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和论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类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2

论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本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信仰和中国梦语境和马克思主义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摘 要:“中国梦”既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题中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代主题,又在实践层面上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新要求.“中国梦”语境下进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以“中国梦”提升国际话语权,优化信仰教育环境;以“中国梦”助力“四个自信”,丰富信仰教育内容;以“中国梦”凝聚力量,增强信仰教育主体责任感;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实际生活中显示其精神力量,指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价值指引,更充分地实现个体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2-0241-02

“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二者不仅有着理论内容上的契合点,而且在实践要求中存在深刻关联.研究“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代内涵,将使教育的实效性显著增强;“中国梦”指导信仰教育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将在此过程中为自身目标的实现积蓄力量.

一、“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含义及内在联系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总书记顺应时展和现实呼唤所提出的一个极富创造力和引领力的新概念.“中国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与现实追求,其核心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脉相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所确立的共产主义终极理想追求的阶段化目标和过程实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符合世情国情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发展图景的精炼表达与生动展示,以更贴近人心的语言表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激起情感共鸣、凝聚社会共识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人们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心理与情感而产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力、社会人格力、理想引领力、精神激励力、道德规范力的信服与尊崇,并以之作为自身行为所持久遵循与服从的价值目标.”[1]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思想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理论原理、方法论、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等有较深入地了解,以求其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达到情感认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信服和尊崇,并以此指引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完善;同时,信仰教育的现实目的是指导大学生的行为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实际生活中显示其精神力量,指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价值指引,更充分地实现个体价值.

(三)“中国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代主题

从现实性上讲,“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内涵,是共产主义终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现实情况下的表述;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需要汇聚广泛的主体力量,这就需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精神导航,因而现实发展对信仰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从逻辑关系看,以“中国梦”为精神旗帜,使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梦有了深刻的联系,与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信仰形成了高度统一;“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要求.因此,“中国梦”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新的主题,二者的内容具有内在契合性.从实践性上讲,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的信仰教育有更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通俗的语言表达使目标感更强,从而激起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意识.大学生以“中国梦”助力人生梦想,为“中国梦”破浪前行,坚定信念,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新胜利筑起强固后盾.综上,“中国梦”既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题中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代主题,又在实践层面上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迫切要求.

二、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因素

(一)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制造“精神压力”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主战场”.西方敌对势力精心策划、操控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宣扬其“普世价值”,以无孔不入之势侵入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挑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信仰地位.部分大学生由于政治判断力不强,警惕性不够,很容易被“西化”思想“俘虏”,忘却了原本的民族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中国的青年人不再尊崇华夏祖先的谆谆教诲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美国人就取得了胜利.”[2]

(二)复杂国内环境,影响信仰“定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外来的、新生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荡,人们的思想意识里不再只是单一的“公有”“集体”意识,信仰弱化甚至虚无、多元,精神迷茫、功利化,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陷入了困境.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模糊了大学生的视线,使他们在信仰选择时产生迷茫.再者,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大学生选择力、判断力尚不成熟,极易被庞杂的信息裹挟以至于失去方向,被负面信息、虚假信息蒙蔽,影响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程度.

(三)教育环境与自身素养关乎信仰养成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最主要、最直接阵地.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与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结果.教学内容只有紧跟时事政策、贴近社会发展,才能有效地以教促学;反之则会影响大学生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与行动力.其次,信仰教育是长期的实践过程,校园文化的正能量熏陶是促进大学生信仰培育、价值观发展的有益土壤.

信仰的长期性决定了信仰者必须有较强的自觉性、自主性以保证信仰的坚守.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接受力强,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守初心要靠一份定力,靠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应对各种思想干扰,抵御腐朽思想渗透.一方面,政治敏锐性直接影响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自觉地关注时事政策,学习党的方针、路线,能使大学生提高客观理解和把握政治局势的能力、鉴别舆论是非的眼力.另一方面,能否将理论学习落脚于实践,关乎信仰的养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获得感里坚守信仰,就像使信仰植根于沃土,实践成果为其生长源源不断注入营养.

三、“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探析

(一)以“中国梦”提升国际话语权,优化信仰教育环境

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3].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将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梦是和平发展的梦,是崇高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指引的当代价值追求.正是在发扬中国精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有力,有助于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强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国的主流信仰地位.这也优化了信仰教育的客观环境,使大学生在主旋律的“耳濡目染”中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增强信仰自信的过程中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

(二)以“中国梦”助力“四个自信”,丰富信仰教育内容

“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紧密相连的.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召唤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国人民如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将“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代主题,能以“中国梦”话语的通俗性为桥梁,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还包括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实现“中国梦”就要进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就要求“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4].正是在此过程中,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保持其生命力,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信任不断增强.信仰教育应以此为内容,开拓大学生的政治视野,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信任,进而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总之,以“中国梦”为内容的信仰教育更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也能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

(三)以“中国梦”凝聚力量,增强信仰教育主体责任感

首先,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需不断创新,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打好基础.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新猎奇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融入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增加更多时事内容,尝试现实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寓教于乐,给学生制造更多接触时事政治、分析现实问题的机会,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分析力,进而能使大学生面对复杂思想环境时保有定力,在批判腐朽思想的同时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教学过程中还要强调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这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敢于有梦、追梦、圆梦.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们应直面现实社会的各种矛盾与“精神雾霾”,运用科学理论解释现实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人们的思想武器,增强大学生在多元思想文化浪潮中的定力,敏锐辨识历史虚无主义、两制趋同论等“精神雾霾”.只有加强理论研究,夯实信仰教育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蓝天白云.再者,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是大学生价值观养成过程的又一重要推力.从意识形态建设角度讲,应对意见领袖的思想、行为加以规范,确保这些代表性网民、自媒体始终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才能使其对懵懂的大学生网民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促使其自觉向马克思主义信仰靠拢.另外,信仰教育还需要良好家庭环境熏陶.最后,党员干部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代表,其言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信仰自信.只有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忠实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给大学生做出表率,激起大学生追求思想进步的意愿.

综上,“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在“中国梦”语境下进行大学生信仰教育,使信仰教育主体更团结、教育内容更现实鲜活、教育环境更优化,定能使信仰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完善,使大学生的青春梦想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曾杰.21世纪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2]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杨鲁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7.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

此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信仰和中国梦语境和马克思主义方面的马克思主义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2、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和批评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 邱 高罗 婷(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摘 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3、 两学一做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信仰和价值取向对于社会风气以及民族信仰的形成意义重大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4、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生态思维 罗昌勤(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宜州546300)摘要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整体、联系和动态平衡……生态化特征 从生态思维的视角审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生动力.

5、 中国梦助推大学生成就个人梦想 ■田莎/太原师范学院摘要“中国梦”是为全国人民绘制的宏伟蓝图,它清晰的展现了全国人民追求梦想的共同愿景,对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生,想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就应当主动的将自身梦想融.

6、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和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关系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来审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践活动更是相继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