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课外阅读杂志 课外阅读期刊 杂志阅读 杂志在线阅读 期刊阅读 飞魔幻杂志免费阅读 论文课外阅读的引言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课外阅读开题报告 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开题报告 课外阅读能力文献综述 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论文

关于课外阅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新高考和部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路径和策略探析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课外阅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30

新高考和部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路径和策略探析,本文是关于课外阅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跟新高考和课外阅读和策略探析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要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融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可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语文素养的整体结构或体系框架的基础与内核;离开了语言学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育将无从谈起.因此,在整个基础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主动地去丰富与扩展自我言语经验,通过对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梳理与内化,努力构建出自己的言语体系,而后才有可能在真实且具体的言语情境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受高中语文课标研制和发布的影响,高考语文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将逐渐变成现实.我们先来看看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Ⅲ卷)的分值统计:

1.现代文阅读.(35分)

①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②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③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2.古代诗文阅读.(35分)

①文言文阅读(19分)

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③名篇名句默写(5分)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4.习作.(60分)

从以上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将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与此同时,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行.2019年9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统一使用部编语文新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教材).部编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力推进阅读,在教材上专门设置“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等栏目,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已经够重视阅读啦!回顾小学语文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真实的情况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课时基本都花在阅读教学上!但是,别忘了,我们原来进行的阅读教学是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把课文的阅读教学等同于阅读教学本身.这样,导致学生的总体阅读量少,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难以提升.

因此,部编教材从小学中年级开始,一直到九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部编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到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

部编教材设定了各学段基本构式的范围和具体内容,是1+X的基础所在.教材引入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并推荐了相应语言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补充和训练.

从目前已出版的小学部编语文教材中,可以整理出一个初步的分级阅读方案.

一年级:主要推荐童谣、儿歌及情节简单、有趣的儿童故事等.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如引导学生关注书名、作者、封面、目录等,同时注意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爱护图书.

二、三年级:推荐不同种类的书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推荐时考虑到作品的难易度.二年级推荐内容较简单的童话、寓言等;三年级开始推荐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

四年级上学期至五年级上学期,主要推荐短篇的文章,或者是由短篇文章连缀而成的作品集.

五年级下学期:推荐《西游记》等,让学生初步接触长篇小说,学习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导航”紧密衔接,分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古代文本的阅读,部编教材也提出了阶段性的不同要求.

低年级:安排的古诗只要求巩固识字、写字,最重要的是能背诵、积累,做到“囫囵吞枣”即可.

中年级:要求了解古诗句的意思,一般对诗人表达的情感不作要求.

高年级: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意思的基础上,初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出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学习古诗文的目标和要求.

温儒敏教授鼓励大家:“一线老师在这方面(课外阅读与课内结合,即阅读的1+X)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去探索、研究适合自己的可行的办法.这肯定是一个教学的创新点.”

因为,阅读学习最为独特的价值,在于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阅读,不仅是学生学习领域的扩展,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部编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回归应用语言学.而应用语言学面对的首要问题是要解释——儿童是如何习得语言的?

我们认为,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是儿童接触、理解和掌握构式的过程.构式是语言的形式、语音和意义的统一体,涵盖了从词汇到复句、篇章层面的多种语法形式.

儿童的早期言语实验表明,多词句阶段儿童对动词的使用基于具体的构式而展开.儿童开始使用单一构式,并在该构式中使用单一谓词,慢慢才使用较复杂的语法格式.

研究发现,儿童语言在词汇和构式之间的不平衡性会反映到习得过程中:儿童经常先在特定的词汇语境下开始使用某个语法构式,继而将其扩展到其他词汇中,最终自如地使用这些语法构式.

因此一个可能的理论假设是,儿童最初只是处于基本需要而对某个熟悉的实际用例反复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习得了实例背后的语法规则.至于该实例蕴含的语法意义,则是在整个构式中认识的,而不是作为抽象的语法语素来习得.也就是说,儿童是通过具体构式的实际使用来掌握语法标记和语法意义的.

下面对一个三岁男孩的日常语言进行分析,具体呈现构式所起的作用.

例1:构词.一次,小男孩用积木搭出一个新的玩具,并取名“消防救护货运车”.这个名词来自他反复接触“消防车、救护车、货车”后的无意识的归纳,即抽象出构词模式“功能+运输工具类型”.具有创造性的是,他认为构式部件“功能”可以由功能集合构成,再结合基本构式,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玩具,而且给它起了个别人可以理解的名称.

例2:构句.秋天,在花园里,小男孩说:“妈妈,快看,这些树叶发烧啦!它们的脸变得红红的.”

我们主要关注其对话中的最后两句.这里包含一个隐喻,将树叶变红隐喻为人发烧.人的认知来自自身的体验,小男孩在之前曾感冒发烧,当时他母亲对他说过“你发烧了,脸好红”.小男孩并不理解秋天树叶变红的机制,但他用隐喻的方式将人发烧、然后脸变红应用在对树叶变红的解读上,即俗称的拟人.这里也包含一个构句格式“事物+新的内涵”.

例3:构篇.一次,小男孩坐在屋前的台阶上,他妈妈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说:“我在看风景呀!妈妈你看,大杨树的叶子已经掉光了,光秃秃的.桂花树上的叶子还是绿绿的,地上的叶子脏兮兮的.”

我对此进行了解读,整理出篇章结构如图:

如图中所示,整个答话内容包括两个层面:先是总分结构,然后在分述中又包含一个由上至下的空间结构.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能表述出此结构已超过常理.

解析的结果让我们更为惊讶,这个小男孩已经掌握了在一、二年级部编教材才出现的诸多语言要素,不仅是对叠字构字法的生成和恰当应用,还有对“已经”“还”“了”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这里涉及一个对学生进行语言水平评价的问题.从2017年10月起,我们对部编教材已出的小学和中学的九本语文教材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分析,梳理出语言学要素千余条,包括构字、构词、构句、构段、构章各个层面的构式,从中可以深刻理解部编教材强调的系统性,还可以还原教材的设计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的语言学水平可以进行科学的评测.我们相信,如果一线教师能掌握每个学段的相应语法教学点,那么课程的设计、课程的评价等诸多棘手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从上面的例子,结合目前已有的大量的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儿童对语言的学习,是围绕对构式的不自觉或自觉的归纳进行的.日常对话和阅读是语料的两大来源.

因此,口语交际和儿童文学作品在部编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这点,曹文轩教授在一次论坛活动中讲道:“随着‘分级阅读’意识的形成与巩固,儿童文学的年龄分段越来越明确,儿童文学被分为低幼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等板块,而且还有更仔细的分级.分级的过程,除了考量内容的深浅,便是考量词汇选择和语句的深浅与繁简.儿童文学在这方面的考量,无意中暗合了语文教材在词汇方面的种种要求与规定.在所有的门类中,儿童文学无疑是最适合也是最容易被语文教材挑选的门类.无论是从人文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作品几乎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天然文本.”

曹教授这段话中提到的“考量词汇选择和语句的深浅与繁简”与“基于构式的读写一体化”理论相一致.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谈一谈在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与途径.

小学低段课外阅读,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读什么和怎样读.

1.读什么.

小学低段的孩子识字量不大,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更适合阅读图文并茂的绘本和文字简单的“桥梁书”.

绘本,指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

“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类型,每个故事或童话在用字遣词上都有周全的考虑;它的主题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采取幽默有趣的童话故事形式,帮助孩子从喜欢阅读开始,渐渐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

当然,这里说的是优质的绘本和“桥梁书”.我们鼓励儿童读书,但不主张儿童随意滥读.因为,儿童最初见到的是什么,那东西就将成为他学习、模仿的对象.从小给孩子们推荐健康、有益的书,孩子们有了基本的价值取向,长大后,看到那些红红绿绿的低级、劣质的书,自然就会退避三舍.

2.怎么读.

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可以从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激发兴趣.

①故事入手.儿童天生喜欢听故事,故事犹如通往孩子内心的幽径,故事中的隐喻可以作用于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行为发生正向的转变.那些来自远方的经历,讲述者亲切生动的声音,能够给孩子一个无限广大的想象空间.

②兴趣引路.这里的兴趣,指的是阅读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物,那就给他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昆虫记》……喜欢科学,那就先看《小牛顿科学馆》《神奇校车》等.这些书语言生动简洁,插画精细活泼,犹如带领孩子亲临大自然的现场,让孩子乐于学习,轻松吸收新知,增添孩子求知的乐趣.

③同伴共读.人最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同伴的影响,小伙伴喜欢玩什么,他也喜欢玩什么,小伙伴喜欢怎么玩,他也喜欢怎么玩.有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能使孩子的阅读兴趣得以持续.

④适当鼓励.对孩子阅读行为适时鼓励,建立正向的反馈系统,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成就感.常用的方法有评选阅读标兵(荣誉),展示阅读成果(收获),参与公益阅读推广(道德)等.

第二步,引导发现.

优秀的童书里藏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阅读水平的孩子,阅读之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现.阅读指导的作用就是带领孩子通过细读,深入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比如,绘本《我是谁》探讨的就是“我是谁”这个著名的“哲学三问”之一.绘本中,“我是谁”既有类别的认知——海小马属于鱼,因为它用鳃呼吸;也有特点的辨别——海小马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鱼,因为它的外形不像普通的鱼类.如果仅仅读到这个程度,那么,这本哲学绘本就变成一本科学绘本了,因此,阅读指导的时候,还需要将特定的“我是谁”拓展到普遍的“我是谁”,将书中的内容和观点与孩子的生活相联系.引导孩子思考在不同的环境下,“我是谁”.

第三步,渗透方法.

小学低段儿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使之更好地理解文本,为进入独立阅读,深入阅读打下基础.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有这样一些:预测、比较、图文结合等.预测,是根据已知的条件和逻辑关系,对未知进行判断的一种阅读方法.在绘本《穿越魔镜》中,主人公托比穿越魔镜,来到了街上,发现看起来和原来一样的街道似乎又有些不一样:“这时,一条狗走过来,牵着一个人去散步.”接下来,看见“一只被吓坏了的猫蹿过去”.那么,接下来,他会看见什么呢?只要引导孩子结合前面的“这时,一条狗走过来,牵着一个人去散步”,孩子就会根据前面的逻辑关系预测出结局:“一帮饥饿的老鼠紧追不舍.”

图文结合是阅读绘本和“桥梁书”的常用方法,绘本和“桥梁书”里的图画和文字本身就是用来相互诠释的.比如,绘本《我是谁》中,海小马经过了很多地方,绿藻间、海洋商场、海底、大石头后、百宝箱旁边,学生仔细阅读后会发现,在不同的地方,海小马身上的颜色就不一样,就会发现海马跟蜥蜴一样具有保护色这一特点.

低段儿童的比较阅读,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文本内部的比较(找不同或相同点);二是不同文本之间的比较.两者都可以起到凸显主题、抓住本质的作用.比如阅读绘本《田鼠阿佛》时,不断比较阿佛与其他田鼠的不同,就更容易让孩子理解阿佛对精神的追求;而阅读《晴天有时下猪》时,把《疯狂星期二》与之作比较,更能凸显想象力的神奇魅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第四步,读写结合.

儿童对语言的学习是围绕对构式的不自觉或自觉的归纳进行的.日常对话和阅读是语料的两大来源.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指导中,读写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构词和构句的提炼和运用上.在阅读指导中,要善于帮助孩子提炼典型构式和陌生构式,并设计相应的语言训练,以丰富孩子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指导孩子阅读《神笔马良》时,我们发现,文中有许多典型的构式.为了突出马良每天用心苦练,作者列举了他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行为:

马良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下一根枯树枝,在沙地上学着描飞鸟.

提炼构式:

(地点)+(从事的劳动)+(学画的行为)

设计句式练习:

他到()()时,().

为了显示马良绘画技艺的高超,文中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一回,他在村口画了只小母鸡,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鹰打转.

提炼构式:

(时间)+(地点)+(绘画的对象)+(出现的情景)

设计句式练习:

一回,他在()画了(),().

这样把读与写结合在一起,孩子不仅在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构式,而且养成了关注语言表达的习惯,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小学中段,是孩子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7~9岁是孩子阅读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期:9岁以前,孩子学习如何阅读;9岁之后,孩子将用阅读去学习.如果在此之前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爱阅读,不“会”阅读,此刻就会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

考试时,阅读题会越来越难,因为考试不仅仅要求孩子从字面上获取信息,还要求他们读懂文字背后的思想和观点;作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孩子能写,还要求能围绕主题写具体;不仅是语文,数学也需要孩子理解题意,尤其是应用题,能读懂很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学会阅读,轻松跨越“自主阅读”这道坎?首先,海量阅读,广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速度;其次,开始学习分析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艾德勒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这是最基础的阅读技能,也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

检视阅读:又称为略读或预读.即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读完一本书,掌握本书的重点.

分析阅读:深入到语言层面,理解作者的意图;分析其观点和框架,真正咀嚼和消化一本书.

主题阅读:也称比较阅读.找出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多种书中的观点,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孩子的阅读,只停留在第一阶段,因此难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而有策略的经典童书阅读,会帮助孩子在读写之间搭上一座桥:引导孩子由段到章,对章法形成基本认识;学习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学会迁移运用,轻松跨越从“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到“自主阅读”这道关.

叶圣陶先生曾讲:“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在叶老看来,所谓的阅读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

我们认为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语言构式,进而品味、欣赏、积累、实践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文字的解码过程,更涉及复杂的判断、推理、预测、反思等一系列思维过程.高段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因此,在指导高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更加聚焦于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同时积累语言构式,实践语言,发展语言.

就文学作品而言,曹文轩教授说过:同一篇文学作品作为文学课的解读与作为语文课的解读,应当有所区别.前者可以从纯粹艺术角度去解读,而后者的解读应自始至终带着“语文意识”.作为文学课可以只谈细节、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写作技巧类的论题,作为语文课还应当谈论包括遣词造句、比喻、烘托、炼字、起承转合之类的语文话题.其中,语言文字必定是最重要的话题.

所以,我们认为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应注重如下几点:

1.关注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为了兴趣而兴趣,虽然使课堂显得“趣味盎然”,但此“趣”和“读”无关,课的意义和价值不大,浪费了共读的时间.我们可以用该作者的声望、作品获得的赞誉及影响力,作品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来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我们不反对课堂上的游戏,但坚决反对虚假和无聊.因为阅读应该是真实的事件.课堂设计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应该为阅读中的探究发现、感悟体会服务.

2.把握整体,梳理、整合、归纳.

学生新拿到一本书,应该对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可以先从预读开始,引导学生从封面或目录上获得一些信息,预测故事大概会写什么.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这样,学生阅读的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思考动机,不是被动地让作者牵着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书的大体风格与大概内容.再和学生一起对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归纳出作品的内容框架(或情节发展框架或行文路线),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

3.走进细节,品味、揣摩.

可以将整本书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一些小主题探讨,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认识,在主题框架下,带领学生走进作品的细节,去探究、玩味、欣赏,在品味中发现语言及构式的精妙,在揣摩中发现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让认知走向高处.

同时,在读细节的时候,也得关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整本作品的基础上去认识所读的细节,不能只是管中窥豹,应该有了全豹的概念再细窥某处,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作品和作者.

4.跳出文本,链接、迁移、比对.

阅读过程中和阅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得和学生一起跳出作品本身,带着对作品的认识进行链接.可以由作品中读到的形象链接到生活中的形象,由作品中的事件链接到生活中的事件,由作品中得到的认知回观生活中的现象,由此作品链接到具有相似之处的某些作品等,在链接中迁移认知,或比对探究发现,进一步提升认知,拓展认知空间,打开学生的阅读空间.这可以理解为达到一种阅读的自由状态.

如读《小王子》中关于责任与驯养的话题时,我们在了解到小王子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玫瑰尽到责任时,意识到自己和自己的玫瑰有着驯养关系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就和学生一起读《远在天边》这个绘本,在比对中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绘本中小男孩和小*形成驯养关系的过程,体会小男孩的责任心.同时,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自己驯养谁,谁又驯养过自己,这样不只是认识的迁移,同时也是认知的再次提升.

5.语言实践,仿写、续写、创作.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就阅读到的内容去唤醒学生自己生活中和作品内容相似或相关的场景或事件的回忆,形成自己写作的素材.还可以就阅读中了解到的语言构式特点,进行习作练习甚至创作.

如在品味和揣摩一些段落篇章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解析这些段落和篇章的构式特点,发现其意义和妙处,引导学生学着用这些构式写一写,达成读写一体,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认识构句、构段、构章的妙处与特点,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认知,这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方法.读成为写的方法,写成为读的方法.

如指导阅读《小王子》的这段话:

我的玫瑰,一个路人也许认为它和其他玫瑰是一样的.

但它只身一个就比其他全部玫瑰都重要得多.

因为它是我浇过水的.

因为它是我放在罩子里的.

因为它是用屏风遮护过的.

因为它身上的虫子(除了两三条留下来使其变成蝴蝶)是我清除的.

因为我倾听过它的怨惋与自矜,甚至是它的沉默.

因为这是我的玫瑰.

当孩子从作品中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驯养后,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这段文字,回忆生活中自己曾经像这样和什么发生了驯养关系,然后根据这种语言的结构方式写一段话.

这样读了,写了,也更明白了.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四川远川教育阅读研究院)Y

言而总之:上述文章是大学硕士与课外阅读本科课外阅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新高考和课外阅读和策略探析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文刘李华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看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益的 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形成新课程背.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 语文老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做好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工.

3、 部编教材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探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命脉,高效的阅读能够强化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目前来看,.

4、 部编教材背景下,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福建省惠安县五峰中学 李志鹏【摘 要】2017年“部编本”教材正式进入初中语文课堂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部编本”势必给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5、 开发阅读材料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环境 阅读的文本不再是单一的形式,声音、图片、影视材料……呈现在多媒体文本、电视、电影和网络节目之中 新媒体内容包.

6、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和探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牛津英语高中教材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增加了英语阅读教学比重,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指出当前主要存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