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农村建设论文 城乡建设杂志 建设法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官德建设参考文献 官德建设参考文献英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结论 建设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论文 行政建设论文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论文

官德建设类毕业论文范文 跟孔子的孝悌思想和当代官德建设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官德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9

孔子的孝悌思想和当代官德建设,该文是官德建设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孝悌和孝悌思想和官德建设类毕业论文范文.

[作者简介]郑济洲(1988-),男,福建连江人,博士,福建省委党校党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党的建设.

[摘 要]孝悌是古代官德的重要德性生长点,孔子所倡导的孝悌文化绝不是后人理解的愚孝、愚悌,它是一种建立在礼制秩序上的互敬型*关系,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反复强调要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而“以德治国”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官员的道德水平.孝悌在人性中具有普适性和根源性,它是当代官德的基石.要促成孝悌对当代官德的建构作用,必须以家风建设为手段,践行三个路径:一是传承祖训家规,约束官员行为;二是引导共建家风,保障官员作风;三是正视祭祖文化,塑造官员道德.通过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孔子的孝悌思想必定能推动“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孔子;孝悌;官德;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17)06-0017-05

2017年初,和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文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这份文件彰显了中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以工程思维来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促成中华文明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悌”思想为核心,以孔子的孝悌思想为参考,有助于发掘孝悌思想对当代官德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孔子孝悌思想的互敬型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1.孔子孝悌思想的互敬型特征

孝悌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古代的儒家就以孝悌为其思想的生长点.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孝悌文化资源.长期以来,我们对孔子的思想存在一些偏见.实际上,在孝悌文化上,孔子的思想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有极强的当代适用性.在孔子的孝悌思想中,对父母的孝较之对兄弟的悌更为根本.孔子对孝道的阐释不仅规定了子女对父母的敬养义务,而且规定了子女对父母的谏言义务.

在《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孔子的回答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看来,奉养只是子女尽孝的基本要求,尊敬父母才是孝的本质要求.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只做到了对父母的奉养,而没有尊敬父母,这种行为和养狗和马没有区别.在规定子女对父母敬养义务的同时,孔子还规定了子女必须对父母错误的行为进行谏言.在《论语·里仁》中,孔子指出:“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认为,对于父母的错误,子女必须勇敢地将其指出.他同时强调,如果父母不接受子女的谏言,子女必须出于维护家庭和谐的秩序,尊敬父母,不违背他们的初衷.孔子的这一看法看似在子女谏言父母的问题上态度模糊,实际上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在孔子看来,在行为上,子女必须始终对父母保持敬意,遵从父母的意见.但是,在态度上,子女必须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换言之,子女在家庭中具有独立的人格.孔子的这一思想,在移孝做忠的过程中,直接体现在臣下在君臣关系中的独立人格.《论语·八佾》载孔子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孔子看来,君主要首先礼遇臣下,臣下才应该对君主报以忠诚.孔子所规定的父子关系与君臣关系具有同质性,即要求父亲首先做出表率.这一孝道思想直接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所继承.《苟子·君道》中深刻阐释了“父慈子孝”思想,文中记载:“请问为人父?日: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子?日:敬爱而致文.”.这句话说的是,做父母的要宽厚仁爱而有礼节,做子女的则要敬爱父母而极有礼貌.荀子所阐述的父子关系,要求父母首先对子女表现出慈爱,子女面对父母的爱护,才懂得要反哺父母的爱.

孝是子女对父母爱的反哺,悌则是弟弟对兄长的恭敬.孔子认为,孝是家庭*的根本,而悌则是公共空间最关键的德性.《论语·学而》记载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不仅注重对孝道的阐发,而且非常强调悌道的培养.孔子在教学中每每以悌道教育弟子,当他看到原壤坐无坐相时,便狠狠指责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并“以杖叩其胫”.在孔子看来,人人都有兄弟,都感受到兄弟的友好;反过来,对兄弟的友好报之以友好,这是每一个感情正常的人发自内心的抉择,悌道与孝道一样是人类社会最显浅、也是最深层的‘爱’.

与父子关系类似,孔子所倡导的兄弟之间的悌道也是一种互敬型的*关系,并且要求长者首先做出表率.用《苟子·君道》中的话来说,便是:‘请问为人兄?日: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日:敬诎而不苟.”.这句话说的是,做兄姐的要仁慈地爱护弟妹而付出自己的友爱,做弟妹的要恭敬顺服兄姐而又不要苟且,其目的则在于以兄弟姐妹为基础,建立全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颜氏家训·兄弟篇》指出:“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兄弟是世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兄弟要是不和睦,子侄就不相爱;子侄要是不相爱,族人就疏远不亲密;族人疏远不亲密,那僮仆就成仇敌了.

孔子所倡导的孝悌文化是一种互敬型的*关系,孔子特别强调为父、为兄者的主导和表率作用.《颜氏家训·治家篇》指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儒家的家庭*要求,是自上而下推展,自前而后施行的.所以,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可能孝顺;兄长不友爱,弟妹就不可能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可能和顺.这种孝悌文化不仅在中国古挥了重要的*关系,并且在政治领域也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孝悌是为官当政者的基本德行.汉代所推崇的察举选观制中就有一项是举孝廉,隋唐之后的科举制更是大量吸收了儒家的孝悌文化于考试之中.孔子的弟子有若深刻地概括出了孝悌与中国古代官德的密切联系,他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可以翻译成,孔子的弟子有若说:‘.一个具有孝悌之德的人,几乎不会作恶犯上;一个不会作恶犯上的人,更不会破坏政治秩序.修德取位、立志从政的人一定要坚持修养孝悌之德,确立了孝悌之德才能衍生出完备的官德.”

孝悌是古代官德的重要德性生长点,孔子所倡导的孝悌文化绝不是后人理解的愚孝、愚悌,它是一种建立在礼制秩序上的互敬型*关系.然而中国在近代的国家建构中,话语体系与意识形态偏于西化,对于孔子所倡导的孝悌文化有诸多批判.在古今之辨的时代问题下,很多人不主张采用儒家的传统来服务于中国的自身建设.任何一种成功的文化必然建立在对历史资源的合理批判和有效吸收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大放异彩正是基于这种原因.

2孔子孝悌思想的当代价值

孔子的孝悌思想具有普世价值和当代意义,对当代的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孔子之后,孝悌思想发生了一些演化,汉儒所提倡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孔子所倡导的互敬型*文化背道而驰.汉儒的“三纲”思想既要求君、父、夫必须为臣、子、妻作出表率,也要求臣、子、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这种价值观已然不具有当代的价值.至于后人附会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些极端的观念,与儒家特别是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苟子等儒学奠基者的思想,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绝不可混为一谈.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在所倡导的“文化自信”中明确阐述,不能将封建礼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等同起来,不能将作为封建统治工具的儒教同作为中华思想文化遗产的儒学科学等同起来.总书记在2014年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他要求我们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孔子的孝悌思想正是当代中国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的优质传统资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孔子所倡导的孝悌文化,是每一个人的文化之根,也是官德的德性生长点.总书记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这一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直接继承.孔子所倡导的君子文化,就要求每一个有志于从政的人和已经从政的人首先树立自己的德行.孔子的孝悌思想是一种互敬型的*文化,这种互敬的社会背景是儒家所倡导的礼制文明.与西方的平等观念相比,互敬在彼此抬高对方地位的同时,强调尊者的率先垂范,这种文化极具中国特色,更适合中国的文化背景.相信在“文化自信”的制度推动下,孔子的孝悌思想以及其他优秀的思想资源必定能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注入强大的活力.

二、孔子孝悌思想与当代官德建设的相通性

孝悌不仅是中国古代官德的德性生长点,它也可以成为当代官德的德性增长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反复强调要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在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作题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报告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开启了我们党刚柔并济的政党治理新思维.历史已经证明,单纯依靠“法治”的力量是无法完全化解社会的诸多问题的,‘法治”在道德建设的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小于“德治”.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已经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治”的作用在于使人心生畏惧而不敢犯法,“德治”的作用在于令人心有羞耻而不去犯法.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一个人具有了道德感,他就会用善的方式去对待他人;一个官员树立了善的德性,他就会用善的意识去行政.而在诸多德性中,孝悌由于其普适性和根源性,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所有德性的根?,成为了德治的生长点,成为了官德的基石.

如果要将孔子的孝悌思想贯彻到当代官德建设中去,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家风是政风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家风建设.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2015年发布实施的《中国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等,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殷实的家底,也是无形的财富.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家庭的情感不会变化,家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也不会更移.从道德建立的时间顺序来说,家庭是官德建设的第一场所.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严三实”党性教育所要求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指向的正是人的修身与官德的密切联系.修身齐家是人的官德之始,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总书记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一个好官必定是一个具备德性的好人,人德是官德的根本.家庭是涵养人德的第一场所,党员干部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官德的优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党内监督条例》这两部党内法规,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其用意在于通过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党风政风民风进一步好转,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个党员是否能够做到以上率下,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正己之身.

综上所述,十八大以来,党所推动的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为孔子的孝悌思想与当代的官德建设提供了联系的平台.孔子的孝悌思想不仅与古代的官德相关,与当代的官德亦紧密相连.孝悌是当代官德的德性生长点,官员践行孝悌就具备了为人的根本德性,也就具备了为官的基本德性.当代官员对孝悌的践行,不仅有提升官德的作用,也促进着家风和社风的积极发展.

三、运用孔子孝悌思想促进当代官德建设的实现途径

为了更好地说明孔子孝悌思想对当代官德建设的相通性,必须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在家风建设上,勾勒孝悌思想促进当代官德建设的实现途径.

1.传承祖训家规,约束官员行为

祖训家规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治家规矩,具有培育道德,引导家风的作用.祖训家规的存在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具有道德约束的“软实力”,其内核就是儒家的孝悌思想.近代以来,随着“反传统”思潮的弥漫和家族组织的散解,当代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已然没有了祖训家规.庆幸的是,在中国一些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家庭中,我们仍然可以看见祖训家规的实体陈列,并且感受到祖训家规对这些家庭的道德塑造作用.2015年9月,王岐山同志在考察福建龙岩客家家训馆后指出,客家祖训体现真善美,没有一点假大空.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浪潮下,龙岩市法院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倡导法官吸纳客家祖训家规到日常办案中.2015年,龙岩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郑华文受贿案时,该案公诉人引用郑氏祖训家规对其进行庭审教育:“‘举动必端、为官必廉’,这是客家祖训,身为领导干部,你却以权谋私.‘一介不取,吾人节操’,这是郑家规矩.作为郑氏子孙,你却受贿380多万.”

将祖训家规纳入庭审教育,是当代中国‘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祖训家规虽然只是一种“软实力”,但这种“软实力”所具有的力量并不小于“法治”的“硬实力”.当一个受教育者,被祖训家规教育时,他内心深处由孝悌文化所积累的德性情愫得以诱发,从而感到羞愧难当.这种教育方式直击内心,不存在“法治”对人所造成的“反感”情绪.王岐山指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祖训家规所维系的正是以孝悌为内核的文化基因,当着文化基因产生作用时,他将塑造官员的道德感,约束官员的行为.

2.引导共建家风,保障官员作风

家风指一个家庭因习成惯的风气.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君子指古代的为政者,占代的官员是社会的道德表率,他们具有引导社会风气的责任.在当代中国,随着“以德治国”的推行,官员毫无疑问也是德性的践行者和推行者.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十八届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好的家风,这种家风自然能够反哺领导干部的德性.一人廉洁,全家幸福;一人腐败,全家遭殃.领导干部引导着家风,家风保障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在家人的互相监督、互相砥砺中,形成清正廉洁的家风.

近年来,家风建设成为了社会治理的主题词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风气.而在家风中,孝道和悌道毫无疑问是最基本的道德风气,一个官员具备孝道,必然具有了一个报效祖国的意识;一个官员具备了悌道,必然具有了一个与人为善的意识.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立己立人”.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的‘仁学”思想,要求人们从自己最近的身边人人手,将爱推扩出去,培养自己的仁德.试想一个官员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护,连自己的兄弟都不恭敬,他可能怀着一颗为人的爱心去为人民服务吗?所以,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好,他实际上在自己的意识中始终培育着一个善的种子,在自己的私人空间始终践行着善的观念,如此他在公务员的岗位上就会下意识地服务人民.

3正视祭祖文化,塑造官员道德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国人追求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传统中国的封建和迷信,中华文明中影响深远的祭祖文化被国人所唾弃.实际上,孔子已经表明了对祭祖文化的立场.他在《伦语·八佾》中指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在孔子看来,祭奠先祖的目的是怀念祖先,珍惜当下,即曾子所说的“慎终追远”.孔子认为,先祖过世已然不存在于当世,但是祭奠的过程要“好像”他们就在身边,否则祭奠先祖就失去了意义.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祭祖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他的内核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我们必须建立起对这种文化的自信.2015年《人民日报》刊文《涵养我们的“清明文化”》,文中指出:“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既为寄托哀思、追念亲恩,也为敦亲睦族、慎终追远.这样的节日、这样的传统,是一个民族宝贵的财富.”传统中国人始终坚持,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我们的先祖赐给我们身体和生活,对他们的怀念,本质上是对自己当下生活的鞭策和激励.2017年黎红雷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企业与社区如何祭祖》一文,文中称:“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每一次的祭祖,都是践行孝悌之德的过程.因此,官员应当正确理解祭祖文化,通过这一方式来涵养和培养自己的官德.

综上所述,孝悌依然是当代官德的重要生长点.联系孝悌与官德建设需要一定的形式,通过祖训家规、家风假设和祭祖文化三个路径能够助力孝悌之德的发扬和当代官德的建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孝悌是修身的根本,是提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以孝悌为根基培养官德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2016年1月12日,总书记在十八届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家风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官德,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影响着党内的政治生态.总书记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道德问题是做人的基本问题,也是做官的首要问题.官员是否具有德性,是考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前提.总书记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德”对“才”的引领作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用人原则.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对人的教育、管理和党性锻炼功能;另一方面,人要始终具有道德意识和纪律意识,对准道德标线,恪守纪律底线,远离法律红线.培育官德,首要涵养人伦道德;涵养人伦道德,则始于修身齐家.中国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理当成为修身齐家的模范.

小结:本文论述了关于孝悌和孝悌思想和官德建设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官德建设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官德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 刘琳1 2 (1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烟台264006;2 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孔子思想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重视,在孔子诸多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又独具特.

2、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安全思想与其当代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安全思想散落在马克思恩格斯整体的思想体系之中,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安全思想,了解马恩所提出的文化面临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文化安全理论和解决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朱熹蒙养思想的当代价值基于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审视 摘要朱熹的蒙童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他强调知行合一,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环境的引导作用,看重道德教育和学习兴趣,整套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然而当今家庭教育呈现出完全相反的现状,如家长忽视儿.

4、 张之洞廉政思想对当代青年干部廉政教育 刘琼唐春【摘要】张之洞是清末政府倚重的权臣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廉” 正身率职,廉于本职,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廉于社会,惩贪赏廉,裁撤陋规,整肃吏治,给当时.

5、 墨子信伦理思想与其当代价值 摘要墨子“信”伦理思想是其功利伦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功利务实的理论特点 本文从考察“信”伦理思想学术背景入手,研究墨子&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