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理解路径综述有关论文范例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1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理解路径综述,本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和研究综述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摘 要: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学界给予了深切关注.因为这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前提.经过几十年的学术争鸣,学界形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三条路径: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三是“历史唯物主义”.三条理解路径各有自己的理解特点,学界也针对各自所支持的理解路径进行了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梳理这三种理解路径的典型观点,以展现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现状.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0-0093-04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在学界呈现不同的路径,对这些理解路径进行一个总体上的概括,可以展现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研究的侧重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总体来说,学界是围绕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理解路径展开了激烈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路径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学界有着广泛的研究者和支持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这一理解路径进行论证和研究.虽然这一理解路径遭到后来的“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路径的诘难.但对于那些支持“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路径的学者来说,“辩证唯物主义”仍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主要路径,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

  第一,恩格斯并不反对“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学者认为,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持肯定态度的.这鲜明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论述.恩格斯认为,“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1]13,是马克思和他所创立的“现代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这样的论述在学者看来是非常接近“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的.其二,普列汉诺夫在《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一文中使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一词,恩格斯对此表示赞赏,认为普列汉诺夫的这篇文章好极了.恩格斯所使用“现代唯物主义”的术语以及对普列汉诺夫相关著作的态度,在一定意义上指明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路径,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路径.

  第二,苏联理论家也赞同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称谓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这里有两个代表性人物,其一是普列汉诺夫;其二是列宁.他们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优秀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其著作《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一书中说到,“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这是唯一能够正确说明马克思哲学特点的术语.霍尔巴赫和爱尔维修是唯物主义者——形而上学者.他们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做过斗争.他们的唯物主义让位给了辩证的唯心主义,后者反过来被辩证唯物主义所战胜.‘经济唯物主义’一词是极其不能令人满意的.马克思从来没有称呼自己是经济唯物主义者.”[2]243在这里,普列汉诺夫使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术语含义是与以往各种形态的旧唯物主义的含义相对立的,它以浓缩的形式再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哲学特点.在这一点上,列宁与普列汉诺夫是一致的,认为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新的学说.例如,列宁在《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3]1.在其他场合中,列宁也一再强调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认为“马克思一再把自己的世界观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读过全部手稿)阐述的也正是这个世界观.”[3]258,“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4]45.列宁的这些论述,表明他是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学说.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理解得到了国内学者周燎刚先生的赞同,他认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观点准确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5].

  第三,后教科书时代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力证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路径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首先是本体论的角度.从本体论角度证明“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路径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同意物质本体论或者自然本体论.但是需要加以关注的是,马克思所阐释的物质本体论并不是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物质本体论,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扬弃,这一扬弃的途径就是将实践的观点引入物质本体论中,使其具有了以往物质本体论无法比拟的科学形态.例如,马克思指出:“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6]519在这里,马克思指明自然基础指的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各种条件,例如山川地理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等等.而马克思用“以及”这一词汇指明,历史的记载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自然基础,即各种自然地理条件;二是从这些自然为基础出发的人的活动.这也从侧面指出,“人们的活动”即实践同“自然基础”即客观世界是不等同的且不能一概而论,而自然基础更是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对于马克思这样的论述,黄楠森教授曾指出,马克思赞同物质本体论或者自然本体论,而不是实践本体论[7].其次是认识论的角度.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并不拒斥反映论,拒斥的只是直观的反映论.例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说明:“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6]499在这里,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只是从直观的方式理解事物,但是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理解方式.马克思的反映论之所以不同于费尔巴哈,就在于他的反映论不仅要反映客观的事物,还要反映客观事物因为实践而发生的变化[7].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费尔巴哈时说:“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6]528.在这里,马克思批判的就是费尔巴哈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方式.最后是辩证法的角度.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路径的学者,主要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而不是实践辩证法,更不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曾经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8]22众所周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绝对精神的发展变化及其过程,是一种唯心主义辩证法.而和它截然相反的辩证方法,只能是唯物辩证法.而竭长光先生在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一文中则从多个角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只能是唯物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只能是唯物辩证法,而不是唯心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

  综上所述,学者从三个方面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进行论证和研究,使得“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路径显示出特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能力.正如韩庆祥教授指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尊重历史规律、历史尺度,又充分地肯定了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的人是现实活动.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正确路径[9].

  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

  “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是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兴起而展开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实践唯物主义”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认为,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路径无法正确揭示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也无法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克服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在术语上发生变化,更重要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特点.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路径的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从文本的角度出来论证“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学者们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使用过“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即“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6]806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学者认为,“唯物主义”中的“物”就是实践,而不是物质世界.但是,黄楠森先生对这一观点有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实践唯物主义者不等同于实践唯物主义,而“唯物主义”中的“物”也不是实践.这样的引申,完全是误解马克思的本意[10].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指代的是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科学共产主义者,“实践”是科学的共产主义者进行活动的一个鲜明特征,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是不能引申出来“实践唯物主义”的.

  第二,从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从本体论的层面来论证“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路径的学者,主要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例如,朱宝信曾提出,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实践本体论,而不是物质本体论,并且在物质本体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11].他这样的论述,是基于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在于改变世界,而并非传统的解释世界.在此观点上,朱宝信认为,马克思着重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而在这样多种关系中,实践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杨耕教授则从人的生存论境遇出发,指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肯定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的人的现实活动,其次在这基础上是追求人本身存在的价值[12],关注人类自身发展,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是从各方面展现人类的实践活动,追求人的生存价值的“实践唯物主义”[13].

  第三,以思维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路径.从这一角度论证的学者主要的立足点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它改变了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从这一角度论证的代表人物是高清海教授,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于实践的基础去观察、认识一切哲学问题……必须把它看作马克思主义用以理解和说明全部世界观问题,区别于以往一切哲学观点的新的思维方式.”[14]128在这种的观点看来,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实践思维方式的变革实现了社会变革的主体与客体在历史进程中的统一,改变了以往的主客对立的模式[15].

  第四,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路径.易杰雄和卞崇道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指的是,社会实践是科学哲学知识的来源[16].他们从“科学的哲学知识”的形成来说明“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即实践出真知.辛世俊教授则是从实践确立起来的主观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的角度来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他说道,“实践是整个感性世界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实践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同时实践活动本身又是受到外部对象及其内部结构制约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实践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17]杨耕教授则从三个方面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首先,“实践唯物主义”规定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对象,即人类的实践活动.其次,“实践唯物主义”最能代表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最后,从实践方法论的角度来理解“实践唯物主义”[13].杨耕教授从这三个方面深入地揭示了他所理解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但是总体来说,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至今仍不能有一个确切的含义,在不同的立论基础上,“实践唯物主义”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一角度的理解方式,更多的是突出了“实践”,而忽略了更为基础的“唯物主义”.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学界是从四个方面来论证“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理解路径也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实践观点”与“唯物主义”观点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坚持实践观点必然导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吗?要厘清这一问题,首先就必须知道实践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观点的理解是,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有三重要素,分别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以及*.在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学者看来,只有进入人们实践范围内的客观事物才能成为实践的客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践的观点适合的范围是人类社会.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尽管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性活动,但同时也是在人的目的和意识支配下的活动.因此,如果坚持从人的目的和意识出发来理解社会领域的事物,是否还能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底?有学者就对这一问题产生了疑问,认为承认实践的“感性”一方面不能保证彻底坚持唯物主义,另一方面则可能会滑向唯心主义[18].因此,那种认为坚持实践的观点必然导致唯物主义观点说法是不准确的,而实践的观点与唯物主义之间能否达到统一可能是“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路径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但“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路径面临的困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正确认识“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路径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反思其遇见的困境,才能将“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继续向前推进.

  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路径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又一途径,这一理解路径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路径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推动学者寻求新的理解途径.例如,刘福森教授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不仅要从“辩证唯物主义”走向“实践唯物主义”,更要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19].另一方面是因为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之一,而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学界认为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支持这一理解路径的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唯物主义.这一角度的理解通常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联系在一起,是在马克思实现新世界观变革的论域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新世界观,是将“历史”看作自己追求自己目的人的过程,同样也是“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的过程.对此,有学者认为,人对世界否定性统一的历史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产生的前提[20].基于这样的结论,学者认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所提倡的实践,以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所论述的人们的意识是由人们的生活决定,都是在“历史”的范围内实现的.这样的理解方式,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历史观”又是“世界观”.这一角度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两层的含义,其一是作为“历史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其二是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观察历史的理论,后者则为我们正确揭示了理解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论原则.而正是后者从世界观的意义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而创立了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学者认为,“新唯物主义”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就是实现了“人”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例如,刘福森教授先生,十八世纪机械唯物主义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而这样结果是“唯物主义变得漠视人了”[6].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学说充分肯定人的地位,创立了人本学的唯物主义,但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只是感性存在的人,即是对象性而不是对象性活动的人,这样的人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抽象性的存在,只有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实现了对以往旧唯物主义的超越,实现了哲学历史的任务,这样的超越就在于将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刘福森教授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从实现哲学任务变革的层面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了人的问题,使人变得不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现实的存在[19].

  第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和“实践唯物主义”类似,“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在学界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例如,有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通过经验确证的实证科学[21].有的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含义恩格斯早有论述,他对“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的确立是基于第二国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化和简单化解读,对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归结为经济决定论的批驳.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22]509恩格斯确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含义的依据主要是寻找历史实践背后的原因和动力.还有的学者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历史科学方法论”.例如,吴晓明教授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科学方法,主要用来描述历史的发展变化,理解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23].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路径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提供了多重视角和借鉴.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解路径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一些理论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历史唯物主义”所触及的本原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作为历史科学”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作为“新世界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主体和客体等等,都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过程中值得思考和慎重对待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4]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周燎刚.“辩证唯物主义”一词小考[J].学术月刊,1981(11).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黄楠森.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只会被发展而不会被消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韩庆祥,张艳涛.重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J].理论研究,2012(2).

  [10]黄森.重谈我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看法[J].理论研究,2010(10).

  [11]朱宝信.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12]杨耕.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J].学术月刊,2004(1).

  [13]杨耕.“实践唯物主义”概念三含义[J].哲学动态,1988(12).

  [14]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5]隽鸿飞.实践唯物主义的困境与出路[J].人文杂志,2015(6).

  [16]易杰雄,卞崇道.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含义[J].河北学刊,1989(1).

  [17]辛世俊.也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18]竭长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3).

  [19]刘福森.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理论探讨,2001(6).

  [20]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3).

  [21]张莉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解读”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5).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吴晓明.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结束语: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和研究综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人性思想理论 摘要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是从唯心到唯物逐渐成熟并建立科学体系的过程,他对人性的科学阐释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使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人性 关键词人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的全面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人性思想的内.

2、 马克思主义的三重路径 徐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决定的,是中国近.

3、 两学一做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信仰和价值取向对于社会风气以及民族信仰的形成意义重大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绿色理念刍议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生态文明社会,提倡全社会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部署举措,.

5、 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与当代 中国成立九十六年来,作为国家唯一执政党,在艰苦的革命时期,就立志解放全中国 短短百年的时间,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亚病夫”到今天的国际大国,因为有了无数中国人的呕血奋斗,才.

6、 由独白转向对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 在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境遇、传播方式、受众……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以单向度关系、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