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答辩话语技巧由于本人 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 话语权参考文献 话语蕴藉论文 课堂话语论文提纲 毕业论文致谢话语

话语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话语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5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本文是话语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共同体和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不同场合,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此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逐渐形成.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成过程,分析其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升全球治理水平,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内在逻辑;时代价值;新型国际关系

[作者简介]马俊峰,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乔恩,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8)02- 0070 -0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立足当前国内外情况,深入分析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矛盾,准确把握世界格局,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升全球治理水平,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的核心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开始了解和支持这一理念,并逐渐加入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来.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一次成功实践.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成过程,分析其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是对我国外交成功经验的总结,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

经过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多次使用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逐渐确立并丰富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也随之形成和完善.“命运共同体”一词在我国政府文件中的首次使用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报告指出,“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1].此时,“命运共同体”一词的提出主要针对台湾问题,是对两岸关系所作的准确阐释,旨在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命运共同体”一词首次被应用于我国的外交活动,要追溯到2010年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针对当时的金融危机,中国使用“命运共同体”一词,借以推动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2011年9月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提到:“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2]这一提法为我国外交活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我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此时“命运共同体”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尚未成熟和理论化,而“命运共同体”也只是一个词汇,还未提升到话语体系的层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3].这就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上升到了国家外交战略的高度,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形成,并成为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自此,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构建就被提上日程.2013年3月,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这是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国际场合中使用“命运共同体”一词,标志着“命运共同体”被正式应用于我国外交实践中,“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发展步入快车道.2015年9月,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呼吁世界各国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讲话中,他提议世界各国从平等、安全、开放、文明、绿色五个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此次讲话不仅向世界人民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而且论述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这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萌芽走向成熟,从局部变为整体,也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体系化.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取得的成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并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略,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就为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导向实践指明了方向.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从意识到行动,从理念到实践,从单个词汇到话语体系的飞跃,这是5年间我国外交实践取得的巨大进步.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内,总书记使用“命运共同体”这一词汇的场合达130余个,总共使用次数达180余次,在此过程中,一套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逐渐形成.在不同场合,习总书记的话语表达方式有一些变化和差别,深入剖析这些变化和差别,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更清晰地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

(一)从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视角*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

总书记曾使用“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中越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乌共同体”“中国一拉丁美洲和国家共同体”等不同话语表达.对这些话语表达所描述的现实进行现象学角度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话语表达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性、延展性,据此我们可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为地缘型、亲缘型、义缘型三类①.

1.地缘型命运共同体.主要指中国与周边国家基于共同的地域和利益而建立的关系体.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天然的地缘性,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性和复杂的现实性.从安全角度来看,中国与邻国共生共存:从发展角度来看,中国与邻国互惠共利.因此,中国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但从近年来我国周边局势来看,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还需要转变思路,调整战略.2013年12月,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处理周边关系的“亲、诚、惠、容”四字方针,并指出“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为促进周边区域共建共赢,中国积极搭建各国合作共赢的平台,如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等.经过不断的努力,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建立了以共同利益为基点的对话合作机制.构建地缘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新举措,其新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地缘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虽基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却远远超越了简单的、传统的地缘关系.构建地缘型命运共同体,提倡邻国之间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紧密联系的经济发展关系,通过贸易和投资实现邻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这就将邻国之间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打破了国与国之间单线联系,各个关系之间封闭孤立、沟通不畅的旧模式,建立起区域性合作对话的新模式,推动区域整体的沟通、协同、互动和发展.这种模式实现了外交布局由点、线到面的跨越,为区域内各国资源、资金、基础设施的互通共享提供了便利,为协商解决本区域共同面临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同时对打破周边国家对我国形成的环状包围格局有重要的意义.三是构建地缘型命运共同体,主动与邻国共享发展的成果,让中国的发展惠及周边国家,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以上这些,都是中国外交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的体现.

2.亲缘型命运共同体.主要指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情感、相似历史遭遇和相同利益诉求而构建的关系体.这种共同体奠定在相关的情感、历史文化和利益诉求基础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互交错关系的呈现.2015年11月,主席在与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会谈时指出:“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非传统友好深得人心,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对外政策基石.”[8]可见,中国始终把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当作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亲缘型命运共同体,努力将自身利益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创造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会:同时主动承担自己作为最大的、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所肩负的责任,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实现对话提供平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取得了新进展.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倡导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乌共同体”“中国一拉丁美洲和国家共同体”,这些都是中国努力创建与发展中国家的亲缘型命运共同体,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体现.构建亲缘型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中国没有错误地高估自己,始终明确自己的定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基于中国对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也是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体现.构建亲缘型命运共同体也体现了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乃至中华民族正确的义利观.中国业已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却心系曾经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发展中国家,主动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积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的成果,带动、支持、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各项事业,这体现了中国坚持义利并重、义重于利的义利观,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崛起最好的印证.

3.义缘型命运共同体.主要指中国与大国之间基于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而构建的关系体.这种话语表达基于对人类共同责任和使命的关切,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境况的深度思考的呈现.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兴大国和已有大国之间很容易出现对抗、冲突,难以逃脱“修昔底德陷阱”,这一陷阱的结果就是使双方乃至世界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损害,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是当今世界大国共同面临的严峻考验.如何向世界阐述中国的外交理念,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如何与世界大国就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责任达成一致的看法,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所必须要解决的时代问题.中国提倡构建义缘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打破国际关系宿命论,构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为形成良好的国际秩序探索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路.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主张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大国构建义缘型命运共同体,提倡大国之间应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通过对话与协商,消除误会和芥蒂,扩大共同利益,共担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这是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尝试,是中国外交迈出的重要步伐,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针对世界局势提出的建设性的方案.这一方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的精华,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多年外交实践的经验,是中国对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二)从实践存在论视角*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

从实践存在论视角构建话语体系,对话语体系显示的能指一所指的内在结构的链接方式进行解析,将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在多次使用和阐发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了其在具体的、鲜活的、经验的境遇中所产生出的强大生命力、感染力、号召力、说服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人民心中引起共鸣,形成世界各国的合唱,是因为它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它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逐渐成熟与完善.

1.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准确描述了人类世界的一种事实状态.科技发展和全球分工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世界已经成为事实上共生共存的命运共同体.换言之,人类从实然状态上讲,已经连为一体,不可分割,这就为人类实现“命运共同体”这一理想追求的实现,在逻辑上提供了可能性.当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脱离世界而寻求发展,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与世隔绝而独善其身.但是,从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的一切来看,当前的这种共同体更多的是让世界各国共同承担资本主义带来的频繁危机,恐怖主义带来的沉重灾难,环境问题带来的各种困扰.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但没有参与到发展成果的分配之中,反而承担了发展带来的风险与灾难,这种实然的状态显然不是人们想要的.人类需要的是抛弃偏见与猜忌,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和平共处的命运共同体——一种应然的、规范的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在当今世界已然联系为一体时,仍然需要强调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原因.

2.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逻辑范式.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范导性理念,从规范走向事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第一步就是要使人类对当前所处的境况具有普遍的认知、觉悟,也就是必须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所必须完成的时代使命.一种理念要深入人心,就必须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够说服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民族主义、地方主义等传统观念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向世界人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对世界发展现状的一种客观表达,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中国倡导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初期,更多地从当今世界成为地球村,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具体事实出发,引导各国“坚持”“增进”“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只有世界各国都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才有可能将这种“意识”付诸实践.之后,中国逐渐使用“倡导构建”“推动构建”“同心构建”“形成”“共创”“日益成为”“打造”“迈向”“推动建设”等词,来引导世界各国逐渐加入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当中.从这些用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逐渐将这种意识渗透到现实,将这种理论贯彻到实践.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本身就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必然性.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时代价值

一直以来,由于西方话语主导着世界舞台,中国在话语表达方面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在国际交往中经常陷入言不达意,被歪曲误解,甚至失声的境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话语体系,克服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所面临的困境,摆脱西方话语对我国的约束和限制,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将“中国威胁论”“中国担忧论”“中国责任论”等言论对我国的种种歪曲和误解.从开始建立到如今广泛使用仅仅不到5年的时间,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良好的反响,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正说明了其具有丰富而深远的时代价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国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自觉和现实关照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是中国对全球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的回应.“中国如果能够以自己的话语体系冲破西方的话语霸权,能够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给出一个中国的思路,那么,西方话语的霸权地位终将消失,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终将终结.”[9]这就说明,中国要提升外交品质,在国际交往中获得主动,必须要形成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不失国际视野,既具有理论深度又不失现实关照,既开放包容又不失独立思考,既能应对当下问题又具有前瞻性的话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就是针对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可行的中国方案,因而获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的引导者,中国智慧正在成为人类共同发展思想生产的生力军,全球汉语叙事正在成为一种时尚.”[1q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应用和推广,对于我国乃至世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表达了世界各国对“共同价值”的诉求

中国以往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战略话语给西方国家留下了语言生硬、难以理解的印象,经常导致一些偏见和误会,有些西方国家甚至利用话语表达方面的差异,曲解中国政策,损害中国形象.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外交话语不能兼容并包,无法体现各国的共同价值.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道路与制度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着双方的话语体系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沟通上必然存在诸多障碍.要打破中国与世界长期形成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观念上的隔阂,就需要一种具有包容性的话语体系.尽管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但是人类对于和平和发展的追求却是一致的,人类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是一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既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世界性与历史性局限性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主义未来命运的深度思考,更是在经济共生性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前瞻性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强调各种制度、各种文化之间的包容共处,求同存异,在层次多样、关系复杂、结构变动中寻求共同价值,以超越“零和博弈”思维,彰显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实质.正是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表达了世界各国对于“共同价值”的追求,为如何实现“共同价值”提供了可行的中国方案,它才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认同.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体现了我国外交实践中的“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能够形成并引领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还在于它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首先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一种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不单是一种语言的彰显,更是一种话语主体的彰显.只有国家实力增强,中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声,中国声音才能被世界听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多个话语平台上发声,能主动为世界搭建话语平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提供走向世界的机会,其原因就在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折射出了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立足于中国近代100多年的革命实践,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建设实践,立足于中国正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立足于“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理论和“和谐世界”思想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思想的升华.正是由于这些伟大的实践才使得我们的话语体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声.其次.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始,中国就从未停止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如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投行、举办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为世界各国合作提供更多平台和机遇,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在用行动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正确的、合理的、可行的理念,这也就使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更具说服力、可信度.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既包括理论层面、价值层面,也包括实践层面,它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使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它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加深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此同时,构建命运共同体旨在通过协商对话凝聚世界共识,建立起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时,应该充分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更好地表达中国对人类未来美好的愿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话语支撑.

我们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维护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消解国际社会矛盾的共赢视角出发,彰显了人类的共生、共利和共荣的共同体意识,它是在政治框架之中解决人类生存问题,而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在后政治框架思考解决人类存在问题.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这将意味着人类从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公平正义最终转向人的真正自由发展,这意味着人类将会超越异化的共同体,实现真正共同体,只有这样的共同体,才能够实现人类真正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智力支撑,而且从实践上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上文评论:该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共同体和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方面的话语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话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多维考量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新时代打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彰显了对人类命运的现实关切,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秩序变革提供了新思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生成是应对国际话语格局中中国话语缺失的迫切需.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辩证统一性 〔提 要〕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理论创新,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一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国家利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权责平衡、原则规范、价值.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包容性新内涵 内容提要 包容性发展理念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为了克服现代文明困境而由一些国际组织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得包容性发展理念有了更高的价值定位和更大的逻辑框架,.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中国国际话语的历史穿透力 2018 年1 月23 日至26 日,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的世界经济论坛2018 年年会在达沃斯举行,呼应了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 年年会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内容提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总书记对当今世界性质和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判断和指导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 对于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问题,学界形成了外交路径论、发展路径论、综合路径论三种观点 .

6、 人类思想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观照和哲学 口郝雨沈亚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哲学史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文化内涵及意义极为高远丰富 这一思想主张在今天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思想流脉,是一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