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课堂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教学模式论文 体育教学模式论文 网络教学模式的参考文献 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教学模式类有关论文范文 与新课程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教学模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6

新课程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文是关于教学模式类论文范文检索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为主体和新课程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江苏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215500)陈平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的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接受教育,学生要具备灵活处理各种信息、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等等能力.用叶老的话,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何等的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12

在新的世纪,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我国对高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改革.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位高中语文教师,该怎样把握这一次改革的方向,尤其是如何在课堂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下面,我就以平时的语文教学为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通过朗读,让学生自我感受情感

一般来说,由于时间关系,课上安排朗读比较少,反复朗读更少.但是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自主探究文章包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其要点是心悟口诵,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能读通文意.

以教学欧阳斌先生的《生命的暗示》(此为课外阅读文)为例,这是一篇思索生命的价值的散文,对正处于需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阶段的学生有启发和帮助作用.在整堂课中,我安排了三次朗读.第一次是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有关作者对生命的理解的两段文段.通过朗读和聆听,学生感知到了生命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能对文意做到提纲挈领.

第二次是全体同学朗读体现生命的价值问题的两段文段,在大家已理解了生命的特点,思考和讨论了生命的价值之后,这时全班朗读,声音响亮,因为大家已受到了文中或者是同学讨论过程中积极人生态度感染,心中自然会生出积极向上的情绪.这时朗读,能起到巩固情绪的作用.读后,寻找自己喜欢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对主旨的把握,对情绪的调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到最后,课文分析快要结束时,师生共同朗读第三小节中有关秋虫的部分:“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全部价值,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这些内容作者是以反问句的形式呈现的,在文章开头起到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引导学生留意过,但仅仅是作为引出话题的物象来对待的,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秋虫为何昼夜而鸣.在教学过程接近尾声时,又回到文章开头,首先从安排上来说是做到了首尾呼应,教学结构完整.其次,我和学生一起朗读,学生受到鼓励,气氛更为融洽.再次,把原文读了一遍后,要求同学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再读一遍,通过改变句式,通过朗读,文意自通,主旨昭然若揭: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显价值.秋虫如此,何况是人!

这三次朗读安排,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浅到深,由提炼文章信息到体会升华文章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通过自己的口诵心悟品味到了生命的真谛.以后我要尽可能有效地安排诸如此类的教学环节,而且,还可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以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问题情境的预设,推动学生生成新的体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趋向于“一言堂”、“满堂灌”,或者教学参考上怎么说,教师就把学生往哪儿引,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生自己的想法、观点.而我在教学语文课本时,时常想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让他们在自己的感悟领会中体会文章的意义.我不想把如今在上的课文当作传统意义上的课文,它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提供选择.学生可以根据书里的内容,体验四周的事物,再创造自己的新经验.要不然,就是“但知读书,忘却人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不仅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要求学生积极倾听和开口.

在教学欧阳斌先生的《生命的暗示》一文中,我设计了很多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或让学生抓文本(结构良好的问题),如“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我们的生命又是怎样的呢?面对着苦难和幸福共存,渺小和伟大共存的生命,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或引发学生讨论、探询更多的答案,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结构不良的问题),如“为什么作者由这些会联想到人的生命,它们的内在联系是什么?那怎样做才不亵渎神圣的生命?请同学列举出符合文义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你准备为你的生命涂上怎样的色彩?”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认识的学生有三十多人,其中不乏对生命的独到的认识.甚至,对于同一个问题还引起了学生间的争论:“我们看到很多不珍惜生命的事例:由于利欲的驱使或缺乏安全意识,矿难还时有发生.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报道:有人掉在河水中,围观的群众有几百个,却没有一个跳进水中救另一个生命.对于这种‘珍惜生命’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有的说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该救,有的说这样不道德,应该想办法救等等,最后,经过讨论,总结出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很多问题是预设的,可是在品味过程中,却生发出了我没想到的精彩的发言.

三、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的结合中,重视学生的个体思维

从学生上课交流的情况中,我发觉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思路很广.比如,在教欧阳斌先生的《生命的暗示》时,学生由生命应该怎样度过联想到了很多的人物,有古今中外的名人,也有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也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体会,大家在举例讨论中其实就是在受作者积极人生观的熏陶.当然,他们可能也受到了刚教学过的《泪珠与珍珠》《我为什么而活》这些文章的影响,因为它们也是对生命的思索,属于同一类型.这就是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融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有丰富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看,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多加强学生的体验活动,可以使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有关生命价值的精彩的发言就是证明.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一直是困扰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对“灌输式”和“启发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其实,教育工作者也都明白孰弊孰利,只是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比较少,而这却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才能并获得终身的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接受教育,学生要具备灵活处理各种信息、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创造性的进行工作的能力等等.用叶老的话,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何等的重要.让我们更深入地去领会、体验叶老的教育思想,让我们教师当好领路人,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

(责任编辑韦淑红)

本文总结,该文是大学硕士与教学模式本科教学模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为主体和新课程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海霞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杜戈庄小学266300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习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让学生的主.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 曹 兵(阆中中学,四川 南充 637400)【摘 要】全国范围内的新课程改革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新改的实施对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间的矛盾,以.

3、 语文教学贵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郑颖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如今语文教学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往教师独霸讲堂的局面已经逐步改变,新的教学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

4、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教育阶段,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5、 新课改下的学生应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性能力,现行的新课标就体现了这一着眼点即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而转换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原有的“满堂灌”已由“学生思&.

6、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点点滴滴,而新媒体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传播形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而高校学生不只要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健康的心理也不可或缺 因此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