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规划论文 大学规划论文 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社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刊物 土地利用规划参考文献 无线网络规划论文 水利规划和设计杂志社 网络规划设计师论文范文

规划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关于大学生人生规划引导教育和建议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规划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9

关于大学生人生规划引导教育和建议,本文是规划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规划和人生和引导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刘玲玲 戚天雷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摘 要]当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在人生规划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如价值取向偏颇、 自我认识欠缺、规划意识淡薄、 理想信念缺失、 功利倾向明显等.高校应重视信仰教育, 加强通才教育, 施行个性化培养方案, 倡导终身教育和自我教育, 引导青年做好人生规划, 明确人生发展方向, 自觉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统一结合起来.

[关键词]人生规划; 大学生; 价值取向;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05-0053-03

2014 年清华大学博士生梁某参加某节目向嘉宾寻求人生发展建议, 遭到嘉宾的 “炮轰” , 在社会上引发关于大学生人生选择话题的热议.嘉宾们认为梁同学作为名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不应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大学不应该仅仅是职业培训所, 名校生应该胸怀天下、 让国家相信真理、 有改造国家的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规划引导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社会的精英期待与终身教育时代

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从 2001 年起历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 由 2001 年的 114 万人激增到 2017 年的 795 万人,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但另一方面用工企业有时也面临招工难,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评价并不理想. 因此用工单位更加倾向于招聘名校毕业生, 以此来提高招聘效率和招到优秀人才的概率.这种倾向又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名校情结. 对用工单位来说, 名校毕业生是招聘人才质量的保证; 对家长和学生来说, 名校则是通向明星单位的入场券.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持续发展,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仍然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样的形势下, 为什么还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单位招人难这样尴尬的两难局面呢? 一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但心理期望过高, 眼高手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人生规划意识不强, 对社会缺乏了解, 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 与用人单位沟通不足; 二是国人对成功的理解普遍非常窄, 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高更多被认为是成功的标志.在这样的成功观的影响下, 每个人成功的机会相应地也会变得很小. 比如前几年被热议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公众的反应更多的是不能理解和接受, 社会上不乏讥讽和批评的声音, 甚至连当事人自己也时常感到自卑, 因为在国人心目中卖猪肉是卑贱的. 这种现象就是狭隘的成功观导致的有偏见的就业观造成的. 在物质化的成功观的影响下,大学生更愿意都挤在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 从而也加剧了就业竞争, 去基层、 偏远地区和一些被忽视的行业工作的人数还相对较少;三是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和创业成功的比例还比较低,未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带动更多人就业等.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更多的还是依据高考成绩,但社会在用工招聘时更应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 成功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一个人取得的成就要看他选择了什么, 坚持了什么, 对所从事事业付出的努力程度等.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更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了终身教育的时代. 大学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终点, 但不是人生教育的终点. 因此仅仅接受大学教育, 即使是名校毕业, 也不足以必然成为社会精英, 社会应更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一点.

二 高校在大学生人生规划引导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说过: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 “绝对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非常自私, 善于利用体制达成自己的目的, 过分注重个人利益的精英分子. 他们缺乏信仰, 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承担意识.[1] 这一点值得大学教育工作者深思. 信仰确立了个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 是个体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生涯规划方面, 信仰可以影响人生目标的确立、 奋斗里程的把握、 个体与社会他人关系的处理, 影响人的精神、 道德、 情趣等. 只有做好信仰教育, 才能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和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人生规划及人生发展受其人生价值取向的高度制约.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会决定他选择的人生目的和人生道路. 价值观的偏差就会带来择业观的偏差. 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才能正确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客观理性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 一个人只有有理想、 有信仰, 才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把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结合起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道德转型时期,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社会上诸多矛盾与问题凸显. 同时当前中国多元复杂文化并存与发展,受西方价值观和道德文明的影响,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2] 因此高校应重视信仰教育, 做好思想引领.

当前学生从学校接受的教育更像是考试培训和职业培训, 上大学之前是应试机器, 上大学之后成为就业机器. 由于受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很多高校从新生入学起就要求他们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同时要求学生按照就业的需要来规划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使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做好职业规划对于青年的人生发展是有益处的, 但如果所有教育活动仅仅围绕着求职和就业展开就未免显得有些太实用主义了.事实上多数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并不太明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还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很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与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不太相关.但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是进行职业的训练和指导, 专业性非常强, 容易过早地把大学生禁锢在特定的专业发展方向上. 国内高校多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化教育, 通才教育相对比较缺失. 通才教育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教育, 可以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如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培养写作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社交能力、 领导力、 理性的判断力与批判精神、 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综合技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等.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通才教育往往使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较窄, 缺乏长远发展的后劲. 我们可以看到通才教育所倡导和培育的能力和素质也正是用工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个体人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通用素养. 现在社会倡导复合型人才, 倡导跨界和交叉, 同时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教给学生再多的专业知识也不足以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够用,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综合能力可以让他们受用终身. 在国内的很多大学,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考试上, 因为过于重视专业教育, 课程设置都比较难, 因此学生的课外时间比较少. 此外一些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与社会脱节严重; 一些课程教学方式死板, 授课效果也不好,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一些老师偏重科研, 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也有限,很多课程成了师生为了完成教学学习任务而完成, 师生彼此花了很多时间, 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不是很大, 效率很低, 从而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外一些教育家认为学生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甚至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 因此要给予学生们自由, 让学生们根据兴趣尽可能多地参与活动,同时也根据自身需要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三 大学生在人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前面提到的梁同学在节目里表达的困惑也是相当多大学生在人生规划方面共同的困惑,即大学毕业后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不知道应该去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青年人能主动向长辈和朋辈寻求人生发展建议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做法,他们的困惑能启发和提示我们在人生规划培育方面应该做哪些努力和改进. 相反如果青年在人生规划方面存在困惑,但又不愿意主动寻求指导和帮助,那他们可能就会走很多弯路.

当前大学生在人生规划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价值取向偏颇、 自我认识欠缺、 规划意识淡薄、 理想信念缺失、 功利倾向明显等.[3]很多学生上大学前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个好大学, 上大学之后的唯一目标就是找个好工作.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们普遍认为好分数就等于好大学,好大学就等于好工作,好工作就更接近于成功.当然这种成功更多的是一种物质化的成功, 符合地域好、 薪酬待遇高、 声望好等条件的工作更被认为是好工作.学生们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动机更多的是追求成功而不是出于兴趣,很多学生甚至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 出于各种原因, 学生们对大学期间主修的专业并不一定喜欢, 在不能更换专业的情况下, 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不高, 同时又不能主动求变, 即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采取行动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在面临人生抉择时, 缺乏明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的学生会比较草率和盲从.

当代大学生在做人生规划时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轻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对个人前途和自我价值的关注高于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的关注. 更加注重物质现实和物质享受,而不是崇尚奉献和追求理想信念. 不能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而更看重眼前利益, 实用主义、 个人主义、 虚无主义倾向明显.这些现象形成的根源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个人独立和主体意识增强, 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得个人的价值需求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必然会导致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4] 社会上对于各种热点现象的不当舆论和各种偏见也会对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形成冲击和影响, 如 “富二代” 和 “官二代” 现象、 性别歧视现象、 “扶不扶” 现象、 关于干得好还是嫁得好问题的争论、 高房价现象等,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性地看待这些社会现象, 很容易心态失衡, 信仰迷失, 丧失社会责任感, 走向极端个人主义.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曾经发出感慨为什么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很少?因为有相当比例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表现优异的女生,最后放弃了科研学术之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社会文化传统和性别歧视现象影响, 女大学生担心年纪大了嫁不出去、 找不到工作, 同时女性还要怀孕生育,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扰动甚至改变着女大学生的人生规划.

当前高校在校生绝大多数是 90 后, 且独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重, 他们崇尚个性的独立、 强调自我诉求的表达、 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但为人处事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年龄偏小、内心受挫力和抗打击能力较差.当遭遇失败或挫折时, 可能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 有可能变得消极、 堕落, 甚至有过激的想法和行动. 当学生出现这种心理状况时, 如果自身不能及时化解又无法从外界获得帮助时,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人生规划的进展, 轻则会让学生多走一些弯路, 重则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注意对心理危机群体进行心理帮扶.

四 对大学生人生规划引导教育的建议

1 重视信仰教育, 做好思想引领

要做好这一点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做好表率,教师如不能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 信仰教育就是苍白无力的, 没有可信力和感染力. 做好思想引领, 要非常重视入学教育, 给新生上好第一节思想培训课, 入学教育对于新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思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世情、 国情、 社情、 民情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史校训、 专业认知教育、 学风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等, 以增加学生的担当感、 责任感、 爱国爱校情怀. 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学科文化知识传播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要利用好这个主渠道, 使学科教育和信仰教育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5] 同时倡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国情、 社情、 民情,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逐步明晰自己的人生方向.

2 重视专业教育, 加强通才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良好的长远发展,良好的通才教育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接受长时间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 当前高校多比较重视专业教育, 但通才教育体系仍不完善. 要加强通才教育, 高校应探索增加合适的通识课程. 如理工科专业可以增设语文和历史等人文课程,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表达能力和基本素养等; 人文社科专业可以增设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同时高校应逐渐打破专业划分, 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和跨专业学科选课范围.在允许学生个性选修课程的同时,学校也可以对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一些通用核心必修课程, 如写作课和文学课等. 此外通识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现实, 从中国实际出发, 体现中国特色, 不可简单地照搬模仿西方大学的经验.有了好的通才教育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 一个人能走多远, 不仅取决于他服务于社会的意愿还取决于其对所从事事业的喜爱程度.因此在专业教育及通才教育中, 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所在, 使学生真正能把学业和兴趣结合起来, 并能在工作中应用发挥.

3 施行个性化培养方案, 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

人们通常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这是工业社会的一种机械化思维方式, 学校按照统一的、 平均的培养方式培育学生, 学校成了 “生产” 人才的工厂, 学生成了流水线上的 “产品” . 现在的学生非常崇尚个性, 因此也只有有策略地施行个性化培养方案才能充分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性别、 年龄、 专业、 出身地域、 家庭背景、 性格、 兴趣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对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尊重和照顾每一位学生的成才需求. 同时教师应提升亲和力, 做学生的朋友, 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4 倡导终身教育, 培育自我教育习惯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大学生不可能在大学阶段学够一辈子用的知识, 也不可能在大学阶段就做好一生的完美规划,因此一个人的人生规划也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且是动态变化和不断发展的,教师也仅仅能尽力帮助学生走好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因此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育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 独立思考的能力、 理性的批判精神、 坚忍顽强的毅力等.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归纳上文,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规划和人生和引导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规划本科毕业论文规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基于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思政引导的探究 【摘 要】从高校的知识育人到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育人,传统文化艺术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课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高校思政引导工作意义重大却又面临许多现实困境 以历.

2、 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与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加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

3、 闲暇教育视角下网络文化建设探析--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负面影响谈起 摘 要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探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并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闲暇时间越来越迫切和必要,从而提高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文章通过.

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以动漫学子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摘要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填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缺,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符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要求 本文通过“动.

5、 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和优化供给方生产结构,从而提高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消费.

6、 新常态下大学生职业规划 摘要现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应具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为未来做好一定的规划 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新常态的新需求、职业规划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思维,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