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思想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有关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方面论文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论文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开题报告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论文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解读论文

教育思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儿童绘画阶段理论对当下父母美术教育思想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教育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1

儿童绘画阶段理论对当下父母美术教育思想,该文是教育思想类有关论文例文跟儿童绘画和教育思想和启发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西方国家儿童绘画阶段理论相对于国内已经有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被引入国内后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罗恩菲尔德的绘画阶段理论就是其中一种.然而,面对国家、学校、高考、家长等几个方面形成的教育合力循环体,学校与老师的正确认知往往不足以全面保障儿童绘画各阶段的发展自由,来自家长对儿童绘画各阶段发展的正确认知,对儿童的自由成长及儿童画教育工作的实施往往具有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儿童绘画阶段理论;家长美术教育意识

笔者在社会上从事儿童画教育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的过程中,经常碰到家长询问一个类似问题:“为什么感觉他(她)的画面好像没有别的小朋友丰富?”对这类问题,起初笔者的反应有两个:其一,家长能意识到“画面丰富”这个问题是让我感到安慰的,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画面越丰富的孩子往往越具有充沛的体验积累,这是原料;画画时拥有一定的表达自由、及时有效的肯定,这是保障与强化.所以一碰到合适的爆发点(主题),想象力的自由与表达的冲动便成就了作品的形成.其二,家长因缺乏对儿童绘画能力的正确认识而质疑自己孩子的能力,将他(她)与别的孩子搁置在不同层面进行比较,更有甚者在不考虑孩子自身兴趣倾向的情况下为孩子报各种绘画培训课程、参加各种考级、大赛等,这种不匹配孩子能力阶段及自主意识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何益处?这让我感到十分无奈.尽管我始终相信孩子天生不同,各有花期,值得等待,然而家长却有更多的期待与安排.每每这时,我需要花费很大一部分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耐心向其讲述这其中原委.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甚微,而且家长并不能在我一番苦口婆心的讲解下,有真正彻底的思想上的改观.我想,根本问题不是这一两次孩子作品呈现效果差,而是出现在父母对孩子绘画能力整体发展过程的认知上,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及期待往往是让人悲哀的,打着“等待与耐心”的旗号偶尔爆发自己不良情绪的行为也是不值得同情的.我也明白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家长都像个教育家一样拥有充沛的教育思想,然而现有家长在绘画领域教育思想上的改观或许能减少一些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阻力.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现今大部分普通学校的教师也欠缺这方面的素养,原因是过去的教师培养条件与水平的限制以及当下的学习机制不合理.理想的情况是:儿童绘画各阶段的发展任务都能在有效的环境下完成,并成为下一个阶段发展任务的准备.绘画表达能以独特的视觉形式对外反映儿童当下包括心理、情绪、经历、感受及认知等在内的情况,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能有足够的素养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关于儿童绘画阶段理论的研究,国内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归纳起来,主要有屠美如、常瑞伦、王大根等三位著名学者涉足.本文旨在以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将儿童的绘画发展七个阶段理论为视点,结合相关发展理论及个人在实践中的一点感触逐点进行表述,期待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有此疑惑的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绘画七阶段理论具体为:

1.准备阶段(0-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具备艺术感知力和感觉惊讶,并以感觉经验为艺术活动做积累和准备.

2.涂鸦阶段(2-4岁).这一阶段儿童将开始表现自我,他们会用线条、几何等图案表达自己的感受.

3.前图式阶段(小于7岁).这一阶段儿童将开始对生活中的课题对象进行描绘.

4.图式阶段(7-9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示视觉对象,对于视觉对象的描绘没有*等效果而是简单排列.

5.写实萌芽阶段(9-11岁).这一时期是儿童写实绘画的开始,此时期的绘画开始告别简单几何线条和平面布局,转向对自然多角度*化描绘,更加客观和写实(从这个阶段开始,儿童绘画开始受身处其中的文化影响).

6.拟写实阶段(11-13岁).这一时期儿童的绘画从自发的艺术活动过度到写实理性活动,注意运用绘画的技巧试图精确地表现事物.

7.决定期(13岁以后).13岁以后的儿童会以理性的思维进行创作,写实风格日趋熟练.

罗恩菲尔德认为:“准备阶段(0-2岁)时期的婴儿具备艺术感知力和感觉惊讶,并以感觉经验为艺术活动做积累和准备.”这是玩笑吗?婴儿也具备艺术感知能力?或者审美能力?当然,审美能力从来不是一开始就是成熟的状态,它与世上任何一种物质一样,都是有准备的.而关于审美能力最初的基础,有观点认为,人天生具有审美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原因是我们将一个婴儿的生长过程看作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历程的缩影,人类由原始人进化至今已经获得由环境选择下来的各项能力基础.再者,因为人类最初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是从物象在视网膜上的映射开始的,是从最基本的视知觉经验开始的,因而这是一种感觉认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婴儿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遵循同样的轨道.婴儿对外界一切事物的感知是静悄悄的,并不如成人那般外显的,也不为主体所意识,因此很多不了解的人认为婴儿的感受状态不存在且心理混沌,这是对婴儿审美感知能力认识的误区.事实是外界环境真实地刺激并伴随着婴儿每日成长.一些明亮且鲜艳的色彩,一段优美清脆的音乐都可以刺激婴儿的感知.康德对于审美判断的论述也表明了婴儿天生对单纯的形象具有剧烈而明显的反应能力,即天生的审美能力.成长至一岁半或两岁的儿童如果被提供足够大的画纸空间与绘画工具,他/她会很热衷于让画笔在纸上产生痕迹变化的游戏活动.因此家长应该具备超前意识,明白此时自己的孩子正在初始阶段进行任务发展,我们需要从根本上保障孩子通过绘画游戏活动实现感知机能的发展,明了这个时期的幼童游戏本质是一种身体机能发展的符号.

罗恩菲尔德认为2-4岁时期的儿童开始用线条、几何图案即涂鸦表达自己的感受.面对儿童的涂鸦作品,缺乏相关知识的家长们往往是困惑的,首当其冲的是不能理解孩子的作品内容,其次他们的作品着实给家里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儿童的涂鸦作品因为在形式上是杂乱无章的,外加儿童自身的语言系统发展不够及时,致使大部分家长并不能准确了解儿童涂鸦作品的意义,儿童涂鸦被自然地冠与“瞎涂画本质”,或只是一种依据家长心态而决定何时终止的游戏.其实,这是一种无声却有所指代的“象征图形”.起初代表着儿童身体机能的协调运作,而后代表着儿童认知中的各种事物.日本现代儿童早期绘画研究者鸟居昭美先生在其著作《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一书中做过相关说明,年幼儿童最初在所创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几乎无章法可寻的图形样式,其实是有生理基础限制的.儿童最初握紧画笔在纸上进行绘画创作是一种行为探索的喜悦,喜悦来源于自己对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结果.此时的绘画能力来源于对自己大手臂的尝试和练习,伴随练习增多从而控制力加强,进而向手腕的熟练控制发展,并最终发展到对笔尖的关注.紧接着绘画形式上也逐渐表现出有迹可循的特征,比如稳定的圈圈,上下左右来回有节奏的线条.家长们不要轻视孩子涂鸦作品中的圈圈与杂乱的线条,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个持画笔能力持续得到锻炼后的成果.也许从不接触画笔的孩子也能画出一定的线条,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具有稳定特征的线条与圈圈,与偶然性的结果性质不同.

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孩子都可能一直钟情于自己的得意作品,今天告诉你这个圈圈是奶奶,明天就变成了爱吃的冰淇淋.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我在北京一家私立儿童画培训机构遇到过一个名叫陆鹤轩的四岁男孩子,为期三个月、每周一次的绘画课上,作品呈现的都是满满杂乱的线条与几何图形,线条一直被描述为他最喜欢的恐龙,类似三角形就是最爱吃的肉肉.我当然又在此基础上对他进行联想与表达的启发,结果是他会用下一个随机的图形告诉你这是另外的什么.我想他是这个时期儿童绘画特点的典型代表.心理学家鲁道夫·阿尔海姆也认为,早期儿童画的符号是没有什么差异的,它只是供儿童用来代表各种事物的.

人们难免有所疑惑,既然孩子的表述图形无稳定意义,还有继续学习画画的意义吗?基于孩子并不排斥绘画活动,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面对每天发生的事情,孩子能在绘画时有所回顾并给予体验回顾,本身就是一种记忆力与语言表达力的锻炼,碰到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孩子还会天马行空般地和你交流他的想法,这也正是绘画对语言能力的促进.此外,有些儿童因为不具备成人稳定的理性思维,他们的思维会存在一定的跳跃性,换句话说,儿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象力有多重要?透过这种“想象力”你能*儿童现有的所有认知物象及他们赋予这些物象的关系.想象力初期得不到重视与强化,这对下一阶段画面丰富性与复杂性有直接的影响.丰富的想象力在儿童画作品中就是画面的生命力,尽管它不能在这个时期的儿童画面中以可视的形象出现,可当它积累到儿童可以用技法表现的阶段,一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感人画面就接踵而来.

综上所述,运用线条与几何图形进行绘画表现阶段的儿童,其身体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与想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强化.这样的事实就要求我们家长或者教育I作者,在面对具有这类特征的儿童绘画情况时,给予儿童更多表述自己画面的机会与耐心,即“说画”与“听画”,并能尊重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更应该更看重作品背后儿童的认知思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儿童作品你虽看不懂却着实地在发展着它的任务.

身体机能的熟练控制为儿童绘画创作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想象力与记忆力的内容在身体机能的进一步发展下得到视觉体现.前图式阶段(小于7岁)的儿童画较之前期在形式与内容上,更能为成人所理解.因为他们描绘的对象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情感等直接相关,这是一个关于生活或者兴趣的主题内容.一个儿童会主动描绘自己的家庭成员,自己情感倾向比较明显的亲人或者小伙伴,自己今天所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实践.由于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往往能在与家长老师的有限沟通里,提供一些与成长有关的信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儿童制作和理解艺术的能力是和他们生活中的认知、情感、社交、身体等方面的变化同步发展的.因为这样的事实,我们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是多角度的.

我在从事儿童画教学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小朋友,画面的视角安排在了画面偏底部的位置,整个画面大概内容是从上至下的几根竖向线条,线条旁边站着一个小人儿,周边画了一些比较凌乱的多边形.询问之下才明白,原来他画的是周末跟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但是自己却不喜欢.画面中那几根抢眼却笨拙的线条是自己爸爸妈妈的腿,由于自己个头小被父母搀着,所以只能看见爸爸妈妈的腿部.周围那一圈凌乱的形状是商场各式各样的商品.这个案例当时让我感觉一怔,尤其是它用类似成人仰视的视角表达了自己所看,没有刻意安排,只是真实地描述了一个事件.我们通过沟通了解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与不满并及时反馈给了其父母.

还有一个案例笔者印象也非常深刻,幼儿园组织活动去附近的田地挖山芋,现场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的.每三个人一组合作挖三个山芋.活动归来后要求以今天的活动为主题,画一幅作品.当我拿到幼儿大班姜少琪的作品时发现,画面除去描绘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闭口椭圆最吸引人了,旁边还有两个小的.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大圆圈是小组同伴袁笑宜的山芋,她挖的山芋比他和另一个小同伴的山芋都大!试想为什么对山芋的大小孩子进行了特殊描绘?体现了孩子怎样的心理?据姜少琪说,他当时想“霸占”那个大的山芋却没有成功.

再说说文章开头提到的关于画面“丰富性”的问题.

许多家长看见别的孩子画面丰富的表达都会不禁感叹,觉得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做不到这点.我想原因太多了,主要我归纳以下三点.首先,你的孩子有没有在早期接受绘画指导的经历?如果没有,这样的结果就太正常了.早期绘画经历的体验以及发展的线条和几何形等元素会在后期成为发展视觉图形语言的基础,并在新的条件下有所生成,即具备表达的“语言”.反之语言匮乏,即使有想画的内容,也不知道从何下笔、如何表达.基础良好的孩子会在拿到一个课题后,流畅地、自信地创作,并不存在不会画的问题.这是语言准备与自由表达同时具备的结果.其次,孩子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历与个人感受积累?鸟居昭美先生十分强调儿童生活体验的重要性,没有体验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也就不会有想表达的冲动.比起在课堂上老师拿着鳄鱼的图片亲切地告知,这种来自现实体验与自我观察的直接经验更能刺激儿童的各个感官与思维,甚至面对眼前的景象可生发出更多有生命力的探讨.这就是来自体验与经历的丰富性对儿童画创作内容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积极意义.这时作为家长的你如何反思自己孩子的画面内容不如其他孩子丰富的问题?没有丰富的印象与体验,自然没有丰富的表达.所以,这样的原始积累应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进行更新,这也就要求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意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等到发现自己孩子画面的匮乏性再带孩子去体验,只能是亡羊补牢.最后,生活的体验与表达的活动应该同步进行,并具有持续性.我们应该看重儿童画画面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目标.

罗恩菲尔德认为图示阶段(7-9岁)的儿童在画面构图上往往是不存在*效果的.成人绘画的*法,是处理空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手法.那么尚不具备此能力的儿童如何克服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难题?起初,儿童将所画内容全部安排在自己的画面中,不分上下也没有规定人和物应该在画面的具体什么位置,对于这时的儿童来说,画纸只是作为一个能把所有人和物都放在一起的地方.因而此时的画面构图具有随意性、自由性等特点.这个时期儿童在克服技巧匮乏时展现出的足智多谋以及他们在发展自己的表达方式时表现出的心灵手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当儿童在绘画过程中遇到“重叠”的问题时,也就意味着他们认识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物体不可能同时占有一个空间,那么“*”的处理方法(也叫X射线视角)便伴随着棘手的问题解决而出现.当我们的家长或者教育工作者在指导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孩子能处理这个空间问题时,这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再者,儿童也会选择用“基底线”的手法来表现真实的三维空间中各物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儿童会选择“基底线”分割画面空间,在画面的底部画一条线将自己想安排的人物与动物或者自然植物安排在一起,造成一个空间里事物活动的场景,与此对应的是画面的上部出现几朵白云来表现天空与地面的关系.或者儿童也可能会画许多条线,据此来表达同一空间里不同事件的状况.在北京遇到的徐睿瑶小朋友画了一幅很具有典型性的画面.这幅在家里自发完成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童话故事人物马丁与郭莫的故事.画面被分割成了四个场景,分别是马丁和郭莫在做不同的事.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被完整地表现在画面中.据此,家长在了解儿童绘画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时,也就意味着逐渐掌握了一些欣赏儿童画的语言.儿童画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它在多个角度展示了儿童在心理与认知层面的信息,促使家长与教师了解自己孩子在这个阶段发展了哪些能力以及都在关注一些什么内容,针对这些关注的内容给予恰当的引导与评价.

进入写实萌芽阶段(9-11岁)时期的儿童绘画角度开始转向对自然多角度*化描绘,更加客观和写实(从这个阶段开始,儿童绘画开始受身处其中的文化影响).艾尔·赫维茨与迈克尔·戴在《儿童与艺术》一书中这样描绘进入绘画写实阶段的儿童:“儿童11岁时,随着批评能力的增强,他们对自己艺术作品的质量有了特别强烈的意识,如果他们的素描或油画在他们看来是孩子气的,他们就会有自我意识,而且表现出对自己作品的不满.之后,他们就不想多画,或索性不画了.”这能从侧面解释为什么现有大部分成人画的素描会与写实期儿童素描作品相近的原因.这同时也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儿童进入这个时期的绘画心理需求已经随着视觉思维的近成人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第二,这是一个链接儿童与成人绘画的关键期,构建恰当的桥梁必须接受必要的指导.这对家长们及教育工作者的启发是,我们需要了解与安排当前阶段的儿童更愿意学习的有关课程,比如素描与色彩、国画、版画、雕塑与工艺美术等其他形式的课程.我们上课的场所也应该由相对自由的场地转向更加专业化的学习场所,并由专业化的老师来教授.

往后的绘画学习中,儿童更倾向于去了解画家是如何处理绘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他们更倾向于以一位成人的理性思维去探求绘画的奥秘,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与追求.

以儿童绘画阶段理论为视角,我们能详细深入地了解儿童绘画过程中的各种特点,然而随着科技与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儿童的绘画表现特征是否会发生同样的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每个孩子特有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更新.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相信每位家长对家庭美术教育意识的提高必然对儿童的能力成长有所裨益.通过绘画培养儿童的感受力、表达力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养成.儿童时期的绘画教育在特定时期肩负着创造力培养的原始积累——创造性思维培养.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与感受力、表达力的培养是同步的,都是儿童绘画不同阶段里的发展任务.所以每个阶段发展任务的充分性保障了儿童思维的自由,家长的过分担忧促成的教育错位往往是有消极作用的.自由是一剂成长强心剂,席勒在其《审美教育书简》中这样肯定自由的意义:“人在自由中才是全人,不是分裂的人”.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没有自由的保证,这样的美术教育也是失败的教育.

此文评论:本文是一篇适合儿童绘画和教育思想和启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教育思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思想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再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评《徐悲鸿和民国时期的大学美术教育》 王海鸥 舒倩教育事业乃济世安邦之正道,无论处于哪一历史阶段,其总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杰出贡献 而在教育光芒照耀下的仁人志士总能吸取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社会经验,寻找.

2、 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经济阶段理论进展 眼摘要演随着统一增长理论的兴起,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又重新受到了学界的重视, 相关研究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向纵深发展,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在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和内容.

3、 帅础坚的美术教育思想 文 赵军平 吴颂华 闫瑞彬【摘要】帅础坚不仅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教育改革家 认真研究帅础坚的美术教育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事业不无裨益 本文试从帅础坚的教育思想、教学内.

4、 现代(后现代)美术理论和媚俗艺术 摘要媚俗(Kitsch)与艺术是辩证关系的,因为,媚俗是艺术的外部,即“假艺术”或“非艺术”,因此,对媚俗的研究……于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研究 也是,现.

5、 视觉文化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 谭桢蓉 (四川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610101)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根基所在 伴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文本信息的传播方式逐渐弱化,图像和符号.

6、 打造国内首个儿童音乐节,这对跨国父母太酷了! 与众不同的音乐节2018 年6 月3 日,北京展览馆完全变成了音乐的海洋 音乐家们载歌载舞,观众们挥舞着荧光棒,尽情地唱着跳着 你以为这只是普通的音乐节别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可一点儿也不普通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