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加工贸易论文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加工贸易的开题报告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参考文献 加工贸易文献综述 加工贸易论文参考文献外文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文献综述

关于加工贸易类论文怎么撰写 和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动力因素类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加工贸易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5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动力因素,本文是关于加工贸易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加工贸易和动力因素研究和危机时代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摘 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空间格局出发,基于1981~2015年我国加工贸易数据及2004~2014年东中西部面板数据,运用加工贸易贡献度、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及扩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后危机时代我国东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外驱动因素.在整体测算基础上,本文认为:加工贸易对外贸的贡献度存在极大值(50%~55%)并无限趋近固定值(30%~35%),且发展程度越高,受劳动要素的制约程度就越高,受资本要素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就越低.

关键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动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 (2018) 04-0047-10

20世纪80年代,我国加工贸易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增速明显减慢,2009~2015年加工贸易年均增速仅为5.33%,而1981~2008年年均增速为24.84%,是2009—2015年的4.66倍.

目前,国际间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理论比较多,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雁行理论”认为一国产业结构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行区域分工,把边际产业向外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我国学者从加工贸易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出发,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路径选择(庄芮等,2014;罗建兵,2009);从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出发,探索梯度转移的动力来源与规律(李泽民,2007;许德友,2015),不断拓展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于2007年对加工贸易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差别政策,旨在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

一、指标测算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测算

本文聚焦于国内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选用加工贸易贡献度、加工贸易本国配套度,从加工贸易的内在动力、目标驱动、演变趋势及空间格局方面,揭示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在驱动因素,刻画东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在驱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东中西部加工贸易的外部驱动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1.加工贸易贡献度这是衡量加工贸易对区域贸易贡献程度的指标,指某一区域加工贸易额占该区域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本文用来研究加工贸易对进出口贸易的贡献程度.具体公式是:

y表示总产值,A表示技术水平,L表示劳动力,K表示资本,a表示劳动产出的弹性系数,6表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u表示随机干扰项.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由于我国加工贸易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本文研究时间节点为后危机时代,考虑各省级行政区数据的可得性,国家层面研究时段为1981—2015年,区域层面研究时段为2000—2015年.研究范围为我国区域内产业梯度转移,东中西部地区划分依据“七五”计划、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及加工贸易发展程度等确定.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过程中,美元与人民币兑换汇率按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计算(2014年为6.1428,2015年为6.2284).

二、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在驱动因素

我国加工贸易实质上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物,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当一个地区经济结构、资源供给、市场需求等发生变化后,新兴产业创造的市场需求大于夕阳产业生成的市场需求时,产业转移便在区域间发生.本文采用加工贸易贡献度、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及加工贸易梯度演进过程来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发生的内在驱动力.

(一)经济发展驱动因素

利益驱动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在动力,产业转移为转出方、承接方带来经济利益上的“双赢”结果,这是区域间梯度转移的根本动因.我国加工贸易从承接传统制造业起步至今,加工贸易额由1981年的26.35亿美元上升为2015年的12,415亿美元,增长471倍,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

本文利用加工贸易贡献度(公式1)测算了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对进出口贸易的贡献程度.如图l所示,1981~2015年我国加工贸易对进出口贸易贡献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趋势,最高升至1998年的53.42%,在我国贸易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99年开始逐渐回落,并下降至2015年的31.47%,据此推测加工贡献度存在最高值(50%一55%),且逐渐向平稳值(30%~35%)趋近,2000~2005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程度最深(50%N55%),目前其贡献度已越过高点正往低点回落( 30%~35%),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端;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但速度较快,目前其贡献度尚未到达高点,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端.这说明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正趋向于相对平稳期,而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客观必要性显现.

(二)产业升级驱动因素

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目标驱动因素.理想状态下,加工贸易引进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辐射带动配套企业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国家(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情况来看,机电产品占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比重从2002年的65%提升到2012年的76.5%;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从2002年的33.7 010提升到2012年的50%;而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玩具、箱包和塑料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则从22.7%降到了8.7 010,①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本文利用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公式2)测算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1981—2015年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图2)显示,我国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逐年增强,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从1981年的-21.080/0逐年增高至2015年的66.66%,增长87.74%.自1989年开始,我国加工贸易配套能力由负为正,带动相关产业配套发展,虽在部分时段增长趋缓甚至出现短暂下滑,但增长势头仍然强劲.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本地配套率逐年增高,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于2010—2014年出现短暂下滑,但随着加工贸易产业提档升级效应的显现,加工贸易配套能力逐渐增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配套率呈现波浪形无序增长趋势,特别是西部地区部分年份超过100%,表明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原材料、零部件从国内(东部地区)采购比重较大,虽不能精确测算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本地配套能力,但亦能从中印证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对当地产业提档升级的贡献作用.

(三)经济梯度演进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区域间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差距在加工贸易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图3及图4显示,2000—2015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加工贸易额差异巨大,东部地区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比重维持在90%左右,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占比均为个位数,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时间段比较,2000~2008年各地区加工贸易额稳步增加,其中东部年均增速20.98%,中部为23.79%,西部为26.8%.2009~2015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增速减缓,年均增速2.97%,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加工贸易额虽暂时走低,但增速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35.43 010和36.49%.这说明东部地区是我国加工贸易产生及发展的主要区域,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增速减缓;而中西部地区虽然加工贸易总额不高,但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仍然发展较快、增速明显.说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产生影响,但东部地区增速减缓与中西部地区增速加快,是受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内在规律的影响还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施非均衡战略发展时期,我国基本遵循“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顺序实施对外开放(江华,2009),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时间、时长及规模均有不同,形成了当前加工贸易的空间布局.同时,市场机制是加工贸易梯度演进的内在动力,中国大陆加工贸步于承接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根据引力模型理论,两地之间贸易量与其距离成反比,决定了我国加工贸易沿海沿边发展属性.国际产业转移从“英法美一日德一亚洲‘四小龙’一中国东部沿海一中国中西部、东南亚国家”的规律亦印证了这一观点.

三、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外部驱动因素

要素禀赋差异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外部驱动因素.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要素、土地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等,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中发挥转出地推力与转入地拉力作用.为弄清后危机时代要素禀赋对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作用程度,利用2004~2014年东中西部地区截面数据,通过构建模型测算外部驱动因素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影响程度.

(一)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3),选取影响加工贸易产量(Y)的变量,包括:劳动要素,用劳动力成本(w)与劳动力密度(P)表示;资本要素,用基础设施状况(F)表示;技术要素,用技术投入(T)表示;虚拟变量金融危机(E)等;且由于土地成本连续数据的不可得性,没有将其作为解释变量,仅在结果解读时做简单分析.

(二)变量检验

首先,整理东中西部地区2004~2014年各变量数据,采用ADF检验方法,分别对3个地区的变量Iny、InW、InP、InF、InT、E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各变量的原序列、一阶差分序列和二阶差分序列.结果显示(表2),东部地区变量In Te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平稳,为高阶单整序列;其他变量的二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同理,中部地区变量In Wc为高阶单整序列;变量In Yc,InPc(10%显著水平)及其他变量(5%显著水平)均为二阶单整序列.西部地区变量In Yw为高阶单整序列;变量In Tw(5%显著水平)为一阶单整序列;变量In Ww、InPw、InFw(10%显著水平)及其他变量(5%显著水平)均为二阶单整序列.

其次,采用两步法验证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由于变量之间的单整阶数相同时,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故剔除单整不同阶变量,再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对方程残差序列平稳性进行检验,来验证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表3),东部地区剔除高阶单整序列In Te后,建立回归方程,所得残差序列在10%显著水平下平稳,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建立回归方程;中部地区剔除高阶单整序列In Wc后,残差序列不平稳,采用逐步回归法调整变量,剔除In Tc后,残差序列在10%显著水平下平稳,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建立回归方程;西部地区被解释变量In Yw为高阶单整序列,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表4).西部地区变量间虽不存在协整关系,为查找原因,方便比较,仍调整变量做出结果.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1.加工贸易发展越成熟,其影响因素越固定且显著当前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入平稳发展期,影响因素平稳性相对较高(表2),影响该地区加工贸易规模增长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劳动力密度、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危机,其影响程度为98.19%(表4).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尚处于增长期,数据的平稳性相对不高(表2).中部地区土地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影响程度为97.07%;西部地区数据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变量平稳性差异较大(表4).表明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要素影响因素规律显著,稳定性强;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处于发展增速期,影响因素更加多元,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规律尚不明了.

2.劳动要素对加工贸易的影响程度最大从东中部地区的变量系数可以看出,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劳动力密度,且加工贸易发展程度越低,受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如人口密度每增加l单位,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增加17.656个单位,而中部地区相应增加18.99个单位.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加工贸易出口额第二大因素,影响程度为负向1.507.这些现象说明劳动力因素仍然是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优势使我国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当前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及土地成本持续上升,所谓的贸易“比较优势”正在消失,而我国中西部劳动力及土地成本较低,并逐渐呈现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巨大潜力.

3.加工贸易发展程度越高,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越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额增速放缓,且不同程度地出现下滑现象,其中东部地区增速下降明显,中西部地区却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为探明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的影响程度,本文引入虚拟变量进行量化测算.计算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发展具有负向阻碍作用,且金融危机每增加1个单位,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下降0.376个单位,而中部地区相应下降0.573个单位.这说明东部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小于中西部地区,也就是说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程度越深,转型升级越成功,抗外部风险能力也相应越强.且东部地区增速下降与中西部地区增速上升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及各地区加工贸易发展规律的影响程度.

4.加工贸易承接地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依赖性更高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系数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程度高于对东部地区影响程度,且制造业固定资产每投入l单位,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上升0.624个单位,而中部地区相应上升1.112个单位.这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承接地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性.从加工贸易企业的投资走向看,它们首选基础设施状况较好、具备产业配套能力的地区,如新加坡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势一部分来源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及后勤服务,吸引国外企业落户投产,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5.技术进步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过程中发挥吸引力作用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国际产业转移经验显示,技术进步催生了转出地新兴产业,推动夕阳产业外移、新兴产业发展,而产业转入又促进了承接地的技术进步,这一过程显示技术进步与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密切相关.然而在测算过程中,选用各地区R&D投入总额来计算技术进步对加工贸易的影响程度,由于数据的非平稳性,未能得到预期的结果,但这并不影响技术进步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过程中发挥吸引力作用.各地区技术投入总额的指数式增长速度,说明其对技术水平的重视程度,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亦能推进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这种双向技术吸引力仍在其中发挥作用.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加工贸易发展存在内在发展规律理论上讲,加工贸易从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是一个符合产品生命周期规律的演进过程,预测发展过程中的节点对推动加工贸易的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我国加工贸易贡献度倒U型趋势,本文推测加工贸易贡献度存在极大值( 50%—550/0),且逐渐趋近渐近值(30%—350/0),并以此判定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处于发展平稳期(倒U型曲线的右侧),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处于快速增长期(倒U型曲线的左侧).这一数值可以作为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演进及梯度转移的参考值,用来确定本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所处的阶段,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梯度转移提供数据支撑.

2.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演进的结果加工贸易空间演进虽然受政府与市场两大主体影响,但空间格局的最终形成由其沿海沿边发展特性及要素禀赋差异决定.在遵循特性基础上,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当前的发展格局.在后危机时代,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增速减缓,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增速加快,亦是由各地区加工贸易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金融危机虽然对各地加工贸易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与加工贸易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且对发展程度较好的东部地区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而对发展程度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影响程度相对较高.

3.生产要素成本是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生产要素成本是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东部地区要素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前提下,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成本优势及市场潜力.可以说,当前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一个基于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的、由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的、具有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

(二)政策建议

1.遵循加工贸易发展规律,各地区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测算加工贸易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对进入平稳发展期的东部地区而言,应有序推动夕阳产业逐步转出,引导加工贸易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中西部地区而言,需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合理承接加工贸易,增强加工贸易关联程度,延长加工贸易国内生产链,这些对于提升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2.遵循加工贸易发展属性,减少决策失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政策及行政导向需要符合加工贸易属性及发展特性,在充分考量要素禀赋差异及沿海沿边特性基础上,各地政府有序推进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入与转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由于部分中西部承接地政府急于把握发展机会,盲目提供优惠措施,忽略地区承接能力、产业匹配程度、周边市场需求等考量因素,导致转出地众多企业不能作出正确决策,投产后得不到预期回报,造成损失.为避免类似情况继续发生,需要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使市场主体在做出转移决策时,能够充分考量目标市场是否具备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条件及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

3.正确认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达到“1+1>2”的效果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内在动力机理,且发展越成熟,影响因素越显著.东中西部加工贸易略有不同的驱动因素及资源禀赋说明我国加工贸易在区域之间存在梯度转移的空间环境.将东部地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向具有承接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我们必须注意,这种转移绝不是低附加值、高污染产业的简单移出,也不是承接地的盲目、无条件引入,而是在东部加工贸易产业链整合延伸的基础上,寻找相匹配的地区进行产业链的延伸转移,进一步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减少对欧美地区的贸易依赖.这种转移的前提是承接地具备产业发展延伸的基础和前景,最终使我国加工贸易地区转移达到“1+1>2”的效果.

该文结论: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加工贸易和动力因素研究和危机时代方面的加工贸易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加工贸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和特征分析 一、基本概念本文所指农产品是根据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界定的农产品范围(HS产品口径)加上水产品 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主要是指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总体构成状况,主要包括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贸易逆差的产品结构、贸.

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 摘要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子商务体系不断完善,这也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与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会.

3、 我国农药正在迈入质量为先时代 纵观近年农药市场,各种中小型农药企业选择兼并重组的不在少数,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农药研发技术,保障农药产品的品质,农药行业已经正式进入质量为先时代 每年“”都是我国各行各业未.

4、 我国体育用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薛林峰1, 杨明2(1 浙江传媒学院 公共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18;2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摘要体育用品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以及体育用品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

5、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功能凝集和思想引领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研究方法,探寻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发展方向,以期丰富学校体育基础理论 研究认为学校体育具有 “二重性”,其本质功能是体育与教育二者的统一.

6、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之分析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作出了论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及研究,如何理解主要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