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绿色会计论文 绿色环保杂志 绿色化学论文 绿色营销论文 绿色环保论文 绿色科技杂志 绿色食品营销开题报告 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文献综述 绿色环保校园论文 绿色食品系参考文献 绿色天府杂志 绿色科技投稿

关于绿色发展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以绿色理念推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相关论文范文集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绿色发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8

以绿色理念推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本文是绿色发展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理念和城市建设和生态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提高城市规划水平、促进公众参与城市发展.

[关键词] 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宜居城市

[中图分类号] X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053(2017)05—0080—04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能源紧张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创造更好的宜居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就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目标.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0年,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绿色发展相结合,把新加坡建成了世界著名的花园式城市,使其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这一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随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继新加坡之后,日本的北九州、美国的伯克利、德国的弗莱堡市、丹麦的哥本哈根、巴西的库里蒂巴等都先后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生态城市.

  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于1988年初开始进行试点工作,这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第一次具体实践.[1]之后,生态城市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10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城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不少地方因为将城市内原有的湿地河道湖泊改造成广场、商业大楼和住宅小区,使得城市遇雨遇洪必涝;很多的城市由于缺乏科学规划,造成城市大拆大修大建常年不断等.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在树立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城市设计规划水平、突出城市问题导向、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城市的自然禀赋和现实条件,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一、绿色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英国的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的“田园城市”.1898年,埃比尼泽·霍华德在其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提出,可以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即“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2]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中首次提出“生态城市”概念,并将生态城市定义为:“借鉴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加强城市系统内部的循环与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从而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侵害.同时,充分利用与城市相依的自然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的、经济高效的、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3]

  生态城市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城市的环境优美,它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建成的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自然生态保护良好、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城市秩序井然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2015年12月,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生态城市建设,强调城市的生态效应、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目的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创造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二、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世界著名“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历史上,新加坡曾经是一个街道拥挤、公共卫生极差、居住环境恶劣的城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二十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开始实施“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节约能源”的城市发展政策.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今天的新加坡已经成为自然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卫生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严格依法管理.新加坡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例如,在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负责执行的几十部法律条例中,涉及环境卫生管理的就有《环境公共卫生法》、《环境污染控制法》、《公共清洁条例》、《一般废物收集条例》、《环境监理员注册条例》、《环境卫生实施准则》等.其中1968年颁布实施的《环境公共卫生法》是新加坡环境保护的一部重要法律,其先后进行过多次修订.这部法律对保护街道、建筑、市场、公厕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并对各种违法行为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标准.完善的法律和严格依法管理,使得新加坡能够长期保持城市的干净、整洁和卫生.

  二是注重城市规划设计.新加坡仅有719.1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可谓是寸土寸金.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土地,早在建国初期,政府就聘请了多名国内外专家编制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城市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新加坡城市规划,特别重视对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保护有限的绿地和自然区域,新加坡城市建筑采用高密度设计,主要的企业、商业和住宅区都与公共交通网络相连接.此外,新加坡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利用水体和绿地等自然条件,这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增加了城市的自然空间.

  三是重视自然资源循环利用.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食物、水和大多工业原材料都依靠进口.注重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是新加坡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方面,新加坡采用多种方法实现水资源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又如,新加坡的资源再循环利用计划,通过给居民发放专用垃圾袋和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放置废品回收箱,对纸张、塑料、金属罐、玻璃瓶和旧衣服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

  完善的法律制度、科学的规划设计、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和严格的自然环境保护,是新加坡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成功的关键.美国的伯克利、日本的北九州、德国的弗赖堡、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城市,至所以能够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生态城市,其采取的措施与新加坡非常相似.这些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几项措施

  尽管不同的城市发展条件千差万别,但重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共同目标.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对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最终将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填湖造城带来的遇洪遇水必涝的教训,就是过于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生态城市建设其落脚点在于突出城市的生态功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对自然生态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态素养、增强环境意识,才能将绿色发展理念付之于城市建设发展之中.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相似的城市规划设计造成了城市原有特质的丧失.四合院、小胡同、古建筑、古园林、小桥流水、荷塘月色等代表不同城市风貌的山水建筑,已经消失在城市的大拆、大修、大建之中.相似的城市规划、相似的城市设计、相似的城市建筑,使我们已经很难区分不同的城市,这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通病.生态城市建设强调城市的自然生态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原有的自然风貌,更能彰显一个城市的魅力.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因地制宜思想,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三要坚持适度发展原则.城市规模越大、城市人口越多,城市的自然生态承载压力就越大.当一个城市的规模超出了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城市的发展将面临停滞,城市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势必会快速进入城市,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必将导致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当城市人口规模达到甚至超过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时,就有可能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导致原有自然生态优势的丧失.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在对每个城市生态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

  (二)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把一个破败、脏乱的城市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其关键在于建国初期历时4年高标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反观我国的城市建设,由于城市规划缺少科学性和前瞻性,使得很多的城市大拆大建不停、修修补补不断.生态城市建设,首先要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一是规划要有前瞻性.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内部实体进行预先的设计和考虑.城市规划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立足当下,就是城市规划要考虑城市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不宜过于强调和追求高大上、大而全,否则容易造成脱离实际而难以操作;着眼未来,就是城市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否则一个城市将始终处于重复拆建的恶性循环中.

  二是规划要具体务实.城市建设规划应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规划目标要具体务实.根据不同城市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自然生态特点,可以设计一些容易实施、效果明显的项目,如整治废弃河流、改造湖泊湿地、沿街种植树木、建造节能居所等.具体务实、清晰明确的城市规划目标,既有利于建设实施,也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拥护和参与.

  三是规划要突出生态效应.生态城市建设即要满足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人们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更要注意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城市规划突出生态效应,就是要注重解决城市污水、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注重城市自然资源利用的规划和设计,注重城市森林、河流、湿地、湖泊、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和保护.

  (三)突出城市问题导向

  突出问题导向,就是要重点解决城市发展中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城市的面貌将发生大的改观.例如,北九州是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曾使北九州获得了“七色烟城”的称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北九州将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城市发展最为迫切的问题.多年坚持不懈的环境污染治理,使今天的北九州已经成为“星空城市”,1990年更是成为日本首个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奖”的城市.

  德国的鲁尔矿区,曾经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石油、核能的广泛应用,煤炭需求量大幅减少,鲁尔矿区开始走向衰落.如何处置大量因停产而废弃的厂房和建筑,成为鲁尔矿区转型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这一难题,鲁尔矿区选择了将废弃的工业区改建成休闲公园,将废弃的厂房改造成博物馆、艺术馆.正是因为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设想,使鲁尔矿区变成了今天的“欧洲文化之都”.

  生态城市建设突出问题导向,应当遵循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标本兼治的原则.突出重点,就是解决城市发展中影响城市功能发挥的重大问题,如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等,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宜居环境;先易后难,就是要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集中力量解决那些短期内比较容易完成且群众关切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标本兼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拆大建、修修补补,而是要找出发生问题的根源,并设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是城市的建设者、保护者和享受者.公众参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公众的参与应当贯穿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管理的监督等整个过程.为了进一步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在制度、渠道、教育等方面给公众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要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制度保证是公众参与的基础.例如,美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制订了完备的保障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例如,美国的《清洁空气法》首创了一种被称为“公民执行”和“公民诉讼”的特殊规定,即任何人可以自己的名义,对违法者和不作为者提起司法诉讼,以此来推动环境法规的实施和执行.[4]而我们恰恰缺少这方面的法律制度.

  二要拓展公众参与渠道.2015年12月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但问题是,在我国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渠道十分有限.要改变这种现状,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树立群众参与意识,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真心实意地为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和监督提供更多的便利途径.

  三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培养公众生态素养和良好生态习惯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教育,要真抓实干,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利用好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又要发挥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学校应当开设与做文明市民、维护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能系统地学习、了解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知识,以增强学生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社区应当结合居民区的特点,在生活垃圾分类、节水节能节电、公共环境卫生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绿色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城市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我们应当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原则融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坚持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城市发展之路,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和谐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注释

[1]郑荣林.一城山水,打造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江西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综述[N].江西日报,2016-09-1(A1).

[2][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王春艳,孔永波.国内外生态城市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科技,2010,(14).

[4]王曦.美国《清洁空气法》的公民执行规定[J].上海环境科学,1991,(05).

[责任编辑:李丹]

上文点评:这是大学硕士与绿色发展本科绿色发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理念和城市建设和生态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基于生态城市理论的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 生态城市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原理,通过综合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

2、 我国综合型生态城市建设评价 摘要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以创新创业、绿色生态为核心驱动力的综合型生态城市成为新时期的城市典范 本文对我国286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型生态.

3、 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蔡芳芳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 长宁区 200051【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上海青西湿地郊野公园、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炮台湿地公园的湿地进行考察,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总结了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介.

4、 池塘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价值和构想 一、池塘定义及演变池塘或称涝池、大洼……,是一种小型湿地,因自然洼地积水或由人工开挖而成 它区别于湖泊, 较小而浅,拥有独立的生态系统 无论是百度搜索,还是在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中,多将池塘作为水产养殖设.

5、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自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相关的理论研究大量涌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

6、 绿色理念下高校生态德育现状 摘要当前,生态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在生态德育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系统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下,高校在生态德育建设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分析高校生态德育现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