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课程教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课程论文打印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论文 芭蕉河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工程管理课程论文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论文

创新课程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与通识课程兴趣、幸福和人生的开发和实践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创新课程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2

通识课程兴趣、幸福和人生的开发和实践,本文是创新课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创新课程兴趣和幸福和实践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王海燕 李 闯

(北京吉利学院 北京 102202)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871/j.cnki.kjwhc.2018.09.023

摘 要 北京吉利学院相关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与探索, 将幸福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教育、 生涯教育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 使学科多领域互相渗透, 从而引发学生对兴趣、幸福与人生意义等熟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学业与人生,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及认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 通识课 创新 开发 实践 心理焦虑

1“兴趣、 幸福与人生” 的开发背景与目的

针对当代大学生种种纷繁芜杂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国家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公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大中小学各阶段都大面积部署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课程, 普遍开设了个体心理咨询机制, 并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来抓.我校在之前的教学体系中也有类似的课程设置, 学界对幸福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教育、 生涯教育等方向都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验,也提出了很多的相关理论, 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完善.但是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尝试却并不多见, 尤其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教育相结合, 再打造积极进步的幸福观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指向性研究,更缺乏实践.而根据我校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将这几项内容融为一体,这种互相渗透的教学方式才更符合我校的校情和学情, 更有发展的前景.基于这一考虑, 课题组研发开设“兴趣、 幸福和人生” 校本课程, 对我校大学生进行心理、 幸福、 生命、 生涯等多方面复合化的教育与辅导, 以期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

2 通识类课程开设与 “兴趣、 幸福与人生” 课程研发的现状

2.1 通识类课程的开设状况

在我国目前各大高校通识类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不相同, 例如北大通识课主要包括五个基本领域, 即数学与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哲学与心理学、 历史学、 语言学、 文学和艺术; 清华大学则以 “文明与价值” 为主线, 以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 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为核心, 以文学、 历史、 哲学、艺术和科学为基础, 推及政治、 经济、 社会和传播, 培养学生对文明和价值的综合理解与有效表达, 使其在认知、 思维、表达和运用方面达到融会贯通的新高度;复旦大学根据人文精神传承和学问基础展示的要求,构建了包含六大模块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 “专业视域” 和单纯的 “知识视域” , 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 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北航知行文科实验班最核心的课程特别强调经典阅读、阐述和读书报告的书写,可以概括为以阅读经典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我国民办高校, 通识课程开设情况和上述高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同,大多数高校都开设相应的公共必修课,而公共必修课基本上以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为核心内容,通识类课程往往表现为选修课地位, 门类则涵盖文学、 艺术、 影视、 法律、 媒介素养等.

2.2“兴趣、 幸福与人生” 课程研发的现状

对于兴趣、 幸福、 人生等重大哲学问题的研究, 单论其一, 应该说都有不少经典的著作.例如关于幸福的研究, 其中有代表性的, 莫过于哲学家罗素的 《罗素论幸福人生》 .此外, 著名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权威专家唐雷恒教授则从 “职业生涯与规划” 的角度, 对人生进行了论述;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 教育家冯友兰教授则在他的 《兴趣与人生》 中, 论述了兴趣、 社会制度与人生的关系.以上诸多学者, 或从心理学角度、 或从职业生涯角度、 或从兴趣的角度对 “如何构建人生” 进行了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解读, 但是将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职业与生涯规划、 做人之道、 心理健康、 信念及信仰综合起来, 对人生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设计与研究的并不多见.

3 通识创新课程 “兴趣、 幸福与人生”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强烈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使命是本门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3.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研发将以更为宽广的理论视角、 更加生动的内容、 更为有效的形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的个人兴趣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 寻找信仰在生命中的重要位置, 追求一种成熟、 积极、健康、 向上的心理状态和完善的人格, 以承担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 迎接即将到来的各种挑战.同时学好本课程可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职业素养基础.

3.2 设计思路

根据我校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将幸福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教育、 生涯教育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使学科多领域互相渗透,来进行本门课程的设计, 这也更符合我校的校情和学情.

本课程旨在探究兴趣、职业与实现人生幸福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授课内容层面, 该课程主要包括兴趣的认识与培养、 幸福的理解与感知、 职业生涯与人生规划、 内在修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信仰与生命的意义等几个维度来进行探索与研究, 追寻人生深层次的价值与意义.在课程授课方式层面,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主要采取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开展, 在课堂上主要是由教师指引, 设计情境与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小组的学习潜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讨论与学习过程中.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引发学生对兴趣、 幸福与人生意义等熟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学业与人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及认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探索精神.

本课程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与追求人生幸福的需求, 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经过深入、 细致、 系统的分析, 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主题:兴趣的培养与幸福的感知; 兴趣、 职业与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维护; 信仰与人生.这四个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设计而成, 旨在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志趣, 在志趣中更好地成长, 感知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4 通识创新课程 “兴趣、 幸福与人生” 课程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4.1 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是对我校大学生进行心理、 幸福、 生命、 生涯等多方面复合化的教育与辅导,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生规划意识、 形成成熟的心态、 敬畏生命、 追求信仰以及对人生意义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以期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

具体课程任务如下:

(1)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兴趣、 培养兴趣, 纠正不良兴趣和习惯.

(2) 引导学生培养对于幸福的感知能力, 以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评价幸福与物质、 幸福与阶层、 幸福与国家、 幸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

(4) 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信念, 正确面对生命,树立信念, 感知生命的意义.

4.2 课程目标

(1) 以问题为牵引, 以应用为目标.部分当代大学生对深层次问题认识模糊、 心理承受能力弱化、 精神追求空虚,信仰缺失虚无化.本课程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 有机融合兴趣的识别与培养、 幸福的理解和感知、 职业和生涯规划、 人生与信仰等相关内容,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

(2) 以感知为基础, 以实践为主线.简化不必要的理论,以案例、 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体验与感知,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把知识、 体验、 领悟贯穿于课堂讨论以及模拟项目训练中.知识以够用、 适度为度, 但应具有持续发展性, 重在让学生真正感知兴趣、 经营幸福, 领悟人生.

(3) 以训练位载体, 以能力为中心.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对自己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将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经营幸福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转变.

5 通识创新课程 “兴趣、 幸福与人生” 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5.1 教学建议

(1) 教学设计的理念: 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感知兴趣与职业素养, 领悟人生为出发点,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 情感交流, 启发引导、 躬身践行, 使学生由 “知” 向 “行” 的转化.

(2) 应以学生为本, 注重 “教” 与 “学” 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 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与讨论,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培养兴趣, 经营幸福, 领悟人生意义.

(3) 应注重情景的创设, 以多媒体、 录像、 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 实验实训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感知能力、 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 更新观念, 积极引导学生提升感受力与认知力.

5.2 教学评价建议

(1) 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 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并注重平时成绩的评定与管理.

(2)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 强调课程过程性考核与综合评价, 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注重考核学生生活和日常的行为与思维的素质水平.

5.3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带、 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 通过搭建起多维、 动态、 活跃、 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组织沙龙、 论坛、 读书会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与行为习惯.

(2)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 电子期刊、 数字图书馆、 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 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编辑 张效瑞

该文汇总,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创新课程兴趣和幸福和实践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新课程本科毕业论文创新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来华留学生通识课程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摘要在中国教育部提出“留学中国”计划之后,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一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除了专业课程,对留学生的通识教育也直接影响到留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就南京艺术学院当前留学生通识课.

2、 航空类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贯通建设 王晓璐,王菁,代君,刘战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本文介绍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指出专业通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同.

3、 以就业为导向:通识课程选修课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姜明月(辽宁民族师范高……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110032) 摘要高……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识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的一项基本课程,从通识课.

4、 高职高专设置通识课程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过往职业教育的宗旨大多围绕着培养训练学生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难免会将人视为一个仅会“做事&rdq.

5、 高等职业教育标准化通识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不是广泛庞杂知识的堆积,不是通才教育或通俗教育,也不是复合型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2 其作为高……教育的一部分,已受到越来越多高…….

6、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路径和以《孙子兵法》课程为例 摘要总所周知,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让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是每一个教师职责所在 本文从通识课程出发,以孙子兵法课程为例,论述了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和经验 关键词课.