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现状 论文现状怎么写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文献综述农民工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论文 文学论文现状 电子商务的现状和趋势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论文提纲 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毕业论文

有关研究现状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颍河镇的地域性和世界性墨白现状会综述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研究现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6

颍河镇的地域性和世界性墨白现状会综述,本文是有关研究现状本科论文范文与地域性和研讨会综述和颍河镇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王 杰

2016年12月10日上午,由河南人学文学院主办的“颍河镇的地域性与世界性——墨白研究现状研讨会”在古城开封举行.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自《小说评论》《中州学刊》《河南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州大学学报》《郑州师范教育》《大观》等刊物的主编、编辑,另有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及开封、焦作等地市作协的作家、评论家和《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河南日报》《河南工人日报》《郑州日报》及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学网等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以及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由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学研究》主编李伟昉教授主持,与会代表分别从墨白文学世界中的“颍河镇”、墨白小说中对人性的探索与审视、墨白小说的先锋特质与美学景观、墨白小说与世界经典作家作品的关联、墨白研究现状梳理、墨白创作和研究可供深入开拓的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由墨白与文学豫军、与先锋文学的坐标定位进一步探讨了中原作家乃至中国作家如何走向世界等一系列问题.

一、从“颍河镇”出发:墨白何以建构起通向世界的桥梁

“颍河镇”来自孙方友和墨白这对兄弟作家的共同浇铸,与哥哥孙方友以新笔记小说《陈州笔记》《小镇人物》来构筑一个基于现实生活且又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所不同的是,墨白在他的小说中为读者建构了一道独特的“颍河镇”文学景观,这里承载着墨白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人情世事的感悟.墨白在故乡即他笔下的颍河镇生活了36年,这里既是给了他生命并养育他成长的故乡,也是他孜孜经营的文学空间和文学家园.是什么让墨白从颍河镇这样一个地域性极强的豫东小镇走向世界,或者说架构地域性与世界性两个空间的桥梁是什么?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孙先科认为,纯粹的地域性不一定、不必然地产生世界性,但墨白却通过对颍河镇的书写,通过他的一系列作品完成了对他这一代人的精神自传,达到了文学作品的世界性.以《》为例,墨白用“美学的分身术”将三个男性主人公从颍河镇成长为一个专业作家完成的从痛苦到超越的一系列精神过程,构成一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出生并成长的个体精神自传.这个精神自传完全超越了“颍河镇”,却又从颍河镇这个特殊地域出发,经历了一系列带有强烈地域性的人生经验.人性方面的相通是墨自由地域通向世界的第一个桥梁、第一个架构.而墨白在作品中所建立起来的能够快速进入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小说诗学,是让他获得世界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郝雨表示,墨白大量的小说中的基本主题是神秘,而《与恐惧》出版之后,墨白深化了他的小说主题,由表现神秘开始解释人的问题、恐惧问题,由对人、人陛、世界的神秘感切入到人性深层次的基本构成、基本动力问题,这一点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有了连接点,这是一次重要的深化.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新军认为,墨白从颍河镇的地域生活经验出发,思考的是、人权、性别、制度等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副主编乔学杰赞同孙先科老师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地域性都必然具有世界性.他指出,墨白的作品在语言、风物、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地域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怎么和世界性挂钩?怎样才能让地域性具有世界陛?他从编辑选稿的角度分析了三个方面:一是作品内容本身要具有世界性的共性.作家在反映价值观、人性、爱情等方面的共同问题时,关键在于怎样通过独特性来打动绝大多数人,将共性问题通过唯一性表达出来.这种唯一性既是跨地域的,也是跨时间的,甚至是跨语言的.二是对文学艺术贡献的唯一性.以颍河镇为例,是墨白站在人类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想象出来的令他人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可感又无法言说的具有“唯一”性的文学或艺术形象,既与实际的地域、实际的风土人情有联系,但又不是完全等同的.三是思想性或批判性.作品的故事性可以是地域性的,但它所反映的价值观必须是普遍性或者说世界性的,即作家一定要站在全人类这个高度去构建他的作品.

此外,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军认为, “颍河镇”已经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过去所熟知的“湘西”或者师陀笔下的“果园小城”.我们传统意义上谈论的涉及小说文本中的地域性标记,主要集中在“原乡”情结之上.而墨白笔下的“颍河镇”不能被当作一个“原乡”符号,它不是让读者去回望,而是通过符号的聚集,完成作家个人对特定历史时空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意识的一种解读.然后再通过人的活动和人的意识来逼近意识本体.这个意识本体,主要集中在个体的“他者化”问题和历史本体被抽空的问题上. “颍河镇”是现代性符号的飘散地,这个“地域性”对象本身就是现代小说所提供的一种独特的空间和景观,就是“空间转向”下的独特景观,让读者去思考和诘问生存、存在、困境这些东西.这个“地域性”实际上也是他的作品的“世界性”的另一种表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鸿生指出,作为颍河镇的书记员、探秘者,孙方友的写作用的是素描,却把镇子本身的丰富性、历史感传递的淋漓尽致.而对于墨白来说,这个颍河镇常成为他自我表现的一个载体,他往往是借助这个载体讲自己的故事.于是,在相当程度上,颍河镇就被他道具化了,颍河镇本身并没有获得它的本体性.从这一角度来说,一个小说家能否把各种陌生的经验纳入自身,怎么从讲自己的故事到能够真正地讲述别人的故事、世界的故事,墨白显然还有空间,还有一段路要走通.

二、独特性与丰富性:墨白如何在“地域性”中力求“世界性”对话

墨白的文学创作,虽然是从“颍河镇”出发,在文学主题、人性沟通、美学特质与艺术风格上架构起了通向“世界性”的桥梁,但并非局限于此,他要在自己的“颍河镇”文学王国中力求世界性对话,追求的是一种更丰富、更广阔、更富于个性的“世界性”视野.刘军认为,墨白的中篇小说集中刊发于上世纪90年代,从一开始他就树立了一种野心,即通过系列中短篇小说的写作,在叙事、结构、艺术手法探索上既向20世纪现代主义大师致敬,同时在充分阅读他们作品的基础上完成自我的创新.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涛指出,墨白小说“世界性”的一个侧面,体现在墨白作品与西方作家作品的血缘关系上.取法于西方,向西方经典作家学习,可以说是墨白的自觉追求,这种追求自然而然呈现在他的系列作品里.王鸿生从语境性的角度,强调了一个作家想要获得某种历史的穿透力和概括力,想真正地揭示生活世界的世界性,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必须以特殊的敏感机制来形成和这个世界对话的能力,并能够与时代的精神痛点共振,以作出有效的回应.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精神痛点到底在哪里,你对某个精神痛点予以回应的幅度和方式又如何,是考量作品经典性的重要尺度.

分析探讨墨白小说与世界经典作家经典作品的关联性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一个热点,构成了关照墨白小说的一个新维度.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进才探讨了普拉东诺夫的《基坑》与墨白的《风车》的共通性问题,他指出:作为生活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以及不同时代的两个作家,我们通过文本内部的平行性比较,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个作家在文学语言、审美表达、意象营造的相似性以及看待世界的共同眼光.墨白与普拉东诺夫都以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以隐喻和象征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各自对革命与建设、生活与政治、人性与诸方面的深邃思考.比较文学研究无论是试图探讨不同作家的相通与相似,还是重在考察不同作家的独特与相异,不同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密切交流与互动是当下,也将是未来不可回避的重要方式.我们每一个文化主体总是要不断通过了解“他者”以审视“自我”,同时也要不断反观“自我”以界定“他者”,这种互为镜像的观照方式既是丰富自身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每一种文化主体走向世界、积极融人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这也恰恰应和了巴赫金的“超视”与“外位”理论.如果我们对墨白的研究能够具体到文本的纵深,对墨白的文学创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考察,走进墨白建构的属于自身的文学领地—一“颍河镇”,我们或许才会真正全面了解“颍河镇”系列,找到墨白何以从“颍河镇”走向世界的精确答案.刘涛以墨白系列小说集《我们》和伯恩哈德的小说选《历代大师——伯恩哈德作品选》为例,探讨了二者精神上的血脉相通之处.他认为,两位作家在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个人经历等方面相去甚远,但其作品在精神指向上则存在极大的相似.对权力的质疑、否定、批判、控诉是墨白与伯恩哈德小说的共同关键词,在对权力批判的激烈性、彻底性方面,两者是一样的.刘军认为墨白中篇小说汇聚了文体探索的各种可能性,既有着现代派小说诸家的影响,也有着作家自我的艺术创新.其《讨债者》与卡夫卡的《城堡》在叙事艺术及精神观照层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迷宫式叙述的氛围下,两者在人物符号化、叙事视角的设置、空间结构的营造上趋于同步的频率.《郑州师范教育》编辑室主任郑积梅通过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和墨白的《来访的陌生人》两部作品的对读分析,指出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叙述回到原点的封闭但内容无限丰富的开放叙事模式;采取侦探小说的基本结构,在侦探过程中又充满迷宫性,悬念环环迭出,真相在似乎即将大白之际却又枝节蔓生,事件总是处于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迷蒙状态,以及多重叙事视角的采用;庞杂的叙述内容,真实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复杂、幽暗、含混得以穷形尽相.诸多“迷宫”性的先锋叙事在某种意义上极大拓宽了小说的艺术审美空间.河南大学文学院付国锋老师则通过分析墨白的短篇小说《阳光下的沙滩》指出,整篇小说以极具现代性的叙事形式传达出一种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盲目崇拜的后殖民心态的反省.进而表示, “颍河镇的地域性和世界性”中的“世界性”可能未必都指向欧美的文学及现代艺术.我们现在走向“世界性”未必就是像上世纪80年代的“走向世界”那样一个单向的、一厢情愿式地以自欺和幻觉的方式为自己制造一个本质主义式的“世界性”,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一种“迂回”的方式、一种相互对照的方式、一种彼此交流对话的方式,再返观“地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可能会更理性地看待以文化资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谓的“世界性”.

此外,与会者还由墨白的小说创作论及墨白在中原文学、先锋文学的双重架构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冯杰指出,河南作家中的每一位作家都有属于自己垫底的那一碗酒.乔典运先生一直靠的是“南阳小盆地”来壮他的文胆,李佩甫先生离不开豫东平原,阎连科是豫西的耧耙山系,刘震云是豫北纸上的延津;孙方发一直是豫东的陈州,墨白垫底的这一碗酒,就是现在我们大家讨论的颍河镇.墨白如今从地域性达到世界性,需要再次衣锦还乡,然后返回内心,达到文学的无穷境.小说家、《大观》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张晓林表示,墨白一直是他敬重的河南作家,他通过河南省文学院第一届作家研修班初识了墨白先生,其授课在小说理念上极大地开拓了听者的眼界.中原虽然处于内陆地区,但依然拥有墨白这样的先锋作家,而且并未随着先锋小说的落潮而转型,而是在小说结构和叙事艺术上继续探索.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吕东亮谈到,墨白在他的小说中呈现的颍河镇的人及事,与先锋小说的精神指向有深入的契合,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建树,特别是《幽灵》基本写出了带有中国面相的先锋作品,这一点很可贵.在墨白的笔下,民国时期的颍河镇带有一种浓郁的南方式糜烂、阴潮、压抑的气息,很像苏童的一些江南书写.但以豫东、颍河镇为中心地区的底层生活的贫困窘迫为表现内容的小说中,墨白倾入了他对于底层的关注,尤其是对底层农民收入低、负担重的生存状态有到位的呈现,是一种力透纸背的关怀.郑州师范学院中原作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延文指出,墨白的创作在当代确实有它的独特性,他有自己特殊的风格.墨白作品最让人为之动容的就是力量性,强大到令人战栗.第一次阅读他的小说《重返锦城》时有一种强烈的眩晕感,他能够直接地抵触人的灵魂,把一个大时代各种人的融汇其中,包括人性的、生命的、心理世界的、现实世界的,有非常强的代入感.读他的作品可以想起巴赫金,这种探索在当代文学中是难能可贵的,把文学跟整个人类存在的形式与外延进行了巧妙融合,是对文学时空一体化的尝试性形塑.《中州大学学报》编审刘海燕概述了墨白的两个特点:一是墨白和同时代一起走过来的那些先锋作家相比,墨白是有精神家园的.作为先锋作家,墨白写作的根深深地扎在我们的现实中,和早期的马原、余华那样的先锋作家很不同,却和中原作家现实主义创作底色有潜在的相通之处.三十多年在颍河镇的乡村生活经历,浸透在了墨白的血液、性格和命运里,颍河镇成为他写作中不竭的资源,成为他的精神家园.当然,这个精神家园和现代作家笔下的不同,刚才刘军教授说了,它是现代性符号的一个聚集地,是作家写作的一个地理载体.二是墨白和从乡土走出来的作家,尤其和河南同时代作家相比,他的作品有种强烈的现代感.他用有现代感的眼光和语言来表达现实,表达非常厚重、苦难的现实.这两点正是墨白创作生命力的所在.谈到墨白创作的精神品质方而,张延文认为,墨白总是会把思想性的追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故事性放在第一位.墨白的很多作品确实很迷人,也容易场景化,但想把它做成影视很难,他更重视人类内在心灵的、情感的、精神的存在,而不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这更接近于西方的写作,讨论的是一种人的心灵现实,这是他的作品很难大规模传播的原因,其实有时候他未必需要这样一些东两.中国作协全委委员、《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认为,在墨白的创作里,有着感性神秘中的表述与极强的理性精神或理性意识的交织状况,有的作家的理性表达与对文学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表达之间呈分裂状、矛盾状,但在墨白这里是非常兼容的,这是墨白超越其他作家的地方.

三、价值的考量与期待:墨白创作、研究的意义及深入开拓的空间

近年来,墨白的创作引起广泛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出现了一大批研究专著和论文.针对墨白创作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后续努力开拓的空间等系列问题,与会的作家、评论家和编辑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鸿生认为,墨白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个方面,墨白在当代中国先锋小说中探索了另一种路向.先锋文学在处理近现代中国历史经验方面显得无能为力,甚至基本上不触及类似主题.而墨白把这个文学地块撬动了,重新改造了,他用先锋文学的艺术技巧直接去触碰现代中国史、中国人生活的现实内容,这是他的突出特点,也是对中国叙事的一个重大贡献.第二个方面,墨白已经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他通过长年的生活和写作的磨砺,不断形塑自我,不断将自己变成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这就是(孙)先科刚才所说的“自传性”.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自传性质,但这自传性并非人生的总体书写、展示,而具有即时呈现的、率真又隐晦的特征,这便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和他具有类似美感经验的读者.李围平指出,墨白现在日益进入大学的科研和教学之中,进入学术视野,这本身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墨白的创作里还蕴含着一些被我们所忽视的,或者说墨白的创作本身就有的丰富的文学命题,这也说明了墨白现在正逐渐进入经典化的考量过程.墨白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可以视为1949年之后中国作家成长生长的一个标本.墨白这一代作家,包括河南的其他作家、陕西的陈忠实等都是没有很高学历的人,都是从乡村的农民逐渐成长为一个作家的,这一代作家丰富了当代作家的结构,他们由乡村逐渐打开自己,有了一个广阔的参照,有了一个事业,树立了很高的标杆.墨白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接受的丰富性、广泛性也可以视作我们中国作家的标本.张延文认为,墨白影响了一批人,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他能够真诚地把心灵的光辉与大家分享,一起来分享生活经验,思想上闪光的不闪光的甚至是焦虑的成分都可以共同感悟、承担,这对于当代的文化生态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墨白研究与其说是一种研究升华,其实更接近于一种日常的文化生活,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学样态,写作与评论之间互动的良性关系.冯杰表示,墨白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坛被轻视和被忽视的一位作家,因为墨白一直是低调写作,他不善于张扬.张晓林指出,结合既有的研究现状,对墨白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回头去看他的这些中短篇作品,依然形式新颖,张力十足,一点都不落后于时下的小说创作观念.这正是墨白小说不得了的地方,希望墨白在耳顺之年,作家的黄金年龄段,写出更有力、更有深度的作品.

对于墨白以后的创作走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汉语言文学研究》副主编孟庆澍以“作为‘陌生人’的小说家”为话题,分析了墨白的散文《迁徙的村庄》中呈现的别样景观:一些粗线条的人物剪影,异族文化带来的辽阔感,生活细节体现出的在场性,变换写作方式的冒险和好奇心.作为一个陌生人,墨白进入了温都不令,无意间揭开了中国历史非常隐秘的一面,他在温都不令重新认识到自我的有限性、生活的神秘与广袤,从而产生了某种虔诚的敬畏感.由此,他对墨白尔后的小说创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作为一个经验的陌生人.作家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文学上的故乡,成为一个出走者、一个流浪者、一个流动的知识分了.墨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跳出颍河镇,通过他者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疏离自己太过熟悉的场所,寻找空间的转换,获取别样的社会经验.第二,作为自己身份的陌生人.放下小说家的角色,就像这次的温都不令之行,从文学之外来看自己,从新的知识视野,比如社会学、人类学的视野来看自己.第三,做一个观念的陌生人.对于写作者而言,应该找回一种现实感,而不是急于用现有的观念去切割现实.这种现实感是没有边界的,无限敞开的.武新军通过对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和墨白的《风车》比较分析,由“风车”意象背后蕴含的历史引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探讨了墨白创作可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他指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还有没有另外一种讲述的可能性?如何来评价这段历史?历史小说如何逼近历史的真实?如何处理小说的语言和历史的关系?墨白在《风车》中更多关注的是革命对“”的破坏,对“人性”特别是“女性”的践踏,而无暇去正视和思考历史的另一面;《风车》中的“历史”更多地聚焦于历史的“现象”层面,敏锐地捕捉到了历史的声、色、光、影,而未能再返回到当时的“社会结构”中向历史的“深处”开掘;《风车》中不乏把诗性语言与历史反思很好结合起来的精彩之笔,但墨白在以诗性的语言介入历史时并未贯穿始终,原因在于处理经验、感觉、想象、幻想与思想的关系上有所偏重.郝雨认为,墨白的创作走到了今天需要有一个突破,下一步墨白的日标应该是盯住世界顶级层面,再上升一个台阶,再攻占一个日标.再用十年或者二十年,完全不求数量,好好再切磋琢磨,潜心打造.下一部不但要明显超越前二十年,而且能够真正走向世界.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杨文臣表示,墨白的创作是由他的命运决定的,是很难改变的.读过孟庆澍老师提到的墨白的那篇《迁徙的村庄》,当时也感受到一种冲击,但是没有深入思考,而孟老师却把那种灵魂冲击精辟地阐发出来了.按照孟老师的说法,是希望墨白走出自己的经验,用一种陌生的姿态、一种新的眼光写作.工鸿生指出,墨白在建构他的文学世界的时候,过多地依赖了现实性和过去性,他已经被他的记忆,被他的既往的或现实的经验纠缠住了.未米纬度、未来时间的缺失,阻碍了他对可能的生活世界的重新想象,这使他的作品显得黏滞,即便有希望之光透入,这光也有些轻薄、浮泛.更值得我们去期待的,不是他已经开拓的空间,而是他将要开拓的空间.

与会代表还提出了未来研究墨白的一些新视角.孙先科认为,研究墨白小说和世界性的关联的问题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墨白和美术的关系似乎还可以展开,这个话题始终没有见到过相关的论文,从美术、从绘画的角度切入墨白研究还能够延展出一个新空间.郝雨表示,墨白对人性的神秘、人类的开掘很独特,我们要尝试着把墨白放在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来考量,未来对墨白小说的研究除了解读它的精神内涵,评判它的艺术意义之外,在更细更微观的层面上,如语言组合的特殊性等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深入展开.李围平指出,研究墨白的小说应该基于两个背景.一个是中原人文地理的背景,即文学豫军传统的背景;一个是先锋小说的背景,先锋小说背景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世界文学思潮的背景.墨白的根就是颍河镇,颍河镇我们把它解读为一个符号,它是墨白用的中原人文地理背景上生长出来的一朵奇异之花.这朵奇异之花和相对于培育墨白的人文地理背景相比,人文地理背景更重要得多,我们可以从这里进一步探讨.刘海燕表示,之前我们对于墨白的研究,基本上属于封闭性的文本内部的研究,怎样放在一个更开放的背景下来研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中州学刊》副社长、研究员郑志强指出,我们对一位作家不仅要仰视,也需要俯视.需要正视,也需要反视,也需要侧视.总之,我们对一个作家的推荐应该是多方位的,如有的专家谈到要抛开自己,要审视自己,有的专家专门对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有的甚至说走出颍河镇、走出和杀戮,有的结合作品进行多方位地、更深入地研究背后的精神文化思想.有资深的专家进行深入的讨论批评总结,这恰恰是对墨白研究的深化.

最后,河南大学李伟昉教授做了会议总结.他指出,河南作家近年来在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呈现了新的景观,也越来越被国内学术界所认可.墨白先生已经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能不能继续讲下去,并且持续的被人关注被人评论,还是要取决于他本人的内涵发展、时间的证明、研究评论的角度,即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两个重要的维度.影响研究就是关注墨白从区域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有多大,把他放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他的文本研究,探寻世界经典文学与文学思潮对他创作的影响及其独特的创造性表达.还要通过平行研究挖掘墨白在共性问题层而与世界文学的对话,这个对话必须是富有世界性内涵并彰显着个性的表达,这样他才有走出中国、进入世界的可能.过去我们常常讲,越是民族的、区域的,越是世界的,这是或然判断.而越是世界的,也越是民族的、区域的,则是必然判断.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非洲作家身上明显地感受到.所以我们期盼着墨白先生对世界共性问题的个性书写.

综上资料: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地域性和研讨会综述和颍河镇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现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幸福笑脸入镜来丽江市摄影家协会到古城区七河镇为老人们免费拍照 2月3日,丽江市摄影家协会组织了11名会员来到古城区七河镇共和村委会东关村民小组,给这里的老人们免费拍照,并现场打印和装框 东关村民小组以纳西族为主,分成一、二两个组 村子里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30多.

2、 低收入村乡村振兴旅游现状与以北京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为例 摘 要 旅游扶贫是国家的战略重点,本文是在市教委和市农委的支持下,对密云贫困村尖岩村进行整体研究项目的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以旅游问卷调研为基础数据,客观分析尖岩村现有旅游资源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3、 濛阳镇:打造中国西部的菜篮子 这里,有美味可口的“大地菜”;这里,有国家级蔬菜专业市场——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这里,可以感受川西美丽乡村林盘风貌;这里,就是中国蔬菜之乡&mdas.

4、 民间河长何波:越做越有瘾 8月的重庆艳阳高照,波光粼粼的三庙河水缓缓流过响水滩,注入南溪河,再奔流进嘉陵江,最终汇入长江 从响水滩溯流而上直到渔家滩,是28岁的何波和他的乡邻倾心守护的两公里河段 身着荧光黄的马甲,抄起3米多长.

5、 梁家河:汲取青春力量的心之河 住窑洞、睡土炕,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池……在梁家河这个黄土高原村落的青春足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脚踏大地、扎根人民、履行使命的奋斗轨迹 在梁家河村民.

6、 休闲经济为边境小城带来大变化对话墨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斌 因为墨脱县坐落在山谷中,可用土地面积非常少,所以我们考虑将县城和周围村庄联动发展 规划和建设都要以旅游小城的发展为核心来打造,还提出“人人都是导游、人人都是解说员”的倡议 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