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管弦乐类本科论文范文 与音响色彩和人文的交融管弦乐组曲《大峡谷》第一、二乐章音乐特征分析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管弦乐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9

音响色彩和人文的交融管弦乐组曲《大峡谷》第一、二乐章音乐特征分析,该文是关于管弦乐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管弦乐组曲和音响色彩和《大峡谷》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格罗菲《大峡谷》第一、第二乐章是整首作品中最能体现其人文特征的部分,不仅音乐结构布局新颖,乐器运用大胆,在音响对比方面更是匠心独具.本文从作品的曲式和配器特征入手,通过对作品音乐特征的全面分析,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的人文体现.

关键词:格罗菲;大峡谷;人文思想;人文情怀

格罗菲(Ferde,Grofe,1892--1972)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美国二十世纪音乐的代表人物.他自幼在洛杉矶长大,五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并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和声知识和作曲技巧,17岁那年考入了洛杉矶交响乐团,担任中提琴手.1919年,加入美国著名的流行乐团负责人保罗.惠特曼组建的“交响爵士乐团”,兼任指挥和小提琴、钢琴演奏,从此,格罗菲开始了爵士音乐交响化的工作.直到当时美国的另外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格什温与格罗菲的合作才让格罗菲开始完全走上创作之路.格罗菲为格什温的交响乐作品《蓝色狂想曲》配器,在他的精细设计和再创作下,这首作品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以后的创作岁月里,格罗菲完成了很多经典的交响乐作品,代表作有《大峡谷组曲》《大都会》《密西西比组曲》《马克.吐温组曲》《好莱坞组曲》《百老汇之夜》等.在他的创作中把流行音乐语言与严肃音乐创作技法结合起来,采用不同乐器对比,追求鲜艳的色彩变化,巧妙的与爵士乐进行融合,音乐层次分明,准确体现了美国音乐的人文思想.《大峡谷组曲》的创作,历经十年,1921年开始,1931年才全部完成,全曲共五个乐章.本文分析的第一乐章《日出》和第二乐章《绚烂多彩的沙漠》分别完成于1921年和1922年,通过作品结构和配器音响的变化主要体现出全曲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

一、第一乐章《日出》递进勾勒出向上的人文思想

全曲开始乐章结构为三部曲式, E大调,主体部分是小行板,6/4拍子.从引子开始,格罗菲的器乐色彩观就已经萌发,打击乐组开始演奏,低音定音鼓反复敲出主音,采用轻柔的滚奏,等待着一天的开始.弦乐组在高音区慢慢进入,几乎全用泛音演奏,音响宽度拉开,两支单簧管吹出徐缓的上行音阶,夜色慢慢被冲淡,大峡谷经过黑夜洗礼后的容貌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时铜管组乐器开始发挥,小号组吹出一种鸣叫般的音响,有序而不持续,间歇出现,像是大峡谷内某种声响的回荡,万物因为黎明的到来而开始骚动.在这种组合的背景音衬托下,具有华彩性质的旋律由长笛奏出,明亮、清脆,同音的反复及颤音,好像是大峡谷内鸟儿在欢叫.紧接着带五连音节奏的旋律出现,具有丝丝神秘性格,音乐故意刻画出大峡谷晨曦全景的朦胧和玄幻.

主题在第一部分开始完整呈现,属于木管组乐器发挥,先是由英国管演奏,背景音乐与引子部分相同,后有长笛单旋律重复,木管乐柔和的音色和宽广的弦乐支撑,恰当的宣叙了万物待苏时清晨的祥和与宁静,随后英国管和长笛先后吹奏主题的变奏,变化音的出现让音乐的平静开始出现波动,特别是重复主题时最后长音的音响,由色彩偏冷的钟琴和温暖的钢琴担任,演奏变奏主题中后半段旋律,与主题形成卡农式对位进行,由于截取的是个连续下行大二度乐汇,在音响上与主题形成强调,一前一后顺序出现的相同音块造成了模响,就像是大峡谷里面传来的回声.中部调式发生改变,进入关系较远的G大调,主题不再由木管组演奏,交给了光辉的弦乐组,连续上行音阶的反复模进也不再让圆号参加,改由木管组和钢琴演奏,音色的转变让音乐变得更加有活力,流动性更强.紧接着音乐转向上属调,弦乐组在D大调上再次奏响主题音乐,并以卡农对位方式重复,音乐明朗又富有,大峡谷在沉寂一夜之后,终于又看到朝霞映红的天空,不时出现的钟琴声音,就像天空闪烁的片片光芒,透亮而不刺眼.

再现部音乐转入属调,层次感强,音区跨度大,主题音乐和主题变奏部分采用复调手法在乐曲的高音区奏响,比原来更加明亮和清晰.旋律线条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各段的综合旋律和中段的主题音乐纠缠在一起,迅速推动音乐发展,音乐情绪慢慢高涨,随后又回到了D大调.音乐开始越来越激烈,各种乐器演奏的并行主题越来越独立,张力越来越强,个性越来越突出,争先恐后的表现让音乐热闹非凡,小宇宙将要爆发,最后停在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并进行长音持续,音响序进急需解决,伴随着竖琴连续的刮奏,音乐进入,太阳终于升到空中,光芒夺目,闪耀天空.尾声继续采用复调创作手法,首段、中段、再现段里面主题的重要乐汇开始反复出现,并构成对位形态,在乐队全奏里显得动力感极强,音乐声响宏大,澎湃,全曲结尾速度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最后在极为辉煌的声响中结束.这一部分通过对晨景的刻画形象表达了一个旅行者天空渐亮刚开始旅行时心理产生的微妙变化,前途梦幻,但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也体现了他们民族向上的人文思想.

二、第二乐章《沙漠的绚烂》描绘乐观的人文情怀

这一乐章进入色彩较暗的e小调式,速度变慢,拍子也转到3/4单拍子,曲式结构比较模糊,是一种自由曲式状态,既有回旋的三部性特征,又有不断变奏获得的变体主题出现,这些结构的循序出现,形成了此乐章的两个主要主题.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素材,一种每次都完整再现,另一种是主题及其变奏以插部形式进入,两个形象进行了较好的交流与融合,准确的表现了音乐情景.音乐开始是四小节的引子,较多乐器参与演奏,音区划分清晰,织体流畅,由中音做同音反复,八度交替.短笛和钟琴吹出高音八度关系的平行长音,由于音区偏高,音响显得尤为刺耳,让人觉得烦躁不安,小提琴组采用抖弓拉响空弦G音,音色没有了小提琴固有的美感,只有轰鸣的嗡嗡之音,展示着沙漠的空旷、悠远,加上竖琴重复演奏的八度跳进片段,音色明亮而且清脆,增加了神秘色彩,让人充满对沙漠的向往和崇拜.

低音单簧管吹奏的主题进入第一段落,格罗菲采用了阿拉伯音乐素材进行展开,旋律线优美流畅,变化多端,变音体系的加入让音乐充满了阿拉伯风情,奇妙而不失韵味.背景音依然采用引子的音响,宽阔、辽远,随后加入了圆号和大管形成的切分音响.圆号运用闷音技巧,与大管一起演奏相同的和弦音群,音响出现对比,让孤寂的沙漠灵动起来,蒙上了一层奇幻的面纱.第二段音乐情绪没有很大改变,继续延续前面的背景音响,切分节奏还在继续,格罗菲把和弦的排列进行改变,他没有受限于传统,而是用了四度叠置,把四个和弦组成一组,三度下行,并把这一组和声序进重复演奏.这种和声的编排产生了非常奇特的效果,鸣响较为别致,让沙漠变的更加奇异.但是这种进行并不是很长,只持续了十二小节,并没有构成完整的音乐主题,更像是色彩性的连接段落.这一段落在全曲中完整出现三次,间以插入其他主题,让全曲具有回旋特点.

在第三段的开始又由低音单簧管吹出第一段的主题乐汇,但是并没有进行展开,随后进入了插部主题,英国管和小提琴共同演奏,转入升d小调,这也是全曲的主要主题,律动优美、透亮,极具歌唱性,让人陶醉其中,依依不舍.第二段的奇异景色再次出现,让人心旷神怡,构成了第四段落.第五段落是第三段落的装饰变奏,音乐情绪继续沿用,结构没有本质变化,动人的旋律再次响起,背景音乐加入了第二段元素,似乎想要融为一体,随着圆号闷音的出现第二段落再次完整出现,构成了第六段,再次渲染沙漠的不同与奇异,第六部分的结束让人意犹未尽,格罗菲自然的加入尾声,对这一乐章的描绘做一个总结.尾声采用第五段结束部分的材料进行变形重复,主要是木管乐器的发挥,英国管循环吹奏截取的主题动机片段,木管组其他乐器以相同的节奏音型鸣响伴奏,让人在等待中渐渐平静,充满遐想,沙漠变得更加深远、虚幻和耐人寻味,最后在一声拨弦中结束.沙漠本来是荒凉、孤寂的,但是格罗菲的描述让沙漠充满了趣味,提醒我们凡事要积极对待,也反映出他们民族乐观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蒋修辉,副教授,硕士,工作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结论:本文论述了关于管弦乐组曲和音响色彩和《大峡谷》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管弦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管弦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苏童短篇小说《红粉》中的宿命色彩 蒲 茜【摘 要】红粉是苏童的“红粉系列”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中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以人民政府改造为背景,叙述了两个和一个男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不得不说苏童在女性.

2、 从《华氏451度》到《一体》:反乌托邦中的人文情怀 雷·布莱伯利和刘慈欣身为中、美两国的科幻作家,相隔半个世纪,都通过科幻恶托邦的创作,发出对未来技术爆炸和反智社会的预警,但又不约而同地将人类文明的救赎和出路寄托在以书籍、文学艺术为代表的.

3、 人文隐喻和戏剧表现力名际剧《猫》的现代解读 【摘要】音乐剧兼具了现代戏剧、音乐和舞蹈艺术特点,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创作的音乐剧猫是音乐剧艺术领域的代表作,曾一度被称为最成功的音乐剧 多数研究者认为猫的成功在于其舞台表演艺术的高度.

4、 论人文纪录片中江南意象的时空呈现和美学特征以《西湖》、《江南》为例 纪录片本土化的发展推动了纪录片对人文主题的关注,同时也增加了纪录片对地域文化和所蕴含的美学内核的关注 作为纪录片的门类之一,人文纪录片既有影视艺术的共同特证,也有其专属美学价值,它以蒙太奇的方式对不同.

5、 中日饮食文化对人文和自然注重的差异以食材、调味料、器具为例 刘硕 南阳师范学院摘 要中日两国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不单是历史过去抑或是近现代 在这其中,饮食文化是作为很重要的一方面的存在 由于两国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在饮食文化方面形成了一.

6、 从《边城》中人文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优美画面,描述了边城人们的生活百态,里边掺杂了现实与理想、爱与被爱、恩怨与情感,造就了一个顺乎于自然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美 本文通过对边城中人文文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