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资助育人论文 重点资助期刊目录 学生资助工作的论文 学前教育资助管理论文 关于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论文 教育资助方面的论文

资助育人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跟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资助育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3

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本文是资助育人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跟理念和创新思考和扶贫类论文范文文献.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强盛的基石,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导,坚持内涵式资助,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模式,构建一个集经济资助、心理帮扶、能力提升于一体的新型育人工作模式,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工作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学生;资助育人;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11-0068-03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自2007《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标准不断提高,资助领域不断延伸.据教育部新闻网的数据显示,2017 全国学生资助资金总额突破1800 亿元,资助学生人数9590.41 万人.无论是资金总额还是资助总人次都较以往大幅提高,正面印证了党和政府对资助工作的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关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实效,把“育人使命”贯穿到学生资助工作的全程,资助育人,实现资助工作的最大效益,真正价值,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正面临着从投入逐年增加、规模步步扩大的外延式发展向资助绩效提升、强化资助育人实效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1].精准、育人是现阶段资助工作的两个主要关键词,强调要做到精准资助,要突出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实际资助实践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资助精准度不够

1 经济困难学生资格不够精准,应助未助和“伪贫困生”现象时有出现

目前,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的基本流程为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班级评议,班主任辅导员审核推荐、学校资助部门予以认定.材料审核主要审核学生提供的大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生源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在认定材料的审核中我们发现部分民政部门并未认真审核家庭经济情况,更有甚者是内容都是学生本人自己填写,民政部分只是盖个章而已,给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处.另外,由于个人隐私的问题,个别贫困生自尊心强,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放弃提出资助申请.同时,有少部分同学因为利益的驱动,虽不贫困却提出申请,造成应助未助和“伪贫困生”现象时有发生.

2 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不够精准,重经济资助,轻能力帮扶

目前高校现行的资助体系往往是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和设置的,资助的帮扶功能和育人功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比如国家奖助学金、企业资助、学费减免等.与此同时,鉴于人力设置和效率要求,资助工作中没有能有效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帮扶和能力成长.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0%左右的贫困学生能获得勤工助学岗位,同时有不少同学反映岗位设置不合理,薪资待遇低等问题.另外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帮扶、生涯指导、就业能力提升也显得比较乏力.

(二)育人功能发挥欠佳

1 资助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比较薄弱,“等、要、靠”思想依旧存在

资助过程学生参与度低,不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给予的经济资助.另外,存在部分同学“等、拿、要”现象,不积极主动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环境,工作中发现有个别同学一听说助学贷款要还的就主动放弃申请助学贷款.这一方面由于现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在于物质保障或经济帮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政策的执行和基本措施的落实上,资助工作者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往往以“管理者”身份来完成资助工作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投鼠忌器”,唯恐触及贫困生的隐私和心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助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关.

2 学生资助过程中育人环节被忽视,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

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时间紧,任务重是工作常态.每年的秋季学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相应的活动征文、典型事迹材料等通知扑面而来,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任务重,往往只考虑完成任务,忽视资助工作的育人环节.另外,育人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不能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比如班会、宣传横幅等很难触动学生心灵.目前存在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淡化的现象,甚至部分受助同学不但没有心存感激,反而表现出一定的“冷漠”,认为受助是理所当然的,不愿回报他人和社会.

二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探索

2013 年,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理念的阐释和解读为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精准认定是精准资助的起点环节,历来都是资助工作开展的难点.

(一)引导学生积极受助,加强诚信教育

国家资助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种制度设计和安排.资助工作者要通过讲解国家的资助政策让学生明白资助政策的目的以及国家为保证资金投入所做出的努力,引导他们主动使用国家资助完成学业,不要有思想包袱.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既不隐而不报,更不夸大虚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确面对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二)强化责任意识,落实主体责任

大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资助育人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工作各环节的相关责任人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好自己的责任,守土有责.高校在认定贫困生资格时主要审查学生提供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困难证明,这两个材料的公信力一直备受质疑,这就要求当地民政部门要仔细核实情况,对比当地居民生活保障线,谨慎出具证明,村干部更要把好关.班主任、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要树立使命意识,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注重维护学生尊严,杜绝学生轮流上台“比惨”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工作机制,量化指标权重

高校应建立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明确院系资助工作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主体,明确其岗位职责.要量化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各项指标和权重,对申请认定的同学进行合理分类.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比如建档立卡家庭、孤儿家庭、单亲家庭、城乡低保家庭的学生,在认定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优先认定.同时,为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导向,扶贫扶志,认定过程中适当加强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的权重.要改革过去贫困生的等级划分,设置特别困难、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四个等级,资助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等级设立对应的资助措施.

(四)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经济困难学生可进、可出

高校应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认定审核的各项材料、获得的资助记录、学习生活基本情况等[2],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定期随机选出一定比例的贫困生进行跟踪评估,检验贫困生认定结果的准确性.成立由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组成的资助工作队伍实地考察,定期复核入库学生的家庭情况,另外,资助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微博、朋友圈等动态关注贫困生的动态,对经济状态明显改善的学生建议出库.另外针对家庭出现突出变故的学生,以及平时生活中发现的不在库里的困难学生,考虑吸收入库,实现应助学生一个不少,不应助学生一个没有.

三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发挥效应的途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层次目标.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为了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完成资助育人工作使命,结合多年学生资助工作经验,通过调研,初步设计出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包括教育引导体系、能力助推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在内的育人工作体系.

(一)教育引导体系

该体系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和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改变命运的意识,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意识.

创新勤工助学的育人模式,突出勤工助学在学生励志成长中的作用.勤工助学是实现资助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和受助学生自我锻炼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为经济困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学校的助学、助研、助教等勤工助学岗位,签于以往勤工助学模式存在着岗位少、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学校资助部门首先要优化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促进勤工岗位由体力劳动型向技术研究型转变,其次要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基地,选派学生到企业锻炼和服务.坚持把勤工助学作为资助育人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在减轻自我经济压力的同时,培养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另外,在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坚持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要的评选标准,吸引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的自强意识.

诚信是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在贫困生认定及发放过程中要加强对诚信意识的考量,进行制度和程序设计.首先在资助评选前,可以通过举办诚信主题班会等广泛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其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举办诚信报告会、演讲比赛、诚信征文大赛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受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可以邀请校内及社会上的诚信模范进校园现身说法,近距离与学生互动交流增加诚信教育的感染力.另外,可以以助学贷款为抓手,邀请银行的工作人员进校园为同学们介绍贷款政策、流程及失信的影响,强调高校学生要在助学贷款的全程中都要保持诚信意识.诚信品格的塑造不是简单的灌输说教,在资助中必须将诚信教育常抓不懈,不断挖掘诚信宣传资源.积极发挥班主任、班级同学的作用,针对贫困生认定结果和奖助学金发放结果进行评议和监督,把一些非困难学生剔除出去,同时对贫困生的等级进行动态调整.力求资助资金发挥最大的资助效用,对申请资助时弄虚作假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惩戒.

资助资金的一点一滴都是社会的爱心.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应该以感恩教育为着力点,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资助工作者首先要做好资助政策的讲解和说明,让学生充分了解资助内容,鼓励符合条件的同学积极申请资助,让他们最直观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感恩意识.其次,要发挥社会、高校、家庭的合力,要在感恩宣传方面下好功夫,在全社会营造感恩氛围.高校要利用好实践载体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开展义务支教、三下乡等义务服务等使感恩意识外化为服务他人的行动.规定受助者必须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力所能及的回馈社会.

(二)能力助推体系

该体系的核心在于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期助推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其针对的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取得发展的必要性需求.资助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贫困学生往往存在着经济和学业、心理、就业等双重甚至多重问题.所以,资助工作者要把解决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结合起来,实现精准帮扶.

在学业帮扶上,高校首先可以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发挥学校党员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结对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业.其次可以完善学生导师制,为每一位经济苦难学生配备一位导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指导.第三,可以通过班级互助学习小组,优秀学长结对等形式建立学业帮扶机制,帮助他们规划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助推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在心理帮扶上,经济困难学生往往都有思想包袱,资助工作者在资助工作中务必要予以重视,特别是存在心理问题的经济困难学生.在新生入学时,组织所有新生参与心理测试,根据学生的资料进行针对性的谈话,摸排重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根据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开展团队的心理辅导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高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展览,将具有普适性的心理知识传播给学生群体,在高校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要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的矩阵服务体系,让贫困生既有释放情绪的通道,又能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4].

在就业帮扶上,资助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从指导过程、指导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精准引导.首先,我们要积极跟踪历届毕业学生的就业动向,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其次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和已经工作的同学以讲座或者在线解答的形式为在校学生传授经验,帮助同学们清晰地认识自我和社会实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特别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指导,为学生量身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方案.明确就业能力是经济困难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成功就业是他们彻底脱离贫困的唯一方式.建立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帮扶工程”,开设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训练班,通过团体培训和结对帮扶全力为建档立卡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三)运行保障体系

该体系的核心在于保障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资助育人工作使命.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知识结构合理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据了解,资助工作队伍目前普遍处于缺编的状态,各高校首先应该根据1:2500 的标准选取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教师加入资助队伍中来,其次可以吸收普通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参与到资助工作队伍.最后,要加强对资助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帮助资助工作人员掌握国家最新政策,吃透精神,提高育人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打造一个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的资助育人网络服务平台.各高校要在参照全国资助管理中心网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建设与本校资助育人工作紧密相关的服务网站,用以公布资助信息、成才励志典型等等.此外要充分利用电子媒介和其他宣传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这些都是学生经常使用的,为学生们不定期推送资助育人信息、在线申请、投诉、线上解答等对口服务,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便捷化和立体化.

四结语

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走内涵式资助道路,要以“精准扶贫”理念为基本理论和指导方针,重新评估和审视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理念和资助形式,探索构建一个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集合经济资助、心理帮扶、能力提升的新型三位一体育人工作模式,开辟励志典型、成长榜样的宣传新途径,提高资助育人工作成效,促进大学生成才.(责任编辑:姜海晶)

参考文献

[1]刘璇.基于“教育精准扶贫”下的普通高校精准资助实施路径探析[J].文教育现代化,2017(26):108-109.

[2]庞宇宏.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分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4-37.

[3]教育部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 号.

[4]谭亚男.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研究[D].柳州:广西师范学院,2017.

该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理念和创新思考和扶贫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资助育人本科毕业论文资助育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精准扶贫必须坚持共享理念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精准扶贫提供.

2、 优势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模式路径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扶贫攻坚战的战略导向 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关注个体及社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注重激发案主的主体能动性和抗逆力,与精准扶贫强调参与各方的能动性、注重脱贫效果的持续性……理念具有内在.

3、 县级图书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以西平县图书馆为例 张 敏(西平县图书馆,河南 西平 463900)摘 要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发展规划重点之一, 而文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图书馆在扶贫工作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彰显图书馆的优势笔.

4、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策略 王方园(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67)摘 要目前, 我国已进入文化精准扶贫时代 在总结概括辽宁省文化扶贫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各级公共图书馆应以提供各类型文献、 盘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方式参.

5、 精准扶贫背景下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构建 关键词精准扶贫;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下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总体环境以及构建面向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意义,指出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图书馆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实现路径,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