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论文 可持续论文 环境和可持续杂志 可持续观论文 可持续策略开题报告 环境和可持续论文 可持续的论文 可持续杂志 建筑可持续论文

可持续发展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方略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可持续发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1

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方略,本文是可持续发展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和昭苏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内容提要]昭苏县作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要实现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全面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可综合实施树立生态观念与提升管理水平相结合方略;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方略;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市场开发方略;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方略;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方略六大方略.

[关键词]昭苏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方略

[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8.03.012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8)03-0046-06

伊犁州昭苏县是我国新疆北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边境县,是国家首批县级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要实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融合实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多赢综合性成就,为全疆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一、昭苏县生态文明建设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昭苏县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

1.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是昭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昭苏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生态民生经济,有效引进融投资和科技项目,深度开发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友好可持续的重要战略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放在基础性地位,提高人民的民生质量、收入水平和思想文化科学素质.这些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目前,昭苏县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部分企业废水废气处理不当,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农药的滥用使蔬菜水果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就是要努力实现县域城乡居民的民生改善、生产进步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创新生态民生产业模式,建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2.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是昭苏对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是昭苏县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路径,必将为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从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国际关系的角度讲:伊犁河流经昭苏县境内,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国际河流.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昭苏县境内开发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加强伊犁河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利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哈两国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维护和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昭苏县大力发展外向型绿色有机产品,在开拓中西亚国际市场中规避国际绿色壁垒.

3.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是构建县域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昭苏县是沿边少数民族欠发达畜牧业县,要不断健全循环系统的行为主体,主要任务是要完善废物处理主体,规范资源开发主体、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的行为,彻底解决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不和谐状态,才能构建全县循环经济社会有机系统,以实现县域全域旅游示范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的远景目标.

4.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一是昭苏县要把产业结构作为生产活动的资源转换装置,使资源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转变.目前昭苏县农牧产业要重点解决水资源耗费过多和牧区人、畜、草之间生态矛盾突出的问题;工业产业要积极发展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三低”行业和低碳企业,要把发展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着力点.二是在昭苏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选择既存在着其发展阶段的制约,也面临着种种现实发展的机遇.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生态民生型产业,逐步形成比较适合昭苏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生态民生产业结构.

(二)昭苏县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建设

1.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动力,促进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昭苏县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要通过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创建活动,切实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关系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县域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环保并举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成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依托生态草原和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以系列马产品为主体的外向型绿色有机产品产业,主动适应国际绿色认证标准,大幅度开拓中西亚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机遇,以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为动力,开拓具有昭苏特色的县域新型生态民生工业发展新路.

2.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活动,推进县域农牧区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昭苏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生态县建设作为促进农牧经济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农牧业和生态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县委、县政府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步伐,着眼农村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省、州级环保、农业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制定生态乡、镇、场和生态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对已经达到生态乡、镇、场和生态村建设考核标准的应给予奖励.要着力提升县域环境质量,为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彻底改变农牧民“屋内现代化,院外脏乱差”的环境状况,进一步加大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实现用循环经济的方式,让农村生活垃圾变成资源,变废为宝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目标.昭苏县的农业现代化要依靠伊犁河流域独特的生态环境,走精细化、有机化的生态农牧业之路.着力解决好农牧产品加工需求与企业运行困窘等矛盾,积极扶持引导,促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长足发展.坚持“工农互动、项目推动、东联西拓、统筹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生态民生产业,为发展外向型产业奠定良好的国际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条件.

3.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实现县域生态民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

首先,要坚持以突出特色为关键,高起点规划打基础.昭苏要把农牧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融为有机整体,将生态绿色经济发展与域内自然景观和人文优势融为一体,以中心村镇显著地位和辐射功能,因地制宜地带动周边一村一品特色产品集群发展.对县城郊区的村镇,积极发展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物流业、生态观光业等为主的二、三产业;对有深厚民间文化底蕴的村镇,整合农牧区民间艺术资源,全力打造“房在绿中坐,人在花中行”的生态草原文化长廊;对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好的村镇,建设优质果品和花卉基地,做强做大绿色产业;对有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化和自然景观、交通便利的村镇,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牧家乐”.

其次,要坚持以富民增收为核心,抓生态环保促发展.要根据县域资源实际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开创绿色农产品研发基地,实现一个村一个品种,一个乡镇一个特色.实行“公司+基地+农牧户”的发展模式,产加销、贸工农牧和生产技术一体化运行的机制,在新时代,创新思路对策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4.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现代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昭苏县要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草原生态环境建设责任追究制,严把草原区域工矿企业新上项目审批关.凡昭苏县县域工矿企业新上项目将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坚决不予审批;使昭苏县生态草原和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伊犁河谷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增长极.

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

(一)科学认识昭苏草原生态保护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发的辩证关系

1.草原生态保护是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开发可持续的生命和源泉.总书记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草场生态系统草畜、人草、人畜之间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发展,是昭苏县草原生态文化旅游永续型、循环型、友好型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监管中,要保护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存续和完整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旅游设施建设应实现对草场植被损伤的最小化,才能使生态草原保持永久优美的特性和吸引力,为草原生态旅游产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资源.

2.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开发是反哺草原生态保护和农牧民增收的经济基础.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目标需要政府和大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草原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具有促进草原牧民增收,改善牧区民生,拉动草原生态环境投入的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带动区域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增强地方财政和经济实力,县、乡(镇)政府就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二)要将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摆在全域旅游示范区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地位

1.进一步实施草地置换生态环境系统工程.在全县要通过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和改变草场的利用方式来弥补天然草地给畜牧业提供的饲草总量减少的部分,对天然草地实行划区轮牧,大力发展人工饲草料地,两方面来实施草场置换系统工程.全面推广天然放牧场利用期两个月以上的草场实行划区轮牧.实行划区轮牧不仅可以增加载畜量,置换出部分草场在利用期内进行休牧,给予草地休养生息的时间,使休牧草场的各类牧草得以在生长期保持平等竞争的机会,从而扼制毒害草的生长和蔓延,还可以使牲畜个体增重,提高牧民的收入.积极争取国家牧区水利建设项目,落实伊犁州饲草料基地建设规划,实行游牧民冷季定居,置换出部分冬草场作为暖季放牧草场使用,努力扩大州域暖季草场的面积.

2.加强对草原生态灾害预防、控制和治理.一是加大草原生态灾害的监测力度,建立健全昭苏县草原生态灾害网络化建设.二是进一步推广养鸡鸭治蝗力度.养鸡鸭治蝗不仅能有效控制蝗虫灾害,还能给农牧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三是争取将所有乡镇场都建成自治区“无鼠害示范区”,加大对草原鼠害的联合防治力度,达到长期有效的控制草原鼠害的目的,做到有鼠无害.四是全县要开展综合治理草原毒害草、不食草行动计划,使生态草原得到有效保护,提高生态草原的实际生产能力.

三、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的方略

(一)实施树立生态观念与提升管理水平相结合的方略

1.通过树立景观生态意识强化分区科学管理.在草原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中,要根据全县不同旅游景区景点的景观生态特征,受旅游活动的不同影响,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将全县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分区开发与管理,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策略,更好地发挥具有生态潜力的资源价值.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环境意识,加强系统管理.必须使公众树立生态环境保护首位的思想;在昭苏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政策引导,加强管理.2.强化对草原旅游活动生态环境科学管理.

坚持对全县全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度、保护有力、利用有序、管理有据四者相结合.对每年游客高度集中的伊犁天马文化国际旅游节活动和日常性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以“管理好保护好当地草原生态环境”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条件比较脆弱的乡村草原和农田,不宜建设大规模旅游设施,而应开发动态观赏项目.在全县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活动项目安排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在组织游客自驾车旅游活动中,对汽车进入草地带来的植被破坏、噪声对动物的干扰,尾气排放造成草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基层群众性等民俗活动生态保护的公众参与性有序管理.

3.维护农牧民参加旅游服务管理主人公地位.昭苏多数草原生态旅游区都是少数民族农牧民长期生活和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场所.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常与当地农牧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因此,政府和企业在草原生态旅游开发中,应尊重当地农牧民对草地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主人地位,支持和鼓励当地居民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参与旅游区的管理和服务,并分享旅游景区和旅游业所获经济、社会利益.通过给当地农牧民实际的利益来消除他们对发展旅游的疑虑和对旅游发展决策的神秘感.将旅游服务设施对农牧民开放,并适当给予优惠;保护当地民族的村落;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制定计划,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提高他们参与旅游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比如制作本民族特色的纪念品、向游客展示自身独特的饮食文化等,在展示旅游目的地特长和传统优势中提升昭苏生态草原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在生态旅游区建设和管理中,要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中得到经济上的补偿,让旅游资源成为他们生存的依托,并把他们的民生问题考虑在旅游对象的规划管理范围之内,从而取得当地居民理解和支持,提高他们参加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区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改变过去自然草原区和旅游区盗伐、偷猎事件发生的局面.

(二)实施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相结合的方略

1.依法加强对草原生态旅游区的法治管理.昭苏县发展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管理.县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草原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以及自治区制定的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如设立对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的收费项目,用于被损坏环境的修复等.

2.依法加强对旅游区生活废弃物的治理.要依法确定旅游区生活废弃物的治理目标,各景区的大气、水、废弃物等排放均要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水平.要把减少废弃物作为废物治理的首要任务,在旅游生活区内,应尽可能地减少废物的产生.草原景区内,要有组织进行弃物的收集,按规范定时定点清运、处置,做到日产日消,不能堆积和滞留污染环境.要建立以加油站为集散地的垃圾站,集中收集和处理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中心建立污水处理厂,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同时配置水污染处理设施,各类接待场所,如饭店、宾馆、度假村等要建设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严禁直接向河水中排放污水.水上的交通工具,如河流和湖泊的游览船只,要注意船上的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要尽量采用无污染且安静的船只,以减少燃油和噪音的污染.

3.建立有效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区管理制度.生态旅游区与当地社区之间建立联合共管委员会,由县政府和乡镇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共同协调和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关于草原生态旅游区少数民族家庭的安置、牧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移等.

(三)实施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

1.加强对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草场生态的保护和建设.要把草场生态的保护放在首位.昭苏草场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科学掌握草原载畜量和科学掌握草原景区旅游人群承载量同等重要,都是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努力开发和推广绿色生态草原文化旅游产品中,必须增强草原资源环保意识,坚持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原则.开发草原生态旅游取得的一部分收益,反哺用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和美化旅游资源环境.

2.创建国家草原公园.在国家、自治区和伊犁州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昭苏草原创建国家首家草原公园,对整个新疆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示范性和推动力.

3.在草原保护工程中形成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草原旅游新特点.在草场改造和养育中提升优质人工草场的审美效果,使其成为昭苏草原野趣旅游吸引物.

(四)实施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市场开发方略

1.精心开展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的传媒营

销.要用好大众传媒,瞄准全国旅游客源市场,加大对昭苏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使更多的游客了解生态伊犁,走进生态伊犁.要用好互联网,指定专人制作精美网页,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伊犁旅游网站,发布伊犁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信息,要经常更换信息,适时发布重要信息.

2.努力延长草原文化生态旅游时间.昭苏县旅游部门应该扩展思路,克服草原生态旅游的季节性瓶颈,学习东北各地区开展冰雪旅游、举办旅游冰雕节的好经验,开发昭苏独具特色的冬季冰雪旅游产品.

3.开发民族特色草原文化旅游商品.要依托国内外系列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商品、工艺品和纪念品市场需求,在加大设计、创新力度提高地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引进新产品.用好商品包装渠道,加强哈萨克草原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拓宽营销渠道,打造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景区的知名旅游商品.

4.开发草原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明确昭苏旅游形象,加大对哈萨克草原文化的宣传力度,挖掘其深刻内涵,建立哈萨克草原文化展览馆.

(五)实施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方略

1.要坚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旅游互动融合原则.自然生态旅游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人文旅游相结合,是中外游客所向往的最佳旅游方式.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草原文化旅游建设中,要克服重自然生态旅游,轻历史人文旅游的不协调状态.在建设草原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中,要将周边的古代历史遗址和文物古迹作为其中的重要景点同步进行建设;在文物古迹为基础的历史人文旅游景区建设中,要将周边的自然生态风光资源作为配套景点同步跟进.

2.以生态为魂开展对昭苏草原生态文化的挖掘.要将昭苏历代与草原丝路有关的清代以“绢马贸易”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的草原丝绸之路文化、阿依特斯阿肯弹唱等历史文化和文化形态设计成为旅游文化产品,以草原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做红线,出版昭苏生态草原和草原旅游文化系列书籍.在此基础上加强有昭苏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特色的导游专门培训,使导游在接待游客中将昭苏生态草原和乌孙文化、天马文化、哈萨克草原文化的动人故事植入中外游客的心中,改变过去中外游客普遍反映的草原旅游中“只见草原,不见文化”的低层次旅游感受.

3.以历史为线开展对昭苏乌孙草原历史文化的挖掘.要遵循总书记提出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战略方针,将昭苏悠久历史文化挖掘与草原丝路旅游开发融为一体.一是要将草原自然风光旅游与乌孙历史文化旅游有机相结合.对张骞出使西域乌孙国、细君、解忧公主与乌孙王和亲、冯嫽夫人访西域诸国等乌孙历史文化事件、人物、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和创意宣传,使昭苏草原文化旅游业经久不衰.昭苏县要与伊犁师范学院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哈萨克文化与现代化研究所和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县校合作建立政产学研基地,建立草原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对昭苏乌孙文化和草原文化重大研究项目招标委托资助研究.二是要深入开展对汉代乌孙古国和草原丝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乌孙文化》旅游文化丛书,投资拍摄《乌孙王与汉家公主》等电视连续剧,用电影的独特功能打造国家级乌孙历史文化公园.

4.要以民族为源开展对哈萨克民俗风情文化的深入研究.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要特别重视对哈萨克草原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深入研究.用草原民族文化旅游和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产品,为中外游客提供情感体验式旅游,促进昭苏草原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业品质的大提升、大发展.

(六)实施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人才开发方略

1.制定高层次旅游产业人才优惠政策.奖励在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科研创新、旅游业新项目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2.完善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人才结构体系.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管理、营销、导游、服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特别是要在建立高水平的哈萨克草原文化导游队伍方面下工夫,确保昭苏县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持续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

3.构建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系.要建立和完善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昭苏县要依托伊犁师范学院、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伊犁技师学院和昭苏县职业教育中心,对全县专旅游工作者开展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知识和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职业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昭苏全域旅游示范区高管人员和高级专业人员开展内地挂职培训和境外培训,为昭苏县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与“一带一路”国际旅游接轨储备高层次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01版.

[责任编辑:周钰]

回顾述说,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和昭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可持续发展本科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现代性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齐承水【摘 要】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虽未明确提出现代性,但是这些经典著作却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是建立在哲学思维变革的基础上,并以对资本逻辑的阐释为核心而展开的,其价值旨归在于促进.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所以,生态自然规律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够任意.

3、 论中国梦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本文在“中国梦&rdquo.

4、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以绵阳蓝莓小镇休闲养生观光生态园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状况下,旅游业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当下,传统的、僵化单一的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新型旅游模式的需求,旅游.

5、 全域旅游视野下桑耶特色小城镇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着重强调要进行城镇化建设,多次提到城镇化改革,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重视城镇化建设,2016年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西藏小城镇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和探索.

6、 全域旅游引领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专访石嘴山市旅游委副主任云泽人 本刊记者 宏杉Q本刊记者A云泽人石嘴山市曾是宁夏的工业核心重镇,也是宁夏的煤炭基地,工业总产值曾一度占宁夏总量的近40,被誉为“宁夏工业的摇篮”“塞上煤城&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