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关于人才培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协同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资源整合问题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4

协同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资源整合问题,该文是人才培养类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资源整合和高校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问题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实施协同创新策略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是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重要选择,也是国家实现创新建设的核心.因此,以高校为核心,分析其存在的资源与优势,并按照校内协同创新和校外协同创新分别提出若干建议,从而推动高校内外资源整合,更好地实现协同创新,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234-03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圣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更是产生创新知识、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在协同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使高校毕业生快速融入当今这个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深度整合现有资源,制定科学的协同创新培养方案,促进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1].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曾指出:“要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等实现协同.”实施协同创新策略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是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重要选择,是推进高校向前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国家实现创新建设的核心.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创新成果转化较为低效、研发投入不足、专利产出结构不均衡以及专利实际使用价值偏低等问题.造成高校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创新资源自成体系、分散重复、创新模式封闭等问题.为此,协同创新这一新的创新模式被人们广为关注.[2]目前高校协同创新产出不足的核心问题是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以及高校作为整体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仍然存在独立、分散的局面,资源并未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3,4]为此,下文将从校内协同创新和校外协同创新两个方面探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资源整合.

一、加强高校内部协同创新

高校内部具有大量的师生和多种仪器设备,特别是近三十年,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大幅增加,多种高精尖设备已经投入实际使用.部分高校其硬件条件早已达到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但是从更大范围来看,高校仍有部分资源空置或者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创新资源的隐形浪费.在诸多创新资源中,人力资源作为隐形却又极为重要的资源,其效用也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为了进一步整合高校内部资源,发挥高校内部各部门间容易沟通协调的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

1.整合实验资源,做到共建、共享、开放、协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以人才培养工作为核心,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协同创新实现途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迅速发展,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促进高校提升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刻不容缓.在高校,实验室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场所,它可以将知识、信息、技术、资源等多个创新主体整合在一起,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5]为此,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多个学院之间共同建立实验室,实现仪器共享,平等使用,互帮互助,另外规范仪器的数量,在不影响实验的情况下,将功能相同的实验仪器控制在适宜数量,减少重复资源的浪费.

2.实施“六跨”原则.校内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受到传统的专业等限制导致各领域人员深度交往不够多.为此,实施“六跨”原则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一是跨专业考研、招生和调剂.培养创新型学生首先体现在招生方面,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报考喜欢的专业,高校敞开招生大门接受跨专业学生的报考和调剂,为学生提供兴趣发展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独立探索的科研精神.二是跨专业交换培养.选出同时喜欢两个或多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定期交换培养,让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都有所研究,思路会变得更加广泛,在科学研究中遇到问题也会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也会极大地提高创新能力.三是跨专业导师互相交流.不同专业导师互相交流,可以互相学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互相提意见,使导师教学方式不再单一、传统,选题内容也可以更好地涵盖多专业、多领域、多方向.四是设置跨学科专业选修课.在学生主修专业课的基础上,为学生增加一些跨学科专业选修课,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出自己喜欢的学科课程进行学习,同时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利用科学研究中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容易创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意识.五是开展跨专业高校生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抛开传统教学中在本专业选创新课题的限制,提倡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不受专业限制,这样不但可以拓展知识,而且又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是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之前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考验,鼓励学生跨专业选择毕业设计导师,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实现交叉学科融合和知识技术多领域化,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实施以上“六跨”原则,可以全方位地盘活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活力.

3.开设创新项目科研课.这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而且也是一个边上课边做项目的综合课程,项目可以由某个公司提供或由学校提供.在此课程中,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运用交叉学科容易创新的优势,协同完成所分配的项目,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多聘请企业导师以及“双师型”导师等具有创新创业资源的人员,从而可以针对校内学生社会经验偏少、专业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进行点评和交流,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提高其创新能力.创新项目科研课的提出,需要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着手于项目的设计与研究,让学生学有所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大力开展校外协同创新

高校是知识、技术创造和扩散的主体,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其“塔”一般的存在,作为传统的教书育人的场所,天然具有多学科和多功能的特点,在创新上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点已经被大量事实和实践所充分证明.[6]但应看到的是,高校也存在与各创新主体间相对封闭、自成体系、科技资源利用度偏低等问题.因此,高校在完成了自身的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基础之上,应该主动进行更高层面的协同创新,也就是校外协同创新.高校应以更加自由、开放、谦虚、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各创新主体及其资源,力求资源深度整合,从而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7]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军队等创新主体的合作.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引领学生走上科研之路的重要环节,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认真学习知识,加强学术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研院所具有相当优越的实验资源和强大的师资队伍,所有精力都投入在科研当中,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学生,有利于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人才,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精英人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政府在多个创新主体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根据学校的规模和运行情况负责分配和协调各大高校的人员、物质和经费,支持学校的科研投入,积极带领高校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实践中去,很好地实现了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军队在科学研究和创新中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军队科研系统具有研究相对前沿、研究基础牢固等优势,其部分技术对于可以军民两用领域的转移和转化会快速提高创新领域的技术实力.高校、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个创新主体的统筹合作、协同创新方式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了效率,使其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强烈的人才需求也多了一份自信和实力.

2.加强师生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到国外高校、优秀企业、科研机构学习交流,互相合作,及时了解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案、新研发的技术手段和产品,以及掌握企业对招生的需求,从而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学校授课或开设讲座,让学生更多的地了解国际社会,开拓创新思路.这一点对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高校也应鼓励学生多到企业实习,真正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得同学们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熟悉了理论的实际应用,而且又扩大了视野.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让学生领略国外的文化,将国内和国外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更好地应用于科研之中,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3.加强高校与其他高校和相关机构的联系.各个高校由于历史、现实和地缘等缘故,总会存在多年积淀下来的优势学科的特色专业.相当多的专业其前几名就占据了此学科内相当多的创新资源.可以预见的是,在“双一流”工程实施后,入选的优势学校和特色专业发展将更为迅猛.因此,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强者越强的趋势不可避免.为此,同一专业人员应该依托学校,加强类似专业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通过引入外校优秀教学资源,减少教学遗漏,从而帮助学生延伸学习内容,让共享普及到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每一个关键环节,将融合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提高整个专业水平和创新水平.在这种传统的人员交流模式之外,还可以鼓励通过MOOC等形式将高校优势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来源,为创新活动奠定基础.通过高校和相关机构间多层面、多维度的交流,将实现以强带弱,平衡发展,携手共赢的目标.

三、结论

高校协同创新实际上是新形势下对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之间互动关系的新探索.为此,本文以高校对内和对外两个视角,在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打破高校内外创新主体之间的现存障碍,从而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对现有创新资源和要素一一梳理并深度整合,是推进产业创新需求,促进高校成果转化需要优先思考的问题.自然,由于笔者学识有限,所思所想必然不能包括协同创新背景下资源整合的所有途径.但抛砖引玉,只要集合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协同创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活动,在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创新活动必然层出不穷,以大幅推动我国发展水平和速度.[8]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推进高水平高校的建设,培养发展高科技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高校服务的社会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协同创新对现有优势和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机制和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最终达成多方共赢的目的.所以协同创新必将成为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果、传播创新成果的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同时它也将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为我国早日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决策上的依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资源整合和高校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问题方面的人才培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基于协同理念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岭南体育文化建设为例 摘要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剖析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新形势下必须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常态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协同创新的理念应用于构建新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动力导向和推进机制 李梦卿,任寰(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摘要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需要从.

3、 中国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罗友花,刘铁明 收稿日期2018060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4BFZ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GL.

4、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摘要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知识和创新能.

5、 基于审核评估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 摘要在我国高……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保障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下高……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教育部在新时期提出了创新性“五位一体”评估体系并将新一轮本科院校教学工.

6、 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摘要当前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学科领域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开发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