的计划.该框架包括四项原则:提供免费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重申教育是一种公共责任;为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将平等置于优先位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PISA测试的结果分析,提出评价教育成功标准的3个维度:教育的公平性、包容性和卓越性.卓越性指的是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涵盖了一系列指标;公平性关注来自贫困家庭或弱势群体的学生能否有公平的教育机会,能否取得好成绩;包容性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能否有所提高来进行评价,[8]并同时体现在教育体系对每一个有教育需求的人的接纳、关注,为他们提供相应教育服务.

  这些研究或标准通过不同的方式诠释了教育现代化所指向的核心内容:一是包容性,主要指教育能否实现“全纳”.一个人只要有接受教育的愿望和现实需求,无论其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有何差异,都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终身教育覆盖全民,覆盖全民一生.二是公平性.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条件,政府对弱势群体实施各种补偿性的教育策略.三是优质性.包括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如何通过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如何通过提倡理念、践行原则来培育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如何培育学生具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和包容性社会所要求的素质与能力等.包容、优质、公平与“人”密切联系:“包容”关注“所有人”和“人的所有”;“公平”关注教育发展成果的共享,重视“每个人”对教育成就的享用;“优质”则通过对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使教育成为“所有人”的共同福祉.教育现代化“以人为中心”,是一个“基于人、通过人、面向人”的过程,服务人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指向“人的现代化”.

  从实际情况上来看,现代教育一直在“如何实现优质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并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如果光有高质量而没有公平和包容,这样的教育很难被称为现代化教育.衡量教育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水平,每个指标都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当然,这三个教育现代化性向标准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形成系列指标体系.

  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重在发展“适合的教育”

  如前所述,教育现代化是通过服务人的发展需求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也不例外.那么,在包容、公平和优质的基础上,从个人微观的角度来看,什么才是真正服务人、促进人的职业教育呢?很显然,人的资质不同、能力不同,在职业教育需求上是有较大差异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也需要不同的职业教育内容.因此,现代化职业教育要在实现包容、优质与公平的基础上,面向个体,适合不同的人,适合人的不同需求,才能服务于人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合每一个人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

  “适合的教育”有其深远的思想来源,我们最熟悉的“因材施教”便是典型的“适合的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都体现了“适合的教育”的基本取向.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中,“适合的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从内涵上看,“适合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原点”的教育,合乎人性、符合学生群体特征、适合个体独特性是“适合的教育”的基本取向,集中体现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社会性与个性的统一,以及学生的发展是当下和未来、实然与应然、既定与生成的统一.[9]虽然有研究者认为,由于现代学校教育对象的集合体特征、教学依据的年龄段特征和课程以人类知识体系自身逻辑为标准的特征等原因,“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遥不可及”.[10]但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在教育理念、技术与条件的支持下,“适合的教育”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它被赋予了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彰显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一)“适合的教育”体现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包容性

  1944年世界特殊需求大会从保障人权的视角强调了全纳包容理念;[11]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包容性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理念,指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包括GDP增长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在内的全面发展,[12]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合理地共享发展的权利、机会特别是成果的一种发展.[13]职业教育的“包容性”核心理念体现在,只要一个人有职业教育需求,无论其民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如何,政府都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内容与条件,并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职业教育的包容性尤其要关注两方面的教育对象:一是身体状况不利人士,要有保障这部分人士教育权利的制度和条件;二是非学龄人口,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有必要为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培养成年人面对未来工作世界和生活世界必要的功能灵活性和转换的能力.没有一个将所有人都纳入的包容性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

  从“包容性”这个角度来理解“适合的教育”,可以发现:一是“适合的教育”突出了教育发展主体的全民性,这是包容性的逻辑起点,也是“适合的教育”的核心特征.通过将所有存在职业教育需求的人群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来,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服务使教育对象获得相应的发展,是“适合的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二是“适合的教育”突出职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及结构调整与优化,从突出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质量到突出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发展的功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内容和形式.随着未来工作世界对人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通过自身的调整,将实现专业、课程以及教学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适应.三是“适合的教育”突出教育成果的共享性.“适合的教育”必然意味着存在大量非正式学习、非系统知识以及非系统能力的产生,这些都需要以共享方式来实现.尊重各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与手段,关注个人对于实现知识多样性、异质性发展存在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使教育资源得以被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与共享,实现“随需所获,学以为己”.[14]“共享教育成果”的包容性特征,是现代教育在信息技术时代所实现的功能扩展与特征创获,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

  (二)“适合的教育”诠释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公平性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我们对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守护与追求,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公平性的维护.教育公平的水平决定了社会公平的水平.关注教育公平,可以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法律法规从国家意志层面进行刚性规定,教育政策从教育资源分配角度进行原则性规定,教育活动则在细致微观的教育实施层面进行具体实现.

  在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公平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适合的教育”诠释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对公平理念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适合的教育”保障了民众公平享受公共职业教育资源的权利.适合民众需求的职业教育能按需分配优质的教育资源,阻止权力和金钱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乃至垄断.二,“适合的教育”是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补偿性职业教育.“适合的教育”不仅要求公平地分配公共职业教育资源,更要求资源的分配适当地向各种社会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倾斜,以补偿弱势群体在资源上的缺失.只有弱势群体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得到补偿,教育公平才能得到真正体现.三,“适合的教育”是让民众有获得感的职业教育.在教育资源实现基本均衡的条件下,民众会有更高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期待.“适合的教育”能够提升民众的教育获得感体验,体会到自身对教育发展成果的享受,这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适合的教育”引领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优质性

  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而言,“优质性”一直是重要的目标.追求高标准的职业教育质量,是国家与政府的发展战略,在各种国际行动、国家政策与文件中被反复强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清晰地勾勒出了全球教育卓越性与优质性的特征.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新近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都将“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战略与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在“优质性”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方面,高就业率、高对口就业率、良好社会声誉等,毫无疑问都是判断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基于“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高水平的优质职业教育应该能最大程度提升人性,服务人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个体的异质性导致其对职业教育优质性的体验也是有差别的.“适合的教育”关注了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的“优质”才是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高水平教育.一是“适合的教育”考虑到个体能力与气质的差异性,确保受教育者能准确认知自我,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与个性特征获得职业能力与自身素养的最大程度发展.二是“适合的教育”面向未来工作与生活世界的深刻变迁,为学生培养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同时“适合”的原则本质上体现了对学生生命和人格尊严的尊重,体现自我人性提升,重视原则与精神的养育.三是“适合的教育”让民众在获得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技能知识的同时,成长为一名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正如彭*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举办的“教育优先——促进可持续发展”高级别会议上提到的,“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要教授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帮助青年人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适合的教育”将培养现代人的责任感与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适合的教育”要求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适合的教育”要树立适合的教育目标,通过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形成适合每个人并使每个人得到最大程度人性提升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结果.不管哪个环节,“适合”是核心特征;而要体现“适合”,最关键的应该是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并在培养和评价中体现学习者的特征,构建职业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定位来看,主要可以从学校、专业、课程与教育教学三个层面来进行理解和分析.[15]学校层面关注人才培养预期效果;专业层面关注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设计;课程与教育教学层面指的是课程安排、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以及相应的评价.具体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抽象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的范式,其改革与发展都是在相应的教育体系条件下实现的;没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无从谈起.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职业教育现代化趋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重点关注“教育2030框架”中“共同利益”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有基础上,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框架,这是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背景.在经济社会发生全面而深刻变迁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趋势大致为:“单维教育”向“多维教育”转变,“制度化教育体系”向“终身学习体系”转变,“单学科教育”向“跨学科教育”转变.[16]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要体现并适应这个变化趋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从学习者而不是部门和学校的利益需要出发,在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和布局结构方面进行改革: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在纵向上建构包容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的一体化内部结构,在横向上打通不同层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任督二脉”.[17]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求在统筹规划职业院校的分布和教育资源配置时,根据某一区域内学习者数量和学习内容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构建基于“大职业教育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积极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正规职业学校教育的同时,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导向,发展面向不同年龄人群的职业教育需求、服务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从“公共性”教育理念转向“共同利益”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将摆脱原有学校教育思考框架的桎梏,获得真正意义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视域.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加深对知识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生成、思维习惯的培养.[18]基于学习者最关注、最需要的内容,从学习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在学生具备基本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绿色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要求职业学校开发“课程超市”,为每个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丰富课程,通过选修制、学分制等配套制度,将教育的选择权交还学生.[19]职业教育课程在培养基本工作技能的同时,也要促进形成“面向21世纪的通用技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一是充分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工作的特征,理清未来工作对职业能力与素养的需求,以此定位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建立培养框架,确定培养标准.二是教学目标围绕当下需要与未来发展,内容标准体现工作实际与学生能力发展,教学建议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特征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质量标准突出学生在职业教育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形成水平.三是选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模式与组织框架.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课程开发模式与组织框架的创新与变革,将分析专业工作系统、模式与研究职业能力相结合,[20]在吸取工作任务分析法等课程开发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以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研究为辅助,形成一系列体现工作发展趋势、适应人才成长要求的逻辑化系统课程框架.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教学改革,设计学习活动

  教育改革最终要落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上,落到更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一是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充分分析教学目标,理清课程内容结构,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料进行合理编排,明确学生的课程参与、评分的要求,从学生实际与教学需求角度安排教学*与教学日程等,明确教与学双方的责任,并据此分配学习和教学时间投入.[21]二是从学习研究的重点看,过去认为学习主要是个人建构知识,现在转而强调学习的社会建构特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环境与过程中产生合作、互动,学习将能激发其多种内在发展反应;而反应一旦内化,就会成为学生独立发展成就的内容.[22]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学定教”和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将成为可能.学习者希望学什么就能获得什么,学习者需要怎样学就可以安排怎样的进度和方式.[23]职业院校相关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活动都将实现数字化或者物联网化,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数据传递到数据采集与分析中心,形成连贯、连续、覆盖全学习过程、工作过程的数据.基于学习数据分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职业倾向等内容做出判断,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自己,为学习者提供学校与课程的多元选择,优化学习者的选择效果,[24]从而实施面向个体的精准化、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三是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特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方式,如闯关式教学法、S-ISA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开放、生动、高效的职业教育课堂.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说,仅仅“教得好”的教师已经不是一个好的教师,“适合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学会面向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实现真正的职业教育现代化.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人才培养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其本质在于对学习者本身的关注.在“适合的教育”评价理念下,采用适合的评价标准,通过适合的评价手段,全面、深刻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成就与身心发展.反映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与需求,是人才培养评价的要义,也能避免以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分重条件、比项目、比经费等做法带来的问题.一是开发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从适合的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逻辑起点出发,面向职业院校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世界与未来生活的各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社会能力与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等,确立专业层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框架与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领域的评价标准和各门课程相应的标准,实现总评价标准与各分项标准之间的衔接与统一.二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为质量评价的重要取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首先要重点关注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理清学生学习行为、技能训练与背景之间的联系与结构,描述学生理解知识、获得技能、发展个人能力以及培养过程的轨迹,进而获得能够体现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证据.[25]收集学生发展证据并转化为数据,再利用科学评价工具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论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学习建议与方法指导.三是组织由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与人才评价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及职业教育研究学者共同组成的人才培养评价团队,协同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型.在“适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梳理、协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这一实践行为与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的关系.■

(感谢欧阳河老师对本文的启发与指导)

  

参考文献:

[1]葛道凯.“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N].光明日报,2017-11-17(13).

  [2]西里尔·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7.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体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0.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EB/OL].(2014-7-15)[2017-12-03]http://old.moe.gov.cn//publicfi

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6/200409/712.html.

  [7]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9):4-11.

  [8]陶西平.21世纪课程议程:背景、内涵与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2):1-5.

  [9]冯建军,刘霞.“适合的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7(11):141-149.

[10][19]马健生,李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何以不可能或何以可能——基于课程的教育功能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22-31.

  [11]董奇,等.从融合到全纳:面向2030的融合教育新视野[J].中国教育新学刊,2017(10):31-35.

  [12]杜志雄,肖卫东,詹琳.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4-14.

  [13]邱耕田,张荣洁.论包容性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1(1):53-57.

  [14]丁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N].光明日报,2017-08-08(13).

  [15]王伟廉,马凤岐,陈小红.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平台建设[J].教育研究,2011(2):58-64.

  [16]陈潭,刘成.迈向工业4.0时代的教育变革[J].南京社会科学,2016(9):131-137.

  [17]陈鹏,庞学光.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5(36):70-78.

  [18]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3-7.

  [20]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2-77.

  [21]郭.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58-64.

  [22]李茵,黄蕴智.“教比学更难”——我们该如何理解教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2):181-186.

  [23]袁振国.教育正在和将要发生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2017-07-19(3).

  [24]余胜泉,汪晓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7(1):29-36.

  [25]陈娥.知识建构教学的学习评价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55-63.

本文结论,此文是关于教育现代化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职业教育和核心要义和现代化相关教育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的现代化部署和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陆剑杰第十三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是以在老年教育中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旨的 在此,我仅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部署和以此为指导推进老年教育现代.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敬业教育的辩证 摘要针对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高校对大学生个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更倾向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尤其是敬业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教育;辩证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3、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摘要当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的文化、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及教育手段滞后……困境 因此,部分大学生仍存在诸如、道德情感淡漠、利己观念滋生、功利意识膨胀……价值观.

4、 新媒体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刘春英/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摘 要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这个时代给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机遇 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转变形式,创新思路,不断.

5、 适合的教育在职校办学中的落实和体现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应该是“适合的教育”在我.

6、 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困境与超越 摘要教育的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题中之意 从历史语境分析,教育的现代性天然孕育于资本主义现代性土壤之中,依赖行政国家威权的助推,且日益呈现工具理性主义倾向 由此,中国教育现代化正遭受三大现代性困境一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