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校园文化论文 论文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和新媒体的结合论文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校园文化的论文 校园文化艺术论文 毛概校园文化论文

关于校园文化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和校园文化的基础性类论文范文素材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校园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9

校园文化的基础性,本文是校园文化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校园文化和试论校园文化和基础性类本科论文范文.

许金如,唐开鹏,徐开金

(扬州职业大学 党办,江苏 扬州 225012)

摘 要:校园文化的基础性是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激发高校生存发展生命活力的那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价值.学校的基础要件包括物质条件、师资条件、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等,唯有校园文化难以一蹴而就,需经长期不懈努力积淀而成.从学校发展的历史中*校园文化的基础性,我们可在中外校园文化的多元差异、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溶、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认识其存在的客观性.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意时空性、计划性、包容性、亲切性等多重要求.

关键词:校园文化;基础性;功能作用;历史*

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1-0162-04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1]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校园文化一直都是关注度很高的热点话题,目前学界注重研究的问题多在如何建设的策略、方案等操作层面上,比如,有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有的与民族特色相结合、有的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等等,相对缺乏的是其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推进.本文试图对校园文化的价值主旨做个性化发掘,借助社会历史的视角,论述其在高校发展中的基础性意义,以丰富其理论研究.

1校园文化在高校发展中的基础性

所谓校园文化的基础性是指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激发高校生存发展生命活力的那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一价值如同一个高大建筑的基础一样,没有这样的基础,高校发展就会垮掉.高校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场所.高校的生存发展需要诸多条件:物质的如办公教学大楼、桌椅教材等;精神的如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风气等.物质条件容易达成,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能如愿建成,为难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不是靠投入多少资金就能取得的内容.正如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对大学的存在意义,不仅是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教师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教育目标的榜样存在,发挥着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氛围的作用,有大师的引领和带头,学校才会迸发出勃勃生机,获得充足的提升动力,凝结在大师身上的不同寻常的特质便是其高端的文化素养.新时期里,曾经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先生认为,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而大学的文化则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文化、严谨务实的文化、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还是一种明德修身的道德文化.名家们的思想认识,共同揭示了大学生存发展的真谛:大学不在于物理空间有多大,物质条件有多高,最关键的还是其有没有文化.可见,文化是一个大学安身立命的基础.

进一步分析,校园文化就层次而言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深层次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特指大学的精神和风气等等,它具有高度的凝结性,较为抽象,不身在其中往往无法感知,这一部分内容作为大学文化的内核,是一个大学长期培育积累所得,也是一个学校引为骄傲的内容.一个学校的校训就属于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各个大学的校训表述不尽相同,充分反映出各个学校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不同校训背后折射出的是各具特色的生命活力.另一部分为表层次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特指那些在不同时期里、在不同场合下、在不同空间里呈现给师生的学术报告、文艺表演、体育竞赛、板报宣传等等有形的、可见的内容.这些内容在高校校园内丰富了学生生活、提供了锻炼机会、搭建了交流平台、传播了各类知识、营造了文化氛围、调动了多种积极性,是大学凝聚师生之心,激发教学活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一部分内容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它更适合年青学生的身心成长之需,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它还更接近于生活本真.学校通过更多接近本真的活动展示,教学才能有效地进入求真的轨道.

校园文化具有基础性,可借用社会有机体的理论来阐述.该理论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各种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能呈现出各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等重要特性[2].认识社会有机体理论,能给我们很好的方法论启示.认识校园文化的基础性价值时,我们可将其置于学校存在发展的诸要素中进行分析.学校发展的要素从大的方面来分类,可有四项,一是物质条件,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资金等;二是师生条件,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等;三是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四是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风学风和人文精神等.在这四类要素中,学校的物质条件可以随时改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市场交流得以改善,学校的制度受其校园文化影响,唯有校园文化是难以随便获得的,需经长期不懈的努力积淀而成.一个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单位是很难办出特色,很难取得骄人成绩的.

2校园文化基础性意义的社会历史*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于夏朝,而类似于现代意义的大学则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其最初的形式,仅指一种可以采用任何组织形式培育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团体或社区,并没有突出其学校教育的作用和功能[3].在对校园文化的历史审视中,我们深深觉得,是所有存在的和已经消亡的学校文化共同构建了历史长河的校园文化大系,又以这样的集体文化壮大了社会文化整体,使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传统文化丰富丰满、五彩斑斓.

2.1中西方校园文化的多元差异是校园文化基础性的外在表现

因为中西方办学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文化传统不同,校园文化自然也不会相同,甚至完全相异,形成两种不同风格的校园文化,这些相异的校园文化伴随着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或社会价值传承下来,个性十足,让彼此相互惊叹.(1)校园硬件设施,如:校园建筑、校园图书馆、体育场所等体现出校园文化差异.以校园建筑为例,西方多数大学校园一般是“无围墙大学”,且可向社区开放,体现出其开放性文化特征.而在我国,校园建筑结构如同家居一样,注重完整性、封闭性、独立性,显示出学校与社会的分隔,如此明显的差别更多地受制于其历史文化基础,是校园建设历史长期沉淀的结果.(2)大学理念培育的差异制约校园文化基础性的价值的取向.西方大学注重以独特的、多元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如:德国大学注重研究的办学传统、英国大学的博雅教育、美国大学重教学与科研、服务社会的大学理念等等;其共性是“以培养人”为目标,培养这个“目标人”会学习、会选择、会合作.相较于此,我国教育的任务虽然基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但历朝历代所确立的学习目标则是担当“治国平天下”之责,追求“学而优则仕”的前途,在此传统教育理念下,校园文化更多的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3)注重“学术自由,培养个性”是培育校园文化基础性良性氛围的差异点.“学术自由”的思想最早由德国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提出,他的新人文主义精神在大学教育中的体现是研究自由、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精神,这种自由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传播与革新的氛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大学教育在近展中,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大潮,学术自由的呼声纷纷在大学响起.最典型的是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的治理下,开创了思想自由的新学风,形成了北大优秀的办学传统,奠定了新北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这样的学术自由氛围并未能在我们的史中普及并延续,因而校园文化建设极容易随波逐流,脱离文化的高雅,偏向世俗.(4)创新意识培养是校园文化核心内容的新亮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大学出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浪潮,至今仍方兴未艾.其培养途径有三:一是切实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是设立创新基地,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与国外大学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在实践中普遍应用,比如,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给新生配备导师制,设立学生科研奖励等等,但各类学校的发展并不平衡,整体创新能力偏弱,这些不足使得校园文化的厚重性不足.

2.2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相溶是校园文化基础性意义的活力源泉

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追根溯源来自社会文化的土壤.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又以其独特的方式服务社会,丰富社会的文化发展,促进社会的文化进步.

首先,学校的生成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独特领域,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性,以我国校园的礼仪文化教育形式为例,可见一斑.我国素有“礼义之邦”之称,在我国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中,礼仪制度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左传·隐公十一年》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4] 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礼制建设.为了富有成效地施行礼制,需要建造专门的场地演练,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实施,需要专门研究礼制的完善,因此,催生出了古代学校的形成,催生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礼制文化教育.礼仪制度的教育成为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校园文化的教育形式与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深深打上了社会历史文化的烙印.其次,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学校从独立于社会之后,并没有完全与世隔断,而是有许多途径通向社会,与社会交融.它的老师来自社会,它的校园建筑敞开向社会,它的实践场所依托于社会,它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社会的支助,这些通道引入了丰沛的社会文化营养,这些营养在滋润学校发展时,也同时孵化出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这些校园文化又借助于其教师、学生和校园课堂本身,汇入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得益彰,共同营造社会文明的良性循环体系.

2.3校长岗位是增厚校园文化基础的关键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5] 大学校长不仅是办学特色形成的主导力量,同样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校园文化的传承发展力度都与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以及管理能力紧密相联.中外各类名校办学成功的事例,无不说明这一点[6].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柏林大学,离不开洪堡的锐意改革;对哈佛大学产生深远影响的霍普金斯大学,离不开吉尔曼的开拓性创举;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著名的“硅谷”,离不开校长斯德林和副校长特曼的创新.在我国,古代孔圣人创办的教育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现代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开创了乡村教育的先例,让教育的奢侈变成普通民众望而可及的内容;蔡元培主政北大,创造了一个个性丰富,生机勃勃的北大,奠定了其在今日中国的第一大学地位等,不胜枚举的历史事例告诉我们,校长是一个学校成长发展的灵魂,是培育一个学校文化基础厚度的规划大师.因此,一个成名学校的背后总是相连着一个成功的校长,一个成功的校长身后往往矗立着一个成名的学校,造就文化品位高尚的思想家、教育家类型的大学校长(或党委书记)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

3校园文化基础性的几点要求

校园文化基础性价值的发挥,相伴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本质上是一个多环节的、持续的、开放的实践项目,在其建设过程中包含着较多较高的要求.

3.1文化建设的时空性

营造校园文化,就基础性要求而言需要全面覆盖,减少死角,因此,客观上既有空间上的要求,也有时间上的要求.空间上要求校内的各个角落都应有文化的形式、各个人都应有文化的修养和品味,这类文化形式可以是静态的艺术作品、树木山石或办学成果集锦,也可以是动态的礼仪、行为、比赛或表演,校园文化应遍布校园各处,从办公场所到活动场所、从课堂到食堂、从路道到绿化,师生活动涉及的地方就应体现文化气息,这才是空间上建设的应有表现.在时间上营造校园文化要求具有持续性,即在各个时期里都有文化表现和亮点.校园文化是累积起来的,不能靠随意或突击来完成,一定是一个学校时时有校园文化意识、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3.2文化活动的计划性

要做到校园文化的时空存在,就要对校园文化做好规划,就要具备校园战略发展的长远眼光.要把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并将其制度化,以保证其得以顺利传承,不因不同阶段的领导更换而改变其文化特色或削弱其建设力度,真正让校园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计划既需要围绕学校办学特色的主题做“顶层设计”,也需要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走群众路线,培育全体师生员工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氛围,还需要专家学者献计献策、从不同专业的视角进行创新和批评完善.

3.3办学质量提升中的包容性

包容对个人来说是一种修养,对一个单位来说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生存文化.学校是聚集人的地方,除了老师还有众多学生,每个人都有思想,每个人的思想都有个性,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变化,在这样的群体中,固然群体意识很重要,群体目标很重要,但若在主张群体意识的时候,漠视和排斥个体意识,这对教学工作进展,并不有利,因为教学是以教师个体活动为单位完成的,出色的教学工作来自于教师个体的榜样力量和创造性.漠视和排斥个体意识很容易扼杀个体的创造性.因此,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往往能汇集较多很有个性、很有学术成就、很受学生喜爱、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

3.4方式途径上的亲切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途径众多,每个建设内容都涉及到“人”的问题,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校园文化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通常不太容易让师生厌烦.但这不等于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途径不需要讲究艺术,实际上,要想让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出彩,反而特别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艺术性问题,这种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和途径的艺术性是要让每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都能给人亲切感.校园环境建设具有亲切感,人们就乐于进校,乐于工作生活在校园;教师上课具有亲切感,学生就会得到平等尊重的认同,就容易进入教学互动的场景;学校领导具有亲切感,教师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容易被调动.方式和途径的亲切性,是校园文化建设者的身心修养高度、智慧高度和艺术水准的生动体现.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办学资源,较多的研究者均将其看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贯串于学校办学的历史中,其对学生的影响是间接的、持续的、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式的.[7] 因此,校园文化是高校生存的隐形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107-109.

[2] 刘忠孝,万宁宁.试析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高校德育社会化的理论支撑[J].学术交流,2012(1):167-171.

[3] 程方平.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历程——国外大学发展概说[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89-100.

[4]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C]//林志均:合集·文集之六.上海:中华书局,1936.

[5] 陶行知.陶行知选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6] 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7] 李世辉.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50-53.

(责任校对谢宜辰)

本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校园文化和试论校园文化和基础性方面的校园文化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校园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艺术类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林月荣 (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艺术学校 530000)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艺术类中职学校,构建能够真正彰显艺术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综.

2、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德育教育新模式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6 042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 认真研究当代.

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途径 摘 要校园文化活动在高职院校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育大学生人格、调适大学生心理、完成大学生角色社会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 要全面认识校园文化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效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文.

4、 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系统性影响,就校园文化的内涵而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对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产生约束和规范,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

5、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 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与进步,迎来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崭新局面,可以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服务,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档案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

6、 高校图书馆参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吴 丹(辽东学院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0)摘 要校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其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 是一项需要学校各部门协作共进的系统工程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 以其海量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