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2018年陕西省认可期刊目录 2018陕西省硕士论文抽检 陕西省硕士论文 陕西省卫生厅评定职称期刊 大学生模拟炒股论文陕西省 陕西省标准化论文

陕西省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近5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品种主成分变化趋势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陕西省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6

近5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品种主成分变化趋势,该文是陕西省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春播和玉米和成分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张增川1,李勤1,尹素芬1,肖磊2,王胜宝1,葛红心1,

龙德祥1,张秀英1,徐海军1,吴可夫3

(1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723000;2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

3汉中市种子管理站,陕西汉中723000)

摘 要:探求2010—2014 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参试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为陕西省玉米审度改革、玉米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10—2014 年间参加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每组产量排名前三的品种,依年份为单位选取主成分并计算其平均值,横向比较5 年间参试玉米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①参试品种生育期呈现递减趋势,累计减少6.17 天,年均减少1.23 天.②株高和穗位高呈现递减趋势,株高累计降低0.42 m,年均降低0.106 m;穗位累计降低0.3 m,年均降低0.0758 m.③穗长曲折降低,有维持到18 cm 左右的趋势;百粒重总体呈曲折减小趋势,累计减少3.23 g,年均减少0.81 g;穗行数基本在16 行左右,行粒数基本在37 粒左右.④株型以紧凑型为主,粒型以马齿型为主,粒色全是.从主成分变化分析可知,5 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参试品种逐渐向高产、抗倒、耐密和适宜机械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陕西省;玉米;区域试验;主成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6010022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汉中盆地稻麦油两熟区秸秆还田技术集成与示范”(2015KTCL02-21).

第一作者简介:张增川,男,1979 年出生,山东鄄城人,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玉米育种及雄性不育.通信地址: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塔北路356 号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E-mail:zhang20020089@163.com.

收稿日期:2016-01-28,修回日期:2016-04-08.

0 引言

随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生产上对商业用玉米品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变化,通过研究近5 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参试品种的主成份变化趋势,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玉米审度改革、玉米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参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目前劳动力日益紧缺,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效益却越来越低,玉米种业竞争日益激烈,作为玉米品种进入市场的门槛“审度”,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1].2014 年5 月26 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试行)》,施行30 多年的农作物品种审度打开了一个缺口.按照国家2013 年颁布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要求,从2015 年开始陕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方案将做重大调整.原来覆盖全省的“陕西省春播玉米新品种试验”不再开设,取而代之的是针对陕北、关中、陕南不同生态区的6 组新品种区域试验.玉米区域试验有多种分析方法,主要包括:AMMI模型分析法[2-5] 、主成分分析法[6-8]、方差分析法和高稳系数法[9].随着生产上对玉米品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陕西省玉米审度2015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旧方案更迭之际,对施行多年的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参试品种进行总结,探寻年际间品种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根据最近5 年(2010—2014)参加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试验结果,选取每组产量排名前三的品种主成分,依年代为单位,取主成分的平均值横向比较,总结参试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讨论育种思路变化,以期为陕西玉米品种审度改革、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参试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根据2010—2014 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新品种试验区试试验报告(汉中市农科所试点),根据产量标准,选取区试每组产量前三位的品种(可能比对照增产,对照未知),2010 年区域试验4 组,选取每组前三计12 个品种;2011 年区域试验8 组,选取每组前三计24 个品种;2012 年区域试验5 组,选取每组前三计15 个品种;2013 年区域试验8 组,选取每组前三计24 个品种;2014年区域试验4组,选取每组前三计12个品种.

1.2 方法

选取品种的主成分指标: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百粒重、株型、粒型和粒色,计算选取品种的指标平均值,株型、粒型和粒色计算百分比,结果如表1 和表2.以年分为横坐标,主成分为纵坐标,做折线图,分析主成分的变化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随年份变化趋势

5 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新品种的平均生育期变化如图1 所示,2010—2014 年间随着时间推进,生育期呈现曲折递减趋势,有2010 年平均生育期111.83 天减至2014 年的105.67 天,累计减少6.17 天,平均每年减少1.23 天.说明近5 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参试品种生育期逐渐减少,这同全国玉米育种的方向“生育期短,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是一致的[10-11].

2.2 株高和穗位高随年份变化趋势

从图2 和3 中可知2010—2013 年份间,株高和穗位高呈现递减趋势,其中株高2010 年最高2.99 m,2013 年最低2.57 m,4 年间株高总降低0.42 m,年均降低0.106 m;穗位高2010 年最高1.19 m,2013 年最低0.89 m,4年间穗位高总降低0.3 m,年均降低0.0758 m.

说明在这期间育种家育种思路在向降株高、降穗位的方向转变,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里没有分析2014 年的数据,因为2014 年试验地块发生调整,前茬种的是蔬菜,土地肥沃,导致株高和穗位都发生了逆向增长.同时说明株高和穗位这一指标的稳定性差,只能在同等条件下比较,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随土壤地力条件发生变化较大[12-15].

2.3 穗长、单穗粒重和百粒重随年份的变化

如图4所示2010—2014年间随着时间推进穗长曲折降低,其中2010年最高20.11 cm,2014年最低18.61 cm,但是有维持到18 cm 的趋势,说明在陕西省春播情况下,5 年间育种家的育种思路在有长穗品种向中长穗品种过渡.图5 可知,2010—2013 年份间单穗粒重曲折减小,4 年间共计减小23.11 g,年均减小5.78 g.图6可知2010—2014 年份间百粒重总体呈曲折减小趋势,有2010年的35.10 g减小至2013年的31.88 g,4年间共计减少3.23 g,年均减少0.81 g.其中2014年单穗粒重比2013 年增加了12.89 g,百粒重增加了1 g,分析原因可能是2014 年地块调整,前茬种的是蔬菜,土地肥沃,引起土壤肥力变化,导致单穗粒重和百粒重两项指标逆向增加.

2.4 穗行数、行粒数、株型、粒型和粒色随年份变化趋势

由表1 可知,5 年间穗行数基本维持在16 行左右,行粒数基本在37 粒上下波动.由表2 和图7 可知,紧凑型品种在5 年参试品种中占主要地位.紧凑型品种占比从2010 年的占比75%到2014 年占比100%,已经全是紧凑型品种.粒型马齿型为主,粒色5 年间产量排名每组前3位的全是.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发现品种产量、株高、穗位高、单穗粒重和百粒重等成分指标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地力条件影响较大,相反生育期、穗行数、行粒数、株型和粒型等成分指标不因品种栽植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同前人的研究有相似之处[14-15].至今未见有对陕西省级玉米区试进行多年数据纵向比较研究的公开报道,研究在此属于创新.在2015 年陕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方案进行重大调整之际,分析近5 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参试品种的主成份变化规律,对陕西省乃至全国玉米审度改革、玉米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参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4 年试验地块发生变化,地块前茬是蔬菜,土地肥沃,地力条件较好,导致该年份产量、株高、穗位高、单穗粒重和百粒重等相关指标较2013 年份异常变大,使这些指标发生不规律变化.同时说明产量、株高、穗位高、单穗粒重和百粒重等相关指标易受环境条件改变,这些指标的遗传力较低.然而现在的所有玉米区域试验制度对品种的考量恰恰是依照产量、单穗粒重和百粒重这些指标.这就要求在自然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干扰,保证试验条件的公平性.在目前唯产量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区试制度下,进行多年多点的必要性,产量这个区试主指标如此容易改变,要求审度足够健全才不会导致漏洞百出,不会出现暗箱操作[16-17].

研究玉米品种主成分变化趋势,要求除品种外所有处理要一致,玉米品种主成分的跨年度研究,应该在同一地块上进行,尽量使外部条件一致,同时人为处理对所有品种要一致,否则会导致结果不准确.研究总结了2010—2014 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参试品种主成分变化规律,但是该规律是基于一个试验点得出的,如果把所有参试点的数据汇总研究会更有代表性,也更有意义.5 年间参试品种的主成分指标规律性变化证明了陕西省区试参试品种的育种材料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品种更有利于机械化收获,这反映了育种家对材料的改进取得了可喜成就,以后研究区试品种变化应该增加“脱水性”相关指标,可能是未来几年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0—2014 年间陕西省春播区试参试品种规律如下:①生育期越来越短,5 年间累计减少6.17 天,平均每年减少1.23 天;②株高和穗位高越来越低,4 年间株高总降低0.42 m,年均降低0.106 m;4 年间穗位高总降低0.3 m,年均降低0.0758 m;③穗长5 年间曲折降低,有维持到18 cm左右的趋势,百粒重总体呈曲折减小趋势,4 年间共计减少3.23 g,年均减少0.81 g.穗行数基本维持在16 行左右,行粒数基本在37 粒左右波动.④株型由紧凑型占主要地位过渡到全部是紧凑型.粒型以马齿型为主,粒色全为.⑤不因地力条件改变而变化的的指标有:生育期、穗行数、行粒数、株型和粒型,易受地力等环境条件变化的指标有:产量、株高、穗位、单穗粒重和百粒重.5 年间所有主成分的变化说明:陕西省春播区试参试品种正向中穗、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收获方向过渡.

参考文献

[1]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等.从2011 年山西玉米区试结果谈中国的玉米区试制度[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4):125-130.

[2] 何代元,胡宁,马兆锦,等.AMMI模型在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玉米科学,2009,17(4):144-147.

[3] 张泽,鲁成,向仲怀.基于AMMI模型的品种稳定性分析[J].作物学报,1998,24(3):304-309.

[4] 李本贵,阎俊,何中虎,等.用AMMI模型分析作物区域试验中的地点鉴别力[J].作物学报,2004,30(6):593-596.

[5] 杨锦忠,郝建平,姚宏亮,等.基于AMMI模型的玉米区域试验地点鉴别力的重演性研究[J].玉米科学,2011,19(4):145-148.

[6] 刘建新,李清超,王锦,等.主成分分析在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5(11):42-45.

[7] 刘玉爱,侯建华,高志军,等.玉米引种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玉米科学,2006,14(2):16-18.

[8] 韩永翔,葛秉钧.甘肃省玉米产量的主成分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5,6(2):252-256.

[9] 陈就就.玉米区域试验分析模型与方法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0] 张世煌.中美育种家经验交流随笔[J].种子科技,2015,33(1):7-10.

[11] 张世煌.北方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和转型方向[J].种子科技,2015,30(12):1-5.

[12] 常程.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13] 游福欣,张富才,檀尊社,等.玉米性状变异的因子分析及育种学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4):26.

[14] 饶大恒,邹细标.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4):26-29.

[15] 唐锦福,贾忠军,陈志国.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09(7):9-10.

[16] 张艳利.新时期如何做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J].种业导刊,2010(8):10-11.

[17] 陈国立.浅谈玉米区试收获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种子科技,2009,27(7):11.

该文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春播和玉米和成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陕西省本科毕业论文陕西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关于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与 摘要本文就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策略,旨在缓解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保持玉米生产相对稳定,保障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玉米产量;.

2、 江津区农业用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摘 要基于江津区20132015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数据,重点分析江津区农业用地利用率覆盖变化(LUCC)现状 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该区土地利用数量和利用程度变化,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江津区土地总.

3、 2019年气象条件对呼兰区玉米增产的影响 1引言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北部,土壤肥沃,是黑龙江省的玉米主产区 近年来,玉米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单靠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提高玉米单产量.

4、 桂中蔗区新品种试验 摘要 为探讨桂中蔗区甘蔗新品种的生长特性及其丰产性,本文对6 个新品种(桂糖29 号、桂糖42号、桂糖46 号、桂柳05136、桂糖31 号和桂糖34 号)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试验对照品种为ROC22 .

5、 《山西玉米区划和品种布局》一书面世详细区划助力玉米种子生产 由山西省农业厅、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单位专家倾力编著的山西玉米区划与品种布局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编著者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与温度自动记录仪,在全省设立有代表性的24个观察点,对.

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综述 摘要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出版七年多来,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相关研究论文数百篇 对20122017年间该领域研究发表的论文进行综述研究,指出中图法(第5版)存在的类名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