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物杂志 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提纲 环球人物杂志 人物分析论文 历史人物论文 人物论文 人物刊物 评价历史人物论文 红楼梦人物开题报告 人物性格论文的提纲 近代历史人物论文 环球人物杂志微博

人物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辨伪考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人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3

《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辨伪考,本文是人物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和辨伪和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谷毓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110167)

[摘 要《] 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著为陈继儒选,然与郑贤所著《古今人物论》内容别无二致,并不存在精选的关系,疑为伪书.陈继儒,晚明时名声甚隆的文人,冠盖天下,实无必要作伪,究其原因,竟是晚明江南坊间造伪之风浓重,冒陈继儒名造伪可令商贾获不菲利润所致.

[关键词]陈继儒 郑贤 陈眉公 古今人物论 伪书

[分类号]K204

1 引

《古今人物论》三十六卷,明代郑贤辑,明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余彰德刻本.郑贤,字元直,莆田人,万历间贡生,官震泽县教谕.《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作:“《人物论》三十四卷,內府藏本.……是书成于万历戊申(1608).掇诸史论赞及唐、宋以来各家文集,取其论古之文,裒为一编,而以时代编叙之.贤亦附评于篇末,率兼论其文,不专论其事.其体例盖在史评、总集之间也.”[1]是书辑前人论人物著作而成,上自三皇,下迄宋元,以史书评赞为宗,体例仿《资治通鉴》,先君后臣,贤佞俱录,褒贬相次.所采西汉至元之说一百二十七家,所采明人之说二百四十七家,为《总目》诟病为“冗杂”[1].因三十二卷内,顾充《宋高宗论》,柯维骐、王世贞《李纲论》,屠隆《宗泽论》,张静峰《张浚论》《秦桧论》《郾城大捷诏》,陈敬《书生叩马论》,俱有偏谬语,其民族思想溢于言表,且多触清廷之忌,被列入“抽毁书目”.《古今人物论》另有台北广文书局1974年影印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存目》本等.

《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三十六卷,著录为明代郑贤辑,陈继儒选,明末刻本.是书无序跋,《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收此书,录为明万历刻本.顾名思义,《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应为陈继儒在郑贤所辑的《古今人物论》的基础上所做的精选,然详细检阅此书发现并非如此,疑为内容、作者不真之伪书.欲详辨是书真伪,须研读两书内容,查阅异同,另须了解陈继儒生平以作判断.

2 郑本、陈本内容异同

经详考《四库禁毁书丛刊》本的《古今人物论》与《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二书完全相同的共有十三卷,分别为卷十、卷十一、卷十四、卷十五、卷十七、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四、卷二十六、卷二十八、卷三十、卷三十二、卷三十五.

两书在除上述外的二十三卷中均存在差异,为了明确两书具体差异,对比清晰并简析造成此种不同的原因,特以3个表格分别呈现(见表1、表2、表3).

另外,两书差异还有以下情况:(1)郑本卷一第十二页b 面郑本重复其十一页b 面内容,当为误刻.该面应为“子之心以為聖人不苟私於其子……蘇轍……”,陈本无误.(2)卷二十三页第三十五页a面和b面郑本为“愛其才或慮……成子美”.陈本为“排眾忌抗疏……故里詔”.第三十六页a面和b面郑本为“排眾忌抗疏……故里詔”.陈本为“愛其才或慮……成子美”.两书的三十五、三十六页互反,可见其中一部误刻.详考内容后可知,当为郑本误刻.(3)卷二十五第四页郑本字体突然改变.陈本无改变.考虑可能刻工发生变化,也可能为补刻.

结论一:除误刻部分外,两书所收內容几乎完全一致,版式完全相同,只有少部分文字稍有不同且并非精选之因造成.由此可以说明陈继儒本是在郑贤原刻本基础上的重刻本,內容并无精选,只是更换了书名和卷端题名,其他內容几乎全部照搬.符合伪书特指那些內容之书之义.

3 查考陈继儒生平

《明史·列传·隐逸》中载:“陳繼儒,字仲醇,松江華亭人.幼穎異,能文章,同郡徐階特器重之.長為諸生,與董其昌齊名.太倉王錫爵招與子衡讀書支硎山.王世貞亦雅重繼儒,三吳名下士爭欲得為師友.繼儒通明高邁,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棄之.隱居崑山之陽,搆廟祀二陸,草堂數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時錫山顧憲成講學東林,招之,謝弗往.親亡,葬神山麓,遂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有終焉之志.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兼能繪事.又博文強識,經史諸子、術伎稗官與二氏家言,靡不較口.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徵請詩文者無虛日.性喜獎掖士類,口常滿戶外,片言酬應,莫不當意去.暇則與黃冠老衲窮峰口之勝,吟嘯忘返,足迹罕入城市.其昌为筑来仲楼招之至.黄道周疏称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不如继儒,其推重如此.侍郎沈演及御史、给事中诸朝贵,先后论荐,谓继儒道高齿茂,宜如聘吴与弼故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卒年八十二,自为遗令,纖悉畢具.”[2]由此文可知,陈继儒是晚明名声甚隆的士人,与董其昌齐名.在一举乡试不第后便绝意科举,诗文唱和、文人往还之际,与当时名宦多有交往,与当时诸文学流派亦多有联络.当时,陈继儒倍受首辅徐阶、王锡爵的器重.时为东林党精神领袖的顾宪成亦招之讲学.三吴名士争与为友,黄道周在给皇帝的上疏中也有:“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不如继儒”之语.可见陈继儒名望之大,冠盖天下,俨然文坛盟主一般.同时,陈继儒虽绝意仕途,其经世思想却未尝抛却,不仅救荒济民,还倡导改革赋役,加强海防,维护松江地区稳定,从而奠定了他地方精英、社会领袖的地位.既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陈继儒实无必要刊刻此伪书.

明代中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已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随之而来的图书市场商业化程度也日高日上.坊间的各种出版机构不胜枚举.由于利润可观,书贾趋之若鹜的竞相出版各种图书.由此也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如图书的刊刻质量陡然下降,校勘工作也变成了粗制滥造,盗版书更是司空见惯.明代刊刻图书的利润相当高,今人袁逸在《明代书籍考》一文中具体指出:“明万历年间当代刻本的平均售价为每卷1.8钱银,与同时期每卷0.124钱刻印成本比较,赢利率在12倍以上.即使扣除其他种种支费或损耗,书商的利润仍应十分可观.”[3]正是以上种种的客观条件促成了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版印刷业的发达.明代文坛名士田汝成曾说:“杭人做事苟且,重利轻名.但顾眼底,而刻书尤甚.”

图书出版业的迅速繁荣一方面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作伪之风盛行.

明代的胡应麟曾总结出21种伪书的类型,足见当时伪书制造种类之繁复.早年,国家图书馆的李致忠先生就发现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王国维亲笔题跋的明嘉靖刻本《孔子家语》,刻印精良,书品极好.但书贾硬在书前加了一页刻书牌记,右上角竖行题称“陈眉公先生重订”.陈继儒是嘉靖三十七年出生,至嘉靖晏驾不过八岁而已,不可能重订《孔子家语》.所以,其书无非是书贾想借陈眉公的名望来抬高其书的学术价值,从中获取更为可观的经济利益.伪书《筠轩清秘录》,旧题董其昌撰,实则书贾私自将张应文的《清秘藏》二卷析作三卷,再伪撰陈继儒之序而成.《四库提要》对此一言以蔽之:“书贾以其昌名重,故伪造继儒之序以炫俗射利耳.”郑振铎在《劫中得书记》中道:“眉公著述,余所得颇多;见者亦不少.惟大抵皆明季坊贾妄冒其名,或挖去作者姓氏,补印眉公名里,以资速售耳.”[4]自陈继儒去世后,署名陈继儒的著述在各家藏书目录中的记载就开始异常的混乱,这也说明了晚明书坊托名陈继儒造伪之猖狂.

结论二:陈继儒为晚明时名声甚隆的文人,冠盖天下,实在没有必要作伪以辱自家名节.另结合晚明江南坊间造伪之风甚浓,冒陈继儒名造伪可令商贾获不菲利润可知,《新刊陈眉公精选古今人物论》为作者不实的伪书.

4 结语

《新刊陈眉公精选古今人物论》三十六卷与《古今人物论》三十六卷内容别无二致,《新刊陈眉公精选古今人物论》属内容造伪;《新刊陈眉公精选古今人物论》的作者也并非陈继儒,而是翻刻郑贤的《古今人物论》的内容,属作者不真,实系伪书.究其由来,概为书贾为谋取利润,假借陈继儒之名翻刻所致.

总而言之,此文是一篇适合《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和辨伪和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人物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人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 古今数学思想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M·克莱因 本书共分四册,论述了从古代一直到20 世纪头几十年中的重大数学创造和发展,目的是介绍中心思想,特别着重于那些在数学历史的主要.

2、 观众偏好调查在导览手册设计上的应用以《麋鹿苑博物馆展品故事精选》为例 摘要为了进一步增强场馆的科普效能、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在两次观众调查的基础上,配合展览完成了麋鹿苑博物馆展品故事精选导览手册的制作与优化,并在后期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关键.

3、 王懋竑《家礼》辨伪的逻辑进路和思想意义 【摘要】家礼是否为朱熹所作,是元明以来儒者聚讼纷纭的学术公案 清儒王懋竑以精于朱学著称,撰作家礼考家礼后考家礼考误诸篇以证家礼非朱熹之书,在清代学术史、朱子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 近百年来,学者虽多反驳王.

4、 博物馆展出民国将领《讨陈檄文》竟是网文 2018 年10 月8 日,有媒体报道称,在陕西省渭南市博物馆历史人文主题馆内,近现代时期关于民国将领胡景翼的介绍展示中,有一篇讨陈檄文,该文全篇错用了一篇网络文章,并不是1918 年胡景翼发表的讨陈.

5、 和时代、历史、文学对话评《文学的时代印痕: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勒内·韦勒克与奥斯丁·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文学的“外部研究” 与“内部研究”,把作家研究、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不.

6、 非虚构写作中的经验、事件和叙事兼评《非虚构:时代记录者和叙事精神》 人习惯于命名,这会让人产生精神的安全感和确定性,这种执着也使人们面对某一对象时首先喜欢思考“是什么” 不过,作为一种思维习惯,这种本质主义的观点已经在众多批判中日渐式微,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