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抗战精神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论中国精神的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2000字 大学精神论文 大学生长征精神的论文 长征精神参考文献 大学生长征精神论文 长征精神的参考文献 精神分析理论写论文 论精神损害赔偿开题报告

关于长征精神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论小长征精神和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长征精神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9

论小长征精神和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该文是关于长征精神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长征精神和地方高校和小长征精神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被誉为“小长征”的红七军北上江西苏区铸就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民族平等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等革命精神,这对加强红七军征途沿线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特别是对纠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理想信仰物质化倾向、人生价值自私化倾向、集体观念帮派化倾向等问题有极大的价值.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上引入红七军“小长征”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让大学生承担复兴的历史使命,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精神家园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长征”精神;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作者简介]潘济华,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728(2017)01- 0088-05

1929年12月11日,、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和右江地区农民自卫军在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从百色起义到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在革命活动中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尤其是具有特色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直到现在还在不断激励着革命老区人民坚强奋斗,对这种革命精神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学术界对于被誉为“小长征”的红七军北上江西进行战略转移的研究成果尚少,对于利用“小长征”精神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研究尚未有专门论述.本文以“小长征”的由来分析其革命精神内涵,结合“小长征”沿途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现状,提出用“小长征”精神引导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具体路径,以此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小长征”及其革命精神内涵

1930年9月底,红七军收到6月11日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和关于红七军北上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地的命令.红七军主力部队从1930年11月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经过9个多月艰苦跋涉,转战桂黔湘粤赣5个省,行程7000多公里,经过大小战斗120多次,伤亡和损失约5000名指战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围追堵截,于1931年7月22日在江西于都县桥头镇与红三军团胜利会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朱德“高度评价了红七军的这次‘小长征”,并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向红七军授予了“转战千里”的锦旗①.还称红七军的战略转移为“千里来龙”②,这就是红七军北上苏区的征程,被誉为“小长征”.

从“小长征”的路程看,比二万五千里长征要短些,然而,“转战千里”的征程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一次预演,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斗争经验,蕴含着宝贵的精神内涵.

(一)“小长征”充分体现了红七军远征中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1930年9月30日,南方局代表邓拔奇到达田东县平马镇,与此同时党的六届三中全会(9月24日至28日在上海召开)纠正了立三路线的“左倾”错误.然而因交通等原因,红七军未得到的新指示,因此于10月2日召开的红七军前委会议传达的却是6月11日政治局的决议和南方局的指示.决议要求,坚决地组织地方,地方主攻方向为地方城市,且要求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以完成全国的胜利[2].前委“接受了这个路线”[3],决定在河池召开全体党员代表大会[3],选择的开会时间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纪念日11月7日.这次会议是在“接受立三路线下开的,确定了第七军的任务是‘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打到广州去’三大口号”[3],主要是为了消灭两广军阀,阻止南方军阀向以武汉为中心的首先胜利进攻,完成南方革命.此次会议虽然接受了立三路线下确定的任务,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首先,在南方局代表邓拔奇来到右江前,红七军前委就发出通告即红七军前委通告(第六号)《目前政治形势和右江党的策略》(1930年9月9日),通告中提到“现在中国革命的虽日益逼近,革命的到来决不是远的前途,但决不是已经到了革命的,最主要的是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力量还嫌薄弱.目前我们正要深刻地认识这一点,很艰苦地来打破这些弱点,促进革命之到来”[4].这一分析是正确的、客观的.在河池召开全军党员代表大会之后,红七军并不是机械和本本地执行受立三路线影响下所确定的任务.尤其是当时进行了敌我力量的分析,感到红七军七千人未能打下百色,更难以打下柳州、桂林等城市,认为未有把握.对此,张云逸亦有同感,甚至认为有不少同志“感到两广军阀很多,有一定的势力,一下消灭是有困难的,对这个指示存有怀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红七军踏上了远征的路途,然而不久就放弃了先攻打柳州的计划,决心暂时先执行指示,待走不通时再说.正是在“待走不通时再说”的实事求是实践精神指导下,红七军在征途中尽量避开强敌,注意不攻坚冒险,不死打硬拼,根据实际情况多次改变行动计划,后来到了全州,“这时前委才开了会议,研究了情况,决定不打桂林了:同时也放弃了打大城市的想法,当然这是对的”.最终回到了符合红七军实际战斗力的前进方向和目的地.这充分体现了红七军在征程中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在实践中检验决议,在实践中检验计划,在实践中发展和前进,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红七军在“小长征”中艰苦前行,在奋斗中成长和进步.

(二)“小长征”充分体现了红七军远征中民族平等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一种视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党、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个人体现出全身心的付出,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勇于牺牲的精神.对少数民族,中国不仅注意发动,而且注意维护与他们的联系和信任.百色起义时,由旧军队转变过来的约2000人编为红七军第1纵队,百色工人赤卫营、右江沿岸和东兰、凤山的赤卫军分别整编为第2、第3纵队,共约3000人,其中大部分为壮族.1930年8月,右江沿岸各县的赤卫队又组编成了第4纵队.10月河池整编准备北上时,红七军四个纵队编为3个师,全军约七八千人,其中原来起义的老兵只有1000余人,右江的壮族子弟占了绝大多数.正如所指出的:“红七军和红八军,就有一半是壮族人.”可以说,在红七军远征前,包括壮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积极投入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各个方面.然而,右江苏区的壮族等广大贫苦少数民族正面临着秋收,却听说红军要离开右江苏区,担心地主和国民党的反攻倒算.对此,为了保护秋收和维护壮族等少数民族的革命热情,军前委“逐决定推迟到10月初开始行动”.且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军前委红七军还留下第二十一师保卫右江苏区.留守右江苏区的第二十一师为了提高红七军主力的装备战斗力,还“主动地把以东兰、凤山农军为主力的原第三纵队中年轻力壮的战士和精良的武器,尽量调拨给主力部队,自己仅仅留下约一个连的人和”.自离开河池到全州县的这两个月里,红七军“武器消耗甚大,人员损失三分之一,军需困难,冬衣无着”.即使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红七军没收的全州县反动官僚豪绅所设的“官仓”后,仅“将一部分财务作为部队的给养,其余的分发给了贫苦的居民”.红七军经过苗族人民聚居的山区——大苗山(苗岭)时,由于当地当时苗族、瑶族等不了解红七军,加上当地的土豪劣绅以及地方军阀的造谣诽谤,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纷纷上山躲藏,甚至有些苗族、瑶族青年集结成股,不断骚扰和袭击红七军,使得红七军受到不小的损失.对此,军部首长不仅严格要求红军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严明军纪.而且要求红七军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到苗族、瑶族家里“访贫问苦,周济穷人”.由以上可以看出,工农红军由于奋斗的目标和宗旨与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存在着高度一致,在民族平等上有着严明的纪律,使得少数民族与红军有着天然的联系和信任,使得红七军在征程中有了民族基础和群众基础,亦是民族平等的奉献精神的充分体现.

(三)“小长征”充分体现了红七军远征中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在红七军的征程中,进行了敌我力量的分析,认为七千人的红七军都未打下百色,且新桂系的李宗仁等也恢复了对广西的统治,“要想打下柳州、桂林,是没有把握的,因是命令,只有坚决执行”[8].张云逸等对这个指示存有怀疑,他“记得那时小平同志就不大赞成打大城市和北上:雷经天同志也有不愿把地方部队调走的思想:我也认为我们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力量还不够大,也不大同意.但代表邓刚(邓拔奇)同志及陈豪人、龚鹤村等人则极力主张执行的指示,并有借这个问题不要小平同志当政委的企图.但感到如果反对的话,势必引起分裂.因此,对小平同志说:我们暂时还是执行指示吧,待走不通时再说.小平同志同意了这个意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同志等认为先执行指示,红七军是否进攻融县到天河再根据实际情况而作决定[3].正是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红七军能根据实际战斗力和实际情况多次改变行动计划,后来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放弃了攻打桂林等城市以及大城市的想法.不论是、张云逸还是普通战士,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把组织上的服从、顾全大局、避免分裂与实事求是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出执行了、但执行不通的事实,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是精明之举”[9],亦是红七军在征程中为了革命事业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的充分体现.

红七军正是在以上的实践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的价值认同下,“在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极为艰难的环境下,经历了频繁的残酷的战斗、气候恶劣和物质极端困乏的考验”,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保持党的本色,不忘党的初心,成为了一支摧不垮、打不烂、千锤百炼的革命劲旅,转战桂、黔、湘、粤、赣五省,历时10个月,剩下一支不足2000人的“后来都成了老将领和经受锻炼的老战士”[10]的红七军,“转战千里”胜利到达江西于都县,与前来迎接的红三军团胜利会师,胜利到达革命根据地.虽然红七军北上江西已经过去80多年,但是其革命精神仍对当今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现状

精神主要是指人的理想、信念、信仰和特殊的意志活动.家园是人出生成长的故土,是人一生都情牵梦绕的场所.人不仅要有作为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物质家园,而且更离不开作为成长和进步支柱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不仅反映和表征着人的生存发展状况,而且还引导和塑造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大学生精神家园是大学生有意识地通过理想信念和自身的人生历程在人生实践中构建以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系统,且为了实现满足精神需要不断在社会实践中得以肯定或认可并践行后所形成的价值信仰体系.

本文的地方高校,侧重于广西新建的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笔者通过走访百色、河池、柳州、桂林等地的高校以及查阅书籍、报刊、网络等方式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现状进行多方面考察.经研究发现,这些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精神整体上是乐观、积极、健康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当然,亦有少部分大学生在精神信仰、人生价值和集体观念等精神家园建设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理想信仰存在物质化倾向.理想信念属于意识形态,属于精神层面.大学生大都具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虽然系统学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是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不得而知.不知所求.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仰物质化倾向,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树立理想信仰时,把人生中的某个小阶段的目标定为人生的一大理想来看待,原本属于精神层面的理想信仰转变成了人生的某个阶段的某个小目标,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存在物质化倾向.所谓的理想信仰物质化,就是人们的价值追求、信仰追求的来源并非来自某种崇高的神圣的人类共同价值,而是和个人生活的现实息息相关的某种个人生活世界的物质追求.即使如此,大学生的理想信仰还是非常明确的,但对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等真正的理想信仰,则出现了物质化、模糊化倾向,这成为地方高校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人生价值存在自私化倾向.人生价值的实现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意义、创造人生价值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对待生命的尊重则基于对生命意义、价值的深入理解.曾有学者对桂西北11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杀态度与生命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有10%的大学生对自杀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仅有7.1%的大学生对自杀持否定态度,表明少部分桂西北大学生对生命的珍爱程度较低,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缺乏基本的认识和理解[12].从人生价值角度讲,自杀可以说是放弃了生命,人生价值和精神家园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大学生遇到挫折是否选择自杀,取决于其是否对生命意识有深层次的了解和思考.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对于生命的价值亦缺乏真正认识,这都影响到他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标甚至包括人生态度的思考.部分大学生受社会上的“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认为读大学是为了将来“腰缠万贯”“开豪车住豪宅”“拥有至高权力”,不注重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追求,首要考虑自己未来生活的理想状态,缺少一种奉献精神,这一现象非常令人担忧.

(三)集体观念存在帮派化倾向.集体观念是具有顾全大局,以集体的整体利益或根本利益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向心力的思想活动.帮派是为了得到某些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而临时或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的一种拉帮结派而成的小团伙.在大学里,有些大学生为了担任班干部、团支部干部、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为了得到各级各类奖学金等搞小团伙行为.在当上各级学生干部以后,亦是想方设法为小团伙谋利益,甚至采取“一言堂”“指定”等做法,而不是依据能力、观念、成绩、态度等,将纯洁的大学校园变成名利场,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出现了如上几种问题,正如有学者谈到的,“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对精神家园的呵护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导致一些人信仰迷失、诚信缺失,影响到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13].这些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无法避免地存在和蔓延,涉及理想信仰、人生价值和集体观念等精神家园建设中较为重要的方面,不得不引起地方高校的高度重视.要加强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世纪“四有”新人,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学,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三、用“小长征”精神引导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同志讲过:“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14]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价值认同的标识、传承发展的支撑,是推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一分子,需要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其建设内容与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内涵是相一致的.“小长征”沿线的地方高校要是能挖掘和运用本地优势历史资源,比如用被誉为“长征的总演习”[10]的“小长征”精神内涵来引导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将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以“小长征”中的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曾经指出,实事求是是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基础.在红七军征途中,正是等领导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与对比,才使红七军避开一次又一次险境.因此,即使是在离开红七军到上海汇报工作时,红七军亦按照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指导革命,从而使红七军顺利到达江西苏区.大学生则可以在所处的环境中寻找红七军征程中的这种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将这种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物化的图片、视频、音频以情景再现等方式在校园中进行展示,营造实事求是的实践氛围.融入实事求是实践精神的大学精神建设将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在进行大学精神建设时,既要培育大学生求真务实、继承创新的品质,又要通过大学校园环境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精神洗礼,促使大学生提高精神境界,确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道路.

(二)以“小长征”中红七军为追求民族平等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在红七军北上江西的征程中,尤其是经过苗岭一带时,红七军努力探索和贯彻中国的民族政策,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取得了苗瑶等民族的拥护与信任,赢得了民心,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顺利通过苗岭,继续前行.随后,红七军于1930年12月19日进入湖南坪坦.“湖南境内无敌人堵截,只与当地团防局、土匪武装发生小的战斗,部队急于寻求休整和补充,边打边走,日夜兼程.一路上群众多已躲入山林,至双江,空城一座,因属少数民族地域,不以打扰.”[17]从这可以看出,红七军在急于休整和补充的情况下,了解到群众已躲入山林,又因双江已是空城,也是少数民族地域等,不再进入少数民族地域“打扰”,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至今仍让人感受到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深厚感情.这些正是中国尊重民族意愿、风俗习惯、民族意志的初步体现,也为我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使中国取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信任和拥护.大学生应挖掘红七军远征中模范执行民族平等政策中奉献精神的史实,增强自身对党的民族政策的了解,努力巩固、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增强对道路、对理论、对制度、对文化的认同.

(三)以“小长征”中的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引导大学生承担复兴的历史使命.红七军在北上远征前的11月7日,在河池召开全军党员代表大会,在不许雷经天到会申诉的情况下开除了雷经天的党籍,认为雷经天“对政权工作搞得不深入,不愿意把赤卫军集中到红军去,反对执行指示,生活腐化,经济开支不清”[17]等.在这种情况下,雷经天“北上途中一直随红七军政治部行动,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以大局为重,仍然积极工作”.同在这次党代会上,韦拔群等同志接受党代会决议,在得到第二十一师的番号后回右江重新组建部队,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亦是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的充分体现.加上之前提到的亦是在“因是命令,只有坚决执行”“待走不通时再说”等顾全大局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红七军的战略路线.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不仅仅在红七军征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面对各种问题时亦是采取在坚决执行决定的前提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使得中国在艰难险阻中发展壮大而并未分裂,这也是中国自身建设和不断成长成熟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在人生成长中要充分挖掘红七军征程中各种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的案例,并努力感受其中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的中国,青年学生都在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各个阶段成为除旧布新的且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的重要社会力量[18].、张云逸等亦是在青年学生时代走上革命道路的,领导百色起义并率领红七军北上江西苏区,在征程的实践中无不体现了其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创造了对社会和人民群众作出贡献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促进历史进步的有价值的人生,以及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勇于承担的团结精神.他们为了实现近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终生.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只有与地方优势历史资源相结合,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效地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上文总结,该文是适合长征精神和地方高校和小长征精神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长征精神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长征精神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廉政文化建设和地方高校基建管理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廉政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社会作用,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 高.

2、 地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 地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金 君,熊薇薇(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武汉 430223)摘 要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同时,能够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本文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

3、 小议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段树斌(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着力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打造经济社会发展.

4、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现状与 周文军,赵爽,于微波,李东福,刘天宇(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2)摘要随着创业浪潮的掀起和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发挥起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走访调研省内外数十家大学生创业园,分析.

5、 地方高校大学生互助学习中心构建实践 摘要大学生互助学习中心有多种形式,在高校中设置学习型俱乐部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形式 经实践证明,大学生互助学习中心在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和独特的意义,值得推广,.

6、 民办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 摘要高校艺术社团是大学生课后进行娱乐放松以及二次学习的课外拓展活动,也是高校艺术文化的重要发展方式之一,深层次地提升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以及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 为了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