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挑战杯学术论文作品 音乐生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音乐刊物 音乐期刊 北方音乐期刊 音乐文化和作品分析论文 音乐教育自考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公共艺术作品论文 音乐方面的杂志 中班音乐活动论文 音乐语文论文

关于音乐作品论文范文例文 与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会纪要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音乐作品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5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会纪要,本文是音乐作品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梁雷和学术研讨会和纪要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张丹妮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研讨会”于201 6年5月1 8日在上海举行.此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和国际交流处主办、音乐系协办、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4ZS050)承办,旨在对梁雷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讨.以此促进对其音乐创作手法与观念的学术研究.会议邀请到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音乐学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四项议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分别是: “一音多声”的技法与观念、梁雷音乐创作与中国书画艺术的关联、梁雷作品中的诗意与文化符号诠释、序列结构与技术特点等四项议题.

前奏:梁雷其人、其乐,其研究

旅美华裔作曲家梁雷生长在国内.1 7岁赴美.分别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与哈佛大学音乐系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作曲教授.自201 1年以来他先后获得“罗马奖” “美国科普兰奖” ”古根海姆””普利策提名奖”等多种奖项,被世界经济论坛誉为“全球青年领袖”①.与谭盾、周龙、陈怡等“新潮”作曲家相比,梁雷虽为更年轻一代的作曲家,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便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他的音乐作品.目前,国内外涉及梁雷的文献已有四十余篇,这包括期刊论文与编著性著述,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为访谈、报导性文献;其二为音乐分析类文献;其三为梁雷自述与编著性文献.值得一提的是,201 3年《格罗夫美国音乐辞典》 (The Grove D.ctionaryof American Music,Second Edition)收录了梁雷评介条目.另外,哈佛大学民族音乐学家谢乐美(Kay KaufmanShelemay)教授的教科书《声景:在变化的世界中探索音乐》中,含有讨论、评介梁雷“音乐文化身份”( cultural identity)的内容章节.除此之外,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梁雷.受到其父母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前美国音乐学协会会长查尔斯·哈姆(Charles Hamm)赞誉他“能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最深层,触及其文化与哲学的本质”.@作为当代作曲家,梁雷本身也是一位活跃的音乐学家,热衷于对亚洲传统音乐进行研究与保护.诸如,他与曼哈顿音乐学院教授爱德华·格林(Edward Green)合编的著作《中国与西方:一种新音乐的诞生》 (China and the West-the Birthof a New Music)以及梁雷主编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汇流:周文中音乐文集》等.因此,与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相比,梁雷可谓“学者型作曲家”.

主题:粱雷“声景”之七言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们带来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梁雷音乐作品中的“一音多声”、 “音响笔墨” “诗意与文化符号” “无穷可能”的声音充满”人性力量”的音乐语言等诸多方面.不同学术研究方向的七位学者们相互交流,形成多层面、多视角的思想汇聚,对梁雷的艺术个性与文化内涵有了更多元更深入的理解,我将之称为梁雷“声景”的七言.

1.融合中西,寻找心音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音乐风格甚至每一位作曲家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主题素材、音乐结构,针对置身于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之中的当代华裔作曲家而言,他们的音乐语言势必呈现出多种文化的对比与融合.梁雷希望自己的创作“不因为根植于中国文化就用它贴标签;也不因为接受西方文化就依赖它.要能在中、西之上提出个人的新解,发出独特的声音”.@为此,梁雷在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技法的构思基础之上,把“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深深地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并在作曲技法及演奏技法上锐意创新,从而形成“既非东方、也非西方”的个人风格.对此,在会议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蔡良玉研究员发言的题目为<梁雷的钢琴协奏曲<记忆的弦动>评析》,她基于作品的作曲技术及音响特色进行详尽阐述.从而将该部作品总结归纳出三个特点:其一,从作品的体裁来看.该作品虽为钢琴协奏曲,但与西方协奏曲中,主奏乐器与协奏乐器间的竞奏、矛盾冲突的核心不同,梁雷的作品更强调钢琴与民乐队的融合性,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衬托的关系;其二,从作品的音色、音响方面来看,作品将十二平均律与纯律及五度相声律相融合:其三,从调式、音阶上来看,有些段落采用右手弹奏黑键、左手弹奏白键,同时在音阶选择上采用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的融合效果.蔡良玉从这部作品中谈及梁雷的音乐探索.提出他将中西文化与技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其目的是要找寻自己的音乐语言,以表达自己的心音.

2.“音响笔墨”与章法布局

梁雷因受到多种思想影响后形成了一种极为独特的创作观念,他将禅学、古琴、书画、园林等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与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术理论相融合,又将这种中西方融合的美加以升华.鉴于此,学者们通过新颖的分析方法和独特的解读方式,探讨传统文化思想及文化符号元素在其作品中的体现.音乐学院班丽霞副教授对梁雷作品的研究已有十余年,此次会议她在题为《梁雷作品中的“音响笔墨”与章法布局》@的发言中,针对梁雷受书画艺术启发而创作的系列作品,运用艺术互动的研究视角进行解读.她基于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的三大核心——笔法、墨法、章法.对梁雷的几部相关作品进行探究.她指出: “梁雷并非想用音乐去描摹具体的书画作品,而是从笔墨章法的基本形态、构造、原理与美学内涵中汲取灵感,通过联觉、想象和近乎抽象的方式,创造出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特性的‘音响笔墨’.”她先是从四个方面对梁雷的“音响笔墨”进行阐述: “一音多声”与“一笔三折”、 “原型音调”与“一字数体”、配器织体与“层层积染”、演奏动觉与笔墨动势.随后.又对梁雷近期完成的“山水”系列作品之一——钢琴独奏曲《月亮飘过来了》中的山水内景与章法布局进行解析,指出该作品参照了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和山水画“移动视点”的原理.最后她总结说: “梁雷的’音响笔墨’与章法布局’体现出对抽象、精微、圆融等美学特性的追求.”

3,符号学视域下音乐的诗意与文化

随着音乐分析学科在国内发展的深入,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新型音乐分析的发展趋势.上海音乐学院的陈鸿铎教授认为,所谓的跨学科研究是通过”采用某一问题所属学科以外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式来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如今,专家、学者们借助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试图对音乐作品进行释读,旨在通过综合释义达到对音乐作品意义的深入理解.华东师范大学郑艳副教授在《梁雷室内乐<花开的声音>诗意与文化符号诠释》的发言中,基于符号学视角诠释梁雷室内乐作品《花开的声音》中的诗意与文化,她介绍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于 “道教和佛教中冥想的实践,即如果一个人在完全的静默中凝视,他可以听见花开的声音”.⑦她指出在音乐发展的历程中,符号作为内容或情感的表达方式始终以隐性或显性的形态存在于音乐作品之中.随后,她在研究过程中将作品中诸多创新的演奏技法视为作曲家独创的音乐符号构建,从音响文本入手对作品进行聆听,然后回归乐谱对作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一、准确地分析音乐文本,解释记谱法、演奏法、音乐材料等;其二、诠释通过这些技法所表达的作品的内容与意义.最终,她试图通过在该部作品音响与文本的分析之上.对作品记谱法的符号体系建构与作品中序列思维隐藏的符号意义进行深入剖析.

4.游走于琴诗书画之间

自大学时代起,梁雷开始对传统书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观摩展览、走访真迹、练习书法、手抄画录等进行学习.@在此次研讨会中.梁雷在题为《时间的凝结,音响的振发: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学对我音乐创作的启发》的讲座中.通过讲解他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诗歌与文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他灵感的瞬间,来阐释他创作中的”声景”@世界.

5.充满“人性力量”的音乐语言

梁雷创作的带有社会批判与反思性质⑩的萨克斯与交响乐队协奏曲《*》(2009/2014)于201 5年4月获得”普利策提名奖”.随后,该作品也于今年五月受邀于2016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亚洲首演.而在此次研讨会中,上海音乐学院陈鸿铎教授作题为《一曲充满人性力量的悲歌——梁雷的协奏曲<*——为中音萨克斯与管弦乐队而作>评析》的发言,针对《*》所运用的独特音乐语言进行评析,并对该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人性力量进行解读.陈鸿铎首先阐述了作曲家对“*”这一具有传统悲剧寓意标题的借用,对于提炼该曲核心意涵的作用;其次从协奏曲体裁和主奏乐器萨克斯的选择,谈及作曲家对西方形式与中国内容的巧妙结合:再次分析该曲的音乐结构,对其戏剧性进行层层展开并论及特点:最后通过分析作曲家在作品中对特别音乐语言的处理方式,阐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人物、场景、氛围的联想.陈鸿铎通过以上详尽的分析后,对该曲的创作及意义做出评价,并引出相关思考.

6.声音的“无穷可能性”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基于王维《登河北城楼作》诗歌中的逻辑评论中谈及王维的诗歌并非叙述性的.而是系列意象的并列.诗人将诗句中毫无关联的意象并置并将其互相碰撞,创造出无限可能性.在这些并置关系的美学中激发了梁雷的想象,他在低音提琴与室内乐队协奏曲《幽光》中寻求凝聚声音的力量,将之放在并置的关联里突出它们之间的反差,试图通过塑造不同声音的意象,将低音提琴这件乐器的潜能表现出来.⑩上海音乐学院邹彦教授在《声音的无穷可能性——梁雷的低音提琴协奏曲(幽光>》的发言中,提出《幽光》是受低音提琴演奏家马克·德雷瑟(Mark Dresser)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及其对于低音提琴演奏技术革新的激发而创作,这件乐器所具有的丰富的声谱涵盖了一些极端的对立面——光明与黑暗、天使与恶魔、天堂与地狱——都在这一个震动体得到统一.邹彦主要通过对《幽光》中特殊的演奏技法及音响效果进行分析,谈及作曲家在低音提琴中对各种声音的探索,诸如作曲家设计在一根琴弦上运弓产生出复合声( Multiphonic)、双音与拨弦,又如作品中由马克·德雷瑟发明的穿弓法( Threading)、笛音运弓法(Flautandobowing)等.另外,室内乐团的每个成员需要装备一个弹簧鼓奏出附加的音响效果.通过对这些创新技法与音响效果的分析,邹彦进一步探讨了梁雷作品中声音的无穷可能性,

7.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一音多声”

梁雷从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哲学、艺术等综合为一种独特的理念,运用于音乐创作.从观念的融合到音乐创作的实践,梁雷将音乐与文化的内涵做深层的挖掘,从而创作出从形式到内容均别具一格的音乐作品.上海音乐学院梁晴教授以梁雷的钢琴协奏曲《记忆的弦动》为例,针对他独特的“一音多声”技法进行释读.在<一音多声:以<记忆的弦动>为例探讨梁雷创作思路及技术》的发言中.她对“一音多声”进行文字拆解,将其拆为: “一”“一音” “多” ”声” “一/多” “音/声” “音等于意”七个部分.随后,她针对这七个部分进行详尽解析.其中, “一音”中她借用尹伊桑“一个音就是一个世界”的观点来阐释一个音包含丰富的变化; “多”为多元音色组合、多重叙事结构、多变的声音对话关系,这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诸如宫廷雅乐、唐代坐部伎、立部伎、弦索十三套、唐大曲结构等,又有西方奏鸣套曲的基本轮廓以及20世纪管弦乐队的配置手法等;在“一/多”中,梁晴把梁雷视为”一”,分析其音乐与他者的关系,指出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对多种风格与技巧的吸收、互动、延展、再投射.及再融合.另外,梁晴因多年研读《道德经》等老庄哲学著作.运用《道德经》中“音声相和”“大音希声”来阐述“音/声”部分.她认为“一音多声”概念不仅仅停留在声音层面,还意味着作曲家对音乐、文化、历史、民族、现代性等问题更深入的关照,如中西、古今、民族与现代、独立与依附、真伪、内外、表里、体用等.

尾声:营造良性互动的音乐文化语境

会议的最后.梁茂春教授意外地给大家带来题为《梁雷的学前创作》的有趣发言,通过播放梁雷小时候的照片、弹琴录音等形式追溯他童年时期的创作趣事.梁茂春幽默的发言方式为严肃的会议增添了诸多轻松、愉悦的元素,来自全国各地专注聆听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们在这种“既严肃又感动”的会议气氛中圆满结束.但是,大家对会议中的话题意犹未尽,随后在合影留念时仍继续交流着观点、心得等.

围绕一位当代作曲家及作品举办研讨会的形式在国内音乐学界并不多见,通过各参会学者博采精析的发言与讨论及与作曲家梁雷的面对面交流,增进了对梁雷音乐作品的认识,加深了对其艺术个性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作为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梁雷努力把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技法融合为一体,将中国传统绘画、诗歌、文学、美学等渗透于作品之中,给予当代音乐创作及艺术创作深刻启示.同时,他通过主编、撰写学术型文献对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与保护,以此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代音乐研究的发展.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将收录于《借音乐提问一一梁雷音乐文论与作品评析》(班丽霞主编),拟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让我们继续关注梁雷,关注他的“声景”世界.思考、追寻他作品中每一个音的生命力.就如他所说: “我寻找的是在每一个声音当中存在的内在生命力,寻找它的能量和表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语境的潜能.”

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梁雷和学术研讨会和纪要方面的音乐作品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音乐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风雪扬天行旅路晴川丽景醉山水赵春秋绘画欣赏 赵春秋赵春秋,男,号南山子,中国民盟盟员 毕业于华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学部主任, 专业画家,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冰雪艺术研.

2、 苏州园林声景 【摘要】声景是园林特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基于声景视角的园林旅游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以苏州园林匾额楹联为基础,自下而上构建苏州园林旅游声景的分类图 从内容方面,将园林声景分为自然声景和非自然声景 从.

3、 当代新浪漫主义音乐评王敏等《罗奇伯格和新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一、当代新浪漫主义研究概述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新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研究,曾先后出现过两次热潮,一次为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此时对于新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研究仅限于音乐形态的研究;其二是本世纪初期前后开始.

4、 文献梳理和当代:莫里斯艺术和社会主义状况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一生,精力超常、兴趣广泛、博学庞杂、著述颇丰 众所周知,莫里斯既是一位艺术理论家,又是一位艺术实践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其作品范围非常广.

5、 近代西学东渐中的翻译出版与其当代 战争后,中国开启了大规模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但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则是阻碍西学进入中国中下层社会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这使西学文献的翻译及出版出现了一些困难 由于西学只有以中文的形式在社会大众中传播,才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