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工智能论文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的论文 人工智能的应用论文 人工智能课程论文 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论文模板 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 人工智能方面的期刊 计算机人工智能毕业论文

人工智能类论文怎么撰写 与媒介技术视域下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类论文范例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人工智能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1

媒介技术视域下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本文是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媒介技术视域和传媒业和人工智能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发生深刻变化,新闻传媒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媒介技术的每一次嬗变都与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渗透是无法避免的,面对人工智能,传媒业应该趋利避害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与人工智能相互协作完成自身在新时代的成功转型和“变身”.

【关键词】人工智能;传播技术;技术演化

2016 年5 月19 日在谷歌I/O 大会上,谷歌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通过Google Assistant 与客户打电话不仅实现了持续对话,而且并未被对方识别是人工智能,这两点惊艳了全世界.智能机器的人性化,让人类迎来了一个智能的新世界.

“根据麦肯锡研究机构2017 年11 月30 日发布的报告,到2030 年,全球有多达8 亿人的工作岗位可能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这相当于当今全球劳动力的五分之一.”[1]同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促进社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比工业革命“发生的速度快10 倍,规模大300 倍,影响几乎大3000 倍.”[2]但这并不表示人工智能的诞生和进化是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绝对威胁,正如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帮助工人完成繁重的工作,人工智能同样也可以协助新闻记者出色地完成新闻采编.事实上从技术中性论的角度来说,技术与人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技术产生于人的需要,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不会失控脱离社会和人的控制.人工智能正是如此的技术.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 )起源于计算机科学,与纳米技术、基因工程一起,被认为是21 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由McCarthy 于1956 年在Dartmouth 学会上正式提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Nilson)教授从学科角度出发,认为:“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学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inston 教授则从功能角度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出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国内计算机传播学者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3]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

进入21 世纪后,人工智能在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算法、人脑芯片技术等发展的基础上迎来了上升趋势,给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工业各领域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动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 年代涌现了许多人工智能的新发现,但由于数学模型的缺陷和计算上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很多算法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第二次浪潮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第五代计算机、多层神经网络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引起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第三次浪潮兴起于最近几年,新数学工具、新理论、新计算框架等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尤其是AlphaGo 和Google Assistant 的出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巅峰.“第三次浪潮的形成根本要归功于两个技术基础条件的出现: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大数据资源、云计算带来的大数据存储和计算的可能,这让算法不像第一次浪潮那样仅仅停留在理论模型层面,而是可以直接用于显示测试和应用,使得机器写作、智能分发系统、语言助手等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开始成为现实.”[4]

二、媒介技术演化的历史逻辑以及社会影响

纵观媒介发展史,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和使用,都在建构人与世界之间的新关系,它折射了人类传播在两个层面上的追求:一是不断追求身体感觉的丰富性的还原,二是不断追求交往互动的深化.[5]从口语传播、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人类传播可以说是经过跨媒介——全媒介——泛媒介的阶段后进入媒介的全面整合和融合,新技术挑战传统技术的秩序,并深刻影响着媒介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一)印刷媒介

印刷出版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大量丰富信息的需求,是信息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只有少数人掌握知识资本,读书识字的人很少,所以书本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还是掌握在少数权利阶层的人手中.

(二)电子媒介

电视媒体的诞生堪称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打破了地理边界的壁垒,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认识大千世界.以电视和广播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诞生在当时震撼了社会,其对受众的效果影响一度被认为是绝对单向且具有不可阻挡的“”效果.但是20 世纪40 年代,拉扎斯菲尔德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对大众传播尤其是电子传播技术的实际效果进行考察后发现,媒介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绝对,媒介更多的是强化和巩固了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的粘合度,使社会秩序趋向稳定.英国文化学者威廉斯也在电视身上找到了技术、社会制度和文化三者之间的连接点,深入分析了电子媒介的特性以及传播效果,批驳了技术决定论的观点.

(三)数字传媒

走过了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时代,人类社会迎来了数网传媒的新时代.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态在技术、经济和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冲破传统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VR、人工智能技术、穿戴式媒介和芯片植入人体技术的出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人们对媒介概念的认知.马克·波斯特曾在《第二媒介时代》中将信息制作者极少而信息消费者众多的单向性播放模式占主导的时代称之为“第一媒介时代”,而将以媒介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为一体的双向型、去中心化的交流模式为主导的时代,称之为“第二媒介时代”.而“第三媒介时代”是一个万物皆媒介的时代,或者说是媒介彻底融合的时代.“第三媒介时代并不是‘网络’媒介独尊的时代,因为所有媒介最终都将‘上网’称为网络媒介,媒介和媒介之间将没有‘是否在网’这样区分的必要,网络的概念因而就要消失,各种媒介都将重新在‘泛在连接’的节点中找到新位置,或开发新功能,成了全新的自己.”[6]

三、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调适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加快了“第三媒介时代”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对传媒领域的渗透,传媒业的边界正在加速消融,新闻生产传播流程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带来了机会和挑战,需要我们扬长避短,更好地利用智能技术以实现新闻传播业的转型和升级.

(一)人工智能在传播领域的现实应用

传播领域的技术建立在计算机学科和信息论的基础上,而人工智能的运用在信息收发、内容检索和内容生成上都有明显的优势.由机器人自动生成的新闻稿件在美联社、路透社、华盛顿邮报等国际著名媒体发表已经成为常态.在我国,新华社、新浪等新闻资讯平台也利用人工智能开启了“智能媒体”新时代.其中,2015 年11 月由新华社技术局自主研发的“快笔小新”打破新闻各专业口的壁垒,涉猎极为广泛,可报道体育赛事也可进行财经新闻的编写,不仅可以使用中文写作,还可以形成英文稿件.2016 年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的写作模块“张小明”在奥运会期间共撰写了457 篇不同赛事的报道,其发稿速度可与电视直播同步.

(二)技术革新下新闻生产和传播流程的改变

在新闻内容的生产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步入初级阶段.其一、语音识别技术和传感器的使用助益了人工智能的新闻和信息采集.利用对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和分析,经过人工智能算法可精准地生产并输出新闻内容.其二很多规模不同的直播平台不断衍生,它们比传统媒体更具及时性、成本更低.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视频内容从这些平台流向受众,给人工审核造成了巨大负担.但是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通过对语音、图文、视频等监控并进行内容审核,实现了对目标文本的精确匹配和快速识别.其三,新闻从业人员在技术的助力下实现了用多种方式表达新闻内容,以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功能,保证了新闻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还通过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受众和社会提供更高质量、更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浸入也正在改变整个传播流程.人工智能改变了原本单向的新闻生产流程,内容生产多向,且内容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改变了过去的线往,变成了交互关系.由于机器的自动化带来环节合并,和实时追踪省略了反复核查,人工智能实际上压缩了包括拍摄、剪辑、后期等一整套流程,实现了这些环节的无缝连接.传统新闻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判断都主要依靠记者个人新闻敏感和专业水平,但人工智能是依靠大数据作为判断依据,选择新闻内容,评估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等.

(三)新闻传播业对人工智能影响的调适

人工智能根据算法的使用作用于新闻生产链可分两个阶段,前期是感知智能,辅助记者存储和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在采、写、编、评的新闻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与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后期是认知智能,全面辅助或者代类,几乎完全依据算法进行新闻生产.目前我们尚处于人工智能在新闻链条中的感知阶段.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人工智能在财经新闻、体育报道、突发性事件等内容的报道上已经呈现出了优势,这类新闻大多属于动态信息,采写上讲究速度和时效性,而在这方面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要远远优于人类大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人类在新闻信息的采写上就处于劣势,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现在主要是应付一些简单的低级的工作,恰好是人工智能协助人类处理了这些基本的信息,才能为记者采写有深度的新闻提供了时间和机会.

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大数据时代》中认为,大数据的一个核心特点是,“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只是了解“是什么”或未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和事情发生的内在原因.[7]人类的优势就在于从事创造性、复杂性的工作,在新闻传播中有许多新闻采写是需要进行深入调查、逻辑分析和情感投入才能完成的,记者可以挖掘更多深度新闻、人物专访、调查性新闻等,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出更多为大众所接受的新闻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传播业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涉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传播和引导,这些工作更加强调记者的思想意识和意识形态,强调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所以在新闻的选择上,在尊重事实和新闻规律的基础上也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导向,这一点也是人工智能的劣势和短板,是新闻记者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

结语

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其在社会方方面产生的影响都是空前且具有超越性的,新闻传播生态的革命性变化也已成为现实.关于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既不可盲目乐观,也不可彻底否决.但毫无疑问置身技术的漩涡之中,人类必须发挥主动能动性与人工智能相互合作,也许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未来的传播可以真正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

上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人工智能专业范文可作为媒介技术视域和传媒业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工智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媒介融合视域下移动网络电台的传播特征 宋骋丹(成都理工大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作为媒介融合的新型传播形态,移动网络电台近年来发展态势迅猛 本文梳理了移动网络电台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的.

2、 信息技术支持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参考元素,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日渐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支撑作用 本文基于信息技术支持视角,对如何创.

3、 媒介融合视域下弹幕在课堂的设计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 通过引入新的交互评论模式——弹幕,为师生提供一种新的交互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

4、 文化自觉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的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8 004摘要本论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文化自觉自信教育存在的系列问题 文化自觉自信教育是促.

5、 新媒介视域下报纸版式设计的袪魅和变革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与移动客户端为主体的新媒介兴起,“读屏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传播与获取的方式 新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对报纸具有祛魅效果,已经被祛魅洗礼的读者对.

6、 技术决定论视域下今日头条算法模式的现实困境和 摘要人民网2017年曾发表多篇评论文章,矛头直指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单纯靠算法推荐模式的问题,从技术的表象特征入手,深挖隐藏在背后的内涵,随即在学界和业界掀起了一股针对技术创新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的讨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