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课程教学杂志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精品课程建设论文 工程建设法规课程论文 农村猪圈场建设课程论文 幼儿园课程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 建设法规课程论文

关于课程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体操》课程建设的和实践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课程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5

《体操》课程建设的和实践,本文是关于课程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体操》和实践和课程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体操课程是我国高校体育类专业必修主干课程.主要梳理与总结了武汉体育学院体操课程建设近10多年来一系列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成效和经验.研究认为其主要成效在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塑“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课程建设理念;契合专业需求,构建“专修、普修、选修”多元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创新“四结合四整合”教学模式;融合创新,建设“纸质+电子+音像+网络”立体化教材;高标准、强提升,建设优秀师资团队.其主要特色与启示在于:系统研究推动课程全面发展;与时俱进加快课程改革;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多级联动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体操;精品课程;创新与实践;多元教学内容体系;“四结合四整合”教学模式;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18)03-0096-05

体操作为人生存的基本技能,是教育部确定的七大校园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体操课程则是我国高校体育类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对新时代体育院校“双一流”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体育学院体操课程建设始终恪守“五个一流”建设目标,强调“继承与创新”,注重与时俱进,铸就“突共享、重服务”的鲜明特点,整体上历经了从湖北省精品课程到全国体操类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再到目前全国体操类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与转型发展.本研究重点从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团队建设等五个方面,梳理与总结武汉体育学院体操课程建设近10多年来一系列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经验与启示,其研究成果是2017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强精品突共享体操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的部分内容.

1 体操课程建设问题的提出

解决现实教学问题是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新的需求,现行的体操课程已不能很好地履行时代所赋予的任务,暴露出诸多不适应问题[2-3].

(1)理念及教学观念滞后问题.随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学校课改的推进,传统单一的“竞技”体操教学理念和“灌输式”教学观念,已明显滞后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和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时代需求.

(2)教学内容不适应性问题.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全速推进、全民健身的纵深发展、增加学生体质的现实需求,以及高校多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如何打破课程与专业壁垒、突破传统相对单一的体操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用功能较强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体系,已成为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和体操课程改革的时代使命.

(3)学生能力培养问题.针对学生自身发展特点,以及社会对强实践能力、突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体育人才的迫切需求‘幻,如何打破以技术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s,,贯穿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已成为体操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2 体操课程的创新建设与实践

2.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理念,重构课程内容新体系

先进的理念是引领课程各项具体内容建设与改革的灵魂,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永恒的导向,故课程建设理念重塑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武汉体育学院体操课程建设,依据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坚持以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需求为课程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确定“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课程建设理念,即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为主要教学特点,培养厚“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新的课程建设理念引领下重构了体操课程内容新体系.

新体操课程内容体系(图略),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需求和社会对各类体操人才的现实需求,打破课程与专业的壁垒,分专修、普修、选修三个层面,建设了体操(普修)、竞技体操(专修、二专)、基本体操、武功技巧、康复体操、休闲体操(跑酷、跳绳)等8门子课程,满足了多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彰显课程建设与服务专业需求并举的鲜明特点.2.2 契合多专业需求,拓展内涵,构建多元教学内容体系

针对原体操教学内容体系重竞技、轻实用和失时效等问题,体操课程建设以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通过重新定位与归类、剔除不适应内容、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创编新内容等,构建了多功能、立体化新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了体操课程教学内容与多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对接,具体见表1.

(1)重构普修教学内容.体操普修课程主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以服务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为主,兼顾新时代全民健身的需求.故通过全面深入调研,在准确把握大、中、小学体操教学呈现基础性、健身、大众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全民健身等人才需求,突破原普修体操教学内容体系以竞技体操为主的禁锢,“淡化竞技”,注重全民健身,构建融“健身体操、基本体操、实用体操、快乐体操、竞技体操”多元功能结合的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

(2)优化专修教学内容.切合竞技体操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等专业人才需求,以“精选、实用、创新”为主要原则,以传授体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为先导,按弹性式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构建了融合体能训练监控、技术创新等最新研究成果的专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提高了专修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创新选修教学内容.切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表演专业、运动康复专业、休闲体育专业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分层分类、深度融合为基本准则,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通过精选、创编,构建了武功技巧、休闲体操、康复体操、快乐体操等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了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与学校相关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了体操课程教学内容的专业实用功能´.

2.3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模式

体操课程突破传统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贯穿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理念,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全面推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菜单式教学内容和递进式教学进度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对各技术、技能类型中同一难度水平的动作进行菜单式的分层归类,按“兴趣、基础 素养、能力”的递进式阶段目标安排教学进度,即针对同一运动水平层次中不同兴趣、不同专业需求的学生,采用相同技术、技能水平层次中的不同内容进行阶段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因专业施教分类培养.

(2)创新“四结合四整合”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打造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核心平台——网络教学平台,辅以系列电化、音像教材,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

其次,成立导师主导型、科研主导型、教学主导型、训练主导型与培训主导型的教学组团队,辅以聘任前任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布鲁诺,格兰迪、秘书长安德烈,圭斯布勒、前任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等国内外客座教授´,,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和前沿专题培训进行全程指导,并结合团队式的课堂授导,补充和丰富相关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第三,综合各专业入才培养的需求维度,集社会实践、专题培训、专业训练等立体功能,建立了FIG国际体操联合唯一一所国际体操学院、亚洲体操培训中心、中国体操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体操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大中学校教学实践基地、俱乐部、全民健身中心等子平台组成的多维度交互式的立体化综合平台,将“线上自主学习 课堂授导 社会实践 专题培训”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有机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形成了“四结合四整合”教学模式(具体见图1).

(3)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常态化评价体系

以过程评价为主,从知识、素质、能力三个纬度,以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技术)和“五会”(会讲解、会示范、会组织、会灵活运用、会创新)为基本考评指标,建立了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常态化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4 融合创新,建设“纸质+电子+音像+网络”立体化教材

体操课程系列教材始终坚持与教学改革相配套、与专业发展相融合、与课程建设改革相同步,注重活化基础知识,建立了以纸质教材为主体、以专著为辅助、以电子和音像教材为扩充、以网站资源进行拓展的“纸质+电子+音像+网络”的立体化教材资源体系(图1),为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学习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

(1)高标准、高规格,编写专修、普修、选修纸质化精品教材

纸质教材的编写上,遵循三个标准:第一,“继承与创新”并重,内容符合时代需求,结构严谨规范;第二,知识点注重弹性式模块布局,强调“学与用”的有机结合;第三,辅以专著为补充,注重知识内容系统化.

首先,突出资源共建共享,牵头组织全国20余所高校,编写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体操(普修)》、全国体育院校(系)专修统编教材《竞技体操(专修)》等一流教材;同时,注重课程建设与专业需求的融合创新,突破课程与专业壁垒,根据运动康复、表演等专业的需求,编写了《康复体操》、《表演武功技巧》等选修教材.

其次,注重知识点的深化、系统性,全面开展专修、普修与选修教学、训练等专题创新研究,出版《竞技体操训练的科学化》、《我国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及评价研究》、《竞技体育金牌教练》、《中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训练教学大纲》、《中国青少年女子体操训练教学大纲》等多部专著或著作,为体操课程教学提供有利保障.

(2)立足于现代教育需求,建设“电子、音像”教材

选取典型动作,针对体操教学特征,分讲解与示范、保护与帮助、易犯错误与纠正手段、教学及练习程序等模块,出版了《竞技体操教学基本动作光碟(上、下)》,等电子教材;切合全民健身的需求,创编了相应操化内容,出版了D.D操、O.F操等音像教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质量.

(3)突出信息化教育,建立网络化资源库

通过体操课程网站,建立文献资料库、教学视频库、研究成果库、问题解析库等资源库,包括BBS和论坛、生 生在线交流、师 生在线交流与答疑等功能,打造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核心平台,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行为习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授课学生对课程网络化资源使用率达99.9%,2015年网络资源库访问量达5 452人次.

2.5 高标准、强提升,建设优秀师资团队

体操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以“优化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素质、强化综合能力”为宗旨,采用“双高型”引进机制、“双通道”培养与提升机制,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集教学、训练、竞赛、培训与科研于一体的师资团队,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1)注重引进“双高”教师,源头上把控师资质量

注重引进博士和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健将级运动员即“双高型”教师,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导师主导型、科研主导型、教学主导型、训练主导型与培训主导型的教学组团队,形成了“教学导课题、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训练、培训引前沿”的良性循环与互动模式,,.目前共有15位专任教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比例达40%;健将级以上运动员5人,比例达33.3%.学缘结构合理,教师团队具有7所国内大学的学习(工作)经历,其中硕士源于3所大学,博士源于4所大学(含工作经历).

(2)建立“双通道”培养机制,提升师资团队能力

不断更新师资知识、提升师资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多学科协同创新和国际化拓展的“双通道”培养机制,即搭建了多学科、多学校协同创新平台与资源共享通道,深化和拓展教师知识结构;与国内外知名学府、FIG国际体操联合会等组织建立合作、实践进修通道,着力提高师资综合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目前,有4位教师完成澳大利亚、丹麦、埃及、韩国等国家的访学,2位青年教师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涌现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杰出人才.

3 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与启示

3.1 以系统研究护航,推动课程全面发展

系统的科学研究是推动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体操课程建设始终坚持系统理论研究与全面实践探索相结合,不断推进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首先,针对教学内容改革、教材设计编排以及内容结构体系构建、技术训练、中小学体操教学改革等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将研究成果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中,通过局部深入研究推动课程全面发展.如综合教学内容、大中小学体操教学、教材等研究成果,编写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体操(普修)》,并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等奖.其次,注重知识点的专题性系统、深入研究,撰写系列专著或著作,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建设的需求.

3.2 继承与创新并举,与时俱进加快改革

自武汉体育学院建校始,体操课程建设已有70多年历史,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得以逐步完善与发展.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是体操课程内涵建设的基本准则,而与时俱进、改革与创新是体操课程保持先进性的必然需求.整体成效上,体操课程与时俱进,2006年建设成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9年建设成为全国体操类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实现成功转型,成为目前全国体操类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师资团队建设,坚持“传帮带”制的基础上,融入“双通道”培养机制,由“教学、训练、科研”型团队发展为集教学、训练、科研、竞赛、培训于一体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內容,始终坚持“精选、创编”原则,普修教学内容从“注重竞技”,到“淡化竞技”、注重全民健身,实现了与时代需求的有机对接.

3.3 打造协同发展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是新时代体操课程建设的现实需求.首先,体操课程充分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特点,所有资源向社会开放,惠及全民健身、大中小学校体操教学、国内与国外专业队训练、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等多个领域.其次,协同全国20余所高校,共编共享系列优秀教材,如国家级精品教材《体操》被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全国20余所高校广泛采用,三版12次印刷,发行量46 942册,授课学生近5万.另外,联合16所全国体育院校,打造高校教学交流平台,于2017年承办了30多年来第一届全国体育院校体操锦标赛.最后,建立中国体操运动项目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课程建设与多专业、多基地、多学校的协同发展,促进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如依托中小教学基地等,普修课改内容被用于100余所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培训中;快乐体操资源成功应用到10余个省市中小学、幼儿园、俱乐部、社区等快乐体操培训中,康复体操、休闲体操等资源有效应用于社区、部队、消防队、省直机关等实用性体操培训与指导中.技术创新、身体素质监控、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等专修课程内容,依托国家体操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等平台,有效应用到国家体操队和湖北、广东等国内23个省市40多所省市队和业余体校后备人才的实践训练中.

3.4 建立多级联动机制,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教育应面向国际已成为普遍共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教育全面崛起的迫切要求‘叼,课程建设国际化发展则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保障.体操课程建设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即与国际组织建立多级联动机制,建设FIG国际体操联合唯一一所国际体操学院、亚洲体操培训中心,从体操项目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与国际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如聘用原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为客座教授;多次承办国际体操联合会教练员培训班、亚洲体操培训中心教练员培训班,承接20多个国家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培训;师资团队多次受邀担任国际体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培训授课专家,充分发挥体操课程建设对国际社会的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 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4号,2003: 1 3.

[2]吕万刚,孙立海,姚望,大、中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 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7):94-97.

[3]孙立海,吕万刚,大、中学生对体操教学内容的需求现状与 特性研究[Ⅱ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113-116.

[4],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R].中发[2010112号,2010.

[5]郑湘平,吕万刚,《体操》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体育 文化导刊,2011(11):96-100.

[6]吕万刚,胡建国,宋文利,体操(普修)[M].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出版社,2007:1-2.

[7]刘亮,吕万刚,魏旭波,等,由精品到共享《体操》课程建设转 型升级的实践探索及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 (9):56-62.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实施办法》的通知[R].教高厅[201212号,2012-06.

[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R].国发[2015)64号,2015-11.

结论: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体操》和实践和课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课程建设本科毕业论文课程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引言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已经进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1 传感器(英文名称t.

2、 《植物病理学》课程性改革和实践 摘要植物病理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植物保护专业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入手,阐述了课程创新性改革的培养模式,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出.

3、 非规划类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建设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摘要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课程,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众多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非规划类专业的目标定位,以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

4、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学生平均素质降低,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实际情况,通过进行学情分析,找出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使目前的教学现状得到.

5、 生《工程数学》课程建设和实践 摘要基于工程数学研究生课程现状的研究,找出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原则,总结了作者课程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工程数学;课程建设;研究生;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6、 新形势下高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摘要作物栽培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学科,因此,对其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本文结合了作物栽培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课程特点,对作物栽培课程改革中需要把握的三个“统一&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