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咬文嚼字杂志 咬文嚼字杂志下载 咬文嚼字编辑部 咬文嚼字杂志投稿 咬文嚼字杂志订阅 咬文嚼字杂志电子版 咬文嚼字杂志刊号

咬文嚼字类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诗歌审美,始于咬文嚼字--黄厚江老师的《乡愁》教学片断赏析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咬文嚼字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5

诗歌审美,始于咬文嚼字--黄厚江老师的《乡愁》教学片断赏析,本文是咬文嚼字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咬文嚼字和诗歌审美和始于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诗歌被称为“语言艺术上的一颗明珠”,诗歌语言的精妙构成了诗歌艺术的基石,因此对诗歌精妙语言的鉴赏应该是诗歌审美的关键.2016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组织的“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精品课堂展示暨苏浙中学语文论坛第二届年会”上,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上了一节现代诗《乡愁》的示范课.黄老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了一番咬文嚼字,为我们作了如何立足语言进行诗歌审美教学的示范.

我们来看黄老师《乡愁》教学中品味叠词的一个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叠词的好处:音韵更和谐,情感表达更丰富,读起来更有味道.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叠词,下面黄老师把诗改一改:“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大大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宽宽的船票;后来啊,乡愁是一方高高的坟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深深的海峡.”当我把最后一句改出来的时候你们知道我是什么感觉吗?我太得意啦!觉得黄老师改得好的请举手!一个都没有啊!那大家认为他写的比我改的好,为什么呢?

生:第四节“浅浅的”不能改成“深深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首诗不就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吗?如改成“深深的”,就感觉很难,太深了.

师:那你感觉还得多长时间才能统一呀?

生:已经统一啦.

师:啊?已经统一了?我当然同意啦!我当然拥护啦!但是你要问问那个姓蔡的是不是同意!我们初中生的爱国热情,非常的炽热,但是我们还是尊重一下历史事实吧!还有哪个同学讲一讲你的理由.

生:因为我感觉“浅浅的”用了夸张的修辞.

生:这是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师:其实我可以建议不要都盯在第四小节来分析,可以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大家可以思考:一枚小小的邮票,一枚大大的邮票,哪一个更能表达对母亲的情感?

生(齐):小小的.

师:“高高的坟墓”,“高高”发音那么响亮,给人感觉又不是那么沉重.当然,大家关注最后一节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毕竟是主旨所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作者最后把它改成了“深深的”,夸大了,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暗示呢?“浅浅的”海峡,告诉我们把祖国大陆与台湾隔开来的原因是不是海峡?

生(齐):不是.

师:是什么原因?

生:不是客观的,而是人为的.是政治原因.

这一片段黄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于诗意表达的作用.很遗憾,学生对诗歌审美每每流于诗歌的形式——除了音节上的,还能说出的就是修辞写法之类的;又习惯性地拘泥于个别词语的表面意思.显然一般性的朗读仅仅是感知叠词的外在美,而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用这些叠词的匠心.黄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叠词于这首诗的妙处,采用了改动替换叠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把原来的叠词全部替换成反义叠词,同时教给学生阅读诗歌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方法,即“整体入手”感知诗歌,不必拘泥于一事一物的实与虚,从诗歌整体上赏读诗中一事一物所寄托的含义情感,希望学生能真正深入诗歌本身,领悟到叠词的美感.

如果单纯从改换的叠词本身看,“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同样能表达出诗歌的主旨.何况,像“浅浅的”海峡、“深深的”海峡两者都不是事实,因为“浅浅”“深深”都必须有其参照物.如此说来,如果为了表达主题,所用的语言并不是唯一的,但为什么换成改动后的叠词,读者就会认为这样的诗歌索然无味呢?黄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咀嚼叠词自然是有着更深的用意.诗歌讲究含蓄,含而不露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从诗歌本身存在的意象出发,联想到更深更广的意象,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再者,作者不用“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还有诗歌创作的内在追求.诗歌追求“意在诗外”.“意在诗外”指诗歌创作的立意主旨或诗歌的意蕴、意境,体现于诗歌的文辞或形象之外.“浅浅的”的海峡,意在引导 读者想象祖国大陆和台湾分离的真正原因.这样就把普通的思乡、思亲人的情感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乡愁》一诗不同凡响的美就呼之欲出了.黄老师用替换叠词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比较咀嚼,认识到于这一首诗而言,非此类叠词莫属,否则难以成为意蕴深远的诗作.

《乡愁》一诗具有较强的音乐美,其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在同一位置上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可见,叠词的运用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重要元素.人们朗读诗歌是很容易注意到叠词的妙处:音韵更和谐,情感表达更丰富,读起来更有味道.叠词既然有如此魅力,那么是不是多用叠词就好呢?

我们来看黄老师的另外一个教学片段:

师:这首诗虽然用了叠词,但老师感觉它有不少在可以用叠词的地方没有用.黄老师说一下啊……“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张窄窄的船票;后来啊,乡愁是一座座矮矮的坟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弯浅浅的海峡”.大家看,我这次改的是叠词加叠词,总该没人说我改的不好了吧?

生:虽然是叠词加叠词,但是不合实际.最后一节中,只有一弯海峡,不能用“一弯弯”.

师:你的理由有一部分成立.但是我仍然不能全部相信你的意见.比如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不一定是一张邮票呀!很可能给妈妈寄过好几次信呀!

生:因为“一枚”更能突出邮票的珍贵.

师:那邮票太多了,就不珍贵啦?

生:……

师:我知道她说的是有道理的,我只是在为难她,让她能更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生:因为“一张”更能凝聚对作者母亲的深情.

师:对了!因为少,所以更能凝聚着对母亲的深情,那能不能用“一张张船票”呢?

生:不能.

师:对了!这是同一个道理.能不能是“一座座矮矮的坟墓呢”?

生:不能,因为去世的母亲,只有一个.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是对的,也是不对的.为什么说也是不对的呢?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呀,有很多的人不止一个母亲.更重要的是读诗不能认这个死理!“清澈的天空上,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个月亮……”天上哪来这么多月亮啊?同学们知道吗?这就是诗!

语言的精妙是诗歌意境的内在,其次才是诗歌音韵节奏等形式上的美感.《乡愁》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更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使诗歌具有格外的张力.如何让学生欣赏到这一层美呢?

黄老师倡导本色语文.“本色”两字意味着语文课应该回到语文学习的原点,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黄老师在用反意叠词替换法探求了叠词的意蕴后,又逆向思维,把“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改成“一枚枚”“一张张”“一方方”“一湾湾”的数量叠词,引导学生再次比较品鉴.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看,学生对诗歌的阅读,习惯于生活的真实角度品析,而不能从诗歌放飞想象的特质角度探求.如此,对数量词的理解很快就陷入了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海峡只有“一湾”可以理解,但如何解释只有“一枚”邮票、“一张”船票呢?如果从生活真实的角度探求,“一枚枚”“一张张”“一方方”“一湾湾”的数量叠词也许更为符合生活的真实,也更能体现对母亲的深情;如果写成记叙性文字也是能很好地表现主题的,但诗歌的表达并不是字数越多越好,诗歌讲究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为丰富的含义,引起读者无限的想象,才是诗歌追求的读者目标.“乡愁”是一种无法具象的情感,如何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乡愁”的情深愁厚?作者把无形的“乡愁”凝聚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表示极少极小的数量词上,驱遣读者的想象,感受“乡愁”的苦涩与沉重.

黄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正是要学生认识到诗歌是真实生活的浪漫折射,追求的是生活的神,而不是生活的形;通过一滴水折射出生活的全部,而这个全部需要读者的想象,正如黄老师所言,读诗不能“认这个死理”,否则诗意将荡然无存.

我们从黄老师《乡愁》教学的两个片段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诗歌审美缺乏应有的审美情感和方法.而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相当的误区,认为诗歌审美首要的是以诵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思.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果不能深入理解诗歌语言,再怎么诵读,都无法深入甚至接近诗歌本身,更不要说理解作者了;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诵读无非是一些装腔作势的朗读而已,即使一些名家的朗读录音,也并不能代替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如此就无法深入领悟诗歌内在的美.只有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咀嚼、品味,自己去感悟揣摩,才会有真实的情感产生.因此,诗歌审美应该始于对语言的咬文嚼字,咀嚼诗歌语言的内涵,感知诗歌的内在情感.一旦学生的情感和诗歌语言产生了共鸣,诗歌审美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内心发生了.

汇总,本文论述了适合咬文嚼字和诗歌审美和始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咬文嚼字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咬文嚼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追本溯源,叩问心声由《心声》教学实录谈起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 顾贤芳【文本解读】心声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三单元导语中这样说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 这篇小说中呈现的内容又恰恰是在学校、在课堂.

2、 69文言虚词教学:因声求气,读出情味以黄小伟老师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为例 徐章韬,王亚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430079)摘要从MKT的观点看,如果真正地把内容知识吃透了,是能够产生教育上的见解并用之于课堂教学的 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课为例,说明在MKT的视.

3、 袅袅凉风,凄凄寒露,食补当心误养秋膘《诗经》里的养生智慧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这些令人感怀的诗词预示着美好秋日即将离去,冬天马上到来 霜降之时天气渐冷.

4、 立足语用,教学行为试以《桥》教学为例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讲一篇篇课文,上语文课就是讲课文 尽管诸多有识之士反复批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但语文课程的主要形态仍然是讲课文 究其原因,现行语文教学流程不适合学生学习.

5、 放慢脚步,静心读黄瑛散文集《不再匆匆》 5 月的一天下午,应刘爱平校长之邀,在赣州四中参观校园文化建设 一路上,不断有学生向校长问好 走到操场边,一个手提塑料袋的小伙子拦住刘校长,自我介绍是市区另一所中学毕业的学生,如今已经读完大学 小伙子.

6、 今夜,我枕着潼江入睡(组诗) 梁爽南 桥桥墩,桥洞,桥梁,桥架……千年风雨中,相依相偎江水浸泡,冲击下暗伤……时光雨后,它们沉默寡言车流,人流,迎来送往那不甘沉寂的沙石在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